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名字由來:為日本人所起 曾用日文名「中山樵」

2020-12-11 華夏經緯網

    本文原標題:孫中山,一個被取、用的名字。

    這個標題,讀者可能會認為不通、怪誕。事實上,確實有點不好理解,中國人,只要有些知識,誰不知道孫中山,怎麼還說什麼「一個被取、用的名字」?孫中山這個名字,誰取、誰用呀?取、用什麼呀?是的,這是個疑問,本文就是做這個釋疑的功夫。

美國移民及歸化局的孫中山檔案照

    孫中山是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譜名德明,幼名帝象,稍長取名文,字日新(後易為粵語同音之逸仙)。從事革命流亡日本時,為秘密活動安全起見,在日本曾使用中山樵、高野長雄、中山二郎、吳仲這些假姓名。中山、高野用得多些。孫中山在正式公文籤名用孫文(印鑑亦僅有「孫文之印」);對家人親屬用德明、科父(對離異後的盧夫人);對西人通用孫逸仙(Sun Yat-sen)。他在寫信時,1910年署名使用過中山(與西人通信使用的中山,不是用日文假名英譯Nakayama,而是用漢語英譯Chung San)。從未使用「孫中山」三字聯署。1911年以後,其本人對中山二字亦未見使用。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人人知道的孫中山,孫文本名卻隱沒不彰的情況呢?「孫中山」三字又從何而來,為何孫本人不願使用,別人卻都在使用孫中山這個名字呢?說起來,這裡有幾個故事。

    1897年8月16日,孫中山從倫敦經北美東返抵達橫濱。他在日本與浪人宮崎寅藏(滔天)、平山周、可兒長一三人結識後,於9月間由平山、可兒陪同,赴東京會見日本民黨領袖犬養毅。從犬養邸宅出來後,到數寄屋橋旁的對鶴館(旅店)住宿。在館內旅客登記簿上寫名字的時候,孫表示要將真實姓名保持秘密,寫一個假名字。平山與可兒想了一會,才想到他們來的時候,路過有樂町中山侯爵家,平山便在簿子上寫了中山兩個字。據說,孫接過筆,添寫了一個樵字。孫的意思是,我是中國的山樵。(如果這種說法可信,那麼中是姓,名是山樵;不過後來一直使用中山這個姓,孫之通信亦曾署名為樵,故中國山樵之說,恐怕是有心人的附會)這是孫氏第一次使用中山樵這個日本姓名;1900年,秘密回上海住日本人開的旭館,登記本上寫的便是醫學士中山樵。

    孫中山在日本安頓下來後,便開始準備在國內發動起義。1900年,惠州起義爆發。由於新上臺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取消了臺灣總督府對孫中山支持的承諾,浪人遣散。孫無奈,只得回到日本。

    隨後,他的支持者宮崎寅藏將自己所參與的孫中山革命史事寫進回憶錄《三十三年之夢》一書中。該書於1902年出版,孫中山為它寫了序言。1903年,在上海《蘇報》館任主筆的湖南人章士釗(行嚴)將這本日文著作,根據自己的意思,節譯成《孫逸仙》小冊子,作為《蕩虜叢書》的一種出版。章太炎、秦力山及章士釗本人都為這本小冊子作序,高度評價孫中山的革命先導地位。章士釗認為,「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認,則談興中國者,不可脫離孫逸仙三字。」此書出版後,「一時風行天下,人人爭看,竟成鼓吹革命之有力著述,大出意外。」當大批青年學生出國赴日前後,接觸到介紹孫中山活動事跡及看到知識界先進所做的這些介紹時,孫中山的形象無形中便高大了起來,這也就為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擁戴孫為總理奠定了基礎。

    這時的章士釗還不認識孫氏其人。但因為章士釗已結識章太炎,而章太炎在1902年赴日本時已與孫中山來往,故章士釗對孫的了解,可能多來自章太炎的介紹。另外,章士釗也可能從秦力山、王慕陶處得來一些信息。

