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的大美箐山秋韻之美!

2020-12-20 騰訊網

嶺秀興安·大美箐山

小長假過半,愛旅行的你去哪裡浪了?是不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不是堵在去的路上,就是在景區看人頭?世界那麼大,來大箐山縣看看呀!本期小編就帶大家走進大箐山縣,帶你領略大箐山縣的秋韻美景,不一樣的風景,不一樣的風情,在您精彩的假日旅行回憶裡,留下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10月

鏡頭下的雙節假期

大美箐山秋韻之美

旅遊國慶不打烊·大美箐山在路上

大箐山縣林海蒼茫,

令你忘卻一切煩擾。

當秋風吹過,層林盡染,果實纍纍,是賞玩秋葉的好時刻,那以紅、綠、黃三種顏色變幻莫測的五花山盡顯其嬌豔的身姿,帶給親愛的您一場又一場迷醉。

大箐山

聽松風過耳

慕秋雁遠嵐

大箐山縣的秋,是一場大自然饋贈的視覺盛宴,秋日的私語,叮叮噹噹的敲擊著您煩躁的心,帶給您一場別樣的夢幻。

大箐山縣境內的永翠河,靜靜宛如,平靜如波,歲月的清歡倒影在這裡,任秋風吹紅兩岸的葉,同明月吟詠江山的詩。

在都市裡繁忙喧囂的生活中,人們也許早已淡忘了去感受青山綠水的自然,忘了去感受綠色茂林深處的清幽和寂靜,還記得那兒時伴著耳畔清脆的鳥鳴嗎?還記得我們似乎已經失去的自然嗎?

雲天收夏色

木葉動秋聲

Autumn

親愛的您,是否來過秋日的大箐山縣?兩旁的林蔭襯著遠處的山巒,提起相機,隨心而去,所到之處,滿心歡喜。趁著這個假期剛剛過半,來大箐山縣吧,讓我們幫您找尋內心的那份靜如秋葉之美,淡泊遠山之境!

