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累計向湖北運抵醫用防護服72萬件隔離面罩眼罩35萬件
來源:央視網2月13日下午3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重要醫用物資保障和醫療資源調配保障最新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介紹,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聯防聯控機制物資保障組根據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物資的需求,對醫用防護服、醫用隔離面罩,負壓救護車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調撥。工業和信息化部充分發揮聯防聯控機制,醫療保障組組長單位的作用,積極推動重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增能擴產抓好重點疫情防控物資的統一調撥全力滿足湖北和武漢疫情防控的需求。
-
工信部:醫用N95口罩日產能已超340萬隻 基本滿足國內需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圖片來源:中國網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在發布會上介紹,截止4月5日,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隻,重點跟蹤企業醫用隔離眼罩/面罩達到29萬個,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日產能1萬臺,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日產能
-
產量提高4倍 杜邦向抗疫一線搶運100萬件防護服
當下,防護服、口罩等醫用物資的緊缺,仍然是疫情防控面臨的難題。工信部已在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擴大產能。截至2月4日,國內醫用防護服產量提高至3.16萬件,是一周前的四倍左右。同時,各方也通過進口渠道補充醫用防護服的缺口,其中,跨國公司在此方面具備優勢。疫情發生後,杜邦通過國內外資源,向中國市場投放了100多萬件防護服。
-
內擴產能外增採購 各方多管齊下提升防護服供應量
自1月29日,中紡新材所需的各類原材料已全部落實到位,比原計劃提前1天投入到100萬米一次性醫用防護服面料生產任務中。2月1日,中紡新材生產一次性防護服面料2萬多米,比復工初期的產量2000多米提高了10多倍。據介紹,目前中紡新材每天產能為每日3萬多米,可滿足1萬多件醫用防護服生產需要。根據公司現有原材料儲備,總產量可達100萬米。
-
工信部: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340萬隻 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在發布會上介紹,目前,我國防疫物資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下一步將精準對接國內外需求,為國內外抗擊疫情繼續做貢獻。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 曹學軍:截止到4月5日,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隻,醫用隔離面罩、眼罩達到29萬個,全自動紅外測溫儀日產能1萬臺,手持式紅外測溫儀日產能40萬臺。
-
探路者:非醫用防護服已開始生產 助力疫情防控
對於醫護人員、患者和堅守在一線的工作人員來說,多一份防護物資,就是多一份安全、多一份希望。 2020年1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從武漢波及全國,目前抗擊疫情進入克難攻堅階段。全國範圍內醫療資源尤其是口罩、防護服等物資急缺。
-
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340萬隻 中國醫療物資產能產量大幅增長
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隻中國醫療物資產能產量大幅增長本報北京4月8日電 (記者熊建)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今天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通過全力動員復工復產,支持企業技改擴產
-
央企24小時趕製防護服面料 全力以赴讓醫護人員穿上「戰袍」
其中,通用技術集團的下屬企業被工信部確定為防護服面料重點生產供應單位。面對突發的疫情和緊急通知,該企業24小時不間斷生產防護服面料,全力以赴讓醫護人員穿上「戰袍」。這位正忙碌在夜班崗位上的技術員就是42歲的尹建生,他和同事正加班加點的趕製醫用防護服面料。從大年初一緊急復工以來,他已經在崗位上連續堅守了14天。
-
探訪福建閩侯醫用防護服生產車間
3月2日,位於福建省閩侯縣的福建順邦防護科技有限公司「十萬級無菌潔淨車間」裡,工人正全力趕製醫用防護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公司從工業防護服生產即刻轉產醫用防護服,4條無菌車間生產線投產後可月產醫療級防護服75000件。圖為無菌生產車間裡的機器正在切割防護服面料。
-
新固廢法「使用側」敦促 可復用醫用防護服「落地」提速
對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將「醫用防護服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評價」列入第四批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並部署北京、山東、河南、江蘇等地組建專家團隊研發可重複使用醫用防護服。這類防護服採用特殊材料製成,經過殺菌消毒後可多次使用。 可重複使用面臨的困難 從可重複的角度考量,醫用防護用品需能經受住高溫滅菌處理。
-
醫用防護服到底如何製作?想要開辦醫用防護服廠,這些你必須要...
