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中,經典的兩句詩,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意思

2020-12-20 詩文大觀園

春天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時節;夏天是綠樹陰濃,榴花火豔的時節,秋天是瓜果飄香,楓葉醉美的時節;冬天是雪花飛舞,唯美浪漫的時節。四季各有各的美,而我獨愛秋季,讓我們跨越千年的時空,去領略唐代的山林美景。

杜牧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這首詩,非常有哲理。這首詩的詩的題目叫《山行》。什麼意思呢?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不是坐在那兒看山,也不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定要登上山,而是一邊走,一邊欣賞山中的美景。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遠上寒山石徑斜」。這一句寫得很美,「遠」字,有一種從近到遠的縱深感;「上」是從上往下看,強調一種高度;「斜」,說明小路不是直著上去的,而是傾斜地繞著上去的。「寒山」表明此刻是秋天,天氣是寒涼的。

「白雲生處有人家」。好詩人寫東西非常地有層次感。第一句東西很多,感覺車水馬龍的,結果第二句就放慢了步伐。在這麼清幽的,緊靠雲端的山林深處,竟然還有人家。這家的主人是隱居在此的世外高人嗎?在此居住肯定如世外桃源般舒適的。

古人對白雲有一種想像,一種浪漫情懷。不像我們現在都知道白雲是由水蒸氣凝結而成的。古人認為白雲是從山澗、山洞、山谷裡孕育出來的,賦予了白雲很多奇趣。古人的很多詩句都含有白雲這一意象。比如「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山中無所有,嶺上多白雲」等等。

我們再回頭來看,「白雲生處有人家」,這幅畫面顯得非常有動態感,飄飄蕩蕩的白雲,從山間,從某個人家裡飄來了。山勢中產生了白雲,白雲萌萌朧朧在山間飄散,給人的感覺像是進入了仙境。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總是駕著筋鬥雲在仙界穿行。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兩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停下馬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霜染後楓葉那鮮豔的紅色勝過二月春花。

在那時候的唐代出門一般是步行,或者騎馬車。舟車勞頓了很久了,已經是傍晚了,停下來欣賞一下美景,沒想到,這兒的楓葉火紅鮮豔,竟然比二月的鮮花還要漂亮。

為什麼說傍晚的楓葉最美呢?詩人的前幾句都是為最後一句作鋪墊的。詩人大白天上山,在此逗留了很長的時間,詩人經過了很多艱難的行走,才看到了這麼美的景色。傍晚時刻,楓葉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分外鮮豔,詩人久久不願離去。

