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的孩子拒絕各種「上課」,這可愁壞了父母

2020-08-28 Leo李老師

不願意參加任何活動的孩子

最近一個朋友跟我聊了他孩子的事情,昨天幼兒園的活動,他帶著他的孩子想要參加一個活動,作為鍛鍊,可是,這個孩子說什麼都不肯參加活動。並且呢,只要爸爸媽媽一提到上課這件事情呢,孩子就特別的反感,很不喜歡,只要是關於是上課的東西呢,孩子總是條件反射性的去說不用了,那其實這個情況呢不僅僅是今天才有的,有好一段時間了,孩子各種活動都不去參加,所以呢,爸爸媽媽也試著尋找各種的活動,想著孩子會對不同的活動感興趣,這樣的話,對於孩子來說多了一些選擇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可是呢,還是沒有任何的效果,不管什麼課程基本都是一樣。

孩子經常出現拒絕參加活動的話呢,我們就要思考了

那這個孩子呢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是到底為什麼呢?怎麼能夠引導孩子能夠直面「上課」這件事情呢?這可愁壞了這對爸爸媽媽。他們試過很多的方法,軟磨硬泡的跟孩子們說好多,各種物質獎勵、精神獎勵交叉著去用,可是似乎都不管用。爸爸甚至都想要表示把孩子打一頓,他就聽話了。

孩子不參與活動的原因

那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和孩子的媽媽好好的聊了一會,聊到了一件事情我覺得可能是孩子比較拒絕參加各種活動的原因吧。

由於疫情的原因,孩子沒有地方可去,可是作為父母,他們不想讓孩子在家裡一直呆著,就想著教孩子點什麼,可是呢,由於這個孩子的學習能力較其他的學習稍微有些弱,再加上平時爸爸媽媽在家裡要求 孩子做一些生氣的時候呢比較嚴格,孩子會有一些吃力。所以 孩子每一次再學習的時候呢,都是和爸爸一起的,而爸爸呢比較容易著急和打罵孩子,所以,就這樣孩子就越來越不喜歡參加一些活動了,尤其是上課。

成人的責備會影響到孩子


作為人類,有這麼樣的一個現象,就是孩子會將自己最不願意面對的東西都放在自己最敏感的地方,然後當遇到這些的時候呢,就迅速的做出反應,這個比較像是一種條件反射,只要某種刺激一出,孩子就會有相應的表現出來,就像這個孩子一樣,他已經對於上課這種活動產生了恐懼感,孩子對於這種恐懼感做出的反應就是去逃避,不去面對,那爸爸媽媽跟孩子說的這些要求呢,就成為了刺激孩子這些現象產生的條件了,當條件滿足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拒絕任何活動的反應了。而且此說越多,孩子的反應也就越強烈,這個大家都很好理解,因為每多一次,就相當於跟孩子的內心強化一次。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真正的拒絕上課,而是他的一種內心的表現,孩子也不是對於某些事情沒有興趣,而是孩子根本都沒有去了解任何關於這件事情的內容,所以,孩子拒絕的不是內容,而是「上課」這個詞語。因為孩子已經將上課與一些很不好的事情連接起來了,所以,當我們再怎麼說,也都只是徒勞。

我們越是生氣,可能孩子越是拒絕

那怎麼辦呢?就不讓孩子去上嗎?這個很顯然是不現實的,現在不去想辦法引導孩子的話呢,那在孩子後面的時候會越來越麻煩,所以,我們必須要做一些事情,那做什麼呢?很簡單,那 就避開孩子在意的就好了。

我們會發現,這個孩子除了爸爸媽媽給他上課之外呢,他對於和爸爸媽媽的其他活動的參與都很積極,愛和爸爸打仗,愛和媽媽講故事,所以這些的活動的進行呢,都是證明了孩子不排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所以,我們可以將我們需要帶給孩子的教育內容呢,以不同的形式展現給孩子,讓孩子一種不是上課的狀態下完成活動,同時呢,我們也可以在孩子進行活動之前不去跟孩子這個活動是一節課,這樣的話孩子可能會更加的容易接受一些。

