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
「簡明」即「簡要」「明白」,使對方明白無誤地理解,不產生歧義。這一考點經常與病句修改、擴展語句、壓縮語段、開放式語言表達運用等一起考查。「連貫」考查的是語言表達中句與句之間的組合與銜接,是高考的重要考點。「得體」,就是指能根據語境條件恰當地使用語言,即用語能根據表達的目的、對象、場合、方式的差異來調整,做到與語境和諧一致,分寸得當,是高考的新興考點。
「簡明」的具體要求是:
第一,表達必要的信息,使用相應的簡練詞句,沒有多餘的信息及詞句;
第 二,詞句表意明確,沒有費解的詞句;
第三,根據語境決定詳略,沒有詳略不當的毛病。
【知識儲備】
語言不簡明的主要類型
1.冗贅重複
(1)堆砌詞語。
如:我們的班長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楷模、學習的表率。(「榜樣」「楷模」「表率」是同義詞,堆砌使用。)
(2)語意重複。
如:「年輕的小夥子」「第一部處作」「沒有用的廢物」「實力懸殊很大」。
(3)詞語多餘。
如:我之所以要跑這麼快的原因,是快要遲到了。(前面有關聯詞「之所以」,後面的「的原因」多餘。)
如:我希望將把這些歌獻給邊防戰士。介詞「將」與「把」重複。
2.語句歧義
有些語句表意出現歧義造成誤解。如:我看見李明扶著一位盲人過馬路,臉上露出了笑容。(「臉上露出了笑容」的人是誰呢?句子有歧義。)
3.含混晦澀
造成晦澀的原因,主要是語言不規範,如說話、寫文章不合乎語法和語言習慣,用語不準確,生造詞語,濫用簡稱和方言土語,不注意詞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等。
【解題技巧】
要做到語言簡明,首先是每一句話都圍繞既定中心,不要節外生枝,游離中心和話題
」去次留「的內容應刪去。不過僅僅圍繞中心還是不夠的,還應該突出重點。俗話說「簡明扼要」,
主法從表達上說,只有扼住「要」,才能做到簡明。無論是書面表達還是口頭表達,都不能總是具體敘述而不作必要的概括。只有把必要的敘述和概括結合起來,表達才能簡明。再者,運用必要的復指成分,也是表達中不可少代法的。
語句的連貫指的是一個語段的各個句子之間,或者是一個複句的各個分句之間,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緊,意思一貫而下,話題前後統一,合乎邏輯、事理,能夠準確、完整地表達一個意思。
「連貫」是高考命題的熱點,其主要題型為語句補寫題、語句排序題和語句復位題。
題型一 語句補寫題
「語句補寫題」,一般要求根據所給材料的內容補寫句子,要求補寫後的文段內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同時有字數限制。所補寫的語句一般為每層的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闡述句等。
一、總起句
所謂總起句,即能領起或概括整個語段或下文內容的語句。這時的語句補寫,實際上就是一個壓縮語段題,只要能概括語段或下文內容即可。當然,要考慮到前後句子的銜接連貫問題。
【解題技巧】
1.瀏覽語段,抓住段落主旨。
2.關注橫線前後句子,抓住關鍵詞。
二、總結句
所謂總結句,就是指對整個語段或語段中某一個(兩個)層次內容作出總結的句子。在語句補寫題中,這樣的句子前面通常有「因此」「所以」「由此可見」等提示性語言。總結句的補寫,有的是對前面內容的歸納、總結,有的則是對前面具體內容的概括與升華。總結既要準確,又要全面,補寫時不可漏掉要點。
消除歧義法
在語言運用中,一些句子往往由於運用兼類詞、多義詞或因語序不當、標點不當產生了歧義,從而影響了語意表達。為達到語意明確清晰的目的,就要消除歧義,注意遣詞用句,避免語意含糊。消除歧義可以採取如下方法:
(1)添加語境法。如「班長說服了我和王佳一起去爬山」,後邊加上「他自己卻遊泳去了」,歧義即刻消除。
(2)變換詞語法。此法主要運用於以下情況造成的歧義:多義詞的詞義不確定,多音字的讀音不確定,兼類詞的詞性不確定。如「同桌好說話」,只要把句中的「好」改成「喜歡」,就消除了歧義。
