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收購國際服裝品牌,「只用了幾天就做了這個決定」

2020-12-22 澎湃新聞

新華社北京2月6日電 國內服裝品牌之禾收購老牌法國時裝Carven、如意集團收購Bally等國際知名品牌……去年以來,中國服裝企業「走出去」步伐頻現。對全球資源的整合和產業鏈的深耕不僅讓服裝業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更向價值鏈高端推進。

這些服裝企業的全球「朋友圈」中蘊藏著哪些高質量發展「密碼」?記者近日進行調研。

「借力」全球產業鏈 重塑製造優勢

產品是產業發展的投射,其工藝精細程度、設計先進性、品質狀況等,都是衡量一國製造真實水平的重要標尺。在低成本優勢逐漸消退的今天,中國服裝業在「巧借」全球產業鏈中做精工藝,做強品質,重塑製造優勢。

面料是服裝的第一「觸覺」,它決定著衣服的質感,體現著製造的匠心。整合全球優質面料資源,服務國內生產和市場,成為不少服裝企業的選擇。

軟糯的觸感、柔和的光澤,雙面呢的「鋪陳」讓厚實的大衣有了輕盈的美感;輕薄不失挺括,溫潤中多了華麗,6A級真絲的「勾勒」讓裙裝更具風尚……走進之禾展廳的很多人,都被「面料的藝術」所感染。

「用好面料做好衣服,是產品的要求,更是文化的體現。」之禾創始人葉壽增說,近年來,之禾與諸多一線面料商建立深度合作,在打通產業鏈基礎上,更進行流行色收集研究、材料研發等,為下一步創新打下基礎。

成立合資公司,引進國際化設計團隊;借力「名門」匠人,從製版到渠道每一步都不「放鬆」;將全球化理念與企業管理實際相結合,實現提質增效……告別簡單的「籤訂單」,踐行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中國服裝企業在全球資源配置中實現本領的提升。

「這是從產業鏈到產業價值鏈的轉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認為,不斷拓展的全球「朋友圈」背後,是對質量和價值不變的追求。夯實質量、提升價值,是服裝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

共建創新生態 激發創造潛力

在產業鏈的打通與合作之外,不少新模式、新技術、新理念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生根發芽」。

伴隨著中國繡娘的歌聲與織造,外國模特身著中式華服走上T臺,一種中西合璧的美感油然而生。去年以來,國內服裝品牌依文多次將民間刺繡帶進國際秀場。

從十幾年前創辦中國手工坊起,依文董事長夏華開始了走向深山和走向國際的旅程。尋找繡娘,組建全球設計師聯盟,成立網際網路平臺,用「共享接單」方式讓傳統手工在全球舞臺上找到了「伯樂」。

如今,隨著服裝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協同製造、體驗經濟、共享經濟等模式在服裝業國際合作中展開,中國文化與當地文化交融催生出更多新創意。

產業生態圈也充滿了「國際味」。打造國際秀場、建設共享工廠、用工業網際網路實現跨界創新,杭州藝尚小鎮加速從服裝製造基地向時尚文創園區轉型。

孫瑞哲認為,「無國界」創意生態的營造推動中國服裝業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實現「長板」碰「長板」,激發創造潛力。

推動文化交融 提升品牌內核

文化是產品的靈魂。它不僅包括品牌內涵,更是生活哲學和精神收穫。服裝業高質量發展,最終也是文化的注入,價值內涵的提升。通過全球化合作為品牌注入更現代、多元、廣闊的風格,提煉更具普適性的文化內核,是不少服裝企業「走出去」的目標。

之禾收購法國高級時裝品牌Carven就是一個生動例子。「我只用了幾天就做了這個決定。」葉壽增說,此次收購不僅看中其在歐洲等地的店面渠道和商業價值,更在意西方文化與東方哲學的交融。「希望將他們對製造的敬意和之禾天人合一的品牌理念結合,做『慢時裝』,傳遞自然敬物的哲學。」他說。

將東方元素賦予更國際化的視角,將傳統文化添上更加現代的表達……從這些全球「朋友圈」中,中國服裝企業不斷積澱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不斷打破框架束縛,既傳遞出一種創新探索的勇氣,也彰顯了文化自信。

