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傳播的未來發展演進趨勢暢想

2021-01-07 人民論壇網

【摘要】每一項電信傳播技術的發明發現,見證了一代代「未來傳播」的衍生興盛,同時又昭示與承接下一輪未來傳播的開啟。在媒介融合大勢所趨、網際網路大行其道的當下,電信傳播從幕後走向前臺,催生出比肩「電視人」「容器人」概念的「網絡人」「QQ人」,是「電子傳播」與「未來傳播」的橋梁紐帶。蓄勢待發的高精密超遠距離量子傳播,期待著人類與外星球外星人「對話」,暢想著更為豐富精彩的「未來傳播」。

【關鍵詞】電信傳播  發展演進  傳播渠道  未來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7.23.007

全球新聞傳播學理論發展至今,「5W模式」「兩級傳播」「沉默的螺旋」「議程設置」「地球村」等傳播概念術語,連同著施拉姆、拉斯維爾、霍夫蘭、小約翰、哈貝馬斯、麥克盧漢等名家,從歐美發達國家影響到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發展進程,基本上是亦步亦趨「摸著石頭過河」,逐漸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傳播學名著,發酵孵化出全球最大的新聞傳播高等教育陣營。中國新聞傳播學者數十年學習求索,苦苦思考,希望創建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學科理論體系。

20世紀下半葉以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快速成長。1981年,艾爾·戈爾在美國科學與電視藝術研究院的一次講演中,首次把工業經濟的基礎設施「高速公路」的概念,引伸到了知識經濟的基礎設施「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上,開拓了後來逐漸形成的構成知識經濟骨幹部分的網際網路經濟。80年代初期,鄧小平在和日本等國的來訪客人談論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時,就注意到發展信息傳播事業的重要性,由此推動我國有關部門後來制訂了優先發展電信基礎設施的政策法規。1996年2月,美國政府將1934年制定實施了60多年的《Telecommication Act》(即《電信法案》)升級換代為《Telecommication Law》(即《電信法》),規定由國家層面的FCC(聯邦通訊委員會)統一規劃推進,業務融合以公司兼併和聯盟來實現,網絡融合則以新技術來推廣,施行典型的「對稱準入」管制政策。

進入21世紀以來,全世界「三網融合」從理論探討邁入實質性實踐。2000年,時代華納和AOL合二為一,命名為「美國在線—時代華納」。2001年1月1日開始,英國電信運營商可以在全國範圍經營廣播電視業務。2006年,中國移動與鳳凰衛視結成戰略聯盟,中國「三網融合」試水。2014年5月,AT&T以485億美元價格收購美國衛星電視服務供應商。2014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戰略,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2016年11月,AT&T宣布斥資854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公司。①

2017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2017年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實施意見,將以往專屬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納入全國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與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企業一道持續提升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水平,完善了「三網融合」組織機制,打通了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最後一公裡」,極大提升了電信傳播在鑄造新型主流媒體進程中的主導地位。

2017年8月,在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主導的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一年之際,我國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這項世界上最先進的星地量子密鑰實驗,號稱「量子世界的時空穿越」的量子隱形傳態,比過往傳統技術傳輸效率提升萬億億倍。「墨子號」量子衛星系列成果,標誌著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達到全面領先的優勢地位。量子通訊技術的飛躍,為跨越星際超遠距離「光速度」量子傳播奠定了基礎。

以網際網路傳播為主導的新時期電信傳播,以及可以預見的超強動能量子傳播,打破了傳統大眾傳播的進程階梯,重構了大眾傳播理論學科體系,未來傳播的壯麗長卷依稀可辨。重新審視電信傳播在媒介融合時代的理論地位與實踐價值,解碼和預期量子傳播的精彩空間,暢想和勾畫未來傳播的傳播渠道、傳播載體、傳播形式、傳播受眾、傳播過程和傳播效果,構築中國特色電信傳播與未來傳播並行交融的新聞傳播理論體系,既是全球新聞傳播理論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是中國新傳播工作者打破傳統苑囿急起直追的奮鬥抉擇,也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徵程中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使命。

從原始傳播到未來傳播

在國內外大部分傳播學教科書中,人類傳播活動的進程往往是沿著「口語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出版→電子傳播」的基本路徑。應該指出的是,「原始傳播」即是在人類依靠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以及藉助山水烽火等時態生物傳遞交換信息,不僅有著非常久遠的重要生物進化意義,而且至今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傳播方式,是人類傳播活動進程中舉足輕重的環節。

