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掌故 | 這位出自九龍坡的清朝知縣退隱作畫,書畫精品流傳後世

2020-12-25 上遊新聞

04-27 08:46:35 來源:重慶歷史名人館

中國古代文學至此呈現多元化發展,兼容歷代文學特色的局面,在康乾盛世期間達到了繁榮的巔峰。重慶在清朝分為重慶府和夔州府,清初的「湖廣填四川」運動使重慶這片飽經戰亂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人口的流動帶來了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從康乾盛世到清末民初,先後有一大批文化名人,如王爾鑑、周煌、龔晴皋、李世棻等,在文學、書畫、經史等方面,對重慶的文化、社會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重慶歷史名人館內的龔晴皋塑像

龔晴皋(1755-1830年),名有融,號綏山樵子,晚號拙老人,清重慶府巴縣人。祖父輩由四川營山縣遷入巴縣,定居西裡冷水場(今重慶九龍坡區華巖鄉)。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舉人。其書畫馳名京城,時有「家無晴皋字,不為讀書人」之風。回鄉後,開書齋教學。餘暇以詩畫自娛。亦工詩,推崇李白、杜甫、韓愈、蘇軾的詩文,著有《退溪詩集》。

耕讀傳家 仕途多艱

龔晴皋祖上世代書香門第,《龔氏族譜》中記載:「祖父輩士楷士模兩兄弟,均為清進士,先入營山籍,後遷巴縣冷水場和渝城石板街,晴皋父雲慶先生善書,學王、歐,家學淵源對其影響不小。」可見家學嚴謹,家族中人才輩出。龔晴皋自幼勤勉好學,十幾歲就考中了秀才,聞名鄉裡。龔晴皋25歲時考中了舉人,可謂青年才俊,意氣風發。然而清代的科舉制度嚴苛繁瑣,無數人皓首窮經一輩子只為博得一個功名。龔晴皋也和當時所有學子一樣,踏上了漫漫科考之路。在此後的三十多年裡,龔晴皋多次赴京趕考,一路風塵僕僕,殫精竭慮,卻每次都名落孫山,無功而返。

嘉慶十一年(1806年),51歲的龔晴皋再次進京趕考,依然落選。由於身無分文,龔晴皋就在一家客棧留下,幫老闆打雜記帳,賺取路費。年關將至,為喜迎新春佳節,龔晴皋寫了一副對聯張貼在客棧門口:

乾坤萬裡眼

天地一家春

這副對聯正巧被微服出巡的成親王看見了。成親王是嘉慶皇帝的兄長,也是一個喜好書畫的文人雅士,他見這副對聯書法蒼勁有力、飄逸脫俗,大為驚嘆。與龔晴皋結識後,他更是相見恨晚,引為知己,時常在一起舞文弄墨,秉燭夜談。在成親王的引見下,龔晴皋結識了京城許多名門權貴和書畫界名流,他的書畫作品也受到了京中人士的追捧,京中甚至有「家無晴皋畫,必是俗人家」之說,足見其聲名之盛。

大挑入仕 崞縣為官

按照清代吏制,舉人如果有三次會試不中,可以參加大挑選,由朝廷欽點,授予官職。嘉慶十六年(1811年),57歲的龔晴皋已有三次會試未中,他清楚地知道這是自己最後一次能夠入仕的機會了。經過朝廷的層層考察、嚴格挑選,龔晴皋最終脫穎而出,取得「大挑一等」的成績,出任山西崞縣知縣,一生夙願得以實現。

在任期間,龔晴皋一直恪守「靜以修身,儉以養廉」的古訓,勤於理政,終日為民事忙碌,崞縣政風清明,百姓安樂。《崞縣誌》中記載他「嘉慶十六年知縣事,學博才優,以經術為治術,文章書法卓越,時流士林多取則焉」。

龔晴皋60歲時,自覺年邁體弱,厭倦官場渾濁,萌生了退隱返鄉之意。他在《次賈晴嵐明府贈別元韻》長詩中寫道:

我到唐林計二年,雨金雨珠難值錢。

幸得一飽甦弱羸,勝把參芩煎爐煙。

光陰彈指去如流,六十花甲今到頭。

有客遠以當歸寄,當歸不歸何時休?

