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5月22日10時訊 一喝牛奶就會放屁。不知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似乎喝了牛奶之後總會出現腹脹、拉肚子、放屁等症狀。總之,不喝牛奶就生龍活虎,一喝牛奶立馬變成病貓,這是鬧啥子呢?
原來是乳糖在作怪。且聽藥娃給您一一分析:
什麼才叫拉肚子?
正常的便便一般是成形的一坨,而如果其中水分太多、排洩太頻繁就不太正常了。醫學上的腹瀉指每天排洩3次以上稀便或水樣大便。
為什麼會拉肚子?
腹瀉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狀,有很多因素、很多疾病能引起腹瀉。導致腹瀉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感染性因素居多,一般是由於吃了受汙染的食物引起的,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和寄生蟲感染。這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見的。
另一種常見的原因是吃了某種難以吸收的東西。比如說困擾很多亞洲人的乳糖不耐就是典型的例子。例如,很多人喝了牛奶後會拉肚子,不是因為牛奶質量不好,而是因為他們消化不了牛奶中的乳糖。乳糖留在腸道內,使得腸液的滲透壓要比血漿的高,血漿裡的水分就流失到腸道裡。乳糖到了結腸,變成了生活在那裡的細菌的食物,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刺激腸道蠕動,更加劇了腹瀉。
而如果是長期的腹瀉(至少4周以上),還可能是腸道出現了其他問題,比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及腸應激症候群等。
拉肚子了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人們遇到的腹瀉,一般都是急性腹瀉(病程2~3周以內),很多時候,腹瀉的病程較短(1~2天),這種情況是沒有必要去醫院做檢查尋找病因的。
發生腹瀉後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證水分(頻繁少量地喝水)和電解質的補充(口服補液鹽)。
急性腹瀉時沒有必要刻意斷食或者只吃流食,只要避免高脂肪含量、辛辣的食物等刺激腸道不易消化的食物就可以了。
拉肚子可以吃哪些藥?
對於一般的腹瀉,止瀉藥物通常不是必需的。對嬰幼兒一般不推薦使用止瀉藥,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對腹瀉患兒進行補鋅治療(10~20毫克/天)。
說到拉肚子,不少人可能首先會想到一種叫「瀉立停」的藥。但是,拉肚子時你可別立刻就翻出這些藥來吃。「瀉立停」「痢特靈」這樣的藥物其實是治療細菌感染的,它們的有效成分都是抗菌藥。前面已經說到,日常的拉肚子其實還是病毒感染居多,而這些藥對病毒都沒什麼效果。抗菌藥物最好只在醫生明確診斷之後遵醫囑服用。
還有不少人會使用一些抑制腸道蠕動的藥物,比如「易蒙停」等,實際上,在某些情況下腹瀉可能是人體抵禦病菌、病毒感染的一種方式,能讓毒素儘快地排出體外。在這種情況下,止瀉反而不利於身體康復。
什麼情況下該去看醫生?
如果腹瀉3天還沒好,或伴有發燒、便血、嚴重腹痛、脫水等症狀,要即時就醫。對嚴重的腹瀉不能掉以輕心,兒童更要當心:時至今日,全世界仍然每年至少有200萬人因腹瀉而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兒童。
華龍網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