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寒假加上防疫在家,小朋友們已經宅了一個多月,不知道你家的生活還好嗎?
沒有了上學這份固定作息表,很多孩子在家感受到了自由和混亂,沒有時間約束,睡懶覺,不暗示吃飯,看動畫片,以前在幼兒園養成的習慣被完全破壞。
還有的寶媽雖然給孩子制定了這段時間的在家作息表,但設想和實際完全是兩碼事,孩子不配合,再好的作息表也成為了擺設。
我先來說說我這段時間給娃以及自己做的「宅家作息表」,再來跟大家說說我是如何讓孩子乖乖聽話的。
早上7:30起床
一日之計在於晨,當孩子在家也能早點起床,會發現一天的時間突然變多了。
起床之後依然要嚴格的進行洗漱、換衣、整理房間的工作,這樣可以讓孩子有明確的時間感,我已經起床了,不能在床上賴著,而且洗臉刷牙會讓孩子有儀式感,我今天乾乾淨淨的,應該做點有意義的事。
8:00開始早餐
8點開始一家人吃早餐。現在很多家庭很少有機會享受不慌不忙悠閒的早餐時光,平常要趕緊讓孩子上學,放假休息的時候也有補習班或者其他安排,都沒事的時候也可能忽視早餐,只是給孩子吃好,爸媽隨便來點。
就像是一個早會,養成放假在家,一家人必須擁有悠閒早餐時光的習慣,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紐帶,會讓孩子體會到,一家人在一起不止擁有晚上,也擁有白天,擁有一整天。吃飯的過程中每個人說一說自己今天的計劃,可以讓孩子明確自己一天的安排,養成做計劃的好習慣。
9:00開始益智活動
結合幼兒園開展的活動,或者是相關的線上活動,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兒。
或者是進行一項目標,比如媽媽今天要教孩子種花、插畫、教孩子打算盤、轉呼啦圈等,找到許多能吸引孩子的細分技術,和孩子一起學習,並且把這些項目列在你們的周計劃每天的這個時間上。
11:00開始準備娛樂休閒,準備吃飯
寓教於樂一上午,孩子需要一個放鬆的時間,媽媽也需要去準備午飯。
可以讓孩子看會兒動畫片,或者玩兒會兒手機,也可以讓孩子幫媽媽一起準備午飯,鍛鍊孩子的眼力,培養孩子的分擔意識。
12:00左右吃飯
注意飯前洗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在防疫期間。
孩子的用餐過程,也要引導他專注吃飯,不要看電視玩兒手機,而是專注眼前的食物,專注吃到嘴裡的每一口口感。專心致志的吃飯對孩子的腸胃有很多好處,大人也是一樣。
12:30-14:30午休時間
吃過飯讓孩子自己玩兒一會兒玩具,別讓孩子做比較劇烈的運動,也別讓孩子直接躺下,讓孩子有個自己的時間,玩兒會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看會兒動畫片都可以。
吃過飯半小時後,讓孩子吃點水果,喝點水,再和孩子聊會兒天,使他情緒平穩下來,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睡個午覺了。
午睡時間要把控好,20分鐘、30分鐘、40分鐘都可以,不睡覺容易讓孩子精神疲憊,下午沒精神,或者是下午繼續玩兒之後晚上過度疲勞反而不容易入睡;睡覺時間太長又容易讓孩子晚上不困,晝夜顛倒,作息被打亂。
15:00-16:30室內遊戲運動
為孩子準備多種創意遊戲內容,是宅家階段必備。孩子經常玩兒的東西早在放假前幾天就玩兒膩了,需要爸媽孩子提供更多靈感,維持孩子的新鮮感,減輕孩子的無聊和憋悶感,
爸媽們可以上網搜,也可以開動自己的腦筋,和孩子一起玩兒起來。
17:00左右晚餐時間
晚餐時間和午餐一樣,注意洗手,還可以讓孩子參與,擺盤子,拿筷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18:00-20:30晚間親子時間
這段時間是孩子上學時期和父母在家度過的最熟悉的時期,還是可以繼續保持,和孩子多做交流,這次可以換成爸爸媽媽說,孩子聽,爸媽跟孩子講一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或者是直接跟孩子講故事,講歷史,講地理,講生物,講一切有趣的知識和見聞。
或者直接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觀看比較有意義的動畫片。
還能和孩子一起在室內散散步,消食的同時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
20:30-21:00睡前洗漱
放假在家也要讓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
睡前進行刷牙、洗腳等固定工作,這些事情可以給孩子心理暗示,該睡覺了。同時讓孩子興奮的情緒平緩下來,為睡覺做準備。
所謂習慣,就是要習慣了才好,不早點睡就難受,這才叫習慣,這樣的習慣才能自帶力量。
而形成這樣的習慣,靠的正是孩子早期雷打不動的堅持。
那如果孩子不配合父母這樣的安排怎麼辦呢?