孩子的主動參與才是關鍵

那今天就做了一個類似的活動,一個體能活動,我並沒一邀請這個孩子,也沒有跟他去說我們要上這麼一節課,於是呢,孩子就 一直在我們上課的周圍黃油,終於人不知了,孩子去問我,他可不可以跟我一起去做活動了,我答應了,然後呢孩子很高興了參與了全程的活動,很積極也很開心

孩子沒有不喜歡各種玩的,不管是室內的還是室外的,或者是其他地方的,孩子都會很喜歡,但是,一旦孩子出現反感這些活動的時候呢,我們就要去思考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心理上的影響,比如我們成人給孩子帶來的心理上的影響,可能一些小的細節的事情上的發生都會對孩子產生一些變化,同樣的,當這種變化持久的產生的時候呢就會對孩子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主動性才是孩子活動參與的關鍵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孩子喜歡主動的去做一些事情,當我們激發出孩子的主動的去進行探索和做事情的欲望的時候呢,孩子的一切事情就會簡單的很多,這個時候的孩子可能就會想著要去找活動參加,而不至於會非常的拒絕一些事情,孩子拒絕這些事情呢,一方面是上面說的孩子對這些事情產生了反感,另一方面呢,還有可能就是現在說的缺乏主動性,這種主動性的消失呢也很可能與我們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對孩子過多的要求產生的逆反心理,畢竟人有的時候總是會對別人給自己安排的一些事情表示拒絕,這個都很正常,不是嗎?

結語

這個孩子的一系列的例子反應了這個情況,所以,很多時候,孩子的一些反常的反應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沒有了解到的孩子的一種正常的反應。當我們換一種方式來去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呢,也許還在就會有不同的反應,這種反應需要我們去發現孩子內心深處深藏的一些小原因。比如這個孩子跟我說的,我只喜歡和爸爸一起玩打仗的遊戲,不喜歡和爸爸一起學習,因為爸爸老是兇我。其實只要孩子的爸爸換一種方式,也許還在就能夠更加容易的去接受了。

孩子的學習過程比結果重要

另外呢,我想要表達的是孩子的學習是一個過程性的體現,尤其是對於6歲前的孩子,我們不能要求孩子過多的去進行成果的體現,過分的強調孩子的學習成果呢只會讓孩子對於學習產生不好的興趣,從而會影響到孩子其他的活動的進行,所以,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其習慣的培養而不是結果的產生。

