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新城第一校:保障教育民生 從還建小學到現代化教育標杆

2020-09-05 漢新聞

8月30日,中國一冶舉行「保障教育民生 助力新城建設」企業開放日活動。開發方長江建投、使用方武漢市育才學校和省市多家媒體來到長江新城,一起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諶家磯小學(工程項目名)。

該項目位於武漢市江岸區佘山以北,興盛路以東,黃埔北路以南,主要包括1兩棟五層教學樓、一棟六層宿舍樓、一座體育館、一座千人報告廳以及一層地下室和相關配套設施等建築物。總用地面積2982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387平方米,可供30個班級使用。

截止目前,該項目主體結構均已完工,正在進行保溫層、外牆塗料、室內水電及消防管線等施工。從外觀看,左邊建築呈「山」字形,錯落有致,右邊是一個平放的「s」,分別寓意山水,取「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意。

開發方長江建投集團(武漢)地產開發公司副總工程師邱小松介紹,小學最初的規劃是一個還建小學,長江新城管委會經過審慎考慮後,決定教育先行,「讓長江新區的第一所學校,就承擔起新區高起點、高定位,打造成國際一流的教育現代化標杆學校,讓小區的居民和未來的建設者能安心紮根,為長江新區建設做好牽引和鋪墊的基礎工程」。

2019年11月到12月,學校重新規劃後進行公示,目標變更為長江新城第一所教育現代化優質學校以及踐行「美好教育」理念的標杆學校,對改善新城區配套教育情況,助力長江新城建設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成為武漢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建設方長江建投集團介紹,學校規劃30個教學班,配備30間常規教室、30間特色教室,以及90間宿舍。項目建成後,校園內將設置千人報告廳、四季恆溫室內遊泳館、室內球場、圖書館、A級標準食堂等教學生活配套設施,還有機器人活動室、3D列印室、烘焙工坊、人工智慧教室、沉浸式學習空間、航天工坊及作品秀場等特色空間,可滿足自然、科技、陶藝、戲曲以及創客空間需求,可變換多功能廳、庭院風雨廊、綠色平臺等變化空間還可用於後期擴展。

該校籌備由江岸區教育局引入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育才」教育品牌資源,全面參與學校規劃建設,精選優秀特級教師、市學科帶頭人、高級教師、博士碩士研究生作為教學骨幹,建設「高」「精」「專」教師隊伍。

武漢市育才實驗學校首任校長,由省特級教師、武漢市育才品牌學校總校長關蓓擔任。關蓓介紹,「習總書記說教育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的發展,我們想把它做成一個造福於民生的一個標杆學校,也是實現我們對美好教育追求的一個品牌學校,它要傳承育才品牌的優秀文化基因,同時要面向未來,把智能化、智慧化這樣一些構想,放到我們的學校中去,為孩子們提供面向未來發展的這種素質積累的成長平臺,這樣一所學校,它應該是建一所學校、樹一個標杆、造福一方人民」。

施工方中國一冶建安公司黨委書記易新虎介紹,「一冶集團高度重視工程進展,克服了圖紙修改、疫情影響、雨季漫長、防汛抗洪、高溫施工等困難,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拼爭,現在進度已趕上項目要求,預計在9月30號1號樓交付,在今年年底整個工程可以竣工驗收,為長江新城小學開學創造有力條件」。

現在,項目已經成為武漢「六化」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標杆。

施工圍擋標準化:辦公區、施工區圍牆統一採用水泥磚砌築,面層用綠色人工草皮裝飾,進出通道設置人臉識別實名制通道及防疫測溫通道,確保消殺防疫安全可控。

場區道路全硬化:在施工出入口及現場臨時道路均採用混凝土進行全硬化,每日均有專人負責施工場地、道路清掃、除泥、灑水等工作。

衝洗設施自動化:主出入口設置沉澱池、自動衝洗設備、高壓水槍等設施,車輛駛出工地之前均通過衝洗設備,不帶泥土上路。

裸露場地覆蓋化:採用人造草坪對現場的裸土體進行全覆蓋,有效減少揚塵汙染。

過程管理常態化:建築外圍採用落地式腳手架,用密目式安全網全封閉,專人定期清理更換。材料堆放區用混凝土硬化,鋼材、磚塊等物料均採取分類分區有序存放。場內易揚塵材料、預拌砂漿攪拌機均進行遮蓋、封閉等措施。

降塵處理噴淋化:在施工現場圍牆、道路、樓層結構周邊設置噴淋設施進行降塵,當粉塵濃度指數超標時,啟動噴淋降塵系統。場內裝有噪音、PM2.5粉塵顆粒監測儀,實時監測施工噪音及粉塵濃度。

