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德不弘,信道不篤《論語》《子張》原文和譯文

2021-02-19 心靈人生伴侶
「關注」心靈人生伴侶幸福人生執德不弘,信道不篤《論語》《子張》原文和譯文

1 原文:子張: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譯文:子張:子張說:「有志者應該見到危險時,奮不顧身;見到利益時,考慮道義;祭祀虔誠,居喪悲哀。這樣就可以了。」

  2 原文:子張: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譯文:子張:子張說:「擁有優點不發揚,信仰道義不忠誠,這樣的人,有他沒他一個樣。」

  3 原文:子張: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譯文:子張:子夏的學生問子張怎樣交朋友,子張反問:「子夏怎說?」答:「子夏說:可以交朋友的人就相交,否則就拒絕。」子張說:「我聽到的與這不同。君子尊重賢人,容納眾人;讚揚善人,同情弱者。如果我是個大賢人,什麼人不能不容納?如果我是個壞人?人人都會拒絕我,那我又怎麼能拒絕人家呢?」

  4 原文:子張: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譯文:子張:子夏說:「即使是小小的技藝,也必定有可取的地方;但要想做大事,就用不上了,所以君子不搞這些小技藝。」

  5 原文:子張: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譯文:子張:子夏說:「每天都學到些新東西,每月都不忘所學會的東西,就算好學了。」

  6 原文: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譯文:子張:子夏說:「廣泛學習並且不停地朝著目標前進,認真地提出問題並且聯繫實際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7 原文:子張: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譯文:子張:子夏說:「工人在工廠中生產商品,君子在學習中掌握道義。」

  8 原文:子張: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譯文:子張:子夏說:「小人犯了錯一定要掩飾。」

相關焦點

  • 南懷瑾解讀《論語》: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註:本文選自南師《論語別裁》第19章 子張第十九篇的記載,與上論第九篇《子罕篇》性質有相同之處。《子罕》這一篇,記載當時孔子做學問、言論、行為的實際教育理論,現在《子張第十九》這一篇,講到孔子的學生乃至門人,受孔子教育以後,對於孔門道學的發揮。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 《論語》子張第十九(原文+譯文)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論語丨為政篇(原文譯文匯總)
    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為政篇【原文】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 論語丨學而篇(原文譯文匯總)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 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原文】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 《論語》中的子張思想
    顓孫師,字子張,孔子著名弟子,位列「十哲」,從祀孔子。關於他的歷史記載,除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有簡略記述外,更多集中在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中。《論語》中有關顓孫子張的思想觀點和主張,既有別人對他的評價,也有他與孔子的十多段對話,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顓孫子張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 《論語》原文+注釋+譯文
    《論語》原文+注釋+譯文 (上)
  • 初一文言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和譯文
    原始記錄雜出於眾手,最後編定當在戰國初期,以曾參門人為主……      初一文言文翻譯:《論語》十則·原文和譯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解詞:時:按時;說:同「悅」,愉快。  翻譯: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
  • 論語心解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 〖善美聲音〗第48期 浸潤論語 收穫成長 子張第十九 尚官子墨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wéi)有?焉能為(wéi)亡(通「無」,wú)?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jiā)善而矜(jīn)不能。
  • 《論語 子張篇》第十九
    19.2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己有小得,弘達與眾積為大德。道行心導,動搖則不能恆篤志向。不行於仁道,此人有無何謂?19.3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
  • 學習的力量一日一經典-《論語》之「士不可以不弘毅」
    】8.7 曽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逺。把弘揚仁道作為自己的責任,責任可謂不重大嗎?為之奮鬥終身到死才停下來,路途可謂不遙遠嗎?弘,廣大也。毅,剛強也。非弘不足以勝其重,非毅不足以致其遠。弘則心胸寬廣,識見遠大;毅則發強剛毅,齋莊中正。曾子以此自勉,足見其勇於擔當弘道行仁之高遠理想。
  • 《論語》子張第十九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先要選對註解著作 您讀對《論語》了嗎?
    隨著讀者數量的巨增,一些《論語》解讀著作也大量出現,但就解讀質量來看,良莠不齊,有些甚至存在較多的錯誤,對廣大讀者產生嚴重的誤導作用,令人擔憂。  我們是如何誤解《論語》的  某書,將《論語》中的很多「不」字都釋為「丕」,即「甚大」義。
  • 《論語》與幹部道德品質修養系列(2、道德與品德)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論語·述而22》)孔子說天讓我具備了道德品質,其他人怎麼能奈何我?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19》)孔子用君子之德和小人之德作比較來說明君子的道德可以主導和影響小人的道德。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 《論語》中的子張
    《論語》涉及子張言行的記載有20章,大多記子張向孔子求教,個別篇章涉及別人對他的評價和他自己的主張。子張有志於仕進,一心嚮往尊貴,揚名立萬。大概他沉穩不足而激進有餘,言行有時不免草率,常常失言悔行,所以孔子誡其謹言慎行。子張學幹祿。
  • 5G NR 信道探測信號(包括視頻、中文譯文和英文原文)
    公眾號作者進行了整理和翻譯,歡迎指正和討論。文中順序依次是視頻、中文譯文和英文原文。中文:這是我們5G Explained系列的新內容。在本視頻中,我們將討論5G NR中用於信道探測和信道估計的信號。但是使用波束賦形需要了解傳播信道。而傳播信道與發射頻率有關。因此,如果像FDD一樣,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在兩個不同的頻率上運行,則別無選擇,只能依靠接收機將有關信道的信息傳回發射機。上圖右下角就是這種情況。
  • 孔子論語大全:妍姿俏麗的女孩名字,不想脫穎而出都不行
    以《論語》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對日本的國家形成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日本社會全面接受《論語》為首的儒家思想是在江戶時代,一直延續到今天。新時代背景下,真正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古鑑今、古為今用。
  • 《四書五經》的經典名句(帶譯文)受用終身
    《論語·為政》——孔 子譯文:溫習學過的知識便能獲得新的知識、認識和體會,憑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15.學而不思則罔(通「惘」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論語·為政》——孔 子譯文: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惘然無所得,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偏邪無所益。
  • 《論語》原文及其全文翻譯(四)
    【譯文】 孔子說:「曾跟隨我從陳國到蔡地去的學生,現在都不在我身邊受教了。」【原文】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譯文】 德行好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善於辭令的有:宰我、子貢。擅長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曉文獻知識的有:子遊、子夏。
  • 半部《論語》治天下,學會這100句經典,你就是國學大家!
    (《論語》)【譯文】: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1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譯文】:看見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