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嘗盡所有錯過;
後來的我們,不甘做朋友,不敢做戀人;
後來的我們,以朋友的名義,愛著對方;
……
有多少愛,我們想說,卻又不敢說,想說,卻又因為害羞,害怕尷尬,害怕拒絕而恥於開口;
有多少愛,明明是真心表達,卻總是被別人誤以為矯情;
有多少愛,明明是真心話,卻被當成大冒險,匆匆一句玩笑,便是真心話的結尾;
有多少愛,在心裡默默埋藏到海枯石爛,天荒地老,以為這是深情,卻不被被愛者所知曉,一場結束,到頭來也不過是痴情一場,痴心成空;
有多少愛,在最終說出口時,卻已是無人接聽,一句我愛你,空空蕩蕩,空成餘音,無人應答。
愛從口出,明確的表白不是虛偽的做作,不是無所謂的矯情,也不是誇張的作秀,在面對我們所喜歡的人面前,那些我們真情流露的言語,一字一句都是發自肺腑。
01
紐約街頭曾出現一塊黑板,黑板上寫著一行字:
「請寫下讓你最遺憾的事。」
來來往往的行人停下來,看著黑板發呆,卻一直沒有人肯寫下第一個答案。
畢竟,面對遺憾,我們總是有些一言難盡,難以出口。
過了些許時間,有一個女孩鼓足勇氣寫下:沒有堅持當初對藝術的熱情。
有了第一人的勇氣,緊接著,大家也紛紛參與,寫下了自己曾經的遺憾。
圍觀的人越來越多,有一個男孩猶豫很久,最終拿起粉筆寫下七個字:Not saying「I Love You.」(沒有說出我愛你)
原本平靜的圍觀人群,突然發出了陣陣抽泣聲。
所謂愛情或許就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而愛情對應的遺憾或許就是:向來情深,奈何緣淺。
有句話說:「你問我世間什麼最難得?徒手摘星,愛而不得,世人萬千,再難遇我。」
本以為愛情可以填滿遺憾,然而製造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02
知乎上曾有一個提問:
「以朋友的名義愛著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有人回答道:「除了喜歡她這件事,我什麼都可以跟她講。」
短短一句,卻包含了太多的不甘。
明明我們跨越了朋友的界限,可卻用盡一生也走不到相愛的起點。
明明已經「友盡」,卻又不能開始愛情,友誼的小船翻了,卻怎麼也成不了愛情的輪船。
朋友層面進一步沒資格,退一步,卻又捨不得。
明明我愛你,到了嘴邊的時候,卻又只能改成我想你。
電影《後來的我們》,小曉和見清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候相愛,可惜卻在什麼都有的時候分開了。
他們一起住過隔音很差的地下室,一起吃過廉價的泡麵,還一起因為一張破沙發興奮不已。
可那時候的他們是一心一意地愛著對方,雖然一窮二白,但是見清願意「斥巨資」給小曉打車;雖然迫切的想要大房子,但小曉從沒有嫌棄過見清一絲一毫。
那些時光,雖然貧瘠,但也是真的快樂。
見清對小曉說,我會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可當小曉要離開的時候,他竟連一句「你別走」都說不出口。
在影片末尾,他們兩個人或許在猶疑中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一道選擇題。
林見清:「我真的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方小曉:「但我已經不是我原來的那個樣子了。」
當林見清終於出人頭地,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時候,方小曉卻也走向了人生的另一個方向。
即使他們曾經短暫地靠近過彼此,但是最後也失去了在一起的勇氣。
林見清和方小曉分手前在地鐵的最後一次相見。
隔著打開的車門,林見清沒有走上前的勇氣,方小曉也對下車心灰意冷。
我們總是在最無能為力的年紀,遇上一個想照顧一生的人。
愛情總是這麼的剛剛好,卻又那麼的不剛剛好。
後來的他們仍然都在北京,但卻像兩條永不會相交的平行線,各自忙碌,再無牽絆。
八月長安在《最好的我們》中寫道:
「當時的你是最好的你,而現在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和最好的你之間隔著一整個青春,奔跑著都無法跨越。」
幸福從來都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電影的末尾有一個彩蛋,是每個人都舉著一張紙,上面寫著關於自己的遺憾。
有人說,電影沒看哭,但是看他們寫的那些話,哭了。
因為,他們的故事,是每一個他們,也是每一個的我們。
「我現在瘦了,你後悔了嗎?」
「電影裡有很多重逢,但我們再沒見過。」
「我再也沒有遇到過像你這麼愛笑的傻子。」
「你走以後,冰箱都空了。」
「我不等你了。」
.......
