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特色帽子 走致富路子

2020-12-24 天山網

  天山網訊(記者龔喜傑 陳翔報導)「我們接到一個15萬元的訂單,12月20日就可以交貨。」12月5日,新和縣新疆都護之城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穆合買提·祖努尼說。

  這個訂單為新疆都護之城商貿有限公司今年的生意畫上了圓滿句號:全年完成銷售額544萬元,比年初制定的計劃超出64萬元。

  「我們原來只是一個家庭作坊,一年也就掙點養家餬口的錢,沒有想到能成立一個帽子公司,生意做這麼大。」穆合買提·祖努尼說。

  穆合買提·祖努尼祖上三代都是做帽子的,他從小就對做帽子感興趣。2017年,新和鎮領導找到他家,動員他父親牽頭成立一個合作社,帶領大家一起製作帽子增收。思想保守的父親認為把手藝教給他人會被搶了生意,穆合買提·祖努尼則認為把作坊做大做強才有前途,他做通了父親的工作,並給合作社起了一個名字——新和縣金冠帽子農民專業合作社。

  新和鎮政府支持53.66萬元購進縫紉設備,並爭取來4個訂單,幫助合作社打開了局面。

  穆合買提·祖努尼越來越有信心。 2019年5月,他註冊新疆都護之城商貿有限公司,將公司搬進了新和鎮託克蘇社區的「雙創園」。如今公司配有150臺電動縫紉機、22臺燙臺、15臺鎖邊機、20臺繡花機,開發出8種富有創意的帽子,在全疆開設了32家專賣店,在網上開設了2家專賣店,不僅將新疆帽子賣到全國各地,還賣到了13個國家和地區。

  48歲的佐熱姆·託合提家有6畝地,原來每年只有5000元的收入,3年前跟著穆合買提·祖努尼做帽子,每月工資2000元,摘掉了貧困帽子,她把兒子也帶到了食堂工作,月收入5000餘元。

  新和鎮託克蘇社區黨支部書記高福說:「這個公司現在安置了80名工人,其中女性65名,5名是脫貧不穩定戶,36名是經濟困難戶。現在他們都有了穩定的收入,月均工資1700元,為困難群眾解決了大困難。」

  「現在我們正在做明年的計劃,正在和一個網絡公司合作,計劃通過網絡開展訂單業務,把帽子賣到更多的國家,並將單一的帽子製作擴大到針織、服裝等行業,做大做強帽子產業。」穆合買提·祖努尼信心十足地說。