最後,想說的是。當孩子說自己不想和爸爸媽媽玩,或者不想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呢,我們就要好好的思考是否有什麼影響到孩子了。我是Leo李老師,感謝大家的關注,我們一起談蒙氏、聊育兒。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愁壞父母,試試「三明治效應」,專治娃各種不服
    同事阿冰早晨一上班就開始抱怨孩子最近更難管教了,原來阿冰家的娃身上有很多小毛病,比如拖拉、任性、上課不認真等。以前阿冰訓斥時,孩子還能聽,可最近孩子突然有了自己的主意,無論阿冰怎樣批評,還是一點效果都沒有。不但如此,阿冰的兒子還開始抗議,說媽媽不尊重自己。
  • 孩子心不在焉,愁壞父母,為何會這樣?如何糾正?
    ,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上課時,一會聽課,一會看窗外風景……孩子心不在焉,愁壞父母,為何會這樣?父母針對孩子三心二意的毛病也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但是不管怎麼說,就是改不過來,實在是愁壞父母了。 孩子為什麼會三心二意呢? 1、孩子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下,比如皮膚瘙癢、感冒咳嗽、飢餓等情況,學習就會三心二意。
  • 孩子發音不準愁壞爸媽:都快4歲了,還有的救嗎?
    這幾天,可是愁壞了龍龍媽,孩子說話不清、發音不準的問題一直沒有好轉,現在孩子都開始不愛說話了。據媽媽說,龍龍本來是個特別開朗的小男孩,從小就聰明,爺爺奶奶疼愛得不行。2歲多的時候,眼看著別人家的小朋友說話越來越利索,龍龍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不會拒絕孩子的父母會把孩子養「壞」
    文/小熊育兒日記對於有些父母來說,他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孩子哭鬧,孩子的哭鬧會讓他們失去了原則,也會讓他們大腦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要孩子一哭鬧,父母就算平時再有原則,也會馬上妥協,不懂得去拒絕孩子無理的要求,這樣的父母最終只會把孩子養「壞」。
  • 孩子的壞情緒,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孩子們無憂無慮,不愁吃不愁穿,唯一的壓力可能就是學習成績,可除了學習,孩子想做什麼大部分父母都是支持的,還有什麼好不開心的呢?站在孩子的角度,每天除了上課就是下課,學校家庭兩點一線枯燥異常,看看那些大人,他們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好不痛快,而自己什麼都沒有。
  • 7歲男孩不願意上學,媽媽怒斥沒出息,可孩子的回答,愁壞了媽媽
    最近幫媽收到網友@哆啦媽媽的私信,信中說7歲的兒子最近產生了厭學心理,死活不願意上學。媽媽和孩子進行了很多溝通,最後實在沒辦法了,就生氣地訓斥兒子沒出息,長大了要撿破爛之類的話。但是沒想到兒子回懟「妹妹能養家就夠了,我不用有出息……」
  • 孩子變成「小胖墩」可愁壞家長,控制娃的體重,不妨換個餐具顏色
    2017年《中國兒童肥胖》報告稱:預計2030年,中國的0-7歲兒童肥胖率將達到6%,而7歲以上的兒童將高達28%。而胖會引發一系列的疾病,「小胖墩」們可是愁壞了家長,到底該如何控制娃的體重呢?「小胖墩」可愁壞家長同事小金家的兒子,雖然才7歲,但體重已經達到了80斤,這可把我同事給愁壞了,怎麼才能幫助娃減肥呢,成了全家人的首要任務。
  • 爸爸姓「錢」,給孩子取名愁壞了媳婦,可護士聽了卻捧腹大笑
    導讀:爸爸姓「錢」,給孩子取名愁壞了媳婦,可護士聽了卻捧腹大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姓「錢」,給孩子取名愁壞了媳婦,可護士聽了卻捧腹大笑!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五歲女孩胸部開始發育,醫生一句話,媽媽心疼壞了
    天天是個五歲的女孩,從小被父母寵愛,衣食無憂,逍遙自在,且性格開朗。有一天,在幼兒園回來的路上,天天突然對媽媽說,「我發現胸部有硬塊,有些疼。」於是媽媽回到家幫忙查看,發現女兒胸部有了發育的跡象,嚇壞了媽媽。
  • 全網最坑的名字,3個字103個筆畫愁壞了孩子,家長起名可長點心吧
    全網最坑的名字,3個字103個筆畫愁壞了孩子有這麼一個男孩,在網上公開對父母發出強烈請求,那就換名字,剛開始網友們還覺得這個男孩的名字頂多是比較奇葩,可看過他名字長什麼樣子之後,這才知道這已經不是奇葩的問題了。
  • 3不思想,幾乎家家存在,愁壞農村父母,讓人無奈