末尾這兩句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無論是秀麗的的風景還是人生處事,越容易得到的,越不會珍惜。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經歷過奮鬥磨難,到時候享受勝利的果實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倍感香甜。我們現在很多名山大川上都建有索道,可以很輕鬆地到達最高峰,可是也少了登山的樂趣,和詩人經過千辛萬苦地跋涉欣賞到山林美景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相關焦點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杜牧,字牧之,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李商隱還一起並稱為「小李杜」,意思是兩人的文學成就,完全可以媲美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牧。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杜牧的《山行》是千古名篇,有位小詩人不服,於是也模仿了一首!
    杜牧是晚唐時期可以和李商隱齊名的詩人,而且他大部分的作品也都很經典,尤其是他的一首《山行》,更是美得令人心醉,整首詩就是一幅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把所見所聞娓娓道來,從而也是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通篇只是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十八個字,卻是無人能夠超越。
  • 杜牧很美的一首詩,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寫出了令人驚豔的秋天!
    其實杜牧寫過了很多這種不僅傷感,同時也很悽美的作品,雖然看上去這些詩很簡練,也很是直白,可是那一份細膩的情感,以及詩人對於人生的解讀,卻又是令這些作品顯得別具一格,從而也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那杜牧的很多詩都非常的唯美,譬如這首《山行》,那就是唐詩裡的千古名篇,整首詩充滿了詩情畫意,也寫出了最有詩意的秋天,整首詩同樣只有四句,也是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是從開篇一直美到結尾,不失為一首難得佳作。那這種經典的作品永遠不會過時,儘管它距離我們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可是我們讀起這樣的作品時,同樣能夠感受到詩人筆下充滿詩意的秋天。
  • 杜牧的這首詩,並不很出名,但是意境高遠,充滿了詩情畫意!
    我個人是非常的喜歡杜牧,每次讀他的詩作,總是能夠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這主要還是由於寫得太過於真實,也寫得非常的傳神,使得人們讀了他的作品之後,總是能夠從中拉近人們的距離。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他一首同樣非常經典的詩作,那便是他的《山行》,這首詩可能並不是很出名,但是卻非常的有意境,充滿了詩情畫意,很是值得一讀。
  • 杜牧的《山行》,是霜葉那表層的絢爛,也是其深層的風骨
    杜牧這句詩的意思也是說,二月的春花雖然紅得燦爛,這經霜的楓葉卻要比它更紅。於是「二月花」不是一個比喻中的喻體,而成了烘託霜葉的陪襯者。事實上,烘託霜葉的不僅僅是最後一句中的「二月花」,而是前三句也分別形成了不同的烘託效果。
  • 杜牧的《山行》贊楓葉
    馬車繼續前進,突然,杜牧叫道:" 快停車,快停車!那裡怎麼會有這麼多紅花呢?"杜牧走下馬車,來到路邊,原來是幾棵楓樹,楓葉紅得如朝霞一般,紅得仿佛是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比春天的鮮花紅得更豔,紅得更美,把杜牧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杜牧被這深山中的楓葉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吟誦了《山行》這首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 讀杜牧《山行》:又見深秋霜葉赤,攜君共賞楓林詩
    杜牧曾經當過司勳員外郎,因而也被稱為杜司勳。上面這兩句是小李杜中的李義山寫杜牧的詩句,在感嘆自己遭遇的同時也是對杜牧文採的頌讚與推崇。提起杜牧,人們對他幾乎是耳濡目染,誰人不知晚唐小杜是傑出的詩人文學家。還有人說杜牧是繼劉夢得劉禹錫之後的又一大詩家,其詩情韻兼備,丰采婉轉,清麗曠達。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他的代表作之一《山行》。
  • 「停車坐愛楓林晚」中「坐」什麼意思?理解成坐下,就太小看杜牧
    其中傳承最好,最能夠代表古代文人的,當屬古詩詞。古詩詞這種文化藝術表現形式,比文字出現還早,在人們日常的勞作和歌舞中逐漸形成,從最開始的《詩經》發展,到後來的楚辭、漢樂府民歌、五言七絕、唐詩宋詞,詩詞的發展達到頂峰,亦有無數佳作傳頌至今,更是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 杜牧最唯美的一首詩,年年入選小學課本,可其中一句常常被寫錯!
    杜牧的詩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簡練易懂,很少引用典故,但是即便如此,也不會影響將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或者傳達的道理通過簡短的詩句告訴讀者,很多詩都是看似信手拈來,沒有經過很刻意的雕琢,但是卻表達著非常深刻的情感。杜牧的這首《山行》就是在自己最不得志的時候寫的,全詩毒辣極其唯美,讀者從中絲毫感覺不到有任何的苦痛可言,有的只是愜意已放鬆。
  • 杜牧《山行》賞析
    杜牧(803年~約852年),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他對《孫子兵法》還有過研究;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在唐代說來,也就是長安一帶的人。人稱他為「小杜」,稱杜甫為「大杜」。 他中進士後,曾先後當過黃州、池州、睦州三州刺史(大體相當於現在的省級或市級長官),還擔任過考功郎中(考查官員功過的官員)的職務,還當過中書舍人(五品以上的官員,有為皇帝起草詔書的資格)。
