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油醬
熬夜,一個亙古不變的老生常談。
傷身,傷命。
在節目《我是白大褂》中,講述了一個特殊病例。
24歲姑娘,因經常熬夜,不幸中風。
熬夜怎麼會和中風扯上關係?
中風不是老年人才會患的病嗎?
就是我們以為的「老年病」,讓這位僅24歲的姑娘被下了病危通知書。
腦出血屬於腦中風的一種疾病。
腦出血、腦梗死,都屬於急性腦血管疾病。
病情來得急,且最易有生命危險。
所幸她家離醫院不遠,救治及時,僅住院9天。
沒有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但,因為熬夜帶來的一場恐怖襲擊,你怕不怕?
要問一個人長期保持著什麼生活習慣?
我想,很多人都會說「熬夜「習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熬夜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不熬夜,今天就是不完整的。
熬夜會上癮,明明只想晚睡1小時,卻每次都有「正當理由」反駁。
有人是因為工作,有人是因為焦慮。
但身體不會說謊,熬夜的副作用顯而易見。
脫髮、肥胖、長痘、精神萎靡、頭昏腦脹……
也許你現在察覺不到什麼,但5年後、10年後、20年後呢?
這是網友在網上發出的一組對比照。
17歲到22歲,5年時間,完全變成了2個人。
髮際線提升、皮膚變差,曾經的「清秀小生」變成了現在的「油膩大叔」。
曾經的清新少女,變成了臉部橫長的大媽。
在英國睡眠研究協會的一項實驗中,邀請了志願者嘗試不同的睡眠時間並記錄當天的狀態。
結果讓人震撼。
保持8小時睡眠的人精神狀態良好,而保持3-4小時睡眠的人狀態上和外貌上蒼老憔悴了起碼10歲。
可熬夜損害的,僅僅是肉眼可見的皮膚變差和髮際線遷移嗎?
比起變醜、變胖,熬夜對內臟、大腦、精神等造成的永久性損傷更可怕。
但卻因為看不見也最容易被忽視。
去年微博上網友卡卡曝出自己因為熬夜,九死一生從鬼門關走了一遭的經歷。
看的大家心驚膽戰。
因為長期熬夜、不運動,突發腦內多處出血。
治療期間還被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
比起外在的改變,真正可怕的是「內耗」。
熬夜是小,衍生出來的次生危機才是最可怕的。
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猝死、癌症等都與熬夜密不可分。
醫學研究表明:
熬夜的人比睡眠正常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以胰腺癌為例,經常熬夜的人發病率要比一般人高出3倍多。
說到胰腺癌,就不得不提及賈伯斯。
賈伯斯因胰腺癌去世,我們都知道。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起因是「熬夜」。
在胰腺癌的背後,是他一次次的壓縮自己的睡眠時間。
每天不停的熬夜從而導致不可逆的現象。
當賈伯斯知道自己時日不多的時候,他在遺言中說:
無休止的追求財富,會讓人變得更貪婪和無趣,從而變成一個像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他顯然後悔了,但是已經無力回天。
大家還記得新聞聯播播報員羅京嗎?
在事業上升期,卻一夜之間消失在了熒幕上。
享年48歲,死於淋巴癌。
但少有人知羅京的工作狀態。
壓力大,常常因為一篇稿子成宿不睡覺一直熬到天亮。熬夜是他的常態。
看到這裡,像不像做網際網路,做新媒體,甚至是記者、編輯們的縮影。
汪涵現在已經是著名的主持人了。
在他剛大火的時候,每天做完節目會需要很長時間。
在那段他壓力特別大,肝臟特別疼,有時做直播節目做到一半,經常會流鼻血。
同樣的,還有主持人華少。
他在綜藝《我們長大了》中,自曝自己這幾年長胖的原因。
由於工作太忙,沒有良好的飲食規律,經常作息紊亂。
更可怕的是,因為發胖,加上每天高負荷工作。
有一次他竟然吐血了。
原因是肺管破裂導致,有兩根血管爆掉了。
一次吐了500cc的血。
過度勞累導致的疾病,讓他開始反思生命的意義。
以透支生命換來的成就,是否真的值得?
就像復旦大學患癌女教師于娟所說:
在生命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
華少開始重視鍛鍊,調節飲食,不敢再隨意應付。
52歲的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曾自曝患上淋巴癌。
根據醫生的說法,李開復患病的原因是:
作息時間不規律,承受壓力大。
他經常和年輕人比賽熬夜,半夜回郵件,睡眠質量很差。
我知道,現代社會競爭壓力大,各行各業不分如此。
徹夜難眠的不在少數,帶著焦慮整夜無法熟睡的人有很多。
但是,在所有未解的難題中,健康應該是放在首位的。
工作帶來的焦慮只是一時,身體帶來的痛苦才最致命。
中國睡眠醫學協會曾發布過一份調查:
90%的年輕人猝死、腦溢血、心肌梗塞都與熬夜有關。
超過70%的年輕人有熬夜習慣。
而經常缺覺,腦卒中風險大大增加!
