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取的進步,適時地提出表揚,予以肯定很有必要,父母要真心替孩子感到高興,分享孩子的喜悅,就能讓孩子體會到努力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但是,也不能放大反應,表現得喜出望外,動不動就現金打賞,這樣會讓孩子誤解,覺得我父母喜歡的是考高分的自己,學習好的自己,而不是真的愛自己。
獎勵是把雙刃劍,一定要慎用!如果獎勵成了習慣,一旦沒有了獎勵,孩子就失去了做這件事的理由。正如有個老人不喜歡周圍的孩子在他家草坪上踢球,就運用了獎勵辦法來使他們遠離。他提出每天給他們一美元,孩子們踢得很高興。一周後,老人說最近收入不好,只能給50美分了,有的孩子還堅持來。再過一周,老人說一毛錢也不給了,孩子們再也不來踢球了。
獎勵和表揚會使孩子過分依賴外在動機來做事情,從而使內在動機減弱,失去對事情的持久興趣。他們會陷入為了得到獎勵和表揚而做某事的誤區,甚至發展成為必須依賴他人的認可和評價來決定自己的價值。越表揚孩子,孩子越渴望表揚,得到表揚成了做事的唯一目標。
許多家長都很在意孩子的成績,考的不好就會懲罰孩子,考的好了就獎勵,甚至給錢,獎勵500塊錢甚至一千塊錢,並且會四處宣揚。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誤認為學習成績好了,就能得到現金,獲得實惠,把學習與功利掛上鉤,就對學習本身失去了樂趣,壞處是顯而易見的。
學習就純粹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可,就像為了報酬去踢球一樣,一旦沒有了報酬,孩子對踢球就失去了興趣。當孩子學習是為了100分時,就已經失去了對學習的好奇心和樂趣。就會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地去考高分,甚至於作弊。當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地掩飾,塗改試卷上的數字,通家書上的成績,這些手段都會應用而生。
如果只需要記住考試範圍內的知識,就能考高分,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認可,孩子就不會再去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不會去挑戰更難的問題。因為相對容易的任務更能取的理想的成績。
2006年建寧縣的理科高考狀元小葉,考入浙江大學,然而大二時他突然失蹤了,十年後,父母才找到流浪多年的兒子,他不敢回家的原因竟是因為當年掛科太多。本來有大好前途的青年才俊,如果他不把成績看得太重,何至於流浪街頭?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每一階段的領先,不能說明什麼。作為教育者,我們需要用心去關注孩子,無條件地給孩子愛,而不能目光短淺,用激素藥去催生孩子。
父母要善於傾聽,做好孩子的呵護者,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孩子做錯了,不要忙著去呵斥責備,應該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與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靜靜地看著孩子的進步,孩子的成長。
當孩子取的優秀的成績,我們要及時地為孩子高興,分享孩子的快樂!而不是急著去表揚獎勵孩子,給孩子誤導學習的目的。
電影《樹上有個好地方》裡的粉提老師,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問題學生巴王超過,及時的指出他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巴王超過重樹信心,變的積極上進,富有責任心。看到粉提老師一點點地關愛、引導孩子進步,從讓孩子看小人書、選巴王超過當圖書管理員再到讓孩子睡自己的床、引導孩子誠實應對考試,粉提老師的耐心鼓勵和真誠幫助讓主人公巴王超過一點點的變化,一點點成長。我明白了,一個好的老師,能點亮孩子人生的道路,指引孩子勇敢前行!
許多時候,孩子不需要我們過多的關注,我們只要靜靜地看著就好。少一些言不由衷的讚揚和獎勵,多一些溫情地陪伴,多一些榜樣示範,孩子就會健康快樂的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