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抨擊「一山六制」帶來的弊病,遇到問題時互相推諉,遇到利益時互相紛爭,但誰都不願輕易將自己管轄權讓出來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描寫廬山三疊泉瀑布的著名詩句,相信很多人都能吟誦。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條瀑布的上端歸廬山風景區管理局管轄,下端卻歸九江市廬山區海會鎮管轄。上廬山的遊客經常能聽到一句話: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三疊泉,顧名思義,一個疊成三段的泉,一段接一段,從上一瀉而下,蔚為壯觀。「但上山之後,遊客只能看到瀑布的上半段,要體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覺,還要另外買票去海會鎮看。」廬山的一位導遊告訴記者,其實也就是多了一道收費處,因為三疊泉的兩疊以下部分歸海會鎮管。
「搶佔山頭,各自為戰。這都是『一山六制』造成的混亂!」有關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
一山竟有六個「婆婆」
據了解,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廬山有九江市廬山區、九江縣、星子縣、廬山風景區管理局、廬山綜合墾殖場和廬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六個「婆婆」,六個部門在廬山劃區而治。其中,廬山風景區管理局歸江西省政府直管,屬於省政府的派出機構,管理著廬山的山頭;廬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是江西省林業廳在廬山的派出機構,對整個廬山的山林、山地都負有監管職責;廬山綜合墾殖場則管理著山腰部分;而位於廬山山南、山北的九江市廬山區、星子縣和九江縣,也分別管轄著廬山的部分區域。
「現在誰也說不清楚『一山六制』究竟是怎麼形成的,誰都在喊這種體制帶來的弊病,遇到問題時互相推諉,遇到利益是互相紛爭,誰都不願輕易將自己的管轄權讓出來。」廬山風景區管理局的一位中層幹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一山六制』肯定不合理,它讓人感覺彆扭,甚至到了十分尷尬的地步。」這位中層幹部說,「去年初,媒體披露的『廬山建別墅』事件轟動一時,其實,事件發生地在蓮花洞景區與廬山風景區管理局根本無關,它位於九江市廬山區,對此區域,廬山區有管理責任,廬山綜合墾殖場有管理責任,廬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也有責任,結果都可以管的誰都不管,最後問題出來了,卻由廬山風景區管理局替它背『黑鍋』,你說這種事情尷不尷尬?」
記者查找資料獲悉,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都曾為廬山管理體制的改革呼籲過,也曾有過多個廬山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但是由於利益之爭,最終都不了了之。
「一山六制」有所鬆動
九江市主管旅遊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九江旅遊,尤其是廬山,在全省、全國都具有一席之地。然而,作為全國知名旅遊景區,九江旅遊業並沒有取得應有的成績和地位,九江市旅遊業總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和國內許多旅遊城市的水平。
「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利益分配不公等問題,一直是制約九江旅遊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廬山『一山六制』顯得尤為突出。」這位人士指出。
為此,2005年7月,江西省副省長、九江市委書記趙智勇連續主持召開了三次「構建九江大旅遊」座談會,與專家學者、部門主管和業界人士共商旅遊發展大計,並多次徒步考察廬山等風景區,提出九江要發展大旅遊,必須以廬山為龍頭,整合旅遊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在高起點上推進「大旅遊」。
「這就要求我們按照構建大旅遊的實施方案,高起點作好市、縣(區、市)、景區、項目四級旅遊規劃,高標準作好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推進旅遊資源的整合。」這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是『大旅遊』觸動了廬山『一山六制』的神經。」
「一山一制」目標已定
為推動以廬山品牌為主的旅遊業,九江市打破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寫就了「破題之作」:2005年12月,將廬山綜合墾殖場、廬山茶科所、市林科所、廬山水電廠四單位劃歸廬山風景區管理局統一管理;今年7月1日起,又將廬山含鄱口以下、太乙村(含)以上劃歸廬山風景區管理局統一管理,逐步變6個「婆婆」管理,為一個「婆婆」管理。
根據規劃,2010年至2014年,廬山準備歸口國家風景名勝區及世界遺產管理中心統一管理,初步結束「一山六制」的局面;2015年至2020年,廬山風景名勝區將完全歸口國家風景名勝區及世界遺產管理中心統一管理,全面結束「一山六制」局面。(黃輝李青)
假如李白重遊廬山
餘墨
假想某年某月某日,李太白千年大夢悠悠醒來,忽又念起「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遂舊地重遊。
到三疊泉,遙望一瀑三疊,湍流直下,聲如雷動,仍是當年氣象。李大爺詩意盈胸,正待吟誦,斜刺裡殺出一後生,伸出手來:「票!」李大爺始怔然,繼爾有所領悟,忙在腰間摸索,忽記得所有銀兩都換了酒喝。尷尬間,有微風拂過,腰間有玉鳴之聲。一摸,原是玉佩一對,是當年唐玄宗所賜,遂解將下來。後生接過,見色潤如凝脂,聲鳴如琴瑟,知是寶物,揣入囊中,頷首示意通過。
李大爺移步,走約數裡,一路山勢逶迤,泉水鳴濺,喜不自勝。前面來到一座山門,一紅衣女子橫在路旁。剛要上前問路,紅衣女子冷臉道:「票!」李大爺錯愕,不是已經買過,何來又要買票?
紅衣女子見李大爺長衣布履,白首銀須,一副仙風道骨,知道不是俗世人物,便手指遠處清流,道:「剛才收的錢只看上疊,看下疊還要買票。」
李大爺自知囊中羞澀,忙奪路而走。遙想當年,「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閱盡天下名山大川,從不曾花過一文錢。誰想今日……
山下,李大爺收住腳步,回望三疊泉。暮色中,景色如初,當年豪情已不復得。老人家慨然興嘆:作別詩酒已千年,廬山舊地夢如煙。飛流依舊三千尺,一疊竟收一疊錢。
連結
「世界文化景觀」———廬山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緊臨鄱陽湖和長江,海拔1474米,山體面積280平方公裡,以雄、奇、險、秀聞名。1982年國務院批准廬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冬聯合國批准廬山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廬山最高峰為大漢陽峰、五老峰、香爐峰等,景點最有名的可能要算「仙人洞」了,是絕壁上的一個天然石洞,一棵勁松挺立在洞外的「蟾蜍石」上,石壁上有「縱覽雲飛」四個摩崖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