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話的禁忌、反叛與爭奪:從詩人餘秀華「反槓精指南」說起

2020-12-25 騰訊網

記者 | 趙蘊嫻

編輯 | 黃月

1

這年頭上網發言,總要擔點被人抬槓的風險,既沒有道理可講,又不敢開口大罵,怕落下個「不文明」「沒形象」的把柄。不過最近,詩人餘秀華的微博成了一本「髒話反槓指南」。8月14日,餘秀華在微博上寫了一段向歌手李健表達愛慕的文字,不出所料,很快就有好為人師的網友批評此舉是對別人的「打擾」,「喜歡可以放在心裡」。與大部分公眾人物的隱忍沉默不同,餘秀華迅速以髒話回擊,在受到「公眾人物怎麼不講文明」的指責和「封博」警告後,更是愈罵愈勇。

餘秀華的微博截圖

幾乎每個人都聽過髒話。一百年前,魯迅就曾寫道:「無論是誰,只要在中國過活,便總得常聽到『他媽的』或其相類的口頭禪……假使依或人所說,牡丹是中國的『國花』,那麼,這就可以算是中國的『國罵』了。」但不論是一百年前還是現在,髒話因其粗鄙下流,一直被視為透明的禁忌:我們不能把髒話拿到明面上講,不能公開嚴肅地討論髒話,雖然髒話無處不在。

人為什麼會說髒話?髒話為什麼總是牽扯到性?「國罵」為什麼要罵娘?不同社會身份的群體使用髒話的頻率真的天差地別嗎?髒話的形成和延續絕非「約定俗成」那麼簡單,口出髒話,也不一定是所謂的「教養」「素質」問題。魯迅在《論「他媽的!」》中提出,問候祖宗十八代,是庶民對「祖宗餘蔭」和「口上仁義禮智,心裡男盜女娼」的反抗,這與澳大利亞語言學家露絲·韋津利(Ruth Wajnryb)在《髒話文化史》中對髒話與社會禁忌關係的研究遙相呼應,兩人對不同情境下髒話用途和具體含義的細分也有相似之處。

借用以上二者的研究,本文嘗試將髒話當作一種文化現象加以考察。這並不是要為髒話「正名」,而是為了正視髒話以及髒話所折射的現實。魯迅既認為「他媽的」是一種反抗,同時又警惕其卑劣,韋津利雖然對非詛咒性的髒話持較為輕鬆的態度,但她也犀利地批判了髒話系統對身體——尤其是女性身體——的下流化。

是清滌還是惡言?人為什麼說髒話

即便是在學術領域,如果有人宣稱自己要對髒話進行深入嚴肅的研究,這人聽起來可能就不那么正經,借用文學批評家黃子平對魯迅髒話研究的形容,這叫「學匪派」的思維方式。許多人認為,罵髒話是一種下流的直覺,它雖然難聽,卻翻不出什麼新意。比如那個在英文中以F開頭的動詞,環球同此一罵,可見髒話不但粗鄙,還很呆板。就連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也認為,髒話咒罵是「最約定俗成、照章應卯的行為」,對社會研究而言,這種「套用公式」的行為沒有任何價值。

露絲·韋津利為髒話著書立說,可謂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她看來,罵髒話能夠精準地達成意義,絕非套用公式,說出一個約定俗成的髒話詞彙那麼簡單。同一個髒話詞彙可以表達多種意思,造成不一樣的效果。要分析人們罵髒話的動機和後果,需要把口語行為放置到特定的環境下去考察。

《髒話文化史》

露絲·韋津利 著 顏韻 譯

文匯出版社 2008-2

我們可以用魯迅所說的國罵來想像以下三個場景:第一,某人不小心撞在了電線桿上,低聲咒念一遍國罵,很顯然,這句髒話不是針對任何人言說的,韋津利稱之為清滌型咒罵,意在宣洩情緒、釋放壓力;第二,兩個朋友到了約定的地點,招呼一句「喲,你來啦」,並在其中悠悠插入一句國罵,按魯迅的觀察,這是以髒話進行社交,效果幾同於「親愛的」;第三,如果兩個人發生爭執,當街怒喝一聲國罵,並質問對方想做什麼,這無疑就是惡言型咒罵了。