(3)加註標點法。如「中國女排打敗了俄羅斯隊獲得冠軍」,加上標點,變為「中國女排打敗了俄羅斯隊,獲得冠軍」表意就明確了。
(4)調整語序法。如「李明是一位博聞強識的李教授的得意門生」,調整為「李明是李教授的一位博聞強識的得意門生」,歧義就可以消除了。
刪除多餘法
要注意辨析語段中的詞語是否存在詞義包容、交叉或重複的情況。若有,要考慮刪除,還要儘量刪除語段中可有可無的文字,以確保表達的簡明。
【解題技巧】
1.分析段意,把握核心。
2.緊承上下句,結論扣句意。
三、展開句
所謂展開句,就是一個句子展開說明或論述,前半句已有,要求接著往下寫,要寫的句子就是展開句。展開句多出現在同一個句子的上半句或下半句中,通常是並列關係複句的另一半,條件關係複句的「條件」或「結果」等。補寫時或合理推出語段未有的新內容,或根據上下文推出已有的內容。
【解題技巧】
展開句的補寫是就語段中句間關係而言的,解題時要抓住上下句之間的聯繫,有關聯詞的要充分利用關聯詞。
「三思一讀」答對語句補寫題
一思文段大意。通讀時根據材料性質,抓住關鍵詞句,把握材料大意。
二思層次思路。只有正確地切分文段的層次,理清上下文的邏輯關係,才能準確定位所補寫句子的特點,是概括句(總起句、總結句)還是闡述轉換句(展開句),並明確陳述的對象。
三思內容句式。應明確補寫的對象,要前後照應,特別關注橫線前後的標點符號的暗示作用以及連詞(含關聯詞)的提示作用,找到相應的詞語、句子,定出陳述的內容,有的還要照顧前後句式的一致。
一讀複查驗證。這一步在實際操作中就是填後複查驗證,即對整個語段通讀分析,看看所填內容在內容和形式上是否符合語境,還要回顧題幹中字數等方面的要求。
題型二 語句排序題
語句排序的題型是給出一組打亂順序的句子,要求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高考有時採用客觀選擇題
的形式,有時採用主觀題的形式,多數是以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解題技巧】
句子排序「三步」「四排」法
1.「三步」排序法
第一步:
根據橫線前的內容確定第一句。先觀察四個選項,判斷在第一句的句子可能是哪幾句;然後將橫線前的內容分別與排在第一句的句子連起來讀,確定聯繫緊密的一句為第一句。確定第一句後一般可排除兩個選項。
第二步:
找出必須緊緊相連的兩句。在題目給出的句子中,找出必須緊緊相連的兩句,然後從剩餘兩個選項中找出這兩句排在一起的選項,即為答案。如果兩個選項都將這兩個句子排在一起,可再找出必須緊緊相連的另外兩個句子,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步:根據橫線後的內容確定最後一句。如果經過上述兩步還不能確定答案,再將剩餘兩個選項中排在最後的句子,分別與橫線後的內容連起來讀。通過確定與橫線後的內容語意銜接的句子,來確定該句作為最後一句的選項為正確答案。
2.「四排」法
確定兩句話連在一起的排序法有四種。
第一種:詞語排序法。
根據起照應作用的詞語來排序。一個語段中句與句之間肯定是前後照應的,而這種照應關係通常會通過某些詞語表現出來。使用詞語排序法排序:
一是看句子中是否有「相同的詞語」,如果兩句話中出現了相同的詞語,一般情況下這兩個句子應該排在一起。
二是找「關聯詞」和「代詞」,如果能找到關聯詞、代詞,就可根據關聯詞成對使用、指示代詞和指代內容位置靠近的特點,確定必須連在一起的句子。
三是找「暗示性詞語」,使用了「換句話說」一類詞語的句子,要緊跟在和它意思差不多的句子之後;出現「與此相反」「反過來說」等詞語的句子,要緊跟在與它意思相反、相對的句子之後;出現「首先」「其次」「再次」等詞語,表示這些句子應該連在一起;出現「總之」「綜上所述」「由此看
來」等詞語的句子,表示總結,是這個語段的最後一句話。
第二種:語意排序法。
根據句子之間的語意聯繫來排序。如果找不到起照應作用的詞語,考生可根據上一句的意思推導下一句語意的側重點,從而將語意聯繫最密切的兩個句子連在一起。在四種排序法中,語意排序法使用頻率最高。
第三種:句式排序法。
根據句式來排序。句式排序法指的是根據前後句子的句式一般相同的特點,來確定必須連在一起的兩個句子。也就是說,如果上一句是主謂句式,那麼,在題目所給的句子中,和它連在一起的句子也應是主謂句式。在四種排序法中,根據句式排序的情況並不多見,但考生卻不能不掌握,這樣可避免出現在應使用此法時因不知此法而失分的情況。
