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於12月16日開始為期兩天的議息會議預計將維持利率在接近零的水準至2023年,分析師表示,美聯儲將對其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提供新指引,但不會採取政策行動,並允許通脹高於2%,甚至是2.5%,新債王岡德拉克已經在上周預言,美國通貨膨脹率在2021年料將升至2.25%至2.4%,事實上,目前多個市場數據也正在顯示這個信號。
據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上周援引的最新預測數據顯示,如果將美國住宅房價包括在CPI衡量中,那麼美國整體通脹率在11月將超過3%,路透社在12月16日看到的數據顯示,11月美國進口物價較10月上升0.1%,數據表明進口物價上漲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比如,由彭博巴克萊提供的反饋美國通脹預期指標數據(損益平衡利率和通脹掉期)也正在暗示美國物價增長有望加速,正如下圖所示,美國通脹保值債券自2019年12月以來迄今已經上漲了0.8%。
BWC中文網財經團隊查詢彭博社監測到的數據顯示,12月14日,作為衡量美國通脹預期的重要指標,10年期美債與可比通貨膨脹保值債券(TIPS)的收益率差持續擴大至1.91%,創下22個月以來的新高(具體趨勢請參考下圖)。
上周,路透社對90多位分析師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主權債券實質收益率也遠低於零水平,並暗示未來12個月實質報酬也將呈現負值區間,這在美聯儲利率點陣圖顯示至少到2023年將利率維持在零水準附近的政策背景下將更加明確。
12月16日,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0.90%,BWC中文網團隊計算發現,根據通脹率調整之後,10年期美債的實際利率為負0.32%,且美債負收益跌破零值區間已經持續16周,這在美國債券歷史中是從未有過的,很明顯,這是美聯儲在貨幣利率正常化政策上「服軟認輸」和「傾家蕩產」後的結果。
雖然,包括美國11月製造業產出等在內的多項關鍵美國經濟數據好轉或超預期,市場上的一些人士也不再預測美國會採取負利率,但分析認為,比如像新冠病毒在美國持續蔓延和疫苗不及預期等不可知因素中斷美國經濟復甦的預期下,美聯儲可能會在某個時候立即改變主意,轉而支持負利率。
比如,現在華爾街的熱門人物,美聯儲前主席,提名美國財長的耶倫也在一周前參加花旗電話會時表示,「美聯儲對不斷惡化的金融和經濟形勢已經做出了極主動的反應,在零利率會保持很多年的情況下,美國實行負利率也是有可能的」,而另一位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也認為,「美國實行負利率只是時間問題」。
對此,包括全球資產管理公司Guggenheim和美國凱茵投資在內的多家機構近幾日在接受彭博採訪時稱,雖然,美聯儲口頭上強調不會實施負利率,但其身體很誠實的表現已經在暗示市場可能會接過這項任務並推動隔夜基準利率破零至負值,因為,就在上周,美國聯邦基金期貨的市場數據再次表明從明年5月開始,美國實際利率可能會跌至略低於零的水平。
另外,據美國財政部在一周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在2020財年結束時,美國已經欠了創紀錄的3.1萬億美元的預算赤字,比2019年增長了三倍多,赤字水平更是遠超美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這也意味著,隨著美國赤字膨脹,國會似乎除了贊成負利率外,美聯儲和財政部似乎再也拿不出更為寬鬆的政策和降低其利息支出的工具了,顯然,現在的美聯儲已經接近「傾家蕩產」。
截止12月16日,美國聯邦債務實時鐘上顯示的數據已經高達27.44萬億美元,剛剛,美國國會有可能會批准1.4萬億美元的支出議案,而在過去的33周內,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已經向市場投放達超18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流動性和經濟刺激方案來彌補系統的脆弱性,而自2009年以來至2020年11月,美聯儲已將其資產負債表擴大了616%。
但在此期間,美國GDP的累計總增長卻僅為34.83%,這也意味著美國支付的債務利息正在快速上升,使得美聯儲的金融資產在美國經濟中的價值佔GDP的比例已經達到創紀錄水平620%以上,正如下圖數據所示,美國的大量貨幣刺激措施將引發通脹壓力上升。
以上這些數據和消息也意味著,一旦時機合適,美國將進入負利率時代,就意味著美債收益率直接跌破零,且將常態化,因為,現在美國的真實收益率已經一直在持續下降之中。同時,不斷膨脹的美國債務成本更為實行負利率提供了動力,而這也意味著包括中國、日本、德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英國、沙特等在內的全球美債投資者或將要為持有美債轉而向美國財政部付款,但這必將會影響到美元地位。
正如美聯儲高官卡普蘭和資深經濟學家羅奇所警示的那樣,如果美國的貨幣不是國際主導的儲備貨幣,很明顯,不斷發債的美國債務經濟將難以維持繼續,所以,僅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一旦實行負利率,對美國經濟和美元來是賭不起的,因為,現代貨幣理論MMT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並不是萬能藥。