各類著論紛紛以「電子傳播」作為人類傳播活動最後的「終結者」,囊括了以網際網路傳播(移動網際網路傳播)為主體的各種新媒體傳播,而將不斷湧現並且日益顯著的「未來傳播」排斥在外,顯然與現代科技日新月異背景下傳播活動的發展進步不相符合。研究認為,人類傳播活動的完整進程應該是「原始傳播→口語傳播→文字傳播→印刷出版→電子傳播→未來傳播」。為了突出電信傳播在人類傳播進程中的特殊地位與價值,可以在「電子傳播」和「未來傳播」中間嵌入「電信傳播」(見圖1)。

原始傳播的「回歸」。「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這句哲理深邃的格言,同樣適合新聞傳播理論研究。現在,人類早已走出了「刀耕火種」的原始時代,現代科技武裝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原始傳播不僅沒有因為電子傳播的既有強勢和各類新媒體的「興風作浪」悄然隱退,反而依然在傳播體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且正在各種電信傳播過程中「科技與藝術聯手回歸」,發揮著語言文字音視頻等無以替代的作用,是「原生態傳播」+「禮儀傳播」+「創造性傳播」的立體展現。

原始傳播是「原生態傳播」。遠古時代的原始傳播是生物進化衍進的一分子,沒有任何雕飾粉砌,甚至沒有任何的靜思深想,完完全全切切實實就是隨機即興隨心的「瞬間操作」,即「原生態傳播」。最早期的原始傳播更多時候是別無它法的「眉目傳情」「義憤填膺」「怒髮衝冠」,後期的原始傳播結合採用了人類文明的勞動成果,如結繩、圖畫、雕刻、圖畫、標識、烽煙、木鐸等原始態器具,傳播方式已經更為豐富,傳播範圍更為廣泛,「烽火連體」「旌鼓相聞」,傳情達意性能更高更久遠。

原始傳播是「禮儀傳播」。電信傳播視域下回歸的原始傳播,具備著更多現時代人類文明的禮儀色彩。表情、衣著、配飾、髮型乃至接送車輛等,都屬於大數據廣泛使用、移動網際網路普遍應用背景下原始傳播的範疇。這些禮儀色彩鮮明的原始傳播,每一個元素無不透露著心情心境和場景需求,賦予了特定的禮節儀式傳播寓意。美國總統川普夫人穿高跟鞋視察災區,演藝明星穿透視裝出席肅穆場合,政府官員在會場耳語打盹玩手機,均遭致普遍詬病,被視為失敗的「原始傳播」。這類電信傳播素養欠缺、不懂得「原始禮儀傳播」之人,或政途暗淡,或星光不再,或眾叛親離。

原始傳播是「創造性傳播」。當萌萌的表情包、紅豔豔的玫瑰花出現在網站、新聞客戶端和微信,當迷宮般網絡伊甸園簇擁著華服霓裳新人奏響婚禮進行曲,這種「科技+藝術」的創造性傳播因子,既是「原始傳播」的時空穿越,是一種經過加工提煉的原始回歸,又是現代科技的神奇再造,是廣大民眾自我本真的藝術釋放,信手拈來,即時宣洩,尤為符合現代新興人類無拘無束自由奔放的心理需求,其創造價值和傳播效果遠遠超過了老祖宗時期的「原創」範本。

電信傳播的「崛起」。電信傳播的「崛起」,源於全球範圍內「三網融合」的曠世推進,得益於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與推廣應用。隨著20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在全球的互聯互通,沃達豐公司在1992年通過手機載體發出世界上第一條簡訊息,網際網路傳播和移動網際網路傳播等電信傳播日漸興盛。網站傳播、電子郵件傳播、博客微博傳播、QQ傳播和微信傳播等新型電信傳播,不僅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新方式,具有強大的經濟功能,而且開始彌補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傳播在某一特定時刻、某一特定地域無法覆蓋或無法到達的短板。簡訊傳播和微信傳播的「大眾傳播」作用已經逐漸顯現,在應急事件和危機傳播中佔據了傳統大眾傳播無以取代的位置,其受眾人群數量、信息到達率、目標準確率和傳播效果等方面足以與傳統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的傳播效能分庭抗禮,甚至已然超過了傳統大眾傳播方式。②