一次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服裝業自我進化,向世界展示出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核,彰顯了更高的話語權。 (原題:從中國服裝企業全球「朋友圈」看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衣服鞋包這一年(3) | 這麼多中國服裝公司都跑去收購海外品牌 它們...
    11月2日,北京國際時裝周在夜晚的太廟落下了帷幕,今年的收官之秀是深圳女裝品牌歌力思(ELLASSAY)。你也許並不是很熟悉這個顧客以青中年為主的品牌,但仿佛為了給現場觀眾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它走了長達近1個小時的秀——無論在中國還是歐洲,這個時間都很罕見——分別展示了歌力思、Ed Hardy、Laurél和IRO等旗下4個品牌的新裝。
  • 如意集團擬收購多個國際服裝品牌,它離「中國版LVMH」還有多遠?
    公告還稱,山東如意毛紡服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為完善紡織服裝產業鏈,充分發揮品牌拉動效應,將公司打造成國際化的輕奢時尚品牌運營平臺,擬向北京如意時尚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購買其的Gieves&Hawkes 、Kent&Curwen、Cerruti1881、D』URBAN及Aquascutum(雅格獅丹)等國際高端服裝品牌運營企業。
  • 中國服裝業復甦:海外收購潮湧現 李寧靠服裝周逆襲
    伴隨千禧一代消費者的崛起,粉絲經濟和電商已成為服裝企業轉型的重要突破口。與此同時,國內企業紛紛開啟海外「買買買」模式,很多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國際大品牌已經被國內企業收入麾下。  服裝業整體復甦 美邦服飾仍在虧損  招商證券行業分析稱,休閒服飾行業的龍頭公司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復甦趨勢明顯,適銷度和售罄率有所提升。
  • 國內服裝企業折返跑 企業到底累不累?【圖】
    他認為,對國際上一些稍微成熟點的品牌,國內服裝企業目前還不具備收購的實力。而如果是知名度較低的品牌,即便收購來了,要運作成功,也需要企業有非常強的策劃能力和投入。如果想用自己的品牌打入國際市場,那就是更為難上加難的事情了。商務休閒男裝,相對於其他男裝細分行業,是一個比較「幸福」的行業,既無內憂,也無外患,是男裝中最具代表性的品類之一。
  • 安踏溢價收購國際體育用品巨頭品牌,打開國際市場新局面!
    可見收購亞瑪芬公司,對於安踏的意義,何等重大,對安踏公司未來拓展國際市場,將會產生巨大的價值。Amer Sports這個公司對於國內來說相對陌生,很多人並不知道它的存在。其實Amer Sports是一家芬蘭的體育用品公司,時至今日,Amer Sports公司已經歷經70多年的發展,目前該公司在多個國家設立了子公司,並且其在全球擁有成熟的銷售聚到。
  • 日本家電品牌相繼被中國企業收購
    導讀:談起老牌的日本家電品牌,消費者首先可能會想到東芝、夏普、三洋電機等。  隨著時代的迭更,家電行業發展到今天,這些日本大牌仍然是日本製造的嗎?沒錯,東芝、夏普等部分產品確實是在日本研發和生產,但是,品牌已經被中國家電企業收購了。
  • 從本地童裝到全球品牌 泉州鞋服企業加緊收購童裝品牌
    泉州鞋服企業加緊收購童裝品牌從本地童裝到全球品牌 去年泉企動作頻頻2017年評估的國內童裝市場達到1500億元,童裝童品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頗有遠見的閩派鞋服企業正加緊布局市場,特別是通過收購的形式,儘快涉足童裝童品市場。 □記者 溫文清 文/圖2017年國內最受關注的行業收購行為之一,恐怕要數安踏收購香港中高端童裝品牌小笑牛(KINGKOW)了。
  • 2018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價值50強火熱出爐,看看誰入榜!
    2018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價值50強火熱出爐,看看誰入榜! 2018-05-11 08:17:37 來源:中國服飾 繼去年此時,國務院決定將每年的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今天迎來了第二個「中國品牌日」。
  • 代工廠反向收購國際品牌!這個晉江工廠因為武磊大火,還要挑戰彪馬
    西班牙人的運動裝備贊助商是西班牙知名品牌卡爾美。在卡爾美的天貓旗艦店中,售價499元的武磊同款球衣月銷售達1600多筆。事情到這裡,看起來是一次國際運動品牌的成功營銷,但實際上,福建晉江的遠祥服裝織造公司才是這場賽事背後的最大贏家。從代工廠起家的遠祥,之前僅僅是卡爾美的代工廠,2014年買下卡爾美中國所有權,進軍亞洲市場。
  • 林青霞老公做起來的服裝品牌,全面退出中國及亞洲市場