第四種:標點排序法。
藉助橫線中的標點來排序。需要藉助標點排序的語言連貫題,橫線後的標點除了逗號、句號外,還會有分號、問號等。遇到這種橫線後標點有變化的連貫題時,可使用上述三種排序法確定答案,也可憑藉標點的暗示作用來確定答案。
題型三 語句復位題
語句復位題指根據所提供的語境,選擇與語境最相符、與上下文銜接最連貫的一句話。語句復位題一般是定位選句,大多採用選擇題的形式。
語句復位,也就是將命題人提取的句子歸位到原文中,從文意的角度看,最合適的句子一般具有語義相承、語脈相通、句式統一等特點。在某個意義上講,語句復位與「選用句式」具有許多相通之處,彼此互為參照,並不矛盾。
」得體」要求根據語境、語體特點和感情色彩恰當地使用語言。語境有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之分。內部語境指的是一定的言語片段和一定的上下文之間的關係;外部語境則指存在於言語片段之外的語言的社會環境,包括語言交際時的各種條件,如對象、場合、目的、表達方式等。
語體包括口語語體和書面語體。書面語體又包括政論語體、文藝語體、科技語體和公文語體等。
感情色彩包括褒義、中性和貶義。
【解題技巧】
語言表達得體「四看」「一有」
事理相承
邏輯關係包括因果、條件、遞進、並列、總分、大小、輕重、快慢、難易、表裡、先後、動靜、多寡等。語段在表達一定的意思時,總是按照某種邏輯順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
話題統一
陳述主體、陳述內容、敘述角度應保持一致。在文段所提供的語境中,講述的話題或陳述的對象應該保持一致,而不能彼此混雜。
前後勾連
形成句群或複句的分句之間往往有順承、因果、並列等關係,從而使文段在表意上思維清晰、層次井然。
意境協調
文段的畫面、環境、情調、氛圍、風格應和諧統一。(或陰沉悽涼,或熱烈歡樂,或直截了當,或隱晦曲折,或貶或褒)文段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意蘊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需高度契合統一,才能感染讀者。
句式一致
語段中「一致」的內容比較多,像句子結構、關聯詞搭配等,重在找出照應點。
音節和諧
要符合詩歌或語句在字數、句式、平仄、音韻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規定。
看對象
用語要看對象。
一指用語須符合說話者的地位、身份、教養、學識、生活閱歷等特點;
二指用語必須符合聽話者的社會背景、文化知識、語言習慣、心理喜惡等特點。對象不同,措辭用語必須講究說法和分寸,符合彼此特定情境中的角色關係。
看場合
環境場合分為四種類型:①正式場合,說話要莊重、規範,用書面語;②工作場合,用語準確、簡要,常用術語;③生活場合,說話自然、靈活,多用口語;④娛樂場合,說話風趣、生動。
看語體
語體辨別要注意幾種情況:一是口語語體和書面語體不同。口語語體具有簡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點,書面語體具有語句雅正、結構嚴密的特點。二是科技語體和文藝語體不同。科技語體大量使用長句,插入成分多;文藝語體的特點是形象、生動,富於感染力,用語靈活。三是政論語體和公文語體不同。政論語體富於邏輯性,概念精確而嚴密,如報告、社論等;公文語體一般應用於公文,講究簡要、平實、程式化,常用習慣
語。
看目的
說話寫文章總有一定的目的與意圖,目的不同,用語自然有變化,語言表達要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選用恰當的表達方式。
有禮貌
用語要做到禮貌得體,主要注意兩點:
一是必須使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禮貌用語,如看望別人說「拜訪」,陪伴朋友說「奉陪」,中途退席說「失陪」,求人幫忙說「勞駕」,請人指點說「賜教」,贊人見解說「高見」等;