儘管髒話不雅甚至惡俗,但若認為所有的髒話行為都是冒犯性的攻擊和詛咒,與實際狀況不符。對有些人而言,「適當的」髒話不但沒有損害人際關係,還是對相熟程度的一種確認,它可以軟化氣氛,消解禮貌所製造的距離感。在清滌型咒罵中,真正產生作用的是言說行為,髒話就像嘆詞一樣沒有語義。人們選擇使用髒話,是因為其情感強度可能比一般詞語更高,可以更有效地排遣壓力、憤怒和焦慮。

韋津利引用的一則漫畫很好地解釋了髒話情感強度的來源。畫中,一位老太太俯身詢問小男孩為什麼哭泣,男孩回答道:「因為我年紀不夠大,還不能咒罵。」哭泣是人類情緒湧動,暫時溢出自我邊界的表現。當社會把某些詞視為禁忌時,這些詞也就擁有了禁忌的象徵力量,從而獲得更高的情感強度,用於展現或者製造邊界的破裂和摩擦。畫中的小男孩認為,同樣是說話,但只有說髒話才能代替哭,正是這個緣故。惡言咒罵也是利用髒話的象徵力量來挑戰聽者。

雖然餘秀華在微博上的髒話是針對特定的人而言,但它和純惡意的咒罵仍有差別。英國詩人柯勒律治認為,有些惡言咒罵其實更傾向於清滌咒罵,只是有「倒黴的聽眾」恰好承受了怒火而已。被餘秀華髒話辱罵的網友當然不是無辜的倒黴蛋,但她的回擊的確起到了清滌作用,宣洩了自己因受無端說教產生的怒火。更有趣的是,對於許多旁觀聽眾而言,餘秀華的髒話有力地鉗制了「鍵盤俠」,有一種「以惡制惡」的快感。但細想之下也令人沮喪:網絡世界越來越不重視說理,「槓精」已經掌握了一套溫良恭儉的語言四處指點江山,除了看餘秀華破口大罵,我們竟毫無辦法。

當社會把某些詞視為禁忌時,這些詞也就擁有了禁忌的象徵力量。來源:視覺中國「國罵」為何罵娘?髒話背後兩種模式的禁忌

「一飯三遺矢」,趙王使者雖然沒有直接用「屎」來罵廉頗,但讀來也頗有侮辱性意味了——不光暗諷其年老無能,還特地挑選了排洩活動作為例證。排洩在許多文化裡都是惹人厭惡的話題,我們在史書上讀不到以「屎」罵人,所見的不過「豎子」「死公」「老狗」爾爾,大抵如魯迅語,「士大夫諱而不錄。」

諱而不錄,是為了淨化的緣故。但士大夫們或許不曾想見,禁忌的力量把他們眼中的骯髒之物捧成了伊甸園裡的蘋果,越是禁忌,就越有吸引力。唯一不同的是,排洩物本沒有蘋果那樣的魔力,它能促成挑戰社會權威的離經叛道,完全是「士大夫諱而不錄」的結果。一出口又是大忌,想把嘴牢牢堵上,卻發現它比以往更蓬勃。如此往復循環,排洩物就成了天生的髒話。髒話裡多用性與性器官,也是如此。

文化觀念上的禁忌可以解釋上述現象,但父母祖宗既不汙穢,又沒有人「談之而色變」,何以成為國罵中的關鍵呢?

禁忌的力量,不單來自權威不允許做什麼,還來自權威本身。沒有什麼比「上帝」「耶穌」更潔淨的了,但在英文中,這些神聖的詞卻頻頻作為瀆神的咒罵之語出現。韋津利注意到,許多宗教都曾嘗試禁止使用神明之名,猶太教將上帝之名寫作沒有元音的YHVH,沒有任何人知道究竟應該怎麼發音,聖經十誡裡也說:「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上帝是宗教權威最核心的象徵,為了繞開這個過於強大的禁忌,人們發明了許多意指上帝的委婉語(例如golly、gosh),這些詞語卻紛紛淪為情緒性的髒話,直至「上帝」「耶穌」也成為人們撞在電線桿上時最尋常的一句咒罵。

