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裡的4個小秘密 是閱讀理解古詩詞不可不知的知識

2020-12-20 老街味道

前言

問題:唐詩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樣賞析?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這首詩估計小學生能講的頭頭是道,詩歌的釋義大家都很清楚。不過老街說的不是這個,需要注意的是幾個可能會疏忽的地方,我依次講一下自己的認識。未必準確,歡迎指正。

一、第一句 是誰「遠上」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首詩第一個問題是,首句的主語是誰?」遠上寒山石徑斜 「,是誰遠上呢?

看上去似乎是省略了主語「我」,有的注釋中解釋是:詩人自己遠上寒山看到石徑斜。不過第三句又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那麼詩人不是上山了嗎,怎麼又坐上了車?難道是坐著車上的山?還是山上有車可以坐?似乎又講不通。

這一句的主語不是人。」遠上寒山石徑斜 「其實是主語後置,主語是石徑,是石徑遠上寒山,而且看上去彎彎曲曲,這是比較複雜的詩家語的句法。

這種句法在杜甫的秋興八首中可以看到: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其中第三聯: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弛。這兩句的句子結構和」遠上寒山石徑斜「類似。如果和唐朝另外一個詩人盧嗣立的《望九華山》第二聯相比就更加清晰:

九華深翠落軒楹,迥眺澄江氣象明。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眾峰呈。坐觀風雪銷煩思,惜別煙嵐駐曉行。得路歸山期早訣,夜來潛已告精誠。

第三聯」不遇陰霾孤岫隱,正當寒日眾峰呈。「,這兩句的句法和」遠上寒山石徑斜「完全一樣。句子的節奏都是2-2-2-1,主語都是第五六字組成的詞」孤岫「、」眾峰「、」石徑「。

相同的還有白居易《潯陽春三首 》,其主語用法和位置完全一樣,主語是香騎和鈿車。

金谷蹋花香騎入,曲江碾草鈿車行。

踏花的是香騎,碾草的是鈿車,遠上寒山的是石徑,不遇陰霾是孤岫,正當寒日的是眾峰。

二、第二句 深處還是生處

白雲生處有人家。第二句是寫的詩人遠望,看到石徑彎曲遠上,在漸漸消失的盡頭是白雲生處,那裡有隱約的人家。

古詩詞傳到今天經常有不同的版本, 是「深」還是「生」字存在爭議。

清乾隆《四庫全書》收入的兩種版本都有,在明高棅編《唐詩品匯》和《御定全唐詩》書中寫作作「白雲深處有人家」,而宋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作「白雲生處有人家」。

有些課本中本詩也從原來的「白雲深處有人家」修改為現在的「白雲生處有人家」,並於注釋處說明「『生處』一作『深處』」。例如94年版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作「白雲深處有人家」。

至於作者原來的版本究竟是生還是深就搞不清了,李白的《靜夜思》僅僅二十個字,竟然也有好多的版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我們常見的版本是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

老街平時也喜歡寫幾首詩,一首詩發表了一段時間以後,後來引用時發現個別地方不太好就直接進行了修改。於是我自己的一首詩, 在不同的文章裡或者不同的媒體上會有不同的版本。大家都知道王安石練字的故事 ,一個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斟選了好久才定下來。古人甚至有幾年後把贈人摺扇上的詩追回來修改的故事,不過具體哪一位我記不清了。

生或者深,也許本來作者就有不同時期的不同版本,也許是後人刊印傳抄時出現了錯誤。不過深和生都各有味道,您喜歡深處還是生處呢?