……

嘉慶二十年(1815年),龔晴皋辭官還鄉。崞縣百姓攀轅臥轍,不願他離去,還為他立生祠以表紀念。

歸隱退溪 潛心書畫

回鄉歸隱後,龔晴皋在一處茂林修竹、風光旖旎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莊園,名曰「退溪山莊」;在園中的石碾房裡開館授課,名曰「碾齋書堂」。

龔晴皋在退溪山莊度過了自在閒適的晚年時光,《巴縣誌》說他「天氣時佳則作書畫於碾齋,怪石林立綠蕉映天,得意急就,妙入神品」。在退隱後的十幾年間,龔晴皋參禪悟道,歸心田園,遠離紅塵紛擾,創作了大量書畫精品,達到了他個人藝術創作的頂峰。上千件龔晴皋書畫作品流傳後世,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

龔晴皋書法取法碑書,擅長行楷,其行楷時參以草書,中鋒取篆意。據說他為了打好書畫的基本功,常常在湍急的溪流裡「執竿如筆逆流畫水,以定腕力」,從而練就了線條生動準確的筆力。他還非常講究用墨,能做到濃墨不滯、淡不傷神,筆法枯溼結合,溼不淺薄、枯而滋潤。

龔晴皋的畫作大多描繪荒村野渡、小橋流水、古木寒鴉之類的自然景狀,具有風骨清寒、意趣蕭疏的個性特色。他筆下的山水、芭蕉、竹石,既是抒發藝術情感的載體,也是巴渝山水風物的生動寫照。無論是繪畫,還是書法,龔晴皋都喜歡刪繁就簡,筆墨縱橫大氣。他繪畫明顯縱筆而馳,所以畫風恣意灑脫,別具一格。

龔晴皋以其淡泊超脫的人生態度和自成一家的藝術風格,在巴渝地區的文化藝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堪稱西南地區古代繪畫書法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鷗鳥·荷花》聯

