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鑑賞-《山行》唐.杜牧

2020-12-20 騰訊網

注釋

山行:在山中行走。遠上:登上遠處的。

寒山:深秋季節的山。石徑:石子鋪成的小路。

石徑:石子鋪成的小路。斜:為傾斜的意思。

生:產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

霜葉:楓樹的葉子經深秋寒霜之後變成了紅色。楓林晚:傍晚時的楓樹林。紅於:比……更紅,本文指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雲的地方居然還有幾戶人家。

停下馬車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豔比二月春花。

【詩人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歷任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相關焦點

  • 三年級語文古詩詞鑑賞之《山行》
    《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表現了作者的高懷逸興和豪蕩思致。作者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自然美的形象,並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全詩構思新穎,布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45、《山行》唐 杜牧
    山行:在山裡行走。 寒山:指深秋時節的山。石徑:石頭鋪成的小路。斜:為押韻,可讀為xiá。 生處:形成白雲的地方。一作深處,意為雲霧繚繞的深處。 坐:因為。楓林晚:傍晚的楓樹林。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雪》《尋隱者不遇》《山行》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雪》《尋隱者不遇》《山行》第一篇:《江雪》作者:「唐」柳宗元全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第二篇:《尋隱者不遇》作者:「唐」賈島全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杜牧《山行》詩中,斜字到底怎麼讀?教材標註錯了嗎?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山行》。全詩寫情寫景,恰到好處,意境深遠,音韻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可謂家喻戶曉。值得欣慰的是,杜牧的這首《山行》被編入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之中。孩子們能夠學習如此優美的古詩,感受博大精深的古詩詞文化,著實幸甚。不過,當我偶然翻看這本教材的時候,一個疑問卻陡然在心中升起:「咦?遠上寒山石徑斜,這個斜字的讀音怎麼會讀如鞋?
  • 杜牧的《山行》贊楓葉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杜牧。他非常喜歡遊山玩水。在一個深秋的早上,杜牧又和書童一起乘上馬車到野外遊玩。只見天空特別高,特別藍。不知不覺中,馬車已經行進在一條山路上,只見山上草木枯黃,一陣山風吹來,杜牧不禁打了一個冷顫。杜牧抬頭一看,樹葉落光了,可以看到這條山路彎彎曲曲,一直伸向山頂。.山頂雲霧繚繞,朦朦朧朧,書童忽然指著山腰說:"看,那裡還有人家呢!"杜牧朝著山腰一看,果然隱隱約約看到幾戶人家,掩映在雲霧之中,仿佛仙境一般 。杜牧說:" 快,我們到那裡去看一看!"
  • 杜牧《山行》賞析
    因為杜牧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後世人們稱他為「杜樊川」,當你看到《樊川文集》時,就應知道那是杜牧的詩文集了。杜牧雖有非凡才華,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生不得施展,這些都使他怏怏不快,剛過50歲,就離開了世界。下面說說有關杜牧的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有關《阿房宮賦》。杜牧考進士之前,來到東都洛陽投奔當時的太學博士吳武陵。
  •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2015年01月19日10:5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杜牧的《山行》,一起來欣賞吧。
  • 唯美唐詩名篇,美到心碎的古詩詞,杜牧《山行》賞析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讚 ←山行杜牧賞析這是一首寫景詩,寫的是秋日山行之樂。但這「樂」字是藏在詩題之後,畫面之外,由隱而顯,讓讀者去咀嚼,去體會的。詩題《山行》,所以一上來就寫「遠上寒山石徑斜」。
  • 欣賞杜牧《山行》等六幅詩詞為創作題材的行草書法作品
    行草書法創作作品之一:1、創作題材:【唐】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行草書法:【唐】杜牧《山行》,創作者:馮彬藏墨行草書法創作之二:行草書法:【唐】白居易《草》(節選),創作者:馮彬藏墨行草書法創作之四:
  • 杜牧《山行》裡的4個小秘密 是閱讀理解古詩詞不可不知的知識
    前言問題:唐詩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樣賞析?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估計小學生能講的頭頭是道,詩歌的釋義大家都很清楚。古詩詞傳到今天經常有不同的版本, 是「深」還是「生」字存在爭議。清乾隆《四庫全書》收入的兩種版本都有,在明高棅編《唐詩品匯》和《御定全唐詩》書中寫作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而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雲生處有人家」。
  • 讀杜牧《山行》:又見深秋霜葉赤,攜君共賞楓林詩
    《山行》唐 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勳。杜牧曾經當過司勳員外郎,因而也被稱為杜司勳。上面這兩句是小李杜中的李義山寫杜牧的詩句,在感嘆自己遭遇的同時也是對杜牧文採的頌讚與推崇。提起杜牧,人們對他幾乎是耳濡目染,誰人不知晚唐小杜是傑出的詩人文學家。還有人說杜牧是繼劉夢得劉禹錫之後的又一大詩家,其詩情韻兼備,丰采婉轉,清麗曠達。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他的代表作之一《山行》。
  • 詩詞 杜牧《山行》
    - 字詞注釋 -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遠上:登上遠處的。 3.寒山:深秋季節的山。 4.石徑:石子的小路。
  • 杜牧的《山行》有兩個版本,只因爭議太大,你怎麼看?
    對於杜牧的《山行》,想必大家已經熟爛於心了,它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代表作;不過這首詩也是因為存在爭議,所以被生成了兩個版本,不知在座的各位比較喜歡哪一版呢?山行唐 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詩詞鑑賞」古詩詞裡的山中秋色,氣象萬千,攝人心魄的美麗!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在《山行》中對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獨特感受。秋風到處,層林盡染,七彩斑斕,山中的秋沉澱著濃鬱的色彩。當你進入山中,山溪泉水叮咚作響,輕風送來濃濃花香,使人如入仙境。而在古詩詞中,山中的秋色更加氣象萬千,另一番攝人心魄的美麗!!
  • 新課標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詞,5首「秋季詩」
    【九月九日重陽節,別稱:登高節、曬秋節、敬老節、重九節、九九重陽等】 29.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澄徹空明】45.山行(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 唐代杜牧《山行》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山行》中的「斜」字,讀音爭論不休,但是依然沒多少人讀對
    我們知道,古詩詞是押韻的,但是很多詩詞讀起來,似乎又沒有那般押韻順口。這是因為,我們現在普通話的讀音,和古代的發音有著很大的區別。如今的普通話,是四聲,古代則是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分別對應普通話的四聲。
  • 杜牧的《山行》,是霜葉那表層的絢爛,也是其深層的風骨
    但是杜牧的這首《山行》,同樣寫秋天,卻毫無秋天的衰颯傷感,而充滿了高朗的情懷。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便體現出「山行」之意,以「遠」和「斜」描繪出山勢的高遠和陡峭。「寒」字則傳達出一種主觀感受。「寒」是「清寒」,說明已是秋天了。而「石」也頗有襯託寒意的感覺。「石徑」是山間石路,這是寫實,但在清寒的秋天,這「石」似乎也帶來冷峭之感,烘託出秋的涼意。
  • 杜牧的《山行》是千古名篇,有位小詩人不服,於是也模仿了一首!
    杜牧是晚唐時期可以和李商隱齊名的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也都很經典,尤其是他的一首《山行》,更是美得令人心醉,整首詩就是一幅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所見所聞娓娓道來,從而也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通篇只是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十八個字,卻是無人能夠超越。
  • 新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三年級下冊)
    今天小問繼續更新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新增加了音頻和插圖哦!如果大家想了解這些古詩的詳細信息,請進入「問道國學」app學習吧 01 絕 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