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廣東珠海鬥門城區大託村村民陳永紅,在鬥門城區醫院給一名患有肺心病的老人賈飛做陪護。兩年前,她覺得老人的病情不太嚴重,住院療養太費錢,便問老人願不願意跟她到鄉下去生活。老人一聽非常樂意,出院後經家人同意就跟著她回了鄉。如今在她的影響下,這種足不出戶就能賺錢還能照顧家庭的養老模式,在珠海悄然興起。
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多,養老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近年來,各地想了不少辦法,動了不少腦筋,探索出了一些養老模式,如日間照料中心、政府投資或民辦公助建立養老院、引進社會資金開辦養老院等。許多家庭在養老上也絞盡了腦汁,或請保姆在家照料,或僱人在醫院陪護。但由於絕大多數老人不甘寂寞,這種照料、陪護似的養老,雖解決了老人們生活起居問題,可他們在精神上難以得到充實;再則,一些保姆也因思鄉,難免有時在照料、陪護時分神,往往與老人,或者與老人的家人產生意見。在現實生活中,時常出現僱主調保姆一個又一個,保姆換僱主一家又一家的現象,很難使老人感受到老有所樂。而在珠海興起的「僱主跟保姆回鄉養老」模式,一來解決了保姆思鄉心情,足不出戶就能賺錢還能照顧家庭;二來僱主在保姆家不僅在生活起居上得到了照料,且還能感受到村民們的歡樂,有了家一般的感覺,精神愉快,有利於老人頤養天年。因此,不少老人們對這一養老模式樂意接受。
要確保「僱主跟保姆回鄉養老」這一模式健康發展,竊以為,還有一些工作要完善,尤其需規範管理。首先要實行報審制度。對有意帶僱主回鄉養老的保姆,要向所在的鄉鎮或街道、村或社區進行報備,鄉鎮或街道、村或社區要上門察看,並對其家庭、家庭人員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確認有條件、有能力承擔帶僱主回鄉養老後,進行造冊登記。全面掌握有關信息,做好跟蹤服務工作。同時,經常不斷地開展檢查督促工作,使養老服務項目更加規範、合理,讓僱主舒心,家人放心。
二是要規範收費標準。讓鄉下來的保姆帶著僱主回鄉,既滿足了老年人鄉村生活的願望,又減輕了保姆外出打工的生存壓力,是一個雙贏的養老服務模式,所以,在收費標準上應當不能高於社會上一些養老機構,有關部門要依據當地的生活水平,合理制定收費標準,並張榜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堅決杜絕漫天要價的現象發生,使這一新型的養老服務模式健康發展。
三是要做好各種保障工作。要尊重老人的生活習慣,滿足老人的生活需求。當地的村居、社區要為每一位前來養老的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定期組織醫務人員為老人作健康檢查,安排醫生到這些家庭巡診,為老人提供常規的健康服務和宣教。同時,要做好醫療護理資源的對接工作,如有老人出現身體不適,要能在第一時間予以治療;並根據病情,還可以為老人及時安排轉診。
「僱主跟保姆回鄉養老」值得提倡。當地組織應規範管理,提供服務,使這一新型的養老模式健康發展,讓更多的農民走上這一足不出戶就能賺錢還能照顧家庭的生財之道。
更多精彩養老資訊,歡迎下載時刻新聞客戶端,點擊導航條「+」,添加「老年」頁卡,即可每天獲得最新養老資訊、產業動態、人物風採以及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