三、第三句 何為坐愛

停車坐愛楓林晚。這句詩需要說的是「坐愛」二字,這裡不能望文生義,「坐」不是坐下,更不是特指坐在車子裡的意思(雖然他可能就是坐在車子裡)。」坐「這個字在這裡解釋為「因為、由於」。

宋朝的梅堯臣《夏日晚霽與崔子登周襄故城》尾聯也用的坐愛,是用一個意思:

雨腳收不盡,斜陽半古城。獨攜幽客步,閒閱老農耕。寶氣無人發,陰蟲入夜鳴。餘非避喧者,坐愛遠風清。

停車坐愛楓林晚,意思是因為喜歡黃昏裡的楓林,所以我停下了車。梅堯臣的」餘非避喧者,坐愛遠風清「,是我並不是一個躲避喧譁(世間紛爭)的人,只是因為喜歡這裡清風悠遠的意境 .........

四、石徑斜的斜怎麼讀?

古代很多字的讀音與今天普通話不同,例如: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我過去上學時老師教我們讀作 [xiá],為什麼要讀作 [xiá]呢?

查一下《平水韻》就知道這個」斜「字與花、家同在古語「下平六麻」,可見韻母一定是a。《平水韻》的六麻和《唐韻》的麻韻是一樣的,唐朝人杜牧讀這首詩一定是押韻的。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斜有一種讀音與「邪」一樣,唐韻裡似嗟切、宋韻書中徐嗟切,都是韻母a的發音。

《唐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音邪

前幾天老街寫過一篇文章《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陳子昂的這首《登幽州臺歌》不押韻嗎》,說明」者「讀作【zhǎ】、下讀作【hǎ】,其實是押韻的,由讀者就留言,順便提到了斜的發音:

我們湖南邵陽縣口音下字讀ha音,野字讀ya音,斜字qⅰa音,許多古詩用家鄉話讀來很押韻。

記得還有讀者說他們老家的方言今天還讀作 [xiá],具體哪裡就記不清了,我相信還有地方的方言會讀作sia、jia等發音。

因為入聲字在普通話裡的消失,以及地域不同和今古音調的變化,很多詩詞用普通話閱讀並不押韻,但是用一些方言閱讀卻是押韻的。

在杜牧的另一首詩中,我們發現蝸牛在古代原來讀作瓜牛。如果在課堂上我們讀作瓜牛,估計同學們會哄堂大笑,可是這個字在古詩裡真得讀作gua ,不信看看這首杜牧的《朱坡絕句》:

乳肥春洞生鵝管,沼避回巖勢犬牙。自笑卷懷頭角縮,歸盤煙磴恰如蝸。

這首絕句的韻腳是蝸和牙 ,牙ya和蝸gua和斜、花、家一樣,也屬於平水韻的下平六麻韻部。蝸牛讀作gua牛可不僅僅是古代,在今天的陝西、廣東、福建、中國臺灣甚至甘肅等地方都有瓜牛的讀法。下面是網友們的留言:

秦武粵鵬:陝西方言蝸牛讀作:guagua牛。馬樂天:蘭州話叫gua gua 牛;戒急用忍32:西安周邊的郊縣都叫瓜瓜牛。

結語

杜牧《山行》這首詩的四個問題,是我們閱讀古詩詞常常遇見的問題。首先是詩家語的句法多變,即使是同樣句法結構的句子,主謂賓的位置也未必相同,更不能用散文句法來解釋古詩的語法。

其次,版本的不同是常見現象,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就有很多版本,甚至有時候不同版本會有不同的意思。

再次,古詩中的詞語與今天詞語的意義會有不同,不能簡單的望文生義。

最後是今古讀音的不同,今天閱讀時遇到不押韻的詩詞不要懷疑,在古代99.9%是押韻的。詩經押前秦時的韻,古詩十九首是押漢朝的韻,隋朝以前都是各朝代當時口語發音押韻,隋朝以後,文人們開始按照韻書來押韻, 這以後口語發音和韻書不同的現象越來越多。

元朝和清朝的官話都沒有入聲,可是元朝的詩人依然按照《平水韻》來寫詩,清朝甚至在科舉詩賦取士的時候,依然按照《平水韻》的韻書標準來鑑定試帖詩是否落韻。作詩押韻是最基本的要求,當然確實有不押韻的,例如這首漢樂府民歌:

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老街味道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陳子昂的這首《登幽州臺歌》不押韻嗎?

