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舉行 鄭永年:內循環並不是「內捲化」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楊月)「我們的思想一定要『外循環』,才會有進步的動力。」日前,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上,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教授鄭永年就「以新發展格局應對國際新挑戰」作主旨演講時說。 

鄭永年在發言中。主辦方供圖

  鄭永年指出,我們要正確看待中美關係的變化,美國內部的結構性矛盾能否得到有效解決,會直接影響中美關係的走向。要正確認識「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循環並不是「內捲化」,對於長三角和珠三角這樣依靠外向型經濟成長起來的區域來說,要以外循環為主,鼓勵外向型企業走出去,同時吸引國際資本、卓越人才和高端技術留下來。他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包括福建、海南等省份在內的南方共同市場,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關聯點。 

  「廣州應該與深圳雙城聯動,引領大灣區建設。」鄭永年認為,中國正從數量型經濟發展階段走向質量型經濟發展階段,勞動力、土地等成本都已經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個城市也不能光憑政策優惠來吸引人才,而是要制定統一的規則。「這也是中國走進世界體系之中最重要的一環,只有制定規則,才能擁有話語權。」他說。 

  鄭永年說,在這樣的環境要求下,廣深等中心城市應該側重高標準,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升級成一個地域嵌入型世界級經濟平臺,把優質資本、優質技術、優質人才等都吸引過來。「只有制定環保標準、土地標準、人才標準等新標準,才能讓一個城市乃至大灣區往高質量發展。」他說。 

  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旨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塑造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發揮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本次論壇聚焦「新發展格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題,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承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校長高松;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廣州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曾偉玉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開幕式由廣州市社科聯專職副主席郭德焱主持。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執行主任麥均洪等出席會議。來自北京、天津和廣州地區的專家學者、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代表以及華南理工大學師生等近150人參加會議。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高松在致辭中指出,華南理工大學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辦學至今,從創造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兩個方面對支撐廣東創新驅動發展、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從1999率先提出「三創型」人才培養目標,到2019年正式啟動「新工科F計劃」,創新創造創業與服務地方發展早已內化為學校的強大基因。上個星期,華南理工大學和廣州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一起承辦了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就,同時也為學校擦亮了「三創」教育金字招牌。 

  高松強調,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學校將著力培養家國情懷與全球視野兼備、學習力、思想力、行動力「三力」卓越的創造性人才。學校希望以廣州國際校區為試驗田,探索「以我為主,國際協同;服務國家,臻至一流」的在地國際化辦學新路徑:紮根中國大地,融合國際高等教育先進理念,引入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國際化校園,為學生提供接觸跨文化和國際性事務的機會,使全體學生在本地就能接受與國際一流高校同質等效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品質,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創造性的國際化人才。同時,著力在原創性科學發現和未來技術創新方面做出更多更大貢獻,真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策源地。 

  曾偉玉在致辭中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既是對「十四五」時期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也是著眼於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既對我國改革發展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也對學術界研究與智庫發展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就廣州智庫下一步建設,曾偉玉提出了三方面的思考:一是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深化大灣區協同發展研究;二是緊扣極點帶動和城市聯動,深化大灣區中心城市合作研究;三是緊扣出成果和出人才,推動廣州智庫建設走在前列。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國務院研究室原司長陳文玲,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創院院長張中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分別以「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創新是共同打造優質制度供給高地」「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意義、挑戰和建議」「立足新發展格局和國土空間新格局,全面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位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階段、新理念和新格局」為題, 作主旨演講。 

  在圓桌論壇階段,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張振剛,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主任張昱,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家創新型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丁煥峰,暨南大學原校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學術委員會主任胡軍聚焦「數字創新戰略和世界級平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和國內國際市場深度融合」「大灣區融合型科技創新體系」「城市品質提升與產業轉型升級」分別發言,與會專家就不同主題開展專題對話與交流。 

  論壇最後,胡軍和麥均洪分別對本次論壇進行了學術總結和會議總結。 

  據介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和華南理工大學聯合共建,依託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6家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以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為宗旨,以推動諮政研究、打造高端平臺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主要功能,創建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開放合作、深度融合的協同機制,通過跨境、跨地區、跨部門、跨體制聚合優勢研究資源,實現各類優質智庫要素集聚,是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建設開放、協同、聯合、高效的智庫綜合體的重要探索,是廣州特色新型智庫在運行機制、科研機制和管理機制等運行模式上的重大創新。 