目前,新聞報導中的醫用防護服主要有:杜邦Tyvek醫用一次性防護服、3M4565醫用防護服、雷克蘭AMN428ETS醫用防護服、MICROGARD2000標準防護服、穩健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飄安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利郎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以及紅豆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等。 醫用防護服材料的性能要求,包括防護性、服用性、安全衛生性。
-
發改委推動企業釋放現有產能 面料廠緊急轉產防護用品
2月14日,麥經理的工廠生產出了第一件防護服。企業轉產忙據了解,目前紡織企業紅豆集團、水星家紡、三槍、鄂爾多斯等紛紛轉產防護服生產。此外,一些紡織服裝生產重要省份也公布了相關文件。「湖北省給我們提供的需求清單,大致是每天10萬件醫用防護服,一個月是300萬件。」王江平表示,「全國符合中國標準的產能許可的企業只有40家,總的生產能力每天只有3萬套,我們確實也有一部分出口的生產能力,大約是每天5萬套的生產能力,但是沒有中國標準的許可,轉換到國內銷售還需要一點時間。」
-
工信部:醫用N95口罩目前產能為60萬副每天
全文490字,閱讀約需1分鐘 2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消費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表示,目前國內醫用N95口罩的產能是60萬副每天。曹學軍表示,我國目前口罩企業復工率是60%,按照總產能2000萬副計算,現在一天的產量超過1000萬副。大家關注的N95是原本指美國的一個過濾效率標準,是用於工業防塵和防霧霾的,實際對應著兩類產品,一類是防塵的N95,還有一類是過濾效率達到95%的醫用防護口罩。
-
完成國家調撥的國標醫用防護服任務 河南潔利康公司獲國務院聯防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宏怡 通訊員 常洪濤爭分奪秒、加班加點,聖光集團旗下河南潔利康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國家調撥的國標醫用防護服達52.3萬件。信中說,在打好醫療物資保供戰中,你公司識大體、顧大局,自覺服從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的統籌調配,積極挖掘潛力擴能擴產,努力克服物流不暢等困難,抓好原材料供應和生產組織,保質保量完成了國家下達的調撥任務,滿足了全國疫情防控需要······作為國內醫用防護服的龍頭企業
-
央企24小時趕製防護服面料!只為讓醫護人員穿上...
其中,通用技術集團的下屬企業被工信部確定為防護服面料重點生產供應單位。面對突發的疫情,面對緊急的通知,該企業24小時不間斷生產防護服面料,全力以赴讓醫護人員穿上「戰袍」。這位正忙碌在夜班崗位上的技術員就是42歲的尹建生,他和同事正加班加點的趕製醫用防護服面料。從大年初一緊急復工以來,他已經在崗位上連續堅守了14天。
-
美國留給臺灣30萬件防護服原料?假的!
為了報答美國,蔡英文立刻拍板每周捐贈給美國10萬隻口罩,而彼時,臺灣的口罩產能並沒有恢復,民眾每周只能實名買到3隻口罩。為了平息名媛,臺「外交部」宣稱,美國在困境之中幫臺灣留下了30萬件防護服原料,因此臺灣才投桃報李,每周捐贈10隻口罩。30萬件防護服原料和10萬隻口罩孰輕孰重?
-
一大批新增口罩、防護服、消殺用品供應商來了!各省市區防疫物資供應商及產能情況統計(最新)
另外,普通民用防護服生產流水線已順利投產,首批2000件民用防護服已於2月5日正式交付上海市經信委用於疫情防控物資保障調撥,而醫用隔離服生產許可證正在辦理中。滿負荷生產後,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產能合計約為40萬片/日,醫用防護口罩(符合N95標準)產能約5萬片/日。同時,力菲克藥業現已購入醫用防護服生產設備,近期將試生產,滿負荷生產後產能約為3000件/日。
-
江麓集團完成5臺醫用防護服壓條機緊急研製生產任務
湘潭在線客戶端2月26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超)「5臺醫用防護服壓條機的生產調試工作已全部完成。只等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一聲令下,設備即可發往抗疫物資保障一線。」2月26日,江麓集團董事長李剛利告訴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該公司順利完成5臺醫用防護服壓條機緊急研製生產任務,比原計劃提前6天完成預期目標。從「三無」困境跑出戰疫「加速度」2月12日17時,江麓集團接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達的30天內完成5臺口罩機、壓條機緊急研製任務。
-
浙江醫用外科口罩缺口約400萬個 防護服缺口近2萬件
中新網杭州1月27日電(趙曄嬌 錢晨菲 張煜歡)「按照未來4天統計,浙江醫用外科口罩缺口400萬個,醫用防護服缺口近2萬件。」27日,浙江省經信廳廳長徐旭在「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