責編:劉豔萍

融媒體記者:黃鵬 陳哲峰

通訊員:黃軼

編輯:周琛

相關焦點

  • 「長江新城第一校」初具雛形 諶家磯小學新建工程主體結構全部封頂
    今天(8月14日)凌晨1時,位於位於湖北知行學院北側的諶家磯小學新建工程項目現場燈火通明,施工人員正在對體育館屋面進行混凝土連續澆築,直至清晨5時40分方告結束,體育館的順利封頂標誌著整個諶家磯小學新建工程項目主體結構全部封頂。
  • 西安教育|灃東新城:加快發展教育 打造讓群眾滿意的民生工程
    通過新建和改擴建提升新增公辦學位達31320個;2020年,灃東新城第一初級中學、灃東新城第八小學、潤馨怡園幼兒園及灃科花園第一幼兒園等5所校園將在今年秋季按時完工,並投入使用。實施「名校+」工程 打造灃東人「家門口的好學校」   在建設「家門口的學校」的同時,灃東新城還著力建設「家門口的好學校」。近年來,新城始終堅持「開發與民生並舉」的發展理念,以宜居環境建設為統領,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全面推進學校建設。
  • 東區教育資源大升級!長江小學明年開學、朗晴小學或擴班成64個班,成全市最大小學!
    包括投資兩億的長江小學將於明年開學、東區公辦幼兒園年底投入運營……東區黨工委書記周俊峰說:教育方面:首先是今年已投入2億元興建長江小學,明年就可以開學了,這是目前投入最大、質量最好、功能最全的學校,還有正在裝修東區第一所公辦幼兒園,年底投入運營。
  • 南區傾力打造教育民生工程 本學期已建成投用「一校兩幼」
    去年以來,南區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把教育擺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來重視,傾力打造教育民生工程,一幅幅高標準謀劃、大手筆投入、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教育畫卷有序鋪開——2019年3月20日,南區與華南師大籤訂教育事業發展提升戰略合作協議,並揭牌成立「區域教育現代化協同創新基地」;2019年9月2日,南區新建的馬嶺小學正式投入使用;今年9月1日,竹秀園中心小學新校正式投入使用
  • 玄武要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現代化強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一頭牽著國運,一頭連著民生。」玄武區委書記閔一峰說,實現教育現代化,是落實上級要求的應盡職責,是推動玄武高質量發展的揚長之舉,也是回應群眾期盼的關鍵之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是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上到好學校,讓每一名教師都能安心從教、熱心從教。
  • 《於洪新城教育發展規劃》出爐
    該地區現有1所初中、6所小學,隨著近幾年上級政府對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各 個學校的軟硬體配備基本完善,滿足了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但隨著該地區新樓盤入住率的不斷增加,適齡兒童入學難、大班額等問題日趨顯現。,六所小學(其中:於洪新城第二小學是2014年投入使用的高標準學校;於洪新城第一小學和華城小學是2008年投入使用的;大堡小學、楊士中心校是我區老牌窗口學校;於臺小學「雲雀合唱團」多次在省、市組織的合唱比賽中獲一等獎,學校成為瀋陽市童聲合唱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按照義務教育法規定,並在網上公布於洪新城地區各個樓盤都有相對應的學區(學校)。
  • 濱江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位浙江省前列
    濱江區委區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落實教育強國理念,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以「謀教育就是謀未來的思路」,堅定「教育是民生,是城市能級,更是創新生態」的高站位,牢固樹立「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總要求,以「布局合理、公平開放、高質均衡、充滿活力的良好發展態勢,孕育一流教育」為目標,堅持立德樹人,努力踐行素質教育理念,切實保障政府投入
  • 品牌學校∣道滘鎮新城小學:打造「立美教育」品牌特色
    為全面展示學校「內涵發展,品牌引領」,展現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化「立美教育」品牌文化特色,12月4日,道滘鎮新城小學舉行了「以教育之美,立時代新人」的東莞市品牌學校開放日活動。活動現場,DIY立體紙藝製作、科創表演、夢想課程等特色「立美教育」教學課程逐一展示。從薄弱的師資隊伍到高質量教學水平,從村辦小學到品牌學校,道滘鎮新城小學櫛風沐雨,走出一條獨有的特色立校之路。
  • 5年內建83所學校 書人民辦校後年招生
    12月1日,記者了解到,南京近3年來新改擴建學校200多所,入園入學壓力基本緩解。其中,浦口區有了更多新校,而引人關注的書人培訓2018年也將在浦口開辦一所民辦學校,包括小學和初中。考慮到老城人口向江北新區等新城的疏散以及全面兩孩政策落地、新一輪學齡人口高峰期的到來,南京在老城以外新建補建了一批學校。2016年,南京教育領域重點民生項目共26個,涉及高校、中小學、幼兒園40多所。其中,老城範圍外的中小學、幼兒園教育配套達到29所。「目前,29所區教育局重點督查督辦的項目已全部竣工,其中有20所已開辦招生。」
  • 華英學校教育集團成立,禪城5所小學可直升華英?新校選址佛山新城...
    近日,禪城區擬組建7大教育集團(詳見:禪城組建7大教育集團,佛一、華英入列!),其中華英學校教育集團由禪城區5所小學組成成員校,不少家長在朋友圈刷屏並提出疑惑,在5所學校就讀的六年級學生,是否意味著明年小升初可以按政策直升華英學校,完美避開搖號入學?
  • 上海創建54所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為學生創造最適合的教育
    為保障標杆學校創建工作的高質量發展,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學校創建工作分為評審遴選、創建培育、發展評估和示範引領四個階段。 通過方案文本評審、聽取學校陳述、現場互動交流和學校實地考察等系列環節,最終從各區初評推薦的146所學校中遴選出54所學校作為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杆培育校。