大箐山縣路線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大美箐山 冰雪之冠
    大箐山是大箐山縣的風骨,更是大箐山縣的地標,主峰海拔1203米,是小興安嶺第二高峰,登上山頂,您才會真正體驗到「嶺秀興安,大美箐山」的真正內涵,堪稱是攝影、研學、自駕的絕佳去處。冬季松樹被冰雪所包裹,凇花潔白,玉樹瓊枝,神奇的雪凇景觀像魔咒一般召喚著攝影家及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在這裡拍攝的作品更是在各種攝影大賽上多次獲獎。冰雪加賽事,挑戰極限,雪凇伴日出,壯美箐山,嶺秀興安,冰雪奇緣。
  • 鏡頭定格山城步道之美
    鏡頭定格山城步道之美 2020-10-29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旅行家說箐山公園是離自然最近之地!蒼山如海、煙霞虹霓,絕了
    隨著近代飛機、高鐵等交通工具的普及,這座宛如綠野仙蹤的山地大省,漸漸為人所熟知。這座素有「山地公園省」的貴州,除了名滿天下的梵淨山、西江千戶苗寨,還有許多隱秘於城市之間的秘境。在紅軍長徵走過的習水縣就有一處魔幻的3D觀景臺,令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旅行家說,箐山公園是離自然最近地方。
  • 穿越雲層看烏山!航拍鏡頭下美出新高度…
    成片的竹林以及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等構成了烏山「山高」林密的現狀,加上區內水體資源豐富,造就了森林公園內優良的生態環境。經測量,園內空氣負離子平均濃度每立方米高達7413個,屬一級標準,空氣清新,對人體有利,可謂「天然氧吧,人間仙境」。此時,正是盛夏,不妨來烏山赴一場雲海大觀之約。群山間,看煙波浩渺,享詩意無限。大美望城,等你入畫
  • 名流|羅榮 用鏡頭與內心進行美的對話
    攝影,既是光與影的藝術,也更是鏡頭技藝與頭腦思想疊加的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遠遠高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過程,就是一個用心體驗、觀察和發現生活中美的過程。羅榮善於用鏡頭捕捉美的瞬間,與內心進行美的對話,他的鏡頭與作品有溫度,有泥土的清新與芬芳味道。
  • 他鏡頭下的重慶,有一百種美的方式
    「從張坤琨這裡看到一個真實的重慶」、「重慶的美要從獨特的視覺才能發現」……一系列的讚美之詞湧來,他表示,自己只是一個喜歡重慶的人,發現這座城市的美,也是興趣所致。80後的視覺為何能夠得到廣大網友頻頻點讚?他的拍攝之路到底有何與眾不同之處?昨日(24日),風光攝影師張坤琨接受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採訪,講述了自己眼裡的重慶。
  • 秋景、秋意、秋韻、秋殤
    秋韻,對於盤州這雲中的城市而言,有著獨特的味道,晨霧迷濛,雲海翻滾,那是秋天的一種韻味。對於隸屬於盤州市石橋鎮的妥樂村,雖然沒有這些韻味,但是它的秋韻也會讓你久久不能忘懷。在風雨樓沏一壺茶,獨坐窗前,看窗外落葉秋實,不覺雅然生性。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續:養蜂女在大美和田等你!
    那夜的雨下得很大,倔強地她帶著孩子趕著駝隊悄悄地離開了,臉上冰冷的是雨水而滾燙的是淚水。當她聽說牧羊人還沒離開,說要等她回去時她哭了,她託人告訴牧羊人說她嫁人了!故事讓人心酸落淚,有情人終會結成眷屬,但養蜂女怕拖累這個男人最終卻選擇了離開......
  • 「萌萌噠」的隨州第二彈:國潮風的隨州秋韻
    登上寶珠峰,大自然的天成之美在這一時節被盡情渲染。炎帝神農故裡風景名勝區位於烈山之巔。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駐足在風景如畫的炎帝故裡,九拱橋上聽風吟,烈山湖畔拂碧水,始祖聖地的山與水、樹與花、人與自然組成了一幅唯美祥和的畫卷。黑龍潭
  • 著名國際人像攝影師MOJA用鏡頭記錄福州之美
    記者劉可耕 攝 著名國際人像攝影師MOJA用鏡頭記錄福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之美 中新網福州10月8日電 (記者 劉可耕)榕城十月,秋高氣爽。據介紹,10月7日至14日,法國坎城電影節官方合作夥伴、著名國際人像攝影師、盧森堡人像攝影師MOJA來到福州,用自己的鏡頭,拍攝身著中式服裝的模特在東方文化背景下最美的一面;包括西禪寺古剎之風、三坊七巷民居之美、鼓山之麓的自然風光,都將記錄在攝影師的鏡頭中。
  • 下周六約嗎?深入漳浦森林公園,用鏡頭捕捉鳥兒的靈動之美!
    他希望能夠通過鳥類攝影與生態攝影之美,引發大眾對鳥類的喜愛和對自然保護的重視。範純昌 攝範老師的不少鳥類攝影作品已收錄至人民日報等各大主流媒體的平臺中這一次,有範老師的帶隊指導相信夥伴們會滿載而歸噠鳥類的花花世界,來啦!
