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凌晨,美國財政部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報告顯示,3月中國內地持有的各期限美國國債持倉環比減少104億美元,降至1.1205萬億美元,創下2017年5月以來新低。
在5月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前夕,中國減持美國國債的大幕悄然拉開。
5月16日凌晨,美國財政部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報告顯示,3月中國內地持有的各期限美國國債持倉環比減少104億美元,降至1.1205萬億美元,創下2017年5月以來新低。
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3月中國外匯儲備達到30987.6億美元,創去年8月以來的新高值。
「部分華爾街金融機構猜測,中國減持美債行為可能與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存在某種關聯。」一位美國對衝基金經理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按照慣例,當中國外匯儲備增加時,相關部門會相應增加美債持倉規模,除非當月人民幣匯率出現劇烈下跌,導致相關部門不得不拋售美債穩定匯率。但今年3月份,人民幣匯率徘徊在6.69-6.73之間,處於年內高點。
上述美國對衝基金經理認為,中國減持美債行為,與當時海外央行大舉撤離美債市場存在更強的相關性。據TIC報告,今年3月,海外央行減持美國國債1700億美元,為連續六個月拋售。究其原因,在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導致避險情緒高漲,以及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的共振下,美債收益率持續走低,海外央行鑑於收益考量,不願大手筆持有美債。
以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為例,3月其收益率從2.71%一路跌至年內低點2.36%。
「與此同時,3月華爾街開始流傳美聯儲年內可能降息,部分海外央行鑑於美元進入降息周期與美元下跌風險增加,也採取減持美債美股方式規避風險。」上述美國對衝基金經理進一步補充。
在多位華爾街基金經理看來,被海外視為中國持美債離岸中介的比利時帳戶當月增持46億美元美國國債,照此測算,3月中國實際減持美國國債規模達58億美元。
「部分大型資管機構認為,中國央行在3月對美債進行了調倉操作。在中美貿易談判不確定情況下,中國不會貿然啟動全面減持美債的反制措施。」上述美國對衝基金經理指出。
與海外央行同步減持美債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美債規模最大的前10個國家和地區裡,只有中國內地在3月份出現減持行為,日本、英國、巴西、中國香港等在增持美國國債。
這無疑讓華爾街金融機構猜測,此舉可能與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存在著某種關聯。
「事實上,中國減持美債,與當前美元資產在全球外匯儲備佔比驟降狀況存在著更強相關性。」高盛外匯策略師Zach Pandl認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裡,美元佔比已從2000年的72%降到61.7%,不僅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回落,還觸及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考慮到中國約2/3外匯儲備配置在美元資產,較全球平均水準高出不少,不排除中國相關部門順勢減持部分美債資產,確保自身外匯儲備配置結構與國際水準同步。」Zach Pandl分析。
荷蘭合作銀行新興市場外匯策略師Piotr Matys指出,3月中國減持美債,還有著更現實的收益因素考慮,隨著3月份美聯儲暗示年內不加息與提前結束縮表,各期限美債收益率迅速下跌,導致海外央行紛紛套現「低收益」的美國國債資產,轉而加倉收益更高且風險較低的美國機構債與高信用評級企業債。
TIC數據顯示,在大舉拋售約1700億美元美債的同時,3月份多國央行等海外投資者分別買入47億美元美國機構債與11億美元企業債。在現階段美國經濟保持相對強勁增長情況下,發債企業具有足夠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與兌付債券,令這項投資的收益風險比更高。
「無可否認的是,在美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增加、美國政府債務規模不斷擴大、美聯儲傾向降息導致債券收益率持續下滑等因素的共振下,未來一段時間越來越多海外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投資興趣將進一步降低。」Piotr Matys指出。
這在近期美國國債拍賣發行過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4月11日,美國財政部拍賣210億美元10年期美國國債,其中外國投資者和海外央行僅認購26.86億美元,創下2017年10月份以來的最低購買規模;一天後美國財政部拍賣130億美元30年期美國國債,海外投資人僅認購16.67億美元,對這類債券的購買數量也創下1月以來最低值。
5月上旬,美國財政部拍賣270億美元10年期美國國債期間,外國投資者的美債認購比例仍持續縮小,導致投標倍數僅為2.17,創2008年3月以來最低值。
「海外投資機構投資持有美債意願下降的趨勢短期內難以扭轉,中國相關部門減持美債,實質上是順勢而為。」上述美國對衝基金經理認為。
為匯率平穩波動做「鋪墊」前述美國對衝基金經理透露,在5月中美貿易談判不確定性增加後,部分華爾街金融機構開始炒作「中國正在討論減持美債作為反制措施」。
在他看來,這類說法目前缺乏明確證據,尤其是3月中美貿易談判氛圍較為融洽,因此中國提前布局減持美債「反制」的觀點屬於無稽之談。
「需要注意的是,3月中國將減持美債套現的資金配置在黃金、歐元、日元等資產上,對當前人民幣匯率得以企穩反彈,構成了一定支撐。」Piotr Matys向記者分析。3月中國外匯儲備配置22321.33億份SDR,較前一個月驟增216.66億份SDR。隨著SDR份額增加,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匯率在5月份基本維持平穩波動。
數據顯示,儘管5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6.73跌至6.88附近,但5月10日當周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94.79,較4月30日僅下降0.84,呈現相當平穩的波動態勢,為人民幣匯率抵禦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所帶來的負面衝擊,形成較強的安全墊效應。
「不少全球大型資管機構認為,3月中國減持美債舉措,某種程度上也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一是通過增持黃金與SDR份額,為人民幣持續平穩波動提供支撐;二是提前儲備外匯資金,在必要時迅速幹預匯市穩定人民幣匯率。」Piotr Matys指出。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 編輯:徐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