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吃飯。
但你知道自己一年吃了多少肉、
菜和飯嗎?
點擊播放 GIF 1.5M
昨天,這所學校又火了。
因為它能對每個學生在校飲食攝入量
做到心中有數。
的文章閱讀量輕鬆突破10萬+,
文章還被人民日報轉載……
該文中的「這所高中」就是杭十一中,
它也是國內第一所採用「刷臉」支付點餐的學校。
成了「網紅」的杭十一中並未停步,經過一年數據採集,杭十一中發布國內第一份中學生營養報告,用大數據指引學生健康飲食。這也標誌著學校正式邁入了「智慧食堂4.0」階段。
有的一年在校吃了70多公斤肉
學生吃肉多、吃菜少成為常態
「難怪我這一年長胖了4斤多,原來我在學校吃了這麼多肉啊?」學生小張打開學校微信公眾號菜單欄裡的「營養報告」後張大了嘴巴,上面顯示:自己吃了71.96公斤肉,本該多攝入的蔬菜只吃了74.51公斤。報告單底部還發出警示:能量過剩、蛋白質過剩。
像小張這樣的「食肉動物」,在十一中有不少。學校統計了全體學生在校進餐情況發現,平均每天每個學生畜禽肉類的攝入量達173.36克,而中學生每天推薦的肉類供給量只需55—90克,屬嚴重偏多;相反,平均每天每個學生蔬菜類攝入量只有180.11克,而推薦供給量要求在400—500克,屬嚴重偏少;魚蝦類,平均每天每個學生攝入量只有22.91克,攝入頻率偏低。
不僅在食材選擇上有偏好,口味選擇大數據也給出了答案。
這一年來的數據顯示,最受歡迎的勁脆雞排套餐、米香雞肌堡套餐、糖醋裡脊套餐、紅燒雞腿套餐等,點餐量均超過4500份,其中勁脆雞排套餐點餐量更是高達9393份,雄踞榜首。而這些套餐,都是油炸、香脆、紅燒等重口味菜品。
最不受「待見」的套餐中,肉末蒸蛋套餐、山藥仔排套餐、清蒸千張包套餐等點餐量只有幾百份。這些套餐有個共同特點:清蒸、口味淡。
國家計劃制定餐飲食品營養標準
其實杭十一中提前邁出了這一步
昨天,學校還請來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浙江省中小學膳食專家委員會委員楊敏,進校給學生做營養分析。
「看來大家都喜歡吃油炸的紅燒的葷菜,但這是個『美味』的陷阱。」楊敏笑著說,肉吃多了容易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同時肉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腸胃負擔,容易引發心臟類疾病。
「你們不愛吃的蔬菜反而是身體不可或缺的。」楊敏說,長期不吃素菜,易造成便秘、破壞食道環境、維生素攝入量不足,進而帶來多種疾病。
「為什麼平時很少點魚蝦類?」楊敏不解。這時,一個學生說:「因為魚蝦吃起來麻煩,而且量少吃不飽。」「魚蝦類食物高蛋白、低脂肪,容易被消化吸收。特別是魚肉中還蘊含DHA,利於大腦發育。」
楊敏提醒。
能拿到這麼詳實的數據也讓楊敏感到喜出望外。前段時間,她在昆明參加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組織的研討會,會上有個信息引起了她的注意:國務院發布的新一輪國民營養計劃中,包含研究制定餐飲食品營養標識等標準。
楊敏說:「通俗來說,標準出臺就是希望未來餐飲行業在提供套餐時也能提供其營養數據,引導國民健康飲食。很高興,杭十一中通過智慧食堂大數據分析,提前邁出了第一步。」
依據統計數據學校做好調整方案
每月一次的營養報告讓學生吃得健康
「過去,學校食堂更關注學生的滿意度,主要看喜不喜歡吃,很少關注吃得是否健康。現在有了大數據支撐,必須要做到口感和健康雙管齊下。」杭十一中副校長張冠超說,這也是杭州市教育局推進智慧食堂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拿到全校的數據分析後,張冠超和學校營養師、食堂經理開了好多次碰頭會,並初步拿出了一個烹調策略——
1
首先,針對肉類攝入量多、蔬菜攝入量少的問題,今後在食堂配菜時會增加蔬菜肉類混搭套餐,從而在不減少套餐分量的同時均衡葷素菜比例。
2
第二,對於魚蝦蟹貝類提供量偏少的情況,之前主要考慮到成本壓力大。未來食堂做套餐時,會多增加一些蝦仁等配菜,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保證營養均衡。
3
「接下來,我們會每月給每個學生及家長推送一段時間以來的營養報告。」張冠超說,有了這份報告後,一方面家長可以知道孩子在校的營養攝入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報告中的數據,有針對性地制定家庭餐單,比如在學校肉類吃多了,那麼在家裡吃的的菜就可以素一些。「家校共同努力,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記者 王潔
編輯 鄒倩慧
杭州日報城市新聞中心誠意出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