一篇短文10分鐘 搞明白什麼是詞牌?什麼是詞譜?

詩詞創作小知識 不可不知填詞押韻的5種韻格

相關焦點

  • 杜牧《山行》賞析
    看到吳武陵生氣了,崔郾就說:「好多人都說杜牧放縱隨便,不拘小節。但是我還是按照您的話去做就是了。」第二個故事:關於杜牧的放蕩不羈。1.杜牧曾在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後來當了宰相)手下當官,牛僧孺很欣賞他的才華,但對他的放蕩不羈很不放心,勸他切莫「風情不節」。大概杜牧並不承認,於是,牛僧孺拿出兵卒們對他行蹤的記錄給他看,結果杜牧羞得滿臉通紅。
  • 古詩詞鑑賞-《山行》唐.杜牧
    【注釋】 山行:在山中行走。 【詩人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
  • 詩詞 杜牧《山行》
    - 字詞注釋 -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遠上:登上遠處的。 3.寒山:深秋季節的山。 4.石徑:石子的小路。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雪》《尋隱者不遇》《山行》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雪》《尋隱者不遇》《山行》第一篇:《江雪》作者:「唐」柳宗元全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意思理解:在松樹下看見隱者的徒弟,問他師父在哪裡。他說:「採藥去啦。只知道就在這座山上,但是深山老林裡雲霧繚繞,不知道究竟在什麼地方了。」
  • 杜牧《山行》詩中,斜字到底怎麼讀?教材標註錯了嗎?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山行》。全詩寫情寫景,恰到好處,意境深遠,音韻流暢,讀起來朗朗上口,千百年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可謂家喻戶曉。值得欣慰的是,杜牧的這首《山行》被編入了人教版義務教育教材之中。孩子們能夠學習如此優美的古詩,感受博大精深的古詩詞文化,著實幸甚。不過,當我偶然翻看這本教材的時候,一個疑問卻陡然在心中升起:「咦?遠上寒山石徑斜,這個斜字的讀音怎麼會讀如鞋?
  • 杜牧《山行》中的「斜」字,讀音爭論不休,但是依然沒多少人讀對
    歲月倏忽而過,大地上的部落在不斷的遷徙和交融,最終形成了一個個的國度,此後歷經夏、商、周……。在數千年的春秋更替,我們華夏文明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在封建社會結束之後,我們的生活環境、習慣更是以前有了雲泥之別。我們知道,古詩詞是押韻的,但是很多詩詞讀起來,似乎又沒有那般押韻順口。
  • 杜牧的《山行》贊楓葉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杜牧。他非常喜歡遊山玩水。在一個深秋的早上,杜牧又和書童一起乘上馬車到野外遊玩。只見天空特別高,特別藍。不知不覺中,馬車已經行進在一條山路上,只見山上草木枯黃,一陣山風吹來,杜牧不禁打了一個冷顫。杜牧抬頭一看,樹葉落光了,可以看到這條山路彎彎曲曲,一直伸向山頂。.山頂雲霧繚繞,朦朦朧朧,書童忽然指著山腰說:"看,那裡還有人家呢!"杜牧朝著山腰一看,果然隱隱約約看到幾戶人家,掩映在雲霧之中,仿佛仙境一般 。杜牧說:" 快,我們到那裡去看一看!"
  • 杜牧的《山行》有兩個版本,只因爭議太大,你怎麼看?
    對於杜牧的《山行》,想必大家已經熟爛於心了,它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代表作;不過這首詩也是因為存在爭議,所以被生成了兩個版本,不知在座的各位比較喜歡哪一版呢?山行唐 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讀杜牧《山行》:又見深秋霜葉赤,攜君共賞楓林詩
    杜牧曾經當過司勳員外郎,因而也被稱為杜司勳。上面這兩句是小李杜中的李義山寫杜牧的詩句,在感嘆自己遭遇的同時也是對杜牧文採的頌讚與推崇。提起杜牧,人們對他幾乎是耳濡目染,誰人不知晚唐小杜是傑出的詩人文學家。還有人說杜牧是繼劉夢得劉禹錫之後的又一大詩家,其詩情韻兼備,丰采婉轉,清麗曠達。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他的代表作之一《山行》。
  •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2015年01月19日10:54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今天這首是杜牧的《山行》,一起來欣賞吧。
  • 唯美唐詩名篇,美到心碎的古詩詞,杜牧《山行》賞析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讚 ←山行杜牧賞析這是一首寫景詩,寫的是秋日山行之樂。但這「樂」字是藏在詩題之後,畫面之外,由隱而顯,讓讀者去咀嚼,去體會的。詩題《山行》,所以一上來就寫「遠上寒山石徑斜」。