  • 杜牧《山行》裡的4個小秘密 是閱讀理解古詩詞不可不知的知識
    前言問題:唐詩千古名篇杜牧《山行》怎樣賞析?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估計小學生能講的頭頭是道,詩歌的釋義大家都很清楚。這首詩第一個問題是,首句的主語是誰?」遠上寒山石徑斜 「,是誰遠上呢?看上去似乎是省略了主語「我」,有的注釋中解釋是:詩人自己遠上寒山看到石徑斜。不過第三句又有「停車坐愛楓林晚」,那麼詩人不是上山了嗎,怎麼又坐上了車?難道是坐著車上的山?還是山上有車可以坐?似乎又講不通。這一句的主語不是人。」
  • 1200多年前的杜牧遊歷赤壁,寫下一首經典的詩,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那麼杜牧的詩也的確是別具一格,很多的作品只不過是信手拈來,可是卻又寫出了新意,尤其是在揚州生活期間所創作的那一系列作品,每一首都令人驚豔,寫得也是極為憂愁,這也正是與他的人生經歷有關。,這開篇的兩句最是經典,只那麼信拈來,卻是寫盡了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而其中的「折戟沉沙」到現在也演變為了成語,那這兩句詩也是比較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我現在一個人來到這赤壁,這就是當年的古戰場,地底下掩埋了無數的斷戟,這些舊物磨洗了之後,我們才發現,那正是當年那場戰場所留下來的遺物,看到這些東西不得不令人感動。「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用日語讀唐詩】杜牧——山行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一起來欣賞其中的奧妙吧。
  • 唐代杜牧《山行》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創作背景:這首詩記述了一次遠山旅行,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證。作者深秋時節登山賞景,沉醉於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之中,於是創作此詩以記之。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到底是何意?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對於古詩的理解,可以說是「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尤其是一些爭議比較大的古詩,理解出來的含義更是難以確定下來。每個人對古詩的理解都不盡相同,但不代表可以隨便理解。比如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背過,大人也都耳熟能詳的《山行》,一首七言絕句中就有三個字存在巨大的爭議。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七字,便把秋色寫得淋漓盡致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是晚唐著名詩人。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其詩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風格英發俊爽,在晚唐詩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杜牧現存詩作500餘首,著有《樊川文集》傳世。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九日齊安登高》,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
  • 杜牧的這首詩並不知名,但意境很優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它出自唐代詩人杜牧之手,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村行》寫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春,是杜牧當時在南陽城西農家避雨時,因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有感而發的一首田園詩。雖然杜牧的這首《村行》,相比較他的《山行》、《清明》等詩來說要不知名的多,但是它也不失為一首意境優美,情韻質樸,值得一讀的傑出詩作。
  • 杜牧這首詩被傳誦千年,卻含蓄至極,真實的意思讓人驚嘆
    它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只有短短28字,真實意思卻讓人驚嘆。這首詩通篇採用比擬手法,以尋春來比喻尋訪所愛之人,以花比喻女子,以綠葉成陰,子滿枝頭,比喻女子結婚生子。可以說是生動形象,含蓄至極。首先,詩的前兩句「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意思是說,因為我自己尋訪春色去得遲,所以不必滿懷惆悵的埋怨花開時間短。這兩句詩的言外之意,便是杜牧知道是自己沒有及時去尋找往日的姑娘,才會最終得到女已結婚生子這麼一個結果。從其語意和語氣來看,杜牧雖懊惱不已,但還是在勸慰自己,不必要過於惆悵。
  • 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杜牧
    在把中唐拖入了晚唐的「牛李黨爭」中,他不願歸附任何一方,於是雙方都沒把他列進了黑名單,打壓不已,在長達四十年的黨爭中,杜牧近乎於雙方的出氣筒。人生後期他回京任職,居於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同步學習 |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之《山行》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非常重要,這三首古詩經常會在單元測試和期末試卷中出題,因此一定要牢固掌握,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會背誦會默寫。下面先學習三首古詩中的第一首《山行》。二、朗讀詩歌,讀準每一個字,讀出節奏,並理解詩的主要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