二是必須注意用準謙、敬辭。謙辭只用於自己,敬辭只能用於他人。備考前有必要積累一些常用謙辭、敬辭並弄清它們的含義及用法。
(一)常用敬辭15類
1.「拜」字一族。用於自己的行為動作涉及對方時。
拜讀:閱讀對方的作品。
拜會:和對方見面。
拜訪:訪問對方。
拜望:看望或探望對方。
拜託:請對方幫忙辦事。
拜賀:向對方祝賀。
拜辭:向對方告別。
拜服:對對方表示佩服。
2.「奉」字一族。用於自己的動作涉及對方時。
奉告:告訴對方。
奉還:歸還給對方。
奉送、奉贈:贈送。
奉達:告訴,表達(多用於書信)。
奉復:回復(多用於書信)。
奉託:拜託。
奉勸:勸告。
奉陪:陪伴、陪同對方做某事。
3.「高」字一族。用於尊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
高就:詢問對方在哪裡工作。
高齡、高壽:問老人的年齡。
高見:高明的見解(尊稱對方的見解)。
高攀:和對方交朋友或結成親戚。
高堂:尊稱別人的父母。
高足:稱對方的學生或徒弟。
4.「貴」字一族。用於尊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
貴姓:詢問對方的姓。
貴庚:詢問對方的年齡。可用於中、青年人。
貴恙:稱對方的病。
貴體:稱對方的身體。
貴幹:詢問別人要做什麼。
貴子:稱對方的兒子(含祝福之意)。
貴國:稱對方的國家。
貴校:稱對方的學校。
5.「雅」字一族。用於尊稱對方的情意、舉動。
雅教:稱對方的指教。
雅意:稱對方的情意或意見。
雅正:把自己的詩文書畫等送給人時請對方指教。
6.「惠」字一族。用於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動作。
惠贈:指對方贈予(財物)。
惠存:多用於送對方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題的上款。
惠臨:指對方到自己這裡來。
惠允: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
惠顧:(多用於商家稱顧客)來臨。
7.「令」字一族。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
令尊:尊稱對方的父親。
令堂:尊稱對方的母親。
令愛:尊稱對方的女兒。
令郎:尊稱對方的兒子。
令兄:尊稱對方的哥哥。
8.「寶」字一族。用於尊稱與對方有關的事物。
寶號:稱對方的店鋪。
寶眷:稱對方的家眷。
9.「呈」字一族。用於表示自己的行動涉及對方。
呈正:指把自己的作品送交別人批評指正。
呈報:指用公文向上級報告。
呈請:指用公文向上級請示。
10.「恭」字一族。表示恭敬地對待對方。
恭賀:恭敬地祝賀。
恭候:恭敬地等候。
恭請:恭敬地邀請。
恭迎:恭敬地迎接。
恭喜:祝賀對方的喜事。
11.「鈞」字一族。用於與對方有關的事物或行為,多針對尊長或上級使用。
鈞座:稱尊長或上級的職務。
鈞裁:請尊長或上級裁決事情。
鈞鑑:請尊長或上級鑑別。
鈞啟:請尊長或上級開啟。
12.「垂」字一族。用於別人(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
垂問、垂詢:表示別人(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詢問。也稱對方(多指顧客)對本企業事務的詢問。
垂愛:稱對方(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愛護(多用於書信)。
垂念:長輩、上級掛念自己。如:承蒙垂念,不勝感激。
垂青:稱別人對自己的重視。
13.「俯」字一族。用於請求對方採取某種行為。
俯就:用於請對方同意擔任職務。如:經理一職,尚祈俯就。
俯念:稱對方或上級體念。如:俯念群情。
俯允:稱對方或上級允許。
14.「光」字一族。尊稱對方的行動讓自己覺得榮耀。
光臨:稱對方到來。
光顧:商家多用以歡迎顧客。
15.其他敬辭。
璧還:用於恭敬地歸還對方物品。
斧正:請對方修改文章。
借問:用於向別人打聽事情。
鼎力:用於向對方的支持幫助表示感謝。
華誕:稱對方的生日。
海涵:請對方寬容諒解。
墨寶:稱對方寫的字或畫的畫。
笑納:笑著接納,用於請求對方收下禮物。
賜教:請對方指導自己。