  • 同安教育重點布局環東海域新城 未來4年再投45億元
    過去幾年,同安區在「建學校」這件事上不遺餘力。同安區的學位供給完成情況因此連續多年排名全市第一,即使去年略有「退步」,仍能排名全市第二。  數字顯示:2011年-2018年,累計投入21.49億元,新增學位4.3萬個,其中中學、小學、幼兒園共新建34所,改擴建38所。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基本達到了「適齡兒童全關愛、務工子女全接納」。
  • 教育現代化助力「戰疫」促成長
    2015年,青山區吉林街小學、鋼城一小成為全市首批翻轉課堂實驗校成員,積極開展翻轉課堂教學的探索與研究,於2018年在武漢市中小學翻轉課堂實驗總結研究會上被授予「突出貢獻校」稱號。在2018年舉行的教師教育信息化大賽中,青山區共報送參賽作品千餘件,74件作品獲得省賽獎項,4件作品入圍全國決賽,其中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
  • 西鹹新區秦漢新城引進西安市第一中學、後宰門小學合作辦學
    今天(8月4日),西鹹新區秦漢新城與西安市第一中學、西安市新城區後宰門小學合作辦學成功籤約。引進的兩所名校將以團隊引入模式分別與渭柳初中、秦漢小學實現合作。這是秦漢新城繼2013年成功引入清華附中合作辦學之後的又一力作,也是加快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一次重大突破,旨在進一步提升區域教育質量水平,推動秦漢新城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惠及新城百姓。
  •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著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點擊上方「安順教育網」關注我們2020年,市教育局堅持以「教育信息化2.0」為指引,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推動教育現代化,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師生信息素養雙提升為重點,緊扣「六新」,著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城一小:傳承紅色基因 辦好紅軍小學
    編者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近年來,開發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逐年加大教育投入、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加快補齊教育短板、培養專業教師隊伍、著力提升辦學水平,以內涵式發展、「軟實力」提升為重點,在推進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開發區教育正向達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不斷邁進。
  • 上海:做教育現代化的先行者
    開展以公辦為主的學前教育、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市屬高校「雙一流」建設,3個項目可謂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的生動縮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虞麗娟表示,在移動網際網路和新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教育始終是老百姓密切關注的話題,公眾對美好教育的追求比以往來得更加強烈。
  • 優質均衡高質量教育,西安新城在努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憑藉西安市2019—2021建設教育強市基礎教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大好東風,陝西省西安市新城區努力辦高質量教育,建高質量學校,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全面提升公辦學校質量一年時間「新校」成「名校」實施公辦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通過加快項目建設、做大做強教育集團、深化教師融合交流、配齊建強學校班子等措施,高標準完成30所公辦學校79個提升項目,全力辦好辦強公辦義務教育。
  • 春季新學期,教育民生工程已經啟動,亮點不少
    日前從市內四區教育局了解到,2020年春季新學期各區都有許多扎紮實實的教育民生舉措出臺,一批新的學校、幼兒園將投入使用或開工建設  中山區今年將繼續深入推進集團化辦學,加大投入力度,全力保障集團化辦學工作順利開展。啟動東港第四小學建設,啟用東港第二小學,加快東港區域教育工作高起點、高質量發展。加大民生工程項目推進力度,堅持公益普惠發展方向,創新工作機制,重點擴充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將東港區域回收的小區配套幼兒園辦成普惠性幼兒園,解決該區域居民入園難問題,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
  • 同安區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發力交通、教育、衛生等重點領域,持續...
    年終,包括交通、教育、衛生等一系列旨在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大民生項目或緊鑼密鼓地展開,或已建成投用。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這是同安區向80多萬群眾交出的一份有溫度的答卷。為了讓孩子們享受更公平、更優質的教育,同安區將教師進修學校的資源「高位嫁接」於此。先進的科研項目、課程體系、教師資源都優先入校,讓學生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今年以來,在「補短擴容」「騰籠換鳳」等工程的加緊推動下,同安區新增、改擴建一大批學校,布局新城、輻射鄉村、帶動片區,成為廈門教育跨島發展的「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