    章士釗在《疏〈黃帝魂〉》中回憶說:「吾之所知於(孫)先生,較之秦力山所謂海賊孫汶,不多幾許。一日,吾在湖北王侃叔(慕陶)許,見先生所作手札,長至數百言,用日本美濃捲紙寫,字跡雄偉,吾甚駭異。由此不敢僅以草澤英雄視先生,而起心悅誠服之意。」當時孫文之為國事犯受通緝,已廣為人知。為活動方便,用了中山、高野一類的日本姓氏。故熟人相遇,便稱中山先生或高野先生。起初是口頭上說說,或通信上使用,進而在報刊上也用了,習慣成了自然。如章太炎在1902年3月致吳君遂信中便說,「今者,任公、中山意氣尚不能平,蓋所爭不在宗旨而在權利也。」任公是梁啓超的字號,章太炎將任公、中山並列使用,可見至少在此時(1902年),部分中國人已將孫氏在日本所使用的姓氏中山,作為孫氏的名字而加以使用了。

    約1903年,章士釗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晚些時候,「貿貿然以中山綴於孫下,而牽連讀之曰孫中山。」本非約定,卒乃俗成,孫中山云云,遂成為孫氏的姓名定型,一百多年來使用不絕。據說,王侃叔曾批語章士釗這樣做不通,「姓氏重疊,冠履倒錯。」章氏雖對批評「遜謝,然亦無法變易,久而久之,從不見有人提出問題,(孫)先生似亦聞而默認」。總括一句話,約在1903年,章士釗第一次取了「孫中山」的名字,並由此傳開來,孫氏本人後來也默認了。

    1910年以前,孫中山在對日人通信中署名「中山」、「高野」交用,這個「中山」是日本姓Nakayama,不成問題。但對中國人通信中署名「弟中山」,與使用署名「弟孫文」相對應,這個中山,則是孫氏用作自己的名字了。

    對於這一點,還可從孫氏與外人通信中得到證明。孫氏與外人(西人)通信,歷來都使用孫逸仙(漢語拼音)。但在1910年8月11日致鹹馬裡函,署名孫逸仙,通信地址(收信人)寫的是Mr.Chung San。同年9月4日致布思函,通訊處(收信人)也是Chung San(並註明「郵匯亦請用Chung San之名」)。8月13日致張永福函,中文直稱「弟中山謹啟」。可見,暫住檳城的孫氏,即仍處於保密時期的孫氏,已開始使用「中山」二字作為自己的名字。到了1911年12月25日孫氏返抵上海後,孫中山的姓名在報紙上鋪天蓋地,湯化龍等人的共和建設會的通電中,甚至有「請舉孫中山先生為總統,以救國民」的字樣。

    入民國後,「孫中山」姓名被廣泛使用。但是,這是被使用。雖然孫也接受他人稱自己為中山先生、孫中山先生,孫中山就是孫文、孫逸仙,但是我們實在找不到孫氏自署孫中山的事例。

    孫中山為什麼不使用「孫中山」呢?可能有這種因素,即姓名雖是符號,但中國傳統上更重視「名從主人」的說法。不論是中山或是孫中山,都是別人所取用的姓氏、姓名,不是本人或長輩給取的,於俗可容,於理無據。況且,中山二字之含義,細想起來,孫氏可能極不舒服。為何如此說?須知,1879年(光緒五年),日本滅中國藩屬琉球國,改為衝繩縣,逼遷其王至東京,以中山侯爵名義,處於囚禁狀態。當中國第一任駐日使臣何如璋抵橫濱時,原琉球王聽到消息,還派親信秘密跪見天使,請求代為申冤復國。這是何等可悲可恥之事!若以一大國領袖之尊,姓名竟來源於亡藩辱爵,情何以堪!故孫氏對不知就理之人,儘管由他們去用(不辯,辯無益),反正外界沒有人知道其中原委;但如果自己也使用「孫中山」,煌煌大字落筆留於檔冊,為外人笑,則清夜夢回,便難免誅心了。這大概便是孫文(逸仙)不使用孫中山這個名字的緣故。這也就是說,孫中山是一個被取、用的名字。

    附帶說幾句,給孫氏取中山姓氏的平山周,約十年間一直是孫氏的積極支持者,但在1907年汕尾「幸運丸」運械一事鬧翻後,二人便中斷了來往。至於章士釗,則始終未加入「孫黨」(從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直到中國國民黨),形同蜀洛。