  • 唐代杜牧《山行》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十裡揚州,三生杜牧!
    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杜牧以「七絕」聞名詩壇,他的詩,言語簡潔、詩風質樸,世人評價:牧於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矯時弊。不讀杜牧的詩,怎麼能說了解唐朝的七絕?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春季外出踏青,秋來登山賞楓,一份自在,幾多快意,美!
  • 杜牧的《山行》是千古名篇,有位小詩人不服,於是也模仿了一首!
    杜牧是晚唐時期可以和李商隱齊名的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也都很經典,尤其是他的一首《山行》,更是美得令人心醉,整首詩就是一幅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所見所聞娓娓道來,從而也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通篇只是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十八個字,卻是無人能夠超越。
  • 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更何況對事物的理解了,莎士比亞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然對於詩詞的理解也是這樣的。杜牧的詩中總是有一些有爭議的字,比如「《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落木就是落葉的意思,但是為什麼用木不用葉?」《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到底是什麼意思?
  • 杜牧的《山行》,是霜葉那表層的絢爛,也是其深層的風骨
    但是杜牧的這首《山行》,同樣寫秋天,卻毫無秋天的衰颯傷感,而充滿了高朗的情懷。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便體現出「山行」之意,以「遠」和「斜」描繪出山勢的高遠和陡峭。「寒」字則傳達出一種主觀感受。「寒」是「清寒」,說明已是秋天了。而「石」也頗有襯託寒意的感覺。「石徑」是山間石路,這是寫實,但在清寒的秋天,這「石」似乎也帶來冷峭之感,烘託出秋的涼意。
  • 三年級語文古詩詞鑑賞之《山行》
    《山行》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此詩描繪秋日山行所見的景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表現了作者的高懷逸興和豪蕩思致。作者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自然美的形象,並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全詩構思新穎,布局精巧,於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精神發越。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45、《山行》唐 杜牧
    山行:在山裡行走。 寒山:指深秋時節的山。石徑:石頭鋪成的小路。斜:為押韻,可讀為xiá。 生處:形成白雲的地方。一作深處,意為雲霧繚繞的深處。 坐:因為。楓林晚:傍晚的楓樹林。
  • 理解成坐下,就太小看杜牧
    其中傳承最好,最能夠代表古代文人的,當屬古詩詞。古詩詞這種文化藝術表現形式,比文字出現還早,在人們日常的勞作和歌舞中逐漸形成,從最開始的《詩經》發展,到後來的楚辭、漢樂府民歌、五言七絕、唐詩宋詞,詩詞的發展達到頂峰,亦有無數佳作傳頌至今,更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 杜牧《山行》中,經典的兩句詩,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杜牧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這首詩,非常有哲理。這首詩的詩的題目叫《山行》。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不是坐在那兒看山,也不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定要登上山,而是一邊走,一邊欣賞山中的美景。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