相關焦點

  • 廣州日報: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作者: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文杰 理論圓桌會11月27日,「新發展格局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論壇」在華南理工大學召開。論壇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社科聯、華南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廣州智庫與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聯合承辦。
  • 粵港澳大灣區非開挖發展交流論壇在穗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非開挖發展交流論壇在穗舉行 2020-01-20 17:05:00來源:央廣網
  • 「區域協同立法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討會」在深舉行
    「區域協同立法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研討會」在深舉行 2020-11-29 14: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首屆粵港澳合作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 百餘專家學者與會
    百餘專家學者與會 郭軍 攝中新網廣州10月13日電 (記者 郭軍)10月13日,首屆粵港澳合作發展論壇(2018)在暨南大學舉行。本次論壇以「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與合作」為主題,吸引來自國務院港澳辦港澳研究所、廣東省港澳辦、廣州市社科院、澳門經濟學會等機構,以及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寧波大學、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城市大學等知名高校的10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
  • 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6月26日,2019粵港澳大灣區文旅產業高峰論壇暨金雁獎頒獎盛典在廣州南沙區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界面新聞聯合主辦,界面新聞廣東頻道承辦,旨在讓更多專家學者獻計獻策,推動大灣區文旅產業全面健康發展。
  • 北師大設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類智庫,「家文化」串聯粵港澳三地共同...
    昨天,在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共建國際灣區:中國傳統文化當代價值轉化」論壇在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隆重舉行。粵港澳大灣區政產學研各界人士共聚一堂,圍繞「價值共識:家人·家風·家訓」主題展開研討。北京師範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於丹教授為參會嘉賓帶來了《粵港澳地區「家文化」價值的傳播與傳承》的重磅研究成果發布。在論壇上,於丹教授講述了「家」對於中國人的意義。她指出,嶺南文化一方面承接了中原農耕文明的向心性,另一方面又吸收了海洋文明的開放性。
  • 智庫研究|增創新優勢:「十四五」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路徑探析
    |激發內需潛力是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黨的十九大首次正式提出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統一協調下,粵港澳三地在互聯互通、協調機制、制度銜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齊頭並進的大灣區共建態勢。
  • 第二屆暨南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醫學與健康發展論壇開幕—新聞—科學網
    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醫學與健康發展論壇現場。 11月8日,由暨南大學和博雅生物製藥集團主辦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醫學與健康發展論壇在位於廣州的暨南大學舉行。論壇現場,舉行了第一屆暨南大學優秀醫院院長頒獎儀式,並正式揭牌成立「廣州市分子與功能影像臨床轉化重點實驗室」。
  • 中新廣州知識城規劃解讀會:應強調世界性,建設後現代之城
    12月19日,《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下稱《規劃》)政策解讀會(廣東專場),在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合作交流中心舉行。知識城作為世界級經濟平臺要強調世界性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表示,知識城發展要緊扣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在廣東四會舉行
    央廣網廣州12月18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科記協)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大會12月17日-18日在廣東四會舉行。專家預測: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經歷調整之後將逐步復甦;服務機器人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 「2019長江教育廣州論壇」舉行
    2019長江教育廣州論壇舉行。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 攝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曉宜、繆璟、徐靜昨日,「2019長江教育廣州論壇」在廣州舉行。活動由長江教育研究院、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師範學院)、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聯合舉辦。
  • 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舉行
    12月1日,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共創灣區輝煌 共享祖國榮光」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凝聚粵港澳三地民心和青年力量,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作主旨演講,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廣東省副省長張新致辭。中山大學黨委書記陳春聲、深圳市政協主席林潔出席。
  •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時尚產業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
    作為2019深圳時裝周的重點活動之一,3月15日,「核心引擎啟創未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時尚產業高峰論壇」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隆重舉行,時尚產業領軍人物、國內外知名設計師、國際時尚大咖雲集「時尚福地」——福田,共商粵港澳大灣區時尚產業發展的未來格局和前景。
  • 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段芳媛)6月28日,由珠海市金融工作局、華發集團旗下珠海華發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發投控」)主辦的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旨在搭建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與著名專家學者研討交流的平臺,切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高端論壇在穗舉行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科記協)11月30—12月1日,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辦。圍繞大灣區建設中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路、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的合作機制等,專家學者們開展學術交流,共同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在大灣區建設中的應用與實踐,助力廣東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發展。論壇現場。
  • 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及科創發展論壇在穗舉辦
    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先鋒大賽及科創發展論壇在穗舉辦金羊網  作者:孫綺曼  2020-12-09 ​12月8日,第四屆「榜樣的力量—
  • 2019全球總裁創新峰會粵港澳大灣區成功舉行
    深圳2019年4月18日 /美通社/ -- 4月15日,2019全球總裁創新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圍繞「共建共享創新發展」主題在深圳會展中心隆重舉行,該峰會是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重要組織部分,由科學技術部(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總裁網、大灣區創投、中國企業商學院院長聯合會負責承辦,廣西東融產業園特別協辦
  •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昨日在廣州舉行
    大洋網訊 當今時代,風雲變幻,如何講述中國故事,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作為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廣州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形象,用國際語言展示美麗花城、幸福廣州?昨日,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 問政智庫|粵港澳大灣區與舊金山、東京灣區發展特徵的比較
    2015年4月,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正式寫入國家《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和行動》,當中要求「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臺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
  • 觀察|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小馬哥的抱負和騰訊人的野心
    2017年6月20日,香港,刷屏社交媒體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全球上百家媒體,四百多位政界、商界、學界嘉賓……上演了「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首次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最重磅的論壇。主辦方毫不掩飾到場的重量級嘉賓,都是近幾個月來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人稱「小馬哥」)一個個親自打電話邀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