《蕉石圖》

原標題:清代文化名人(三):龔晴皋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被遺忘的廣東畫壇本地姜: 妙手寫掌故 書畫亦不俗
    高貞白出身於廣東澄海的富裕家族,其一生交遊廣闊,年輕時在北平、上海生活,與近代政界、文化界名流多有往來,且善於將自己親耳聽聞或親身感受的故事以一支妙筆寫得靈動異常,被視為晚清以來筆記掌故寫作中的佼佼者。
  • 知縣 上 | 清朝官制
    所以,知縣是過去地方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處理實際事務的地方官員。在清朝地方行政職權劃分中,知縣才是真正處理地方實際事務的官員,而他們的上級主要通過書面公文的方式,監督知縣工作。一般而言,知縣所需要負責的職權,主要包括:刑名、錢穀、治安、教化。刑名就是刑事上面的事務,包括民間糾紛、訴訟在內。清朝的時候,知縣會在每月選擇幾天時間,接受百姓遞交的訟狀。
  • @重慶少年,名家邀你上南山書畫採風
    ,同繪美麗重慶。方鳳富老師在作畫中南山植物園還將向香港大賽組委會寄送一批有重慶孩子寄語的荷花種子、紫荊種子,作為禮物贈送給參加本次書畫大賽的香港和澳門的小朋友,讓種子成為連接港澳和重慶友誼的紐帶。自由活動環節中,完成作畫的孩子可在家長陪同下遊覽體驗南山植物園,在南山上領略重慶最美麗的風景。
  • 古語:「滅門的知縣」什麼意思,知縣權力到底多大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王相公,也罷;老爺(知縣)拿帖子請你,自然是好意,你同親家去走一回罷。自古道:『滅門的知縣』,你和他拗些什麼?」這段話裡的王相公,就是大畫家王冕,王冕家裡窮,一介布衣,但畫技高超,人怕出名豬怕壯,知縣想請他附庸風雅,結果性格孤傲高標的王冕,竟然拒絕了知縣了邀請,鄰裡勸王冕屈服知縣的淫威時,說了這段話。
  • 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在許多清宮劇或者有關清朝的文藝作品中,知縣出現頻率極高。但是,對於這個官職,很多人常常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清代《皇朝經世文編》曾言:「天下之治始於縣,縣之治始乎令」。短短一句話,精確指出了清朝知縣的特點。
  • 重慶九龍坡區EJU_點金日語銷量很高
    重慶九龍坡區EJU,點金日語銷量很高, 3)多年的日語教學經歷,熟悉各類日語考試並深入研究4)堅持用心上好每一節課,這是我們對老師的基本要求不妨與老師交流一下?。
  • 重慶天府后街文創園在九龍坡開園
    新華網重慶11月7日電(曾建渝)11月7日,位於九龍坡區石坪橋的重慶天府后街文藝創意園正式開園,並舉辦了開園典禮暨九龍坡區收藏協會、德沁文化藝術品(重慶)交易服務中心、禪道易國學文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
  • 清朝1300多個知縣都是正七品,為何還有4個縣高配「正六品」知縣
    在「皇權不下縣」的清朝時期,皇權對地方政府的滲透僅僅延伸至「縣」級行政單位;「縣」以下,主要依靠地方鄉紳和宗族群體約束。身為「縣」的最高行政長官,「知縣」上承皇權,下轄百姓,系皇權統治之根本所在,肩負著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職能。所以,清朝時期的「知縣」是絕對權力最大的一級行政長官。一縣之內,「知縣」執掌行政、錢糧、刑名、禮教、漕運、田畝等等。
  • 各種關於茶故事的掌故
    各種關於茶故事的掌故陸羽鑑水是什麼掌故?據唐代張又新的《煎茶水記》中記載,唐代宗時,湖州刺史李季卿到維揚(今天揚州)會見陸羽。苦口師是什麼掌故?皮光業是唐代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子,他自幼聰慧,能文善詩,有皮目休盛年的風範,吳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除了詩文,皮光業還嗜茶,善談論,對茶頗有研究。一天,皮光業的表兄弟設宴待客,請他來品賞新柑。那天,宴席頗豐,當地的達官貴人云集。皮光業一進門,對表兄弟的新鮮甘美橙子視而不見,卻急呼要茶喝。
  • 重慶冷門景點推薦 那些重慶人都沒聽說過的博物館
    博物館中還陳列了17件當年流傳下來的川劇戲服,互動設施可以將上百出由著名川劇藝術家們演唱的經典戲曲通過音響設備唱響。重慶三耳火鍋博物館門票:免費,周二閉館地址:九龍坡區白市驛金鳳海含路1號。5、重慶寶林博物館寶林博物館館內藏品6800餘件,其中許多堪稱國寶級精品,如東漢渦旋紋銅矛、吐蕃文唐代寫經等,均出自館長陳寶林一家人收藏。