在許多文化裡,髒話大多與排洩物有關。來源:視覺中國

國罵的歷史究竟如何,由於「士大夫諱而不錄」,今人已不可得知,但總還有些許線索。《廣弘明集》裡有一段對話,「邢子才……以為婦人不可保,謂元景曰,『卿何必姓王?』元景變色。子才曰,『我亦何必姓邢,能保五世耶?』」論婦人不可保其貞潔、敗壞血統正宗,謂人「何必姓王」,用下流話來說,就是罵人「孫子」,自稱「爺爺」「祖宗」,高呼國罵。魯迅以為,晉代以降,門第壟斷社會,「祖宗」是高門子弟的唯一護符,「『祖宗』倘一被毀,便什麼都擺倒了」,以血統來攻擊高門貴胄,戰略上「可謂奇譎」。即使是門閥衰落後,家世宗族在中國社會文化裡仍然是權威的重要來源,用國罵攻擊門楣的人,一朝得勢,也要尋一個名臣雅士做先祖,修家譜,扮演新的「門第」。因而到了現在,國罵也依舊流行得很。

雖然如魯迅所言,國罵博大精微,「上溯祖宗,旁連姊妹,下遞子孫,普及同性」,不專以「媽」為限,但為什麼「媽」「姥姥」和「奶奶」更為常見?人們會罵「狗娘養的」,卻沒聽過「狗爹養的」。一種解釋大約如邢子才所講的「婦人不可保」,認為女性可以在受孕一事上欺騙男性,對於父系社會來講,女人不貞會導致家庭財產、權力的流失,要用血統正宗來攻擊人,自然是從女性下手更容易。辱人母親,就是當了別人的祖宗,把自己供在了別人家的香臺上。

男人畏懼女人的性能力,所以要通過咒罵加以詆毀壓制,聽起來倒像是父權吃了虧,憤起反抗。韋津利講了一個笑話:「公狗為什麼舔自己的卵蛋?因為它舔得到。」

奪回「髒話」:出人意料的髒話能夠抵消其自身惡意嗎?

罵髒話近乎於特權,又是一種自我墮落。社會對男性和年長者罵髒話的容忍度更高,但無論男女,口出髒話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下等」。人們把底層社會身份同「下等」聯繫在一起,故而覺得工人農民說髒話是常理,受過教育的人說髒話就是自甘墮落。季羨林在《清華園日記》裡口出穢語,人們非但沒有感到冒犯,反而誇他率性可愛,大概因為這本日記出版時,季羨林已經是個頗具聲望的老人。如果在他還是個毛頭小子的時候給人看到這麼多國罵,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講他「有辱斯文」,配不上清華北大。

季羨林在《清華園日記》裡的「國罵」

餘秀華的髒話之所以有力,除了她對髒話語言的巧妙運用,還部分得益於她的女詩人身份。「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餘秀華詩歌最初的走紅,便是與中國詩歌傳統中女性典雅、矜持形象的決裂。她出身農村,身有殘疾,本就顛覆了人們的「才女」想像,在成為詩人後,又把某些人眼中「下等人的粗鄙」帶到了詩歌的神聖殿堂。英國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Mary Douglas)認為,與強調個人角色的社會相比,地位角色型社會更傾向於要求每個人依照地位角色要求來行動,維護紀律和秩序。在這樣的社會裡,不管人們私下如何,面向公眾時,髒話作為異端總要受到嚴格的把控,女詩人就應該表現出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涵養,以及作為女性的端莊。但餘秀華詩歌中赤裸的情慾、社交媒體上肆意的髒話持續違反著社會對這兩個角色的既定期待,她通過觸犯禁忌而身獲禁忌力量的加持。

女性在社交媒體公開使用侮辱女性的髒話,以一種尷尬的方式打破了男性咒罵的特權。一些女性主義者主張,這種「奪回」可以通過誤用、扭曲原意的方式抵消「醜惡事物的女性化」。Vittu在芬蘭語中是個意指女性外陰的古老詞彙,一些年長的人聽到它仍然覺得是句咒罵,但在年輕人之間,vittu已經衍生用於稱呼「煩躁」「不友好」或者表示驚嘆的意思。「酷兒」(queer)一詞原本有恐同的含義,但現在已被許多同性戀者用以自稱,人們很少由這個詞聯想到恐同。