相關焦點

  • 馬強:特色養鹿共同致富
    原標題:馬強:特色養鹿共同致富 11月15日,記者在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東溝鄉葦子村見到馬強,這位剛剛獲得第七屆新疆青年創業創新大賽暨第五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業創新大賽新疆賽區選拔賽二等獎的年輕人,正在和工作人員一起清理養鹿場的圈舍。 35歲的馬強是土生土長的達坂城人。
  • 一枝一葉總關情丨光山油茶的「好路子」
    習近平強調,種油茶綠色環保,一畝百斤油,這是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一條好路子。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牢記總書記囑託,光山縣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好路子」越走越寬,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 走特色養殖之路 增收致富奔小康
    伊寧市南岸新區二橋社區養殖戶侯峰,在創業中堅持走特色養殖之路,從事蛋雞養殖已達10年時間,如今他又不斷創新思路,引進市場前景好、效益高的蛋雞新品種養殖,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在小康路上闊步前進。  如今,侯峰的養殖場已經實現了自動化養殖,1萬隻雞,只需要兩名工作人員來管理就行了。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精準 特色 可持續 華寧縣華溪鎮走出脫貧攻堅好路子
    誰曾想到,萬畝柑橘的開花結果,全鎮幹部群眾的艱苦奮鬥,讓這個「窮山溝」一躍成為今日遠近聞名的富裕鎮——2018年,華溪鎮成功摘掉「貧困鎮」的帽子。栽好致富樹華溪鎮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鎮,乾濕分明、雨熱同季的光熱資源,為柑橘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天然的氣候優勢。
  • 山西朔州:特色彩椒種植唱響「農民致富歌」
    山西省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精準施策,把各項工作往深裡走、往實裡抓,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了全面客觀反映我省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階段性成就,總結經驗,戮力前行,黃河新聞網特別策劃了《小康路上》系列專題報導,圍繞山西省脫貧攻堅舉措成效、先進人物、典型事跡、優勢產業項目、基層扶貧幹部等內容進行採訪,真實書寫「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的山西答卷。
  • 劉寧:帶領鄉親走橘紅致富路
    這些橘紅,也因此成為新山村乃至馬坡鎮群眾致富奔小康的「致富果」。在綠豐橘紅產業示範區,齊人高的橘紅樹隨著小山丘連綿起伏,橘紅的核心區種植面積達200多公頃,示範帶動了周圍群眾種植。這一切,主要由一人力促而成,他,就是玉林市第五屆人大代表、陸川縣第十六屆人大代表,陸川縣君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寧。
  • 布爾津:特色種植做引領,拓寬增收致富路
    布爾津縣統籌推進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抓好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開新空間,為鄉村振興開拓新路徑。5月26日,記者在窩依莫克鎮託庫木特村農戶的採摘園裡看到,鮮紅欲滴的草莓,吸引著過往遊客及當地居民前來採摘品嘗。
  • 15天賺50萬,快速致富的路子有多野,兩點可複製
    15天,賺50萬,快速致富的路子有多野。我說說我身邊的故事。朋友小劉13年畢業,90年,輾轉做過很多工作,建材業務代表, 房產銷售,落魄時也跑過滴滴,送過外賣。社會遍地都是錢,快速致富的路子都很也都很野:在人,機遇,資源等因素的翕闢之間,財富一閃而過,而早就準備好的人,就抓住了。網際網路的世界,每天都充滿了神話!!隨著各大自媒體平臺崛起,直播成為了當下主流。李佳琦和薇婭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有網友總結過兩人的銷售額,對比下來薇婭稍勝一籌。
  • 產業發展鋪就致富新路子
    今年,還將謀劃把全村田地流轉起來,推進產業化、規模化種植,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努力走出一條產業發展的致富新路子。」    在實施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後,昔日髒、亂、差的白廟屯村發生了美麗的蛻變。
  • 多元化合作辦學,走特色辦學、融合發展、開放辦學的新路子
    多年來,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融合、特色、開放」發展理念,緊扣產業發展需求,走特色辦學、融合發展、開放辦學的路子。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深化產教融合,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相融合;引進先進教育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與地方經濟發展、企業發展相融合,促進創新鏈、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的有機銜接。
  • 【咱們的小康生活】朔州:特色彩椒種植,帶領村民致富增收
    一直以來,神西村以種植玉米為主。同時,合作社鼓勵農戶自己種植彩椒,邀請相關種植專家進行講座,普及彩椒病蟲害防治知識,讓農戶熟練掌握種植技術,幫助農戶實現靠經營現代化農業致富的夢想。
  • 「小果園」闖出致富「新路子」
    和王平一樣,馬頭村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到葡萄種植產業中來,葡萄成了馬頭村群眾增收致富的「金果果」。目前馬頭村的葡萄採摘園面積達1300畝,累計總投資4000萬元左右,種植玫瑰香、巨玫瑰、夏黑、醉金香、金手指等多樣品種的葡萄,平均畝產2000斤左右。
  • 【壯闊隴原潮 走進新時代】 找對好路子 過上好日子 ——慶祝改革...
    原標題:【壯闊隴原潮 走進新時代】    找對好路子 過上好日子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全媒體採訪團走進卓尼  一座座極具民族特色的農家別院近在眼前,一條條鵝卵石鋪成的村道錯落有致。
  • 河南民權縣特色搬遷讓群眾能發展可致富
    李貴良和老伴也借著這東風,在自家做起了特色小吃生意,一年下來,能有萬把元收入。家裡果園的果子也不愁銷路,放在院子裡就被遊客買走了。 「如今的日子,可美!」老兩口開心地說。陝縣在扶貧搬遷過程中,將扶貧開發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與旅遊開發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實現了特色搬遷、有效推進,這個經驗值得借鑑。組織引導群眾搬遷,要因地制宜開發增收項目,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遊則遊,廣開致富門路,確保搬遷人口「搬得出、穩得住、有產業、能致富」。 陝縣是我省「三山一灘」扶貧重點縣,有貧困村71個,但不是各個村子都有曲村這樣的資源條件。
  • 特色民宿中的致富密碼
    特色民宿中的致富密碼 2020-12-05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海南農墾中建農場難僑職工編「越南帽」走致富路
    自上世紀90年代初,隊裡的職工抓住上島增多的時機,試著編織「越南帽」作為特色旅遊產品來出售。如今,海南旅遊越來越熱,編織「越南帽」也就成了一條致富的門路了。   據說,在僑三隊編帽時間最長的要數曾亞保、唐北妹夫婦。這夫妻倆以前年輕時在越南就會編織「越南帽」了,後來1990年有人專門到隊裡來批量收購,他們就利用空閒時間編一些出售,沒想到一晃就編了15年。
  • 一邊種稻 一邊養蛙 遂昌農民探索致富新路子
    如今,這番趣景正在遂昌縣石練鎮姚埠村上演,而「稻蛙共生」的種養模式也成為了助農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走進位於該村的淳根黑斑蛙養殖場,只見黃綠相間的稻田上布滿了薄薄的紗網,紗網底下便是黑斑蛙的家園。深入其間,便可見眾多的黑斑蛙密密麻麻地分布在稻田各處,有的正在撲通跳躍著,有的則躲在水稻下遮陽……現場景象頗為震撼。
  • 惠州惠陽樓角村:盤活閒置土地,走特色果蔬發展之路
    今天下午,記者由惠州市惠陽區了解到,惠州市惠陽區良井鎮樓角村通過盤活閒置土地,種植特色果蔬,走出特色果蔬發展之路。「我作為村的帶頭人,想通過打造『一村一品』,把這些種植效果好、收益高的產品引進村裡,讓村民共同致富。」王瑞練說,種植番薯、花生、水稻等傳統農作物,收益會比較低,而村民種植這些水果的話,收入會高很多。王瑞練指著鳳梨種植基地說道:「現在這批鳳梨叫皇冠三號,再過幾天就會逐漸成熟,年畝產可達八千斤。」
  • 石頭面上巧構思,孟津黃河石畫「畫出」致富新路子
    長秋村村民說:「趙現紅是我們村的紅人,更是我們這兒的神筆,以前在牆上作畫,現在在黃河石上作畫,他帶動了好多人致富。」在趙現紅的帶動下,當地一些有繪畫基礎的農民紛紛加入以黃河石為紙作畫中,他們巧妙地將賞石文化和國畫藝術相融合,創作出大量的包含花鳥、人物、山水『生肖等多種元素的黃河石畫,因為形式新穎、畫工精細,黃河石畫越來越有名氣,很多人慕名前來欣賞、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