前一秒他們還在害羞的笑著,可下一秒,卻又笑著便哭了起來。
曾經的我們有多麼的相愛,就會在無疾而終時有多麼的不甘。
感情這東西,不負彼此就好了,不負此生太難。
03
《致青春》中包貝爾扮演的張開是個插科打諢的小配角。然而這個都沒太多戲份的小配角,在電影的最後,居然跪在所有男生夢中情人阮菀的墓前,流著眼淚說到:「沒有人知道我一直愛著你,我懷著對你的愛,就像懷揣著贓物的竊賊一樣,從來不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那麼多年的滿天星,原來都是這個其貌不揚的男生送的,但很可惜,直至喜歡的人逝去,對方也不知道他一直愛著她。多年未說出的愛,在陰陽兩隔時說出,已然慘白。
單戀的傷感,不僅僅來自於愛而不得的失落,更多的是自己無望的付出而打動,單戀愛上的不僅僅是對方這麼個人,更多的是為自己幻想中的愛情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哪怕對方從未屬於過他。
在歌曲《鬧夠了沒有》裡有段歌詞這樣寫道:
我知道你最愛的口味
知道你最愛用的香水
最愛說的詞彙
最愛晚睡 和你最愛是誰
沒有關係我們只是朋友
偶爾會替你分擔你的傷口
把我的肩膀借給你當枕頭
在你需要我的時候
......
全篇歌詞都寫出了一個愛而不得的「備胎」心酸,明明很愛你,卻只能是朋友。
沒有關係我們只是朋友,卻也止於朋友,無法更進一步。
愛情很美好,也很殘酷,因為它不能將很多朋友關係轉正,許多喜歡,都打著朋友的名號再愛著一個不可能的愛情。
許久之後你會發現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
04
在我們世界裡,說出「我恨你」比「我愛你」要更容易得多,我覺得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我恨你總是可以脫口而出,而我愛你總是讓人感到羞澀艱難。或許是害怕失去,害怕連做朋友都不行。
可是愛需要表達,愛從口出,不去言愛,怎能相愛?
愛是一件人生中很重要的事情,只有清清楚楚的表示過,自己才會心安,對方才會明白你的心意。也會在漫長的人生中,無論是面對短暫的結束,還是永恆的死亡,都可以不留遺憾。
恨可以含蓄,但愛需要坦白。
前面所提及的《後來的我們》電影的最後,林見清和方小曉隔著整個青春,給了彼此一個擁抱。這一次他們終於可以好好地向彼此告別了。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也許,互不打擾,各自安好,才是這段最遙遠距離的最好歸宿。
分開固然遺憾,但不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本來就是人生常態。
感情這東西,錯過了,就再也沒辦法找回來。
能夠在最好的年紀相愛一場,無論有多放不下,到最後依然要學會放下。
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即便最後不是曾經的他(她),也不要留下過多遺憾,再多的錯過和遺憾,時間都會替你償還。
感謝出現在你生命的每一個他,在你們彼此牽絆的時間裡,讓你變成了一個更好的人。
願此生再見,終不負遇見。
願重逢之時,彼此都成為幸福的人。
也願你能遇到那個一心一意「鍾情於你、忠誠於你、衷心於你、終止於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