問題一:孩子拒絕配合時如何處理
比如說,有的寶媽反映,孩子晚上就是肯睡覺,他瘋玩兒到累是11點,你吵他把他吵哭,也是折騰到11點,還不如讓他玩兒個夠。
即使孩子不配合,父母也要用堅定的態度表明你的立場及決心。即使前幾天讓孩子睡覺孩子拒絕這個拉鋸戰持續到11點,也要繼續堅持,讓孩子知道,他的抵抗是沒有用的,既不能玩兒,也浪費時間,他就會妥協了。
當然,在表明我們的立場時,也要用明裡暗裡的「誘惑」讓孩子自行取捨。
比如,提前告訴孩子,早點睡覺明天會有好吃的,或者是早點睡覺明天就能早點來,我們明天的遊戲安排是什麼,吸引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對明天充滿期待,告訴孩子閉上眼睛再睜開就是明天了。
還可以在和孩子講道理時,讓孩子看到他不睡覺給自己造成的損失。讓孩子看到,爸爸媽媽已經要睡覺,你再玩兒的話不能開大燈,不能開很大的聲音,一會兒睡前還要幫助負責檢查門窗、幫爸媽蓋被子等。
如果孩子在被子裡不睡玩兒手機,可以規定好,到幾點誰都不準玩兒手機,互相監督,所以爸爸媽媽看到孩子玩兒要進行監督,幫他保存手機。用規矩說話可以減輕孩子對父母的敵對情緒。
問題二:孩子的行為靠父母監督,自己沒有時間觀念
這一點不必太過擔心,因為小孩子本身就是沒有時間概念,我們說在玩兒5分鐘就必須放下手機,孩子是不知道5分鐘到底有多久的。
這份作息表本身就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在孩子旁邊進行提醒和監督。
不過,實行的過程也正是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概念和計劃觀念的過程,所以爸媽可以多和孩子說這些話:
今天上午我們的安排是什麼哦……你還可以再玩兒一集動畫片的時間……馬上我們要吃飯,所以這個時間不可以吃東西……我們的計劃是今天下午做什麼,所以我們沒有時間做你剛剛想做的,如果你願意我們把它安排在明天好嗎……
問題三:孩子完全不聽你的,計劃這件事完全不在意
如果孩子玩兒起來完全不聽你的,這問題不僅是計劃實施不了的問題,而是你和孩子之間出現很明顯的親子關係問題,孩子不拿你當回事,我行我素。
那麼孩子放假在家正好是一個好的時機,和孩子多溝通,讓他重新喜歡上你,並且願意和你黏在一起,能夠聽到你說了什麼。
可以不和孩子強調計劃這件事,而是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後和孩子一起做,中間多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聽進去你的建議。
另外,如果孩子是不在意計劃這件事,那麼制定計劃時,我們就需要和孩子進行充分溝通,也和家庭中其他成員進行充分溝通,都覺定要實施,並且讓孩子意識重要程度,充分重視,尤其是在有長輩的家庭中,一定要提前統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