  • 山美水美城更美
    自黃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背街小巷悄然「換妝」,「髒亂差」變身「綠富美」,「龍鬚溝」升級成「後花園」……新安江畔天常藍、山常青、水常綠,常年開啟美景「濾鏡」模式,一步步刷新城市顏值。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但看顏值,更要看「氣質」。「這裡不但山美水美景美,而且路美城美人美,讓人驚訝。」
  • 第四屆「秋韻嶗山」市民休閒旅遊季即將啟幕
    整合酒吧花園、旅遊觀光、鄉村休閒、商貿購物、美食餐飲、文體活動、民宿體驗等休閒文旅資源,打造集酒吧花園品飲、暢遊大美嶗山、探訪美麗鄉村、歡享購物餐飲、參與文體盛宴、體驗品質民宿於一體的文旅產業鏈,進一步構建嶗山「大文旅」「大節慶」「大消費」的「全域、全民、全時」旅遊格局,讓市民充分感受嶗山秋韻之美、秋韻之趣和秋韻之樂。9月25日,在世紀廣場舉行市民休閒旅遊季啟動儀式。
  • 第四屆「秋韻嶗山」市民休閒旅遊季來啦
    青島新聞網9月24日訊 (記者 朱穎)休閒旅遊、暢遊大美嶗山、探訪美麗鄉村、歡享購物餐飲、參與文體盛宴、民宿體驗……9月25日至10月31日,為期37天的第四屆「秋韻嶗山」市民休閒旅遊季即將拉開帷幕。市民休閒旅遊季由青島市嶗山區文旅委主辦,相關文旅單位、街道辦事處、企業等承辦。
  • 憂傷美麗作品/山姜子花的美
    伴著柔柔的東南風,這時人的心情是欣喜的,總愛到這小院子裡走走,看草很青嫩白菜花很香,還有一片包粽子用的那種大葉竹林,這時桃花開了,粉紅粉紅的一樹好美,而桃花一開,那些李花梨花也一起>開,開入你的心懷裡,滿明眸都是美麗的春天,春天的芳美,而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兩棵山姜子花了,它雖然開得很小很小的一朵,讓你看不上它,因為只有米粒大但開得蜜蜜麻麻的一枝椏一樹全是,而顏色又是那麼的溫馨淡黃
  • 周末,穿越昆明班貓箐櫻花谷南盤江,簡直就是一次田園風光之旅
    周末,我們相約乘坐綠皮火車去穿越班貓箐——櫻花谷——清水溝——南盤江——宜良北。早上7:36從昆明火車站乘坐7452次列車出發,這是一趟慢車,每個小站都停靠。正點應該是10:11到達班貓箐,結果列車晚點近1個小時到達班貓箐。出了站我們集合,進行人數清點,共計50人參加這次徒步穿越活動。
  • 圖集|南丹山、九道谷……「城市三水·鏡美灣區」攝影大賽採風團...
    8月8日,「城市三水·鏡美灣區」攝影大賽採風活動第二站走進南山,三水攝影家、攝影愛好者等先後深入南丹山、九道谷、土天陶等地進行攝影創作,用鏡頭記錄下南山優美的生態環境,講述鄉土故事,展示人文風貌。據了解,「城市三水·鏡美灣區」攝影大賽活動由三水區委宣傳部、南方日報社駐佛山市辦事處主辦,三水區攝影家協會承辦。
  • 張雨綺:《美人魚》中的女強人,陳凱歌鏡頭下的美嬌娥!
    張雨綺:《美人魚》中的女強人,陳凱歌鏡頭下的美嬌娥!最近張雨綺因為家庭的原因,登上了熱搜,這一行為也讓吃瓜群眾們熱議紛紛!小編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就是,我覺得張雨綺一定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愛情畢竟不是持久的,所以能在愛情出了問題的時候,及時止損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 在東海岸看山觀海 感受驚豔之美[圖]
    位於臺灣花蓮縣的太魯閣公園山險水美,是臺灣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中新社發 董會峰 攝  中新社福州十一月十八日電 題:在東海岸看山觀海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對大陸民眾而言,臺灣風景名勝的代表是阿里山、日月潭,對臺灣東海岸風光則了解甚少,比如東部的著名景點太魯閣大峽谷,筆者就是第一次聽說。徵詢臺灣朋友的意見,都認為臺灣最值得一遊的是東海岸沿線風光。
  • 星星之火:美中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善行
    :爸爸在外打工車禍身亡,媽媽跑了,留下3個孤兒,大的11歲,小的幾個月大,由年邁的爺爺、奶奶撫養。陳立新編導和攝影師們,面對這些在貧困中求生,渴望母愛、父愛的孩子們,經常忍不住失聲流淚,需要一次次擦乾眼淚,才能看清楚鏡頭。本來一個普通拍攝的工作,成了攝製組割捨不下的關愛之旅,不僅僅帶著攝像器材,還帶著100多個饅頭、包子,帶著電磁爐、電視機、手機,帶著愛,竭儘可能地幫助鼓勵孩子們,和他們在生命邊緣掙扎無助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