中國致力於建設新型主流媒體,各級政府網站率先垂範,第一時間融入網際網路洪流快速發展壯大,向全世界展示中國「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企業網站和商業門戶網站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戰略,追求以「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並行不悖」為宗旨的商業門戶網絡文化以及以「挖掘老字號價值、締造中國企業品牌文化」為要義的企業網絡文化,媒體網站以及APP新聞客戶端惠及千家萬戶,積極謀求「把關人文化」「綠色文化」和「名人文化」的一體化協調發展。③

在大眾傳播活動中,從1848年全球首家通訊社——哈瓦斯通訊社在巴黎與布魯塞爾間使用電報傳送信息,到1877年第一份由電話傳收的新聞電訊稿被送達波士頓《世界報》,一直到後來各大通訊社、報紙雜誌社和廣播電視臺紛紛使用傳真機作為異地的文字傳輸工具,電報、電話、傳真等電信通訊在信息傳輸中一直充當著重要角色。早期的電信傳播,是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獲取遠距離信息的重要通道,是搶佔第一落點和獨家新聞不可或缺的技術裝備,是實施現場報導、即時報導的首選武器。大眾傳播機構的品牌形象以及新聞採編範圍與傳輸效率,很大程度與機構內擁有電信設施的數量多寡、電信設施的先進性以及採編人員是否及時、準確和有效地使用有著直接關係。

電信傳播在很長時間裡,一直默默無聞地充當著大眾傳播的輔助工具。從電報到電話到傳真,從固定電話到行動電話,從單純的語音通話到語音文字圖片動畫等無所不能,從達官貴人的奢侈品到步入尋常百姓家,從人對人、點對點傳播發展到點對點、點對多、多對點以及多點群動、跨地域的全球聯動等,電信傳播逐漸從幕後步入前臺。現在的電信傳播,已然是新傳播技術的集中展示,是各種新媒體傳播的核心骨幹,是未來傳播承上啟下的樞紐通道。

從「沙發土豆」到「鍵盤蝦米」

在傳播學理論體系中,「議程設置」「沉默的螺旋」「兩級傳播」「魔彈論」「電視人」和「容器人」等學術名詞貫穿書林文海。在電信傳播時代,大眾傳播的「議程設置功能」依舊存在,「魔彈論」「皮下注射論」等傳播術語有了更精闢的註解,新媒體的經濟功能較之傳統大眾媒體有過之無不及,傳播生態發生著乾坤顛倒驚世駭俗的變化,新一代「網絡人」正在龐大起來,「QQ人」「微信人」現象值得傳播學者和社會學者好好使用未來學視角,與大眾傳播時代滋生的「電視人」「容器人」加以比較分析,提煉總結新媒體浸潤時期的社會文化現象。如果說「電視人」是典型的「沙發土豆」,那麼「網絡人」則是鮮蹦活跳的「鍵盤蝦米」,「QQ人」無疑是行蹤飄忽的「蛐蛐幻影」。

「電視人」和「容器人」是大眾傳播環境中的衍生物,該概念強調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對個人社會化和人格形成過程的影響。「電視人」指的是伴隨著電視的普及而誕生和成長的一代,他們在電視畫面和電視音響的感官刺激環境中長大,是注重感覺的「感覺人」。「容器人」是指在大眾傳播特別是以電視為主的媒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現代人類,孤立的、封閉的內心世界類似於一種「罐裝」的容器。為了擺脫孤獨狀態,「容器人」希望與他人接觸,但只是停留在容器外壁的蜻蜓點水,而不願意深入彼此的內心世界。

「電視人」收看電視往往是在背靠沙發或倚靠床頭,拿著搖控器,蜷在沙發上,吃著土豆片,眼睛跟著電視節目轉,跟著螢屏的狹小畫面搖頭晃腦沉湎其中,像一枚土豆在沙發中晃來晃去,「沙發土豆」形象描述了孤獨封閉、缺乏現實社會互動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電視人」「容器人」,逐漸養成了靜閉、內向、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漠視社會發展變化,社會責任感弱化。

筆者多年從事電信傳播理論研究和實證分析,在借鑑大眾傳播學時代獨有的「電視人」「容器人」等的基礎上,認為有必要對網際網路時代的「網絡人」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手機人」「簡訊人」和「微信人」等的年齡性別、心理特徵、意識形態、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和社會影響等展開全面立體的剖析,深入探索「網路遊戲痴蟲」「QQ痴蟲」和「簡訊痴蟲」的文化屬性、地域分布和人群特點。筆者形象地將「網絡人」和「QQ人」描述成「鍵盤蝦米」和「蛐蛐幻影」,受到大多數人認同。

