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起,北京將現連續臭氧汙染!戴口罩不管用

2021-01-09 騰訊網

來源:健康界

整理:任平生

臭氧汙染並不是只存在於北京,事實上,在東北、長三角、華南西北等地區也都會出現臭氧汙染的身影。然而,臭氧這種隱藏殺手與顆粒物不同,出門戴口罩對抵擋臭氧沒有什麼作用。那麼,如何防範臭氧汙染呢?

北京:臭氧將成首要汙染物

據北京青年報從市環保監測中心了解,自6月7日起,北京將連續出現臭氧汙染,預計今天可達中度汙染水平,明天稍有緩解。

報導稱,昨天(6月6日)上午,北京市空氣品質總體保持在優良水平。但是從15時開始,空氣品質轉為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

在常溫下,臭氧是一種有特殊味道的淡藍色氣體,具有強氧化性。

有90%的臭氧生活在10公裡高空的平流層,形成「地球保護傘」,可以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於紫外線輻射的傷害。但是,還有10%的臭氧生活在10公裡以下的近地面對流層,它們生成於汙染又帶來了更嚴重的汙染。在近地面,極高濃度的臭氧會刺激和損害人的黏膜組織,如眼睛、呼吸系統等。

每到夏季,臭氧便會成為北京「超標日」的首要汙染物。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記者了解到,地面臭氧除少量由平流層傳輸外,大部分由人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高溫、日照充足、空氣乾燥條件下轉化形成。在強烈太陽紫外光的作用下,揮發性有機物與氮氧化物進行光化學反應,生成大量臭氧。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天空很藍、很晴朗,但臭氧濃度還是超標的原因。

今明兩天,北京高溫晴曬,紫外線輻射很強,有利於光化學反應。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預計,今天白天的空氣品質將達到中度汙染水平,首要汙染物是臭氧。明天稍有緩解,為輕度至中度汙染。6月9日為良至輕度汙染;6月10日為輕度汙染。

臭氧如何成為首要汙染物

很多人都知道臭氧是地球衛士,高空中的臭氧確實是這樣。大氣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於大氣層的上部或平流層,離地面有10—50公裡。它在平流層可以阻擋高能量的紫外線輻射到地面,成為地球生命的保護層。

可高空中的臭氧並不等同於近地面的臭氧。近地面的臭氧距離地面10—100米左右,這部分臭氧除少量是由平流層臭氧向近地傳輸之外,大部分是由主要是由氮氧化物(NOX)與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前體物,在光照條件下通過光化學反應生成。

臭氧對人體的傷害和PM2.5不同,PM2.5主要會對人的心腦血管造成影響,而臭氧主要會刺激呼吸道和眼睛,造成哮喘、白內障等疾病。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長期吸入臭氧可增加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臭氧與其他空氣汙染物,如細顆粒物、氮氧化物等共同作用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效果更加明顯。

世界衛生組織曾統計發現,2010—2014年間,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0萬人死於臭氧濃度過高引起的汙染,其中60%是患有心臟病的老人。

防範臭氧傷害,口罩並不管用

臭氧是一種隱藏的殺手,因為它在常溫下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所以在藍天下很難辨別。其實夏日很多藍天白雲的天氣,往往都是臭氧超標。

臭氧這種隱藏殺手與顆粒物不同,出門戴口罩對抵擋臭氧沒有什麼作用。

想要防範臭氧汙染,我們可以從五方面著手。

1. 室外臭氧濃度高時,最好減少外出及室外活動。一旦外出,敏感人群需做好防護,可佩戴帽子、墨鏡等防護產品。

2. 室外臭氧濃度高時,應減少外出及室外活動,中午是臭氧濃度最高的時候,最好待在室內。

3. 減少室內通風換氣次數,如果有條件,可開啟室內空氣淨化設備。

4. 外出時,敏感人群需要做好防護,可戴帽子、眼鏡及口罩等防護用品。

5. 平時應適量增加體育鍛鍊,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可適當減輕臭氧對上呼吸道的損傷。