是的,正如BWC中文網團隊在上周發表的報告中率先預測到,耶倫當前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何才能在現在高估值的美國資產價格下保持美國經濟復甦,事實上,這個信號已在美聯儲多次的會議紀要和半年度經濟報告上得到了印證,這些文件稱「美國資產價格走高帶來的風險增加,資產泡沫進一步膨脹,資產估值壓力相關的脆弱性已經從顯著升級為偏高」 。
我們也注意到這是美國經濟部門官方首次承認美元資產價格存在泡沫風險,與此同時,包括華爾街金融大鱷羅傑斯、索羅期及橋水創始人在內的眾多投資者們也指出,他們對美國財政赤字狀況這顆金融「核彈」感到擔心。緊接著,美聯儲在最新發布金融穩定報告中警告「新冠病毒及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高度不確定,可能會影響金融市場穩定,包括美股、美債等在內的美元資產價值極易大幅下跌」。
這背後的核心是因為現在美國經濟深知幾十年的「脫實重虛」和「靠債務驅動經濟的模式」,目前已經越來越不靈了,此時,美國只有改造傳統工業體系、新能源產業並大力發展實業經濟、重回基建才能治病,但是欠債上癮的美國經濟,還能治得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為,多年以來美國精英們一直踐行著提前享樂的消費理念,不過,你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會怎樣對待你。
緊接著,國際清算銀行也在二周前發表的跟進報告地指出,當前以美元為主導的體系也已經不再符合全球商業活動的要求,並對美元能否保持地位發出警告,而被西方國家控制的國際清算銀行也對美元地位發出罕見的警告更讓投資者感到意外。
事實上,早在數周前,索羅斯就警告說,隨著新冠病毒在美國二次傳播加速,因此使超過26萬億美元的國際資金將從美國市場撤離,轉向收益更高的市場。
比如,據美國財政部12月16日公布的最新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數據顯示(美債持倉報告會有兩個月的延遲),截止10月,全球央行已經在過去的26個月有23個月大幅度淨拋售了達1.10萬億美元的美債的數據正在反映這個觀點,比如,僅10月份,全球至少有13個海外美債持有者在不同程度淨拋售美國國債(具體數據請參考下圖彩色標註部分)。
然而,美國經濟似乎正在將欠債上癮的習慣進行到底,美財政部還不斷暗示可能會考慮發行50年期的美債,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將向全球買家借更多的債。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0月份,日本已經連續三個月減持了235億美債,中國則連續5個月減美債,在今年6月至10月,中國在5個月內共累計減持297億美債,持倉量降到四年(2017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具體數據請參考下圖)。而在此之前的24個月內,中國持續累計拋售了約1663億美債。
對此,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和美國石英網站的最新分析認為,作為美債主要大買家之一的中國可能會毫無預警地出售大量美國國債,也存在清零美國國債的可能性,該外媒前不久還援引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報導稱,美國欠中國的債務是美國受訪者最關注的問題,有89%的人認為問題嚴重,而就在這個節骨眼,又有一件意外的事發生。
據全球對衝基金經理Crispin Odey在一周前發布的一份最新跟進報告中稱,美國當局很可能會禁止私人持有實物黃金,理由是美國可能會試圖將黃金數字錢包化,因為在2021年美國將有可能會失去對整體通脹率的控制,而我們也多次強調,這在美國歷史上有過將黃金「沒收」先例的背景下將變得更加明確,但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更讓市場意外的事發生了。
據美媒稱,美國西維吉尼亞州議員亞歷克斯.穆尼在二周前再次向美聯儲提交了一項建議恢復金本位制度的新提案,他認為現在美國的黃金儲備不足以覆蓋目前流通中的數十萬億美元,但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控制美元供應量,通過美元與黃金的再次掛鈎,重新將黃金的價值注入美元,換句話說,就是錨定黃金髮行發行,而這背後的原因也很簡單。
因為,美聯儲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擴張其資產負債表和維持極低的利率,但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並不是萬能藥,這也決定了大部分的美元以錨定美債增長規模發行後其價值會被不斷的稀釋,導致貨幣地位和市場佔比下降,換句話說,當美聯儲的不限額超級寬鬆政策只針對美國自己的經濟市場,而不考慮數萬億美元基礎貨幣的溢出效應時,很可能會透支美國資產的信貸,要知道,天下更是不可能有免費的午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