鍵盤蝦米。鍵盤蝦米描述了沉湎於網際網路生態的那部分人,「兩眼不問窗外事,一心盯著大螢屏」,佝僂著身軀,像極了弓背的蝦米,兩手伸出的十根手指,如同蝦須不斷觸碰敲打著鍵盤,活脫脫一幅「鍵盤蝦米」寫生畫面,與「沙發土豆」遙相呼應。④

上世紀70到80年代日本學者林雄二郎和中野收提出的「電視人」和「容器人」概念,是指過度沉迷於電視媒介所營造的媒介環境中而與現實世界隔絕的社會病理心態——媒介依存症。網際網路時代的媒介依存症候群,即是「網絡人」,這是由網際網路所營造的獨特「擬態環境」所成就的。

「網絡人」與「電視人」和「容器人」有一定的共性,都對當前的媒介形式存在很強的依賴感,特指產生和存在於網絡社會,將網絡作為自己的生存空間,影響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對網絡具有特別的依賴性,且精神交流主要依靠網絡來實現的網民群體,表現出網絡成癮、雙重身份、人際關係障礙、性格異化、迷失自我、道德失範。

蛐蛐幻影。「蛐蛐一響,魑魅魍魎」。網際網路技術伴生的QQ微信傳播,演變出「蛐蛐幻影」——QQ人微信人。準確的說,QQ人微信人亦是網絡人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蛐蛐作響的神幻莫測小企鵝身後,在標刻著個人風格的真幻畫面後面,顛倒著晝夜黑白善良邪惡,演繹著人間天堂喜怒哀樂,潛伏著謊言欺詐驚魂掠魄,變幻著男女老幼人鬼仙獸。

QQ傳播微信傳播是凝聚中國人智慧的創舉,是中國人在網際網路領域的一大創新,是電信傳播中獨具中國特色的傳播手段。在「網絡人」「微博人」和「簡訊人」之後,與「電視人」「容器人」有著高度關聯度的「QQ人」「微信人」等新新人類,因為QQ傳播、微信傳播的高度發達而為人們矚目。

「QQ人」「微信人」指的是深深陷入到QQ和微信世界裡面不能自拔的極端人群,他們離不開這種即時傳播工具,時刻不停地發布與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時刻不停地關注著QQ群微信群的各種反應。QQ微信使人產生心理依賴和精神麻木,「QQ人」「微信人」拒絕客觀事實,很難把信仰投入到既有的社會價值信念中,追求與他人的差異,越來越關注自我,在自我的感覺中尋找價值,活在一個可以自由表達意志的虛擬世界。

QQ人經常無意識地在腦子裡聽到一種短促的咳嗽聲便激動不已,即使走在大街上,只要聽見「蛐蛐」叫聲,QQ人會不自覺地四處搜尋那圍著紅圍巾的胖企鵝。「QQ人」「微信人」的大部分時間和精神世界已經為虛擬社會所左右所控制,QQ和微信已經完全融入了日常生活,成為不可割捨的一種習慣。QQ群微信朋友圈的留言轉發的帖子就是至理名言,以至於影響到人生觀價值觀,進而波及到整個人生態度和生活軌跡。

從報紙雜誌廣播電視傳播變遷到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傳播,從「電視人」「容器人」發展變遷到「網絡人」「微博人」「簡訊人」「QQ人」,電信傳播時代與大眾傳播時代的傳播手段、傳播形式不可同日而語。網際網路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自由時空」。「網絡人」沉迷於網路遊戲、網絡色情、網絡暴力、網絡關係和網絡交往,夜以繼日呆在電腦熒幕和手機屏幕前面,像一隻大蝦般弓著身軀,兩眼直勾勾盯著屏幕,十個蝦須跟著場景的變換忙不停休敲擊著鍵盤,一呆就是連續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上百個小時。「網絡人」對網絡有著極強的依賴性,情緒會隨著網路遊戲等場景而起落,是封閉與開放的矛盾體,即將自己封閉在開放的網絡世界裡,信馬由韁,自由無度。