熱門推薦

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合肥未現臭氧汙染 市民午後1-3點待在室內可防臭氧
    豔陽高照晴空萬裡,但隱形的殺手卻悄然盤旋在了城市的上空,那就是臭氧汙染。據相關媒體報導稱,「從7月25日到8月4日,上海已經連續遭受了11天的臭氧汙染,其中有6天屬於中度汙染。」一時間臭氧備受市民關注。那麼臭氧是怎麼產生的?有什麼危害?合肥臭氧汙染狀況如何?
  • 臭氧來襲 佩戴口罩對防止臭氧傷害無效
    明天臭氧來襲,戴口罩也沒用!一場降雨洗去了京城的熾熱,但北京市環保局預測,6月4日,臭氧將成為北京空氣的首要汙染物。不僅是北京,據生態環境部通報的6月中上旬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受持續高溫和近地面偏南風輸送影響,京津冀大部、山東大部和河南北部部分城市都可能出現臭氧輕至中度汙染。
  • 霧霾天,戴口罩管用嗎?(深閱讀)
    原標題:霧霾天,戴口罩管用嗎?(深閱讀) 對此現象,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鴻介紹說,從醫用口罩來說,分為兩種,一種是醫用防護口罩,該口罩以氣溶膠為標準,能夠過濾掉直徑為0.24±0.06微米氣溶膠,對於直徑為0.3的氣溶膠防護有效率為95%,也就是常說的N95口罩,吸氣阻力大約為300帕,感覺呼吸受阻。
  • 臭氧汙染:晴空下看不見的「健康殺手」
    5月26日,北京是個陽光明媚到刺眼的大晴天,看看如此清透的天,空氣品質一定很好吧!但是打開新聞一看,北京市環保局檢測中心卻發布了汙染警報:預計北京26日將遭遇臭氧汙染,建議人們要儘量減少外出。天氣這麼好,怎麼也有汙染呢?
  • 警惕PM2.5風險,除了戴口罩外,還有4招自我防護空氣汙染
    國外有研究指出,由於嚴重的空氣汙染,有可能增加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並可能導致這些人群過早死亡。因此,在2012年6月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汽車引擎產生的廢氣從可能致癌改為人類致癌物,一年以後將戶外空氣汙染同樣也列為了人類致癌物。
  • 北京將「感冒戴口罩」寫入法規!還有4個時刻也要戴口罩……
    有人說,現階段出門如果不戴口罩,就仿佛在「裸奔」一樣。可見,戴口罩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日常。4月24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生命時報》邀請專家,為你分析戴口罩的必要性,並提醒幾個時刻也需要口罩的保護。
  • 印度遭嚴重空氣汙染 美媒: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民眾不戴口罩?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 印度首都空氣汙染指數爆表,學校停課,但當地居民仍舊一大早趕到公園做瑜伽。 儘管空氣裡瀰漫著有害汙染物,但印度很少有人戴口罩,以至於會因此引來他人的注視。而美媒在發現中國人有戴口罩習慣的同時,也羅列了印度人喉嚨不舒服也抵制口罩的原因:太貴,不舒服,認識不足,甚至還有「讓我看起來像個傻瓜」……
  • 臭氧和PAN:藍天下的「雙子殺手」
    藍天白雲總會給人「空氣很清新」的感覺,殊不知,在風和日麗時,有兩種汙染會悄悄擴散並且很難被人察覺,這就是臭氧和過氧乙醯硝酸酯(PAN)汙染。  二者都是光化學煙霧汙染  「臭氧和PAN都屬於光化學煙霧汙染,即由光化學反應引起的煙霧狀汙染,但兩者在來源、表徵、危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國家城市環境汙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 北京最高溫38℃要持續多久 北京最高溫38℃什麼時候能降溫
    連日來,北方多地再度迎來「晴曬模式」,隨著高溫天氣勢力範圍的擴大,從今天開始,華北黃淮多地將出現持續多日的高溫天氣,最高溫度可達35~38℃。在南方,降雨成為天氣主題詞,受暴雨影響的地區涉及 10 個省份。
  • 藍天也不安全!低空臭氧汙染的4大危害,防護方法你必須知道!
    此前,上海市環保部門也曾預報表示,6月7月、8月當地將出現首要汙染物為臭氧的輕至中度汙染。面對低空臭氧汙染來襲,您做好準備了嗎?「夏天對臭氧汙染的形成可謂有天時地利的條件。」2014年,上海市因為臭氧汙染而導致老年居民死亡的有1892例、住院者有2.6萬多例。據了解,在臭氧監測過程中,每日臭氧指數最大的8小時平均值和每小時的臭氧指數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兩項指標。當臭氧指數最大的8小時平均值在160~215微克/立方米時,即構成臭氧輕度汙染;達到215~265微克/立方米為中度汙染;超過265微克/立方米為重度汙染。
  • 生態環境部:關於徵求《環境空氣臭氧汙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