久仰:(用於初次見面)仰慕對方已久。
(二)常用謙辭12類
1.「家」字一族。用於對別人謙稱比自己輩分高的或同輩中年紀大的親屬。
家父、家嚴:稱自己的父親。
家母、家慈:稱自己的母親。
家兄:稱自己的兄長。
2.「舍」字一族。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用於對別人稱比自己輩分低的或同輩中年齡小的親屬。
舍間、寒舍、敝舍:謙稱自己的家。
舍親:稱自己的親戚。
舍弟、舍妹:稱自己的弟弟、妹妹。
舍侄:稱自己的侄子。
3.「鄙」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
鄙人:謙稱自己。
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
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4.「愚」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不聰明。也可單用「愚」謙稱自己。
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
愚見:自己的見解。
5.「敝」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
敝人:謙稱自己。
敝姓:謙稱自己的姓。
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住處。
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6.「拙」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東西。
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
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
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7.「小」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
小人:舊時地位低的人的自稱。
小可:多見於早期白話,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 己很平常,不足掛齒。
小生(晚生、晚學):青年讀書人的自稱。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謙稱自己。
小兒、小女:謙稱自己的兒子、女兒。
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酒店、旅店等)。
8.「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
敢問:用於向對方詢問問題。
敢請:用於請求對方做某事。
敢煩:用於麻煩對方做某事。
9.「見」字一族。用在動詞前,表示對「我」怎麼樣。
見教:客套話,指教(我)。
見諒:客套話,表示請人諒解(多用於書信)。
10.「老」字一族。用於老年人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
老朽(老夫、老漢、老拙):老年人自謙時稱自己。
老粗:謙稱自己沒有文化。
老臉:年老的人稱自己的面子。
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老衲:老僧人的自稱。
11.「貧」字一族。僧道、尼姑的自謙之稱。
如:貧僧、貧道、貧尼。
12.其他謙辭。
錯愛:用於感謝對方對自己的關心、愛護。
芻蕘之見:稱自己淺陋的看法。
過獎、過譽:用於自己受到表揚或誇獎。
寒門:稱自己貧寒的家庭。
馬齒徒增:稱自己白白增長年歲。
感謝你能堅持閱讀到這裡~
不妨點個讚與再看支持一下花花,與花花一起進步!
祝你學習進步,每天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