    鄙人從事孫中山研究三十有餘年,以涉獵「孫中山與日本」為幟志,早想寫點孫中山之於「孫中山」的文字,遷延未果。值此夏去秋來之際,乃追維原始,塗抹幾句,在學言學,聊供同好之談助。

來源: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程金玉

相關焦點

  • 孫中山的別名:「中山樵」各種別名的由來
    孫中山還用過陳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達生、吳仲等化名,以及杞憂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學生、南洋一學生等筆名。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不再面臨滿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檔案均以本名「孫文」署名。其實孫中山上學之後,老師為他起名為孫文。  此外,孫中山曾自稱為洪秀全第二,並認為洪氏為「反清英雄第一人」。
  • 孫中山名字由來:章士釗錯譯日文 孫文只好含笑默認
    >  章士釗將錯就錯,首稱「孫中山」  青年時代的章士釗,與其說他是一隻乳虎,倒不如說他是一隻初生牛犢,他無所懼怕,敢用自己尚未長成的犄角去頂撞專制勢力的鋼鐵獠牙。才不過二十郎當年紀,他就在上海與章太炎、張繼、鄒容這些滿腦袋民族革命思想的知識分子過從甚密,彼此結拜為異姓兄弟,絲毫不規避刀鋸鼎鑊。真看不出,文質彬彬的白面書生,心裡卻擺放著一座洪爐,執意要用沖天猛火將清王朝窒悶的鐵幕燒出一個通風透氣的大洞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那麼似章太炎和章士釗這樣拗勁十足的知識分子就打算拿出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與磨刀霍霍的專制惡勢力周旋到底。
  • 孫中山為何不願意自稱「孫中山」? 編讀往來03
    1907年之《委任宮崎寅藏在日本全權辦理籌資購械事宜狀》、1923年10月10日之《致外交團請否認曹錕為總統電》,則自稱「孫文逸仙」、「孫逸仙」。家書中,孫氏多以家譜中之「德明」自稱,亦從不自稱「孫中山」。2、「中山」之稱,來自孫氏之化名「中山樵」。
  • 不敢相信,孫中山原來有這麼多名字!中英文都有,說不定不止6個
    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被尊稱為「國父」,深受後輩敬仰。然而有趣的是,縱觀孫先生留下的手稿或遺蹟,孫中山、孫文、孫德明、孫日新、孫逸仙、中山樵、…都是孫中山的名字。
  • 章太炎與章士釗:發明「孫中山」的革命家
    1902年,日本人宮崎寅藏出版了一本回憶錄《三十三年之夢》,章士釗將書中有關孫中山的部分,參以己意,節譯成小冊子,取名《孫逸仙》,予以出版。此書編譯完以後,章太炎為之作序:「索虜昌狂泯禹績,有赤帝子斷其嗌,揜跡鄭、洪為民闢,四百兆人視茲冊。」這是我國出現的第一本介紹孫中山革命經歷的書,也是章的第一本譯著,章士釗當時署的筆名是「黃中黃」。
  • 《名偵探柯南》中人物名字的由來,你都知道嗎?
    《名偵探柯南》是青山剛昌的一部推理動漫。裡面的人物名字也是有所考究的,一起看看青山老師起名字的奧秘吧!(註:日語中「愛倫」的讀音「aran」與日語中「新」字的一種讀音「ara」相似,但「新一」中「新」不是這種讀音;「坡」的日語發音後有長音,長音在假名中表示為「ー」,形似漢字「一」)。江戶川柯南名字來自《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阿瑟·柯南·道爾」和日本偵探小說作家「江戶川亂步」。
  • 章士釗發明的常用詞:孫中山、邏輯學、段執政
    它們是:孫中山、邏輯學、段執政。  1903年,章士釗到了上海,入愛國學社,與章太炎、鄒容、張繼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一日,四人聊天時,鄒容對章士釗說:太炎大哥鼓吹革命有《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三哥張繼寫了《無政府主義》,我作《革命軍》,二哥你有什麼呢?
  • 肖戰的日文名叫醬醬,而且還有由來,好可愛
    楔子近日,關於肖戰的日文名叫醬醬的消息,在網絡上傳播開了,這是一個聽上去特別可愛且有趣的名字,而且還有一段由來,非常的嚴謹,並涉及到相關發音等等,不得不說,日本粉絲對於肖戰,因為這個日文名的緣故,竟多了另外一種美好的色彩。
  • 人人都知道孫中山,但是他另外一個名字卻鮮有人知!
    首先在廣東省內,就有中山市這個地方,中山作為一個地級市,和孫中山先生有一定的淵源。其次,在大陸的知名學府裡,更有雙一流高校中山大學,在臺灣也有一所國立中山大學。除了這些之外,全國各地都有中山公園,並且有不少地方的景點,是因為中山公園而出名的。既然孫中山先生的這三個字——孫中山,這麼出名。那麼想必這三個字他也一定很熟悉吧,在各種歷史資料上應該也有很多的記載。
  • 歷史上的今天: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於北京逝世