「網絡人」模仿性強,不負責任,不擇手段,不考慮後果(網絡犯罪手法超乎想像)。「網絡人」常常空虛、孤僻,只要離開網絡世界,就覺得全身心一片空白。「網絡人」往往漠視社會,對各種人和事漠不關心。我國的多處網吧發生兇殺案件時,當事網吧的「鍵盤蝦米」熟視無睹,令人寒心。玩手機導致親情離散孩兒走失喪生溝壑場景頻頻曝光,高速路上的交通事故很大比例來源於「手機控」。2016年,浙江全省因交通事故死亡4187人,因機動車駕駛人違法行為造成事故的死亡人數佔交通事故死亡總數的82%,其中開車使用手機、分心駕駛等影響安全行為共導致交通事故死亡1855人,佔交通事故死亡總數的44.3%。歐美學術機構研究數據認為,開車打電話導致事故的風險,比通常情況下要高出4倍,其危險程度不亞於酒後駕駛,甚至在結束通話後的10分鐘風險仍然很高。2015年,福特汽車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開車過程中,59%的中國車主會看微信,31%的人玩自拍,36%的人會刷微博。⑤

未來傳播無限暢想

新聞傳播學從來都是回溯總結過去、縱覽分析現在、放眼展望未來的綜合性學科,鑑於很長時間以來更多學者中將更多時間精力傾注於「過去」和「現在」,未來傳播的先行者捷足先登已經創造出的成果彌足珍貴,麥克盧漢、尼葛洛龐帝、戴維·莫利等在新聞傳播學領域「先知先覺」,成為當之無愧的未來傳播領軍人物。

加拿大傳播學理論家麥克盧漢以敢為人先異想天開著稱於世,有「電子傳播時代的預言家」「IT時代的先知聖人」之稱。麥克盧漢痴人說夢似的著論具有豐富的向心力,觀點引證新奇奪目並且帶有格言性,顯示出跨學科界限和綜合折衷發現的能力。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中認為,傳播媒介的產生來源於身體受到超出自身應付的強烈刺激而產生的保護自己的需求,而媒介的產生「延伸」了人的功能之後往往會對人類肌體形成新的壓力,帶來更新的媒介。麥克盧漢許多異乎尋常的論點,媒介即信息、冷熱媒介和地球村等新奇概念,常常是令人懷疑和無法驗證的。在衛星電視還沒有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網際網路還沒有聯通的背景下,麥克盧漢指出「人類信息雞犬相聞猶如在一個巨大的地球村落」的「地球村」理論,消除了全人類地域界限和文化差異,開創了人類大家庭的永恆和諧與和平,石破天驚地炸開了人們對未來無限遐想的天際線。麥克盧漢傳播學理論的價值,在於「激起人們研究各種傳媒特點和職能的興趣,使人們對媒介本身的認識和研究面目為之一新」。⑥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尼葛洛龐帝是世界網際網路發展的預言家和見證者,其一手創辦的媒體實驗室已成為全球信息化進程中新思想和新技術的策源地。尼葛洛龐帝早在上世紀90年代所著的《數位化生存》,被視為20世紀信息技術及理念發展的聖經,書中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信息通訊技術的基本概念、趨勢和應用、巨大的價值和數字時代的宏偉藍圖,闡明了信息技術、網際網路應用對時代和人們生活的影響和價值。《數位化生存》中預言的網際網路未來,如今大多已成現實。聲名鵲起的尼葛洛龐帝是計算機和傳播科技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大師,1996年7月被《時代》周刊列為當代最重要的未來學家之一。

1976年,尼葛洛龐帝計劃研究「空間數據管理系統」,構想把電腦變成一個「記憶的辦公室」,為現在和未來新技術與新傳播的有機融合昭示出美好願景。按照尼葛洛龐帝的勾畫,辦公室不需要電腦電視屏幕,也無需鍵盤滑鼠,人們只需要揮舞手臂就可以肆意馳騁於辦公空間,辦公室的任意牆面桌面,就是寬闊無垠的巨大屏幕。

尼葛洛龐帝的「記憶的辦公室」概念,與當代英國「文化研究」領域重要代表學者戴維·莫利2000年提出的理想「媒介新秩序」一脈相承。戴維·莫利是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媒體與傳播系教授,研究議題多涉及媒介消費、新傳播科技、文化理論與全球化以及文化地理學。戴維·莫利「媒介新秩序」,是無障礙的報紙雜誌、無疆界的廣播電視、無拘無束的網際網路,基本上詮釋了當下和將來一段時間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傳播的基本脈動。

嚴格地說,每一次傳播技術的發明發現,都是指向未來,都是未來傳播的開啟。網絡技術的發展進步,網站傳播、QQ傳播、微信傳播等的興起,讓電信傳播不斷導演著未來傳播的故事。電信通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演進,量子傳播的盛大啟幕,是當下和將來「未來傳播」的主旋律。研究認為,未來傳播是新聞傳播當下傳播體系和將來發展走向的標示,是新型傳播載體、新型傳播形式、新型傳播內容、新型傳播主體和新型傳播效果的裂變組合與創造。