    而在該品牌於北京和上海的部分奧萊門店中,更一度出現了「10件0.5折」的清倉活動。彼時Esprit官方客服人員就表示,Esprit計劃在近期關閉中國內地所有門店,或將準備退出中國內地市場。ESPRIT是由林青霞的老公邢李原一手做出名堂的服裝品牌,最初Esprit於1968年在美國加州由Susie和Doug Tompkins夫婦成立,2002年被邢李原收購,母公司思捷環球於1993年在港交所上市。該品牌於80年代鼎盛時期,在世界40多個國家都設有分店,不少本地明星都是ESPRIT的粉絲,包括陳百強、張國榮等。
  • 赫基收購荷蘭高端牛仔品牌 服裝業興起資本併購潮
    而且,在資本的滲透和催化作用下,產業和資本的結合愈發密切,中國服裝企業頻頻投資國外知名時尚品牌。日前,歐時力母公司赫基(中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手收購國際知名牛仔品牌,為自己的多品牌時尚事業版圖再布一子。
  • 繼Sandro Maje後 法國品牌IRO也被中國買家收購
    繼4月初山東如意集團收購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品牌母公司SMCP集團幾周之後,再有中國買家展開收購海外服飾品牌。援引WWD消息,復星國際(00656.HK)將收購法國時裝品牌IRO,前者公司發言人證實了這一消息,但沒有透露任何進一步的細節。對於此次收購行動,有消息靈通人士表示品牌創始人Laurent Bitton 和Arik Bitton 兄弟將保留40%的股份,復星國際將收購餘下的股份和Guess集團創始人Marciano家族所持有的25%股份成為最大股東。
  • 淺析中國服裝應如何進入美國市場
    在美國做服裝生意的李學海說,一套零售價為100美元的女套裝,通常中國廠家拿到的加工費只有3~4美元,利潤的大頭在設計、品牌和銷售環節,而這些環節中國商家不具優勢。中國出口服裝基本上都屬於來料加工或者給別人做貼牌生產,這樣雖然避免了直面市場的風險,但若長此以往,企業把握市場流行趨勢的能力就十分有限,很容易受制於人。
  • 已經有一批國際品牌的安踏,又打算收購始祖鳥和Wilson的母公司
    安踏和一家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方源資本組成了財團,有意收購戶外服裝品牌始祖鳥(Arc’teryx )、網球品牌 Wilson 和登山靴 Salomon 的母公司 Amer Sports(以下簡稱 Amer)。
  • 特步國際完成收購K-Swiss、Palladium及Supra三個品牌
    特步國際完成收購K-Swiss、Palladium及Supra三個品牌 2019-08-05 14:21:44 來源:中國紡織報 8月1日,特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這家主營羊絨的中國500強的紡織服裝企業也破產了?
    2009年以來,德泓國際連續被評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競爭力500強企業和中國羊絨行業十強企業,德泓國際主營業務產品以生產精紡羊絨面料及製品為核心,實現了從原絨收購、分梳山羊絨及精梳絨條到各類精紡和粗紡羊絨紗線、精紡和粗紡羊絨面料、羊絨製品的生產和銷售,是羊絨紡織行業內產業鏈最為完整的企業之一。
  • 「男人代碼」快時尚男裝品牌徵戰中國國際服裝博覽會
    男人代碼一直以「家文化」視為企業文化,兄弟姐妹一家親。男人代碼服飾品牌公司願景:做中國民族快時尚第一品牌公司使命:讓客戶無風險 讓員工有保障公司價值觀 :真誠利他 日日精進 合作共贏 客戶第一無論如何我們來了無論如何我們用心了
  • 案例分析:外國服裝品牌在中國的掘金之路
    曾宇說,歐洲、美國的商業模式和中國銷售模式完全不同,「在國外很多童裝品牌會選擇多品店,而在中國大部分服裝零售品牌卻在做專賣店,這兩種模式差異很大。」  曾宇說,歐洲多品店通常表現在一家店鋪裡同時售賣多個嬰幼兒服裝及童裝品牌,這樣的多品店在歐洲很普遍,而這樣的店鋪通常也會買斷他們看好的品牌一個季度的服裝產品,「不存在中國商場常有的賒銷、月結、退換貨等問題。
  • 2020中國服裝領軍品牌
    優秀的品牌為企業和產品賦予個性、文化等諸多特殊的意義,給企業帶來直接的和長遠的經濟效益,更是社會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品牌建設牽動著企業的發展,市場的競爭更是品牌競爭與品質競爭。「2020中國服裝領軍品牌」企業不僅秉承高質量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智能製造深耕行業和細分領域,以優質產品、高標準服務滿足市場新需求,打造科技、綠色、時尚精品,樹立深入人心品牌口碑,引領服裝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 服裝紡織業:杉杉的中國式生存
    實際上,我們參加了研發,也參與了設計,我們每一次在全球的這些交易會裡都提供樣品,然後讓一些世界品牌的企業下訂單,這樣我們就參與了定價權。所以現在,儘管這個價格在下降,但是我們競爭力還是非常顯著的。第三塊就是杉杉的國際品牌。我在十年前就開始跟世界品牌的企業進行合資合作,就跟上海汽車集團做通用別克一樣,杉杉控股運營著像樂克卡,登喜路sport,瑞諾瑪等等這些世界一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