    孫文   致蘇聯遺言,由孫中山用英文親自口授,由鮑羅廷、陳友仁、宋子文、孫科筆記, 進一步闡明了三大政策。3月11日,何香凝發現孫中山的瞳孔正在散光,急告宋慶齡,宋慶齡強忍悲痛親自用手把著孫中山的手腕,在三張遺囑上最後寫下了「孫文」二字。
  • 孫中山書法,民國第一書法家評價:唐人氣韻,矜慎厚重,適如其人
    孫中山先生,是我們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他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其功績彪炳千古,被尊稱為「國父」。孫中山不是一個專注於練習書法的人,他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從未臨習書帖,但是中山先生寫字尤為地認真,筆筆謹慎端重,沒有潦草的字跡,其所手書的《孫文學說》,數萬個字,皆是孫中山先生一筆一划,一絲不苟書寫的,可謂字如其人,謹慎處事,不敢馬虎。
  • 客家名人:孫中山簡介
    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誕生於1866年11月12日,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  投身民主革命 1879年(光緒五年),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他的長兄孫眉資助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 孫中山生平簡介
    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誕生於1866年11月12日,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於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  投身民主革命  1879年(光緒五年),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他的長兄孫眉資助孫中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 日本「閃亮名字」文化請別走偏
    特別在日本這個幾乎只使用本名的國家,無論在學校、職場都是使用日文名字來稱呼(連Facebook也通常使用全名),也沒有自行改英文名的文化。根據日本戶籍法第50條與戶籍法施行規則第60條,雖然有設定小孩名字的常用漢字與人名用漢字的範圍,但卻沒有登錄名字的讀法,因此只要用上能使用的漢字,任何讀法都不受規範。
  • 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逝者長存,精神永駐
    孫中山,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生於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的農民家庭,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也為政治和後繼者建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被尊稱為「革命先行者」。
  • 日本名字的由來,與中國有關?
    那麼日本名字的由來又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日本名字的由來。據歷史文獻《後漢書<東夷傳>》記載: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與日本列島交往始於東漢,而之所以說是日本列島,是因為那時還不確定日本是個國家,雖然多次進入我國求學,但誰認他呢!
  • 孫中山三大愛好,他在日本用英文回答:革命,女人,書
    孫中山先生是上個世紀中國大地上的第一個偉人,被海內外尊為國父。國共兩黨都視為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毛澤東專門撰文《紀念孫中山先生》,蔣介石死後,將《三民主義》一書放入棺內。每到歷史的關節點,以各種方式懷念他,拜謁中山陵都會成為全球華人的共識。
  • 中山市和孫中山有什麼關係?孫中山這個地方都做過什麼?
    民國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將香山縣改名中山縣。珠海市香洲區隸屬中山縣,八十年代初,中山縣升為地級市,珠海市成立,香洲唐家淇澳萬山群島等地屬珠海。孫中山是中山市翠享村人,人到中山市都可見「偉人故裡,名城中山」。市區內有孫文公園,屹立著孫中山銅像。市內有紀念中學,有孫中山紀念堂。
  • 日本人叫梁朝偉「東尼雷恩」!為什麼中國人的日本名這麼奇怪?
    ▋明明就有中文名字,為何要用英文名音譯?許多中國藝人雖然在日本小有名氣,但日本人卻只叫得出他們的英文名字,而不知道他們的中文名字。究竟是為什麼,原來背後有三大原因!日本平假名因此照理說華人的中文名字轉換成日文,應該也會用直接音譯的方式。但中文讀音對日本人來說不好發音,硬是音譯容易念起來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