從傳播的進程考察,電信傳播介乎於電子傳播與未來傳播之間,使用著大量的電子傳輸管道,存在著大量的電子傳輸活動,但一些嶄新的傳播現象已經與電子傳播大相逕庭。未來傳播與科技創新如影隨形,在電信傳播不同的技術支撐時代,每一「G時期」都會存在不同的傳播樣態,「下一G時期」的電信傳播,即是「前一G時期」的未來傳播。以未來傳播視野考察電信傳播,傳播主體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傳播主體與傳播對象互動性增強,傳播通道更為暢達寬廣,傳播速度可以實現隨心所欲,傳播內容可以在多條通路多個終端多重應用,表現出更為豐富多彩的形式模樣。

未來傳播邊界模糊,更需要具有「無界限無疆域無阻隔」的邊界模糊思維意識,需要以未來視界未來視域考量與處理未來傳播道路上的系列問題。在未來傳播時代,「意見領袖」瞬間就會變成「沉默的螺旋」,傳媒大咖冷不丁就是完全不起眼的「路邊阿三」,國家元首與平民百姓的交流與合作稀疏平常,「世界是平的」隨時可以找到註腳。

考察我國新聞傳播教育快速發展擴張的實際情況,正視我國傳統新聞傳播學理論研究長期落後於歐美國家只能亦步亦趨的窘境,反思我國新聞傳播人才培育與我國新聞傳播事業需求的明顯差距,有必要站在時代前沿高端,立足電信傳播基礎時論研究,構築中國特色未來傳播理論,這可能是中國新聞傳播學彎道超車後來居上的理想路徑。⑦

隨著5G技術的試用推廣,「未來傳播產業」可望在「未來廣告」率先取得突破和意想不到的收穫。未來廣告指的是現在還沒有出現但可以預知的廣告形態,比如說量子傳播廣告、長途客車直播電視廣告、高鐵直播電視廣告和民航飛機電視直播廣告。鑑於這類廣告還需要技術突破,理想到現實還需要時間,所以叫「未來廣告」。

中國高鐵在「外國人」眼裡是「新四大發明」之一,「復興號」動車組已經實現了WIFI全覆蓋,在車廂裡同步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及體育賽事直播文藝晚會直播指日可待,高鐵電視直播的實現,醞釀著巨量廣告產業。同時,高鐵沿線的山體廣告、高樓廣告,資源豐富,操作簡單,受眾人群高端,到達率高,傳播效果好,同樣是一個亟待開發的「廣告藍海」。

民航沿線廣告同樣是未來傳播想像力的輻射產物,傳播效果具有與高鐵廣告相似的效應。只要在民航飛機艙舷下方安裝高倍像素攝像儀,連結到機艙液晶大屏幕,乘客即可飽覽沿途風光。與此同時,航程途中的高樓廣告、山體廣告、企業標誌性建築物廣告乃至夜間城市形象廣告盡收眼底。旅客得到了極大放鬆,民航憑空多了廣告收益,何樂而不為?當然,值得期待的民航客機衛星火箭等「星空電視直播網絡直播」等相關「未來產業」一樣精彩。

上述幾種「未來直播廣告」和「未來直播產業」,也對高鐵駕駛員和民航衛星火箭操控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他們目不斜視,不為旖旎風光美色所動,始終緊緊把握「方向盤」。

當下,全世界包括歐美傳統傳播學發達國家的電信傳播理論研究剛剛起步,很多大學專門創立了「電信傳播學院」,但目前可以找到的該領域著論還停留在簡單的資料累加,沒有出現具有完善理論體系的學術成果。以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浙江傳媒學院和湖南工業大學等為代表的中國高等院校,洞悉中國「三網融合」良好契機,對接中國建設新興主流媒體的發展戰略,專門創立了電信傳播研究院,開設了電信傳播全校選修課和碩士研究生專業課程,連續多年組織召開高端論壇,撰寫出版了一批受到學界業界關注認同的學術著作論文,湧現出一批學界和業界融通的複合型前瞻性學者。在進一步發展與完善電信傳播理論研究與實證調查的基礎上,導入「未來學」概念,我國的電信傳播理論建樹有望再上新臺階,在新時期世界新聞傳播理論建設徵程中異軍突起,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徵程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做出應有貢獻。

