文|爸媽盒子
前陣子,一位香港網友在網絡上求助,說自己上小學的孩子作業裡,有個字被老師圈錯了,孩子很不高興。
可是她橫看豎看也看不出,到底哪裡寫錯了,於是求助廣大網友:「這個字到底怎麼寫?我是不是要重讀小學了?」
原來,被圈出來的是「知」字左邊的「矢」,網友們紛紛猜測,不少網友覺得可能只是因為孩子把「矢」寫得太大了,老師圈出來沒有錯的意思。
但知道網友們的猜測後,一位語文老師表示,其實確實是不正確的,「矢」的第五筆在書寫體中,並不是捺,而是一筆分離的點。這下子大家才恍然大悟,這些小細節卻是很多人都注意不到。
不得不說,小學老師批改作業可真是個精細活,而小學作業的細節問題也比中學往後的要多得多,很多知識家長注意不到,也很正常。
這些小學易錯點,不陪娃寫一次作業還真不知道!
489,不封口
在孩子小學一年級時,數學作業基本上都是練習寫數字,而一些數字的細節卻是很多家長平時不知道的。
比如書寫體中,489這三個數字是不用封口的,尤其是8,可別讓孩子寫得跟印刷體一樣了。
「火」字怎麼寫?
80後、90後小的時候,教材的要求還沒有這麼嚴格(不同的教材版本,寫法甚至都不同),加上沒有便捷的網際網路支持,很多地方的老師教「火」字筆順時,或許都會有些出入。
這就導致了一些家長認為「火」字也遵循先左後右的寫法,先寫左邊的「點和撇」,再寫右邊的「點和捺」。
實際上按照權威典籍中的說法,和楷書筆順的方便度來看,應該是先寫「丷」,再寫「人」。
漢字讀法變化
很多古詩詞的讀音現在也已經發生的變化,比如最經典的「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大8090後家長小時候的教材上教的是「xiá」,而現在卻已經變成了「xié」。
除了古詩詞的變化外,「給予」「坐騎」「確鑿」等都已經改變了,家長在輔導孩子功課時,應當以最新版的新華字典和教材為標準。
其實,看了這麼多下來,我們也會發現小學作業真的是個「精細活」,寫起來難度並不高,內容也很淺,所以「摳細節」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
曾經有個孩子寫數學題:1.2+6.8=8,結果被數學老師判了錯。
家長怒氣衝衝找老師詢問,被老師告知答案應該寫「8.0」,而不是「8」,家長覺得教育不應該這麼死板,而數學老師強調這題是考察孩子的理解,不能用成年人的思維來思量,老師和家長都爭執不下。
其實,小學階段看起來很「死板」的教育,是有它的重要作用的。
對於孩子們來說,小學階段的知識理解起來難度並不是很大,如果功底紮實,學習能力較強,那麼這些題目甚至可以說幾乎沒什麼難度。
知識內容淺,自然就需要注重細節,不僅有利於打好基礎,還有助於培養嚴謹的學習作風,小學階段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好時候。
有心理學家將孩子的3-6歲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說孩子的85%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都在這一時期形成。
7-12歲稱為「正凝固的水泥期」,這一時期孩子85-90%的性格、習慣等已定型。
關注細節,膽大心細,謹慎讀題,小學階段的孩子若是能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將來的學習生活將會受益匪淺。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