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下午五點,成都太古裡旁的東糠市街道上便排起了一列長長的隊伍,尾巴甩到了隔壁的油簍街,隊首杵在一家叫「馬旺子川小館」門前,看上去就像一條休眠的巨蟒,靜靜的臥在街沿。
一九二三年來自四川眉山的一位馬姓男子在成都創立了這家餐館,因血旺做得好,遂取名「馬旺子」,乾脆撇脫。近百年的美食傳承和文化連結在當今社會已是鳳毛麟角,難能可謂。
老虎灶,蓋碗茶這是成都的地域記憶,也是成都人閒適安逸生活方式的文化符號,把它們擺放在餐廳入口處,別有一番意味。
創意,環境,味道是黑珍珠餐廳評選條件的三要素,作為黑珍珠一鑽餐廳的「馬旺子川小館」從擺放筷子開始,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真花生作為筷子架,少見,有趣。
開胃菜是一朵盛開的"酸蘿蔔"玫瑰,令人不忍卒食。
掃了一眼餐廳,早已座無虛席,等待和饕餮都是一種美食過程,當然,坐在如此有創意和情調的空間,或大快朵頤,或情意繾綣,真是美味與美意一味,情意與情懷共眷。
「碗碗旺」是他家的招牌,篤得麻辣鮮香的血旺,沒有特別刺激口感的味道,鋪在血旺上的油渣倒是憑添了一份酥香。美吃。
"宮保茄子蝦球」本不是那個年代的菜品,作為馬旺子的第四代傳人,在先人美味的基礎上創新本身就含有一種光大傳統的美意。的確,這道菜有點荔子味,鹹甜適中,酥軟合一,吃起巴適。
「豆湯芥菜」是大油大膩後的救火隊員,豌豆汁與芥菜搭配,初次入口就有一種「久旱逢甘露」的感覺。
「冰粉」是「馬旺子川小館」點擊率最高的甜品,這一點馬老爺子是不會想到的,這說明,今天這家餐廳的主流食客應該是八,九,零零後,真真意義上的傳統川菜應該還有更多的成色參雜其中。
結束這次美食旅程之前,有一隻空碗在「馬旺子川小館」的空桌上寂靜地等待著更多的美食愛好者和只求飽肚子的客人前去品嘗他家其他的菜品,帶著我們對美食文化的探索或對飢腸轆轆的滿足去完成一次別樣的旅程,去豐富一下我們辛勞而平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