(本文系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中國廣播電視網絡產業發展機制創新與實現路徑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BXW036)

注釋

1曾靜平、李煒煒:《國外「三網融合」發展沿革及啟示》,《電視研究》,2009年第10期。

2曾靜平:《電信傳播的研究路徑與理論構架》,《現代傳播》,2010年第10期。

3曾靜平:《論中國網絡文化分級分類研究》,《現代傳播》,2010第3期。

4參見曾靜平等編著:《網絡文化概論》,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3年第1版。

5萬笑影:《省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廳長親自上路查這事》,2017年8月9日,浙江在線。

6彭克宏主編:《社會科學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年,第753頁。

7曾靜平、王若斯:《我國行業特色型大學之融合學科研究——以電信傳播學科為例》,《中國高教研究》,2015年第4期。

責 編/馬冰瑩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lecommunications

Zeng Jingping

Abstract: The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ast have witnessed the creation and prosperity of generations of "future communication," and also heralded the opening of the next round of "futur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on-going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on vehicles and the sweeping Internet industry, telecommunications have stepped on stage from behind the scene, giving rise to "Internet people" and "QQ people" that are comparable to the concepts of "television people" and "container people" and serving as the bridge connecting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and "future communication." The high-precision ultra distant 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ready and it is expected to hold a "dialogue" between humans and aliens, and enable people to have a wonderful imagination of "future communication."

Keywords: Telecommunications,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uture communication

曾靜平,湖南工業大學新媒體與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浙江省政府錢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傳媒學院學報·未來傳播》雜誌主編,中國電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電信通訊和網際網路。主要著作有《中國動畫節目市場報告》《中國電視購物發展報告》等。

