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能考上北大清華這類名校就更好了,不僅臉上有光,還能彌補自己當年的遺憾。
可是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父母親平常不怎麼管孩子,一個學期難得開一次家長會,家長卻在座位上玩手機,只有在考試成績差的時候才抓著班主任,問孩子的成績為什麼不理想。
還有更誇張的例子,班主任家訪,爸爸開心地玩著電腦遊戲,孩子也在邊上看得津津有味,然後媽媽呵斥之後,他才不情不願地拿著課本心不在焉地做作業,而且現在時間已經是晚上的八點半了,小學生最好是九點之前睡覺,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更可怕的是,現在家長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家孩子學習不好,不是孩子自己的問題,就是學校老師的問題,從來不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
現在,請家長們看看接下來的內容,看看孩子學習不好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①家長玩手機,叫孩子去學習
小孩子是容易受人影響的,舉個例子,看到鄰居家孩子有新玩具,他是不是也吵著要,小孩子就是這樣,心智不成熟,容易受他人影響。同樣的道理,你自己玩手機,把他趕去課桌上學習,他肯定會覺得不服氣,馬虎應付。
所以家長最好回到家就陪孩子看看書,寫寫字,儘量不要在他面前打遊戲閒著,不然看著爸爸媽媽都在玩,他也會想玩。
②孩子自制力差,需要父母監督
在座的家長們,都有過控制不住發脾氣的時候吧,大人的自制力都有限,更何況是孩子。孩子的自制力是隨著年齡和父母的教導才慢慢增強的,在無法束縛自己的時候,就需要父母從旁監督協助。
孩子不是成年人,不要以為他真的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因為他根本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不能只是把孩子趕去課桌前面就算是完成任務了,重要的是要監督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③給孩子創造學習環境
還記得文章開頭家訪的例子嗎?那位孩子是在客廳寫作業的,左邊是爸爸在打遊戲,右邊是媽媽在看電視,這樣能靜下心學習才怪。
家長下班後,如果真的是想放鬆,也請選擇孩子睡覺休息的時間,儘量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小孩子從來都是有樣學樣的。跟著父母照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習慣,這就是為什麼書香門第出來的孩子,學習成績都不會差到哪去。
以上是部分家長可以做更好的地方,孩子出現問題了,希望父母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家長不要不敢承認,大膽改過來,和孩子共同進步。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麼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想要學習又無從下手,不知道去哪裡獲取科學的方法,這裡給你支個招吧,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詳細地描述了小學1~6年級孩子需要重點培養的能力和方法,父母應該做什麼?孩子應該做什麼,一目了然。
作者于敏,高級教師,擁有20年資深的小學教育經驗,按章節把小學階段該進行的家庭教育做了系統化梳理。
書的內容注重實操,不講空話,結合了上千個真實案例展開討論,讀完後你能學到很多實操方法,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家庭教育工具書。
1年級教孩子適應新環境,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2年級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專注力;
3年級培養孩子自主閱讀習慣;4年級教會總結歸納,提高學習效率;
5年級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學會社交;6年級加強心理輔導,順利踏入初中。
通過這本書,家長能清楚地知道,每個階段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需要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和策略。不會摸著石頭過河,模稜兩可,耽誤孩子。
這本書原價49元,現在在做活動,配套【陪孩子的初中三年】+【孩子你是在為自己讀書】三本只要99元
學習從來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要帶著孩子跑,才能跑對方向,跑得更快,跑得更遠。共勉!
有需要的點擊下方就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