在中文裡,兩性生殖器用作名詞性髒話時,似乎也有類於vittu的趨勢,國罵的頻繁使用也降低了它所能造成的震驚程度。不過,奪回式的誤用是否真的能抵消這些髒話的惡意,值得懷疑。魯迅在寫《論「他媽的!」》時,終於還是從國罵上「削去一個動詞和一個名詞,又改對稱為第三人稱」,恐怕不只是「到底未曾拉過車」「有點貴族氣」的緣故。任何人聽來,原汁原味的國罵都十分惡毒。發明國罵的人是天才,卻是個「卑劣的天才」(魯迅語)。今日的世界還有無數的「等」,有階級的「等」,有性別的「等」。倘使如魯迅所言,有聲和無聲的國罵環繞四周,「還須在太平的時候」,那麼不太平的時候,又是什麼光景呢?

參考資料:

《髒話文化史》 露絲·韋津利 文匯出版社 2008-2

《論「他媽的!」》 魯迅

《魯迅的文化研究》 黃子平

https://mp.weixin.qq.com/s/1ARQ_osRWWPngXbYrx6zjg

《大膽示愛的餘秀華,才是網際網路的真朋克》

https://mp.weixin.qq.com/s/Gs6dd0UyD_Kn_d-JHsau2A

《餘秀華的髒話藝術》

https://mp.weixin.qq.com/s/fXEsPlycq1b8-NbA3OcRMA

相關焦點

  • 餘秀華:我是看不起汪國真的,因為他寫的詩只局限在中學生水平
    這時期的汪國真非常自卑,無人欣賞的境地使他倍感挫敗,難道自己真不是詩人的材料嗎?終於,在第三次投稿時,《追求》雜誌社決定錄用這首詩,汪國真才逐漸拾起信心,成為家喻戶曉的詩人。不誇張地說,上世紀90年代中國詩壇的領軍隊伍之中是有汪國真的位置的,由此還形成了奇特的「汪國真熱」的文化現象。但同時,評論界對於他的質疑也從來沒有停止。最大的質疑點就在於他的寫作水平。
  • 餘秀華不是中國最好的詩人,但是最打動我的詩人
    作為詩歌的普通讀者,我想我和大多數轉發、購買她詩集的人一樣,並不將她視為中國最好的詩人。但是,她卻是這些天來最打動我的詩人。作為她的同時代人,我們只需回答,作為此時代的詩人,她的詩是否打動了你,她是否寫出了我們這個時代作為最普泛的人的共同感受?
  • 詩人餘秀華《身體裡的子彈》詩歌賞析
    賞析評讀詩人餘秀華的詩,說實話是有顧慮的,評不好要挨罵的。因為關於她的作品備受爭議!有人說,她是偽詩人,幕後有操筆手;也有人說,她的詩是真實的,把身邊常見的事物寫進作品裡,而且寫得很美。但我認為,她的詩是一種生活方式,詩人餘秀華也不例外!然而有的人把她貼上"腦癱詩人"的標籤,其實這是對她不公平的。《身體裡的子彈》作品中,"我的身體裡有一顆子彈/對準我的絕望",難道是詩人曾經對命運的闡釋?!"我身體裡的子彈/也對準我的欲望",難道是詩人對未來有所表達?!"在我的許多夢裡/你從一具白骨開始走向世界",難道是詩人徹頭徹尾的感悟?!
  • 「槓精」用英語怎麼講?|不文明網上衝浪指南
    鍵盤俠喜歡用鍵盤拯救世界,槓精則喜歡通過無規則的抬槓來刷存在感。 不管你說什麼、做什麼,他們都會興致勃勃地趕來反駁你、教育你、潑你冷水,簡而言之就是為了抬槓而抬槓,似乎天生的使命就是給你添堵。
  • 【圖片故事】鄉村腦癱詩人餘秀華 (7/7)
    【圖片故事】鄉村腦癱詩人餘秀華/7) "← →"翻頁 餘秀華站在自家門前
  • 詩人餘秀華5個月內給歌手李健寫4首情詩,網友:沒見過這樣的詩人
    不像《詩經》「君生我已老」那麼憂鬱又決絕,餘秀華身為李健的同齡人,追求起來既名正言順,任用網絡又唾手可得。於是這個膽大的女詩人從2018年開始,5個月裡給李健一共寫給對方4首情詩,用以表達對李健的愛慕。網友說,沒見過這樣的詩人。
  • 餘秀華的詩如何,她屬於真正的詩人嗎?