相關焦點

  • 媒介演進與藝術傳播
    摘要:藝術的媒介特性體現在其創作、文本、傳播中的媒介身份,決定了藝術的傳播基質。藝術是在傳播中生存的,藝術媒介是在媒介技術演進中變化的。媒介技術的演進直接推動了藝術創作媒介、文本媒介、傳播媒介的變化,藝術的文本形態日趨豐富,藝術傳播模式也由單向傳播進入多向傳播。
  • 【精彩回放】線上iTalk新基建第三期 | 漫談未來數據中心的演進趨勢
    線上iTalk新基建系列直播活動是中國IDC圈企業俱樂部為核心會員企業提供的展現企業形象、產品及其優勢的舞臺,通過雲端直播方式共同探討當前數據中心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同時為觀眾們搭建一個與行業精英們近距離交流探討的平臺。
  • 我國高等教育空間布局的演進特徵與發展趨勢
    摘要:我國高等教育空間布局的形成與演進,深受經濟社會重大轉型以及國家重大戰略調整的影響,既體現了國際高等教育發展的一般規律,也具有明顯的國情特點。本文通過對我國高等教育空間布局演進的歷史合理性、現實複雜性等特徵的分析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就此談些粗淺的看法。
  • 5G發展迎來六大趨勢
    5G網絡會如何演進?終端、應用將如何發展?「5G網絡的飛速發展帶動了5G終端及產業融合應用生態的完善,而隨著5G賦能垂直行業領域的增多,多樣化、差異化的垂直行業融合應用需求又反過來推動5G網絡技術的演進和發展。」在中國聯通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中心專家李福昌看來,2021年的5G發展將呈現六大趨勢。
  • 整合營銷傳播的演進特性
    整合營銷傳播的演進特性   唐·舒爾茨是直接營銷雜誌的前任編輯、美國國家廣告研究基金會整合營銷傳播委員會的聯合主席,還被直接營銷教育基金會推選為第一個「年度直接營銷教育家」。  唐·舒爾茨教授對「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如何影響整合營銷傳播理論演進的」問題進行了研究。他指出,那些從事整合營銷傳播的企業(尤其是那些懂得如何使用恰當的信息和知道衡量傳播投資受益方法的企業)將贏得競爭優勢。
  • 新基建5G發展論壇 | 中國電信王慶揚:SA規模商用不是終點,基於共建共享引領網絡演進
    中國電信作為建設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的主力軍,高度重視ICT技術和業務的融合,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DICT生態圈。正值5G發牌一周年之際,在2020新基建5G發展論壇5G網絡建設與創新分論壇上,中國電信研究院移動通信研究所所長王慶揚以「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為演講主題,闡述了中國電信5G SA創新工作進展和展望。
  • 王廷信│媒介演進與藝術傳播
    藝術家藉助特定的媒介創作藝術,藝術作品成型後作為一種特殊的文本媒介傳達人的情感,藝術文本也藉助特定的媒介進行傳播,都說明藝術與媒介有著天然的聯繫。人類的媒介技術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媒介的演進決定著藝術的創作模式、文本模式和傳播模式。那麼,媒介的演進與藝術傳播之間的關係究竟如何?本文就此問題展開探討。 「媒介」的英文單詞是medium,意謂媒體、媒介、中間物。
  • 實力傳播:零售業未來25年的六大趨勢
    未來的商業街將成為一個融合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高科技場所,人們將在商店裡利用高科技手段體驗產品,和品牌互動,而不只是購買產品和服務。  這是實力傳播全球「預見2038」項目中預測的主要趨勢之一。該項目是2013年10月實力傳播25周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旨在研究未來25年世界將如何變化,並為營銷人員出謀劃策。
  • 中國電信持續推動5G SA標準演進
    原標題:中國電信持續推動5G SA標準演進    北京時間12月11日23時30分,3GPP TSG第90次
  • 全球與中國電信設備行業市場現狀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年)
    >    三、應用(三)  ……  第四節 全球與中國電信設備發展現狀對比    一、2016-2026年全球電信設備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二、2016-2026年中國電信設備生產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預測分析
  • 2020年中國新媒體信息傳播服務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隨著各大電信運營商4G、5G網絡的持續鋪開、智慧型手機終端的價格不斷下降以及手機應用軟體的日益多元,手機網民用戶數將會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數據來源:CNNI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網際網路使用需求提升,網際網路新聞用戶數量持續增長經過網際網路行業十幾年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移動網際網路的推動下,我國網際網路用戶的使用需求整體上升,且呈現多元化趨勢。
  • 簡述現代通信新技術發展趨勢及應用
    本文介紹了現代通信新技術發展現狀、趨勢及其未來的應用領域,重點介紹接入核心、光纖通信、第三代移動通信等新通信技術的發展。   一、通信新業務的發展   當今社會人類已步入了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通信業務、基於IP的業務、移動數據通信業務和智能網業務的發展速度超過話音業務慢慢成為主流業務。隨著數據業務的高速發展,未來通信業務的寬帶化和多媒體化是通信發展的一大趨勢。
  • 中國IT產業未來十年智能化大趨勢
    1、IT產業的本質IT全稱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也就是信息+技術,兩者組成了整個信息產業的核心,通過技術創新提升信息的傳播效率,從而推動 IT 產業不斷向前演進。實際上,一切 IT 產業的本質都可以歸結為讓信息傳播更具效率!
  • 未來教育的暢想與問題
    未來教育的暢想與問題 作者:中國教育財政 發布時間:
  • 中臺辨析:架構的演進趨勢
    TOGAF的設計交付物如表2所示:   中臺辨析:架構的演進趨勢  表2 TOGAF交付物示意   可以看出,到TOGAF時代,在內容上,企業架構和業務架構發展的已經較為完善了;在工藝上,TOGAF也有明確的操作要求,也正是因為有詳細的要求,TOGAF被公認的缺點之一就是太「重」,有點像是架構領域的「瀑布模型」。
  • 中國未來教育十大發展趨勢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研判中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於今日中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 中國未來教育發展趨勢淺析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研判中國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對於今日中國教育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根據國家發展的總體安排、社會的變化、世界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教育自身演變的規律,可以預判未來中國教育將有十大重要發展趨勢。一、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更加廣泛到目前為止,人類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四次產業革命,第四次產業革命以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為標誌。
  • 2019-2025年中國電信運營商IT外包市場現狀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
    2019-2025年中國電信運營商IT外包市場現狀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對我國電信運營商IT外包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調研分析,並對未來電信運營商IT外包市場發展趨勢作了闡述,還根據電信運營商IT外包行業的發展軌跡對電信運營商IT外包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
  • 面向未來的中國電信人才戰略思考
    奔向未來 人才助推中國電信騰飛  大凡有成就的國內外企業,無不擁有一支優秀的員工隊伍,因為一流的人才隊伍可以促使企業快速發展。中國電信由於具有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特點,因此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共同努力才能謀求發展。只有擁有人才,中國電信才能擁有未來,才能搞好技術、機制和管理的創新,才能成為世界級的電信企業集團。
  • 中國物聯網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物聯網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對我國物聯網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物聯網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物聯網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物聯網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物聯網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