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墨
提到衡水中學,大家都知道。衡水中學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主要是源於學校每年重本升學率和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讓人眼紅。正所謂人紅是非多,作為一所學校出名以後亦是如此。
由于衡水中學聲名遠播,經常會成為社會上討論的焦點話題,也成為一些學校爭相效仿的榜樣,但也不乏出現一些負面的聲音,認為衡水中學的存在,就像外來物種一樣,打亂了教育平衡,對有些學生不公平;因此有人說衡水中學的存在毀了教育,也有人說是救了教育。
不過,還是有更多的人為衡水中學豎起了大拇指,認為全國其它學校應該學習衡水中學管理模式。作為1951年建校的衡水中學,如今已經接近70年,可是真正走進大家視野是進入21世紀以後,特別是最近這幾年,隨著網際網路業的崛起,人工智慧的發展,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增多,而且越來越便捷,每天打開手機就能了解全國各地的新聞動態,衡水中學的有關信息也開始源源不斷地被推送到大家的眼前。
衡水中學也因此越來越受到廣大家長的關注。大家關注衡水中學,重點關注的是學校類似於軍事化管理的模式和每年高考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2019年,河北省高考成績發布後,我們看到:理科700分以上的考生,全省才27人,衡水中學就獨佔了23人;文科678分以上13人,衡水中學佔了8人。由此可見,衡水中學的高考戰績有多麼顯赫。
這時,有很多家長就會感慨,如果自己的孩子能上衡水中學讀書,是不是也一樣能夠取得驕人的成績,最起碼在其它學校讀書考個二本,假如換成在衡水中學讀書有可能就考上一本。家長這樣想,也有道理,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真的很大。
也正是因為這樣,大家才對衡水中學的存在是毀了教育,還是救了教育展開激烈的討論。事實上,衡水中學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大潮下,這種類似於軍事化管理,還是具備一定優勢的。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管理是讓學生淪為考試機器,可是全國學生都在為考試而戰,有哪個學生又可以脫離考試呢?高考的指揮棒就是考試,考試既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方式,又是公平競爭的一種手段。
如果不考試,學生學習目的性不強,學習也就沒有了動力,人才選拔上也會出現更多問題。自古以來,考試都是選拔人才的最好方式,所以作為學生不可能脫離考試。既然要考試,學生只有努力學習,儲備更多的知識,才能考出不錯的成績,才有機會上更好的大學,接受更好的教育,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也是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衡水中學才會應運而生,如果沒有這種類似於軍事化的管理,衡水中學也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我們常聽一些專家說,孩子的智力都差不多,孩子智力相同的情況下,高考獲勝的關鍵就落在了學生是否學習的問題上。
可是,孩子真正可以放手獨立學習的畢竟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都需要外力強化學習,所以衡水中學這種管理模式正好補上了孩子的短板,讓孩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學習。從這一點上看,衡水中學救了教育,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人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衡水中學去讀書。
另外,之所以有人認為衡水中學毀了教育,主要還是體現在河北省省內,因為高考是省內競爭,全國的大學針對各省的情況擬定招生計劃,高校錄取人數是有限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由于衡水中學的學生普遍分數較高,競爭力更強,很多國內名校名額都被衡水中學的學生爭搶過去了,作為省內其它學校的學生就減少了上名校的機會,從這個角度看,衡水中學似乎又毀了教育,讓教育出現失衡現象。
不過,看問題我們還是要客觀一些,如果只針對衡水中學的管理和取得的成績,就說是救了教育或毀了教育自然是片面的。大家有一點要看到,全國各地學校辦學水平本身就存在不平衡,就像省重點、市重點存在差異,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存在差異一樣,全國大學一樣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化越小,也就說明教育趨於平衡了。
所以,在當前教育體制下,衡水中學的存在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我們其它學校有效仿的價值和必要。作為衡水中學的學生,他們並不是考試機器,他們也有豐富的課外活動,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只不過他們節奏更快,時間利用率更高,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面對未來激烈的競爭,他們首先贏在了起跑線上。
不過,大部分人認為對衡水中學的管理模式應該進行學習和效仿,對此,你怎麼看?歡迎交流。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