    就我自己而言,曾經生活過的七八十戶人的村莊裡,瓜子傻子比比皆是,啞巴、聾子、瘸子接近十個,他們除了會做一些簡單農事,比如放羊、挑水外,其餘的等同於廢人,成天半坐半躺在向陽背風處,除了曬太陽就是打瞌睡,有那麼一兩個,在村裡的垃圾點上撿些雞毛、碳棒一類的垃圾,已實屬難得……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反駁:餘秀華只是腦癱而已!
  • 兩個詩人食指和餘秀華打嘴仗之後,帶給我們的思考
    兩個詩人食指和餘秀華打嘴仗之後,帶給我們的思考文·段宏剛自古以來,文人相輕。一周前,朦朧派詩人代表食指嚴厲批評「網紅」詩人餘秀華,餘秀華第一時間強烈回擊,可以說,兩人把「文人相輕」的陋習發揮得淋漓盡致。
  • 愛的囈語——詩人餘秀華的情詩《給你》小覽
    在餘秀華所有詩歌中,她的情詩其實是最差的,因為實際情感經歷的缺失,只能浮於流光豔影的詞藻製作中,甚至陷入下俗的狂想中。餘秀華的情詩糜句,不過囈語而已,既不深刻又不真實,有的只是做作,取媚的做作。餘秀華情詩中的情之所寄的「你」都是虛構的,不存在的,即便是寫給歌手李健的情詩,詩歌中的「李健」也無非是文字裡的抒情對象而已。詩人壓根就不想得到回應,也並不是真的為愛苦惱,被情所困。詩人純粹為寫而寫,仿佛在寫中完成了一次缺失的情感救贖,而呈現給讀者的,無非是詩人在自憐的文字當中,一個渴望火焰的現代幽怨又痴迷於愛的女性人物形象隱約而出。
  • 詩人餘秀華的《再致》藝術手法賞析
    詩人餘秀華的《再致》藝術手法賞析文/董文暄(本圖片來源於網絡)現代詩歌逐漸歐洲化,逐漸陌生化,有部分詩人詩歌,詩人餘秀華的這篇短詩,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表情達意的同時,有濃烈的詩歌的味道。我個人認為一首好詩,除了有內容以外,還要有「歌」的味道,這是詩歌與散文的最大的區別,餘秀華的高水平之作《再致》綜合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詩歌味特別的濃,現做簡要的分析。一、生動形象的比喻。這首詩的比喻非常的新穎,形象自然。
  • 作家沈睿:農村女詩人餘秀華是中國的艾米麗·迪肯森
    餘秀華昨晚睡前看了一眼微信,一個朋友轉了《詩刊》推薦的一個詩人,題目是《搖搖晃晃的人間——一位腦癱患者的詩》,題目刺眼,讓人不舒服,不知道寫詩與腦癱有什麼關係我被震動了,我接著往下讀,一共十首詩,我看了第一遍,第一個感覺就是天才——一位橫空出世的詩人在我們的面前,她寫得真的好。我又再讀了一遍,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讀完了,我在床上坐直了,立刻在微信上轉這位女詩人,並寫:這才是真正的詩歌!什麼是詩歌?怎麼寫詩?餘秀華在這十首詩的後面有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並回答這個問題:「我從來不想詩歌應該寫什麼,怎麼寫。
  • 腦癱女詩人餘秀華:穿越大半個中國去讀你
    1月17日,餘秀華在電腦上查看博客上的網友評論。這位湖北詩人的很多作品,幾乎是一夜之間在朋友圈廣為流傳。新華社發  餘秀華沒想到,讓自己走紅的會是一首關於愛情和肉體的詩。  她是一個女人,農民,腦癱患者。當然,她更是一個健康的詩人。  她有些牴觸外界突如其來的對詩的熱捧,還有伴隨在這熱捧之後的獵奇。  她會自我解嘲,「炒作之後,幸虧你們發現腦癱不是假的」。在餘秀華看來,一切的喧囂都會過去。
  • 誰能給餘秀華定個人設?
    餘秀華大概也是這樣想的,才理直氣壯的開始了回懟,用詞更加肆意,髒話也不遮掩,也實在沒什麼好遮掩的,寫首表達心意的情詩會被網際網路用戶說太過放肆,網絡世界裡的生命還真是層次豐富。
  • 詩人餘秀華現象:是女版海子,還是會寫詩的鳳姐