腦卒中,有多可怕?
它被很多人稱之為「非死即殘」的一種病。
腦卒中,就是我們俗稱的」中風「。
中風大家都知道,來得急,因腦血管突然破裂或缺氧導致腦組織受損的一種病況。
它的可怕之處,在於一旦急救不及時,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全世界每年有超過1500萬人患腦卒中,其中500萬人死亡,500萬人落下殘疾。
是目前排名第一的國民死亡原因。
它被很多醫生稱之為「四高」。
高發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和高復發率。
其中三年的高復發率能達到30%甚至40%以上。
近年來,腦卒中已經不止光顧老年群體了。
越來越多的中青年,甚至兒童也會慘遭毒手。
但腦卒中不會無緣無故找上你,它是有危險因素的。
高脂飲食、高鹽飲食、久坐不運動和熬夜。
除了腦卒中,高血壓也是熬夜的危險因素之一。
美國《心身醫學》雜誌刊發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一項研究結果,再次證實缺覺、睡不好對心血管健康帶來的損害。
研究結果顯示:
晚上睡眠差,可能會導致當晚及次日的血壓升高。
同時,高血壓又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
六成以上的腦卒中負擔與高血壓相關。
所以,熬夜與疾病的關係,就像是兩點之間的對接點。
它永遠是一個致命的因素,並且你無法繞開它行走。
伏爾泰說:
上帝為了補償人間諸般煩惱事,給我們希望和睡眠。
可我們卻用焦慮將睡眠填滿。
30歲的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醫生江金健,凌晨猝死在辦公室;
36歲的華為工程師,在肯亞過勞而死。曾連續22個月工作無休;
37歲的二胎爸爸,被查出了胃癌晚期。曾連續工作70個小時;
39歲網絡作家,因長期熬夜趕稿,突發心臟病離世。在1816天裡,他完成了7部作品,近700萬字,平均每天寫下3840字。
人民日報曾做過一份調查,從疲勞到猝死,僅需要6步。
輕度疲勞-身體發沉-筋疲力竭-身體有恙-疾病纏身-突發猝死。
正如茨威格所說:
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
在悲劇發生以前,每個人都以為這樣的事離自己很遠。
有人說:
我不是連續一天一夜不睡覺,只是每天少睡幾個小時,不礙事。
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曾有一項研究發現:
每晚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持續一周,人體就會有711種基因的功能發生改變。
實際上,長期缺覺帶來的危害,和連續48小時不睡覺,所造成的危害是一樣大的。
並且,長期睡眠不足需要恢復的時間,比偶爾通宵還要多得多。
我非常喜歡北歐國家。
北歐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就是「生活品質」。
錢可以儲存,而時間不能。
降低物質的欲望,回歸寧靜的心靈。
極簡主義,一直是北歐人的人生信條。
由於苛刻的天然環境,使節約成了必須。
「飯不能不吃,但不必太好。」
北歐國家曾一度被評為「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在丹麥,有一個著名的hygge文化,中文可以翻譯為「小確幸」。
就是說,一種快節奏生活中舒適安逸的狀態和對簡單事物的滿足。
對於丹麥人來說,這些就是純粹的「歲月靜好」的瞬間,不需要太複雜。
可以是三五好友在草地上野餐,享受著透過樹蔭照下來的陽光;
也可以是冬日和家人一起穿著毛線襪坐在壁爐邊取暖;
也可以是周末帶著小孩和狗狗在地上打滾什麼也不想。
他們可以做到「精簡和捨棄」,同樣可以做到「聚焦和專注「。
把精力用到正確的圈子中。
下午的四、五點鐘,北歐人已經下班開著車到湖邊或山上,恣意地划船或攀巖;
而此刻的CBD,上班族仍賣力地衝業績,吃著不健康的外賣。
996的加班文化,讓夜晚的辦公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晚餐的應酬又變相地延長了工作的時間。
北歐國家沒有高樓大廈,人們穿著樸素,開著舊車,吃著簡單的食物。
每天晚上7點鐘以后街上就靜悄悄的,沒有紅燈酒綠的夜生活,也沒有超級奢華的消費刺激著人的神經。
當然,每個國家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文化環境不同。
但北歐人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
「少即是多」的極簡主義。
不會拿自己的健康,來換取所謂的身外之物。
把時間和精力,永遠留給最正確的人和事。
最高級的自律,不是一次呵成,而是細水長流,日積月累,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好好善待自己,靜候花開。
希望大家都可以效仿北歐精神,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精緻、簡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