    現印送給你們,請研究並提出書面意見,於2018年7月13日前反饋我部。21.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2.清華大學環境學院23.北京工業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24.華北電力大學25.北京林業大學26.暨南大學27.華南理工大學28.復旦大學29.山東大學30.中山大學31.南京大學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廊坊精準施策治理臭氧汙染
    日前,廊坊市出臺《臭氧汙染管控實施方案》,按照目標定量化、措施精細化、治理協同化、管理差異化的原則,深化工業源、移動源和生活源綜合整治,實施差異化管控和生產調控等措施,加大臭氧前體物協同控制,降低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汙染物排放濃度,推進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20年,力爭全年臭氧濃度不高於196微克/立方米,因臭氧汙染損失的優良天數不高於70天。
  • 戴錯口罩等於在吸霧霾,冬天戴口罩能保暖防病?大多數人都想錯了
    ◆活性碳口罩:適合吸附揮發性有機溶劑和異味,可減緩「臭氧」的威脅。不過活性碳的作用有上限,因此使用幾個小時後就要丟棄。常見用途:阻擋異味、油煙。◆醫療用口罩:通常用來阻擋口鼻飛沫的病毒,用以防止流感或呼吸道症狀傳染。
  • 怎麼戴口罩眼鏡不起霧?試試這5個妙招
    面對愈演愈烈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最好的自我防護方法就是戴口罩,而對於近視的人來說,戴口罩很容易眼鏡起霧,影響視線,很是麻煩。  怎麼戴口罩眼鏡不起霧?  1.用專門的眼鏡防霧劑,網上、眼鏡店均有出售,按說明書操作即可。  2.將剃鬚泡沫塗抹在鏡片兩面,晾乾後用柔軟的幹布擦拭乾淨。
  • 重慶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專家:不用過於擔心
    我市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專家:臭氧汙染「來得快,去得快」,不用過於擔心   6月5日至7日,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重慶臭氧濃度連續3天超標,臭氧濃度總體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今年以來,重慶已有9天臭氧超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多了2天。   臭氧為何連續超標,汙染情況如何,危害有多大,如何治理?重慶日報記者分別採訪了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氣研所副所長李振亮、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蔣昌潭、市環保局大氣環境保護處副調研員楊鳳,全面解讀臭氧的「那些事兒」。
  • 看不見摸不著,臭氧危害幾何
    近期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部分城市空氣品質達到中度汙染,短時甚至出現了重度汙染。其中,首要汙染物為臭氧(O3)。臭氧對人體有哪些危害?我們該如何防護? 北京網友藍鯨:什麼是臭氧?臭氧到底是「地球衛士」還是「健康殺手」? 主持人:臭氧是一種淡藍色氣體,微溶於水,有類似氯氣的刺鼻氣味。
  • 東西方戴口罩習慣對比:中國人傾向於一次性醫用口罩
    德新社駐東京、北京、首爾三地的記者觀察發現,東亞地區和德國民眾使用口罩的習慣存在不同之處。在德國,佩戴自己縫製的口罩或者市售布制口罩的人相對較多。但是專家提醒,口罩不是只要戴了就能萬無一失,還需注意摘戴方式。"
  • 臭氧汙染的危害及防範措施
    今年以來,各地屢屢曝出臭氧汙染警報……按照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等部門發布的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顯示,6月份,華北、華東、東北、成渝地區和汾渭平原等地部分城市均可能出現臭氧中度及以上汙染過程。
  • 最新研究:中國大氣顆粒物汙染改善明顯,但臭氧汙染加劇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近年來中國大氣汙染得到明顯改善,但2017年中國74重點城市中仍有64%的城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未達到中國現行標準。截至2019年,中國337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超標城市比例降至57.3%。與此同時,臭氧汙染在全國範圍內開始顯現。
  • 北京:戴口罩上學
    新華社北京8月14日電(記者趙琬微)記者14日從北京市教委獲悉,秋季開學後北京將按照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堅持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育供給。大、中、小學師生員工在校期間堅持佩戴口罩,戶外活動不聚集、不接觸可不戴口罩。北京市教委當日通報了秋季開學工作的詳細安排。在中小學校園管理方面,將實行校園相對封閉式管理,通過實行錯時、劃定1米等候線等方式避免人員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