    那一批90後,現在也有20來歲了。90後標新立異不是什麼新聞異事,那麼到底什麼是不一樣的90後?他們的「三不」思想幾乎家家都有,這可愁壞了農村父母,父母也覺得很無奈。一、不種地農村父母基本上都是靠種地或者與之相關的農業為生,而在教育如此重要的情況下,他們也會省吃儉用把孩子送往更好的地方讀書。
  • 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可愁壞了家長,四招教你輕鬆應對
    導讀: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可愁壞了家長,四招教你輕鬆應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見什麼咬什麼,可愁壞了家長,四招教你輕鬆應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是什麼教育方法?孩子上課講話被罰連喝四五杯熱水,燙傷喉嚨!
    就因為上課時,孩子和同學講了幾句話,老師竟然罰孩子們喝熱開水,連喝四五杯開水,喝慢了還要加罰一杯,孩子不僅喝到吐了,還把喉嚨燙壞了!這是真的嗎?這件怪事發生揚州一所民辦幼兒園。查看了幼兒園監控,發現孩子喝水時的情景:孩子一直在桌子旁邊喝水,喝完就跑向衛生間,和小明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四個孩子。「正常孩子喝水是在下面,小水龍頭放的水,是溫水,一口就可以喝掉的。
  • 「別」姓爸爸給孩子取名被愁壞,媽媽隨口取的名字,全家眉開眼笑
    文/鵬爸育兒經名字是孩子要使用一輩子的名片,一個好的名字對於孩子的一輩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許許多多的父母為了給孩子取一個好聽響亮的名字也是費勁了苦心。給孩子取名字那幾天翻閱的書籍,可能比平時幾年讀的書還要更多。有位爸爸就因為給孩子取名字犯了難。
  • 愁壞父母,4個護理小妙招,恢復孩子健康
    愁壞父母,4個護理小妙招,恢復孩子健康1、找出小兒蕁麻疹的致敏原兒童應儘可能避免可能導致小兒蕁麻疹的致敏原,當給寶寶注射藥物時,受注射部位出現紅斑,需要考慮到是否是注射藥物或消毒劑導致的過敏,可用斑貼試驗做出辨別。
  • 最新兒童身高標準對照,愁壞父母,後天逆襲也可擺脫「矮個」命運
    :天哪,娃以後也像自己那樣的身高,可怎麼辦?所以他現在最愁的就是兩個兒子的身高問題了。比如澳洲人,還有美國、荷蘭等一些國家,孩子80%的身高在基因中已經決定了。湖南師範大學鄧紅文教授,他曾經針對中國的300多個家庭,做過一個研究分析:中國人的身高遺傳因素佔的比例是64.7%。這樣一個數據給了父母,特別是矮個父母,很大的希望,這表示在孩子的身高問題上,我們還有35%的機會可以努力。
  • 女寶一歲要「抓周」,筆和紙都沒要,抓的這樣東西可愁壞了爸爸
    文|文兒孩子一周歲的時候要「抓周」,這是從古時候留下來的傳統習俗,預示著孩子將來會往哪方面發展,成為哪種人才。這其實就是老一輩對孩子懷的美好期望,只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不太注重這個。我們這些大人坐了一圈,誰知道這女寶寶要「抓周」,筆和紙都沒要,抓到的這樣東西可愁壞了爸爸。「抓周」抓了個小男孩當時孩子眼前的物品,大人一推再推,孩子就像是沒看到一樣,根本就不感興趣。圍在毯子周邊的還有個鄰居家的小男孩,看起來對於妹妹抓周這個事很感興趣,也是一刻不停眼。
  • 孩子「拒絕上學」這是一種病
    案例1臨近開學孩子開始「鬧」情緒還有兩周時間,中小學就將開學,五年級的小學生小麗卻早早地進入了緊張和焦慮的狀態。小麗最近總覺得頭暈,白天不肯出門,晚上又睡不好,胃口也差了很多。每天晚上,她的媽媽都要「盯」著她集中補作業,但她卻完成得越來越晚,從晚上8點到10點,甚至12點,有時還望著一堆作業偷偷抹眼淚。
  • 不管吃什麼,孩子就是不長個,可愁壞了這位媽媽
    「最近總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不長高」,父母雙方都不矮,而且其他和他一樣大的小夥伴都比他高。每次去他班上,放眼一望去,就他最矮。可什麼鈣片、燉湯的都吃了,可他就是不長,愁死人了。」哥倫比亞的男嬰門多薩,因為每次孩子一哭,母親就忍不住給他投喂,讓他儘快平靜下來。導致僅8個月的孩子卻有著6歲兒童的體重,不僅內分泌失調,且伴有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危險。
  • 「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為什麼許多父母不會拒絕孩子?
    每次這種場景,都特別揪心,本想拒絕孩子的時候,卻因為他一哭就心軟,最後不得不妥協。 孩子一哭,就無條件的滿足,所以很多父母變得不會拒絕孩子。 所以,用哭鬧「要挾」父母,成了許多孩子的致勝「法寶」,只要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