  • 「資訊」22張絕妙精品,讀懂鄭板橋的書畫和人生
    官山東範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後,鄭板橋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而畫蘭竹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取法於 徐渭、 石濤、 八大山人,而自成家法,體貌疏朗,風格勁峭。工書法,用漢八分雜入楷行草,自稱 六分半書。並將書法用筆融於繪畫之中。今天,御承君將帶您走進鄭板橋的創作故事,探索其筆下松石蘭竹的美之所在。
  • 精品自駕路書|漫遊九龍坡,用一個周末解鎖自然人文輕度假
    遠眺九龍坡重慶巴人博物館路線概況:江山多嬌城,龍鳳呈祥地——重慶九龍坡。重慶主城九區之一的九龍坡區,坐落於重慶市區的西南部。作為「大城中梁」的九龍坡區,保留了重慶百年工業的發展足跡,也展現著現代工業的活力風貌。匯集工業旅遊、自然旅遊和人文旅遊資源的九龍坡,為旅遊愛好者和城市探索家們提供發掘美好重慶的新靈感和新視角,重慶美術公園、華巖旅遊區、重慶動物園、周貢植故居、巴國城、西池田園等極具代表性的景區景點,都值得加入你的「九龍坡漫遊清單」。
  • 重慶掌故丨重慶這個地方差點成為東漢國都
    紅池壩——冬日之戀楚國重臣春申君的故居春申君,本名黃歇,戰國時期楚國人,是後世尊稱的「戰國四君子」之一,他的故居就在巫溪縣紅池壩。據傳,兩漢之交,劉秀和王莽為爭天子寶座而逐鹿巴都。在一次戰役中劉秀兵敗,被王莽追擊到紅池壩的天子城。
  • 清朝知縣工資多少,看完後才知道為什麼貪官這麼多
    清朝是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下清朝知縣的工資。知縣在清朝屬於正七品官職,他的俸祿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俸銀,就是我們所了解的銀兩,二是祿米,在中國古代糧食是硬通貨。清朝時期,知縣一年的俸祿大概為45兩銀子、2700斤大米,銀兩的折算在不同時期一直在浮動,我們可以都轉化成大米來看。在清朝,1兩白銀可以購買105斤大米左右,那麼知縣一年的俸祿就是7425斤大米,按照現在一斤大米3元左右,清朝知縣一年的收入大致為2.2萬元。
  • 九龍坡:江山多嬌城·龍鳳呈祥地
    ·重慶抗戰兵工舊址博物館聚落九龍坡區藝術氛圍濃厚劉春清乾嘉時期書畫名士龍為霖和龔有融建設重慶科學城的主戰場重慶西站·西彭工業園區九龍坡·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園九龍坡·U創智能互聯產業園九龍坡區成功創建
  • 「百年工業九龍坡,千年商貿石橋鋪」,味子夫九龍坡石橋鋪店開業
    重慶石橋鋪始建於清朝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在今石橋鋪正街東段建有兩孔石墩橋一座,並在此建有鋪遞。石橋鋪因有此石橋和店鋪故而得名。石橋鋪街道幅員面積10平方公裡,總人口12萬人,自古便是連接成渝兩地的交通要塞和商貿重鎮,如一顆明珠閃耀在巴渝大地。
  • 「寒玉迭影——溥心畬書畫精品展」今日亮相武侯祠美術館
    今日上午10點半,「寒玉迭影——溥心畬書畫精品展」於一派醉人秋景之中,在武侯祠美術館開幕。展覽將展出溥心畬各時期重要書畫作品約30幅,涵蓋山水、人物、花鳥、書法等不同題材。據悉,本次展覽將從10月30日持續至11月29日,每日10:00——17:00,免費向公眾開放。
  • 重慶掌故丨觀音橋的「橋」在哪裡?
    今天的觀音橋,或者說觀音橋商圈,是與解放碑比肩的繁華之地,成為重慶城的重要商業街區之一。一個到處都是洋文招牌的大廈、樓宇,如此繁華熱鬧、摩登時尚的商業街區,為何卻有觀音橋這個本土地名?
  • 泰州為這位金石書畫大家建立紀念館
    如今,泰州人民為了紀念這位與泰州有緣的金石書畫大家, 特地為他建立紀念館,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觀賞。 泰州梅園的《太真外傳》雕像、泰州學派紀念館王艮像銅雕、泰州中國評書評話博物館柳敬亭半身塑像,均出自戴老先生之手。 塑像中的吳讓之手執書卷,瀟灑飄逸。吳讓之手中拿的這本書就是他藝術生涯中第一本印譜。是清朝印學家魏錫曾在吳讓之寓泰期間來訪泰州鈐拓而成。這本印譜的面世,更促進了吳讓之篆刻在全國範圍內的影響。
  • 重慶九龍坡區小升初對口中學信息匯總
    很多重慶小升初家長到現在都不清楚自己的對口中學是哪裡?下面小編整理了重慶九龍坡區大部分小學的對口中學,供2016重慶小升初擇校家長參考。> 森林小學 紅光中學 九龍坡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