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上周援引多位貨幣及國家的多元資產組合基金經理人的分析稱,除了G7國家的公債及黃金外,他們認為現在投資中國國債正是其中的選擇,並且,中國股市創下了歷史新高,日均成交量也超過了1.5萬億人民幣,這也使得更多資金面流入人民幣資產市場。
雖然新興市場債券通常會追隨全球股市和其他商品風險資產的走勢,不過中國國債越來越呈現相反走向,很像美國國債或德債的表現,對此,安聯環球投資多元資產基金經理Gavin Counsel向路透社作出上述表示。
富達投資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 7月14日對CNBC表示,相對於美債而言,中國債券有著更高的收益率和更低的波動性,並且中國對此類資產的監管和保護十分嚴格,這是吸引他大量買入的原因,數據顯示,隨著中國國債發行量增加,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創下了201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不僅於此,據路孚特監測到的數據統計,今年以來,中國國債的波動率表現也要比美債和德債更好,更有吸引力,
根據彭博數據,外資上半年淨買入約3198.2億人民幣的中國債券,創下2017年7月債券通開通以來的最大半年度購買記錄,除此外,截至6月底,境外機構持有的境內信用債規模也攀升至1222.9億元,為2018年彭博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其中6月淨增持信用債37.2億元,另外,一季度國際資金淨也增持600億,外資偏愛中國債市。
據中債登6月最新數據,全球資金進入中國債市的熱情持續升溫,其中,979家境外機構5月債券託管量為21130億元,增長31.20%,且是第18個月增持,並創下有記錄以來新高。
這體現了全球資產市場和外儲管理人員對中國在新冠狀病毒後經濟數據持續復甦的肯定信號,同樣,這也得益於摩根大通、彭博和巴克萊把中國國債納入基準指數,為中國債市場帶來了增量資金。
這在美聯儲開啟不限額的量化寬鬆、在貨幣利率正常化政策上正式向美國當局認輸投降和市場押注美國2021年5月後將進入負利率時代後將變得更加明顯,鮑威爾在二周前的視頻會議中承諾在2022年前將美元利率維持在近零水準,並可能限制收益率,這會削弱美元對於追逐高收益投資者的魅力,並提升更高收益率貨幣的吸引力。
要知道,不斷膨脹的美國債務紙牌屋遊戲永遠是壓在美元資產身上的陰影,只不過現在沒有發作而已,目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已經很大,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因此從2月的4.2萬億美元急劇膨脹至現在的7萬億美元(雖然近一周以來縮減了3%,但趨勢並沒有改變),並且由於新冠狀病毒危機在美國持續,預計甚至會增加到10萬億美元。
正基於此,分析表示,隨著全球市場和投資者對中國在新冠肺炎後復產及經濟數據復甦的樂觀態度,促使全球市場將中國市場作為新的避風港,越來越多的明智資金正在從發達市場資產市場撤出。
德銀在最新發表的全球經濟風險報告中預測認為,全球經濟從新冠病毒危機中恢復後,美債是否還會有大量投資者買單?這可能是市場的重大風險之一,進而影響到美國更廣泛的經濟領域和貨幣地位,近一個月以來,美國民眾對部分職能部門的失去信任事件和將千億美國財政部新發行的美債再次滯銷等就是最好的說明。
美國財政部在近三周以來進行的規模為1450億的20年期和10年期國債拍賣上就出現了滯銷,另據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TIC報告顯示,截止5月,包括中國、日本、英國、比利時、俄羅斯、德國、印度,法國、沙特等28大主要的美債債權人總體拋售了1773億,而3月全球央行就已經淨拋售了2993億美元美債,更長遠來看,全球央行已在過去的24個月中連續23個月大幅淨拋售9263億美債,作為回應,據俄衛星通訊社進一步援引觀察人士估計,全球央行接下去完全有可能拋規模高達7000億美元的美債。
而全球資金對人民幣資產興趣增長的原因是,與其它國家的同類債務工具相比,中國債券能帶來更高的收益和高可靠性,而此時人民幣資產市場的估值優勢得以顯現,這是吸引外資的核心因素,正如我們一直強調的是,現在,全球央行遠離美元資產或對美元再次失去信任的趨勢已經開始,開始尋求消除或降低其對美元資產的依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