    但我們還是要審慎問一句,詩人餘秀華,她究竟是女版海子呢?還是只是個會寫詩的鳳姐呢?11月15日,詩人餘秀華來到成都文軒BOOKS書店,做了一場詩歌分享會。雖然吐字發音有點艱難,但她妙語如珠,幽默風趣,多次逗得現場哈哈大笑,掌聲雷鳴。
  • 餘秀華:在搖搖晃晃的人間,「愛是我心靈的唯一殘疾」
    「我的身份順序是女人、農民、詩人。但是如果你們在讀我詩歌的時候,忘記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將尊重你。」她是詩人餘秀華。2015年,一首《穿越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在網絡爆火,詩裡對愛欲、性慾的表達新鮮、刺激而暴烈,結合她身上的諸多特質——腦癱、高中學歷、農村婦女、女詩人。
  • 詩人餘秀華的《無題》水平如何?網友:沒有一個情字卻道盡了情
    說起《無題》這首詩,很多人會想到唐朝詩人李商隱,李商隱作了一首情詩,題就叫《無題》,這首詩是在李商隱極度相思的心境下寫的,是真正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全詩沒有絲毫的造作,整首詩將痛苦、失望、纏綿、執著的感情,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後人讀來,不由得愴然淚下。
  • 今日熱詞| 如何用英語稱呼那些討厭的「槓精」?
    「槓精」用英語該怎麼表達吧。「槓」是指抬槓的意思,而槓精是指那種抬槓成精的人,非常喜歡和別人抬槓,什麼都要槓上一筆。這類人熱衷於挑刺,經常掃別人的興致,脾氣不好熱愛發牢騷。1. troll/trolling 槓精這個詞是國外的網絡用語,指網絡上的槓精,根據wikipedia的釋義,該詞指的是那些喜歡在網絡上製造不和諧激怒他人的人,也就是喜歡在網絡上抬槓的人,也稱為Internet Trolling。
  • 槓精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當你看到這個標題是否有點疑惑「槓精」是個什麼物種?槓精簡介一種神奇的新新物種在21世紀10年代,人們把喜愛在網絡上「抬槓」,並以此為主要消遣娛樂方式的人統一尊稱為「槓精」。他門身體力行,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抬槓」中去,並用行為藝術無聲地訴說著網絡時代對於「反語言暴力」的深層欠文明訴求。
  • 「腦癱詩人」餘秀華,給馮小剛寫情詩,通篇只有4字:不打誑語
    她就是我國的農民詩人——餘秀華。餘秀華出生在1976年的湖北鍾祥,因為出生時倒產,導致了她腦癱,從此口齒不清、行動不便。就是這樣一個女孩,在長大後卻寫下《馮小剛導演,我愛你》這樣的詩,讓人議論紛紛。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餘秀華又為何要寫出這樣直白的詩?
  • 高學歷和高文化素養的槓精了解一下
    高學歷和高文化素養的槓精了解一下時間:2019-08-06 13:02   來源:流行語百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槓桿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高學歷和高文化素養的槓精了解一下 槓桿的來源和意思編輯本段 作為網絡流行語的槓桿,可不是給我一根槓桿,我可以翹起地球中的槓桿,這裡的意思是槓桿屆標杆,指擁有高學歷和文化素養的槓精,不用髒話也不陰陽怪氣,簡簡單單一句話就你   原標題:槓桿是什麼意思什麼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