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江蘇各地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針對企業存在的實際困難,採取多種措施幫扶,用真金白銀穩就業、保用工,隨著三項社保費「免、減、緩」政策落地,切實緩解了多數企業的燃眉之急。
其實,在2019年,江蘇省人社部門已經為190多萬戶企業減輕社保繳費負擔近400億元,約佔全省降成本總額的三分之一。
落實階段性減免政策全力助企業渡過難關
徐州煤礦安全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近60年歷史的製造企業,疫情期間資金壓力很大。正在萬分焦急的時候,企業收到了一筆近10萬元的資金。總經理胡長華說,這筆錢到帳後,真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後來才弄清楚是人社部門打過來的。
原來,這筆錢是企業上年度實際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的穩崗返還。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穩就業、保用工各項工作,徐州市人社部門對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的,返還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生產經營暫時困難的企業,給予6個月的穩崗返還。
疫情發生後,為有效紓解企業困難,推動有序復工復產,支持穩定和擴大就業,江蘇省人社廳在第一時間聯合省財政廳和省稅務局印發《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頂格用好國家減免期限,規定企業免減緩政策可同時享受。及時出臺《關於進一步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延長困難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實施期限,擴大了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受益面,在發放一般企業穩崗返還和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企業穩崗返還的基礎上,增加了應急穩崗返還。
「在特殊時期,我們加大了對受疫情影響重點行業的扶持力度。對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等受疫情影響較重的服務業企業,參照困難企業穩崗返還標準,給予1-3個月的應急穩崗返還。」江蘇省人社廳就業促進處副處長程珺介紹。截至目前,江蘇省已向53萬戶不裁員或少裁員企業返還失業保險費32億元,總體返還金額已超過去年全年的返還總額。
「在國家政策的基礎上,我們細化了適用範圍,明確了減免對象確定辦法。」江蘇省人社廳養老保險處處長朱華介紹,按單位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可按免收政策執行,民辦非企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社會組織可按減半徵收政策執行,各級人社部門還商請統計部門提供本地區大型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名單,通過部門協調配合加強信息共享,不增加企業事務性負擔。
據測算,江蘇省將階段性減徵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543億元左右,大幅提升企業獲得感,穩定社會預期。
「之前繳納的一筆95萬元的社保費已全部退回了,操作流程免申請、免填單,非常快捷方便,在現金流方面我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南京磐能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琦感慨地說。
降費調基兩端發力為企業創新添動力
「公司會把這次社保費減免政策紅利用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增加員工福利上。我對企業下一步發展很有信心。」江蘇蠶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娟表示。
為確保企業真減負、減真負,江蘇省人社廳堅持從降費率、調基數兩端發力。
在費率選擇上,自2019年5月1日起,全省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統一降至16%,並延長一年實施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做到最大化用好國家政策,頂格下調社保費率。
江蘇省人社廳工傷保險處處長曹炳泰告訴記者,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自去年5月1日起,全省11個工傷保險統籌區在規定費率基礎上下調費率20%,34個統籌區在規定費率基礎上下調費率50%,全省工傷保險平均費率從2015年的1.2%降至0.58%。
在基數確定上,江蘇省在2017年已先行完善繳費基數下限確定機制的基礎上,從2019年7月1日起統一按全省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使下限保持合理水平,上限按新規定適當下調,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
「我們堅持合理調整社保繳費基數,繳費基數下限標準由3125元調整為3368元,下限標準增長率僅為7.7%,低於上年度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工資增長率;上限標準由19935元下調為16842元,這是由於確定上限的基數發生了變化。」朱華表示。
降費政策在企業頂壓前行的關鍵時期,極大穩定了用工信心。
南京協眾集團是一家生產汽車空調、散熱器的專業企業,擁有2500多名員工。據集團人事主管謝淑雲介紹,他們計劃把政府「雪中送炭」的這筆降費紅利,用在穩定現有員工並進一步擴大高端技術人才招錄上,為公司戰略轉型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做大分好「社保蛋糕」確保制度穩健運行
為在降費的同時保障各項社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江蘇省人社廳多措並舉推進社保擴面,不斷提高統籌層次,優化省級調劑措施,增強基金精算平衡與監督管理,提升制度韌性,確保穩健可持續。
「為推進工傷保險參保擴面,我們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先參保、再開工』的原則,指導各地全面推進本地區建築、鐵路、公路、水運、水利、能源、機場等工程建設項目參加工傷保險。」江蘇省人社廳工傷保險處主任科員付曉偉表示。
隨著參保「成本門檻」下降,企業主動參保、依法繳費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形成了企業發展與社保擴面、基金穩定運行的良性循環。「我相信,企業在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將更好做到主動參保、依法繳費。」揚州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陳佳說。
截至目前,江蘇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餘近48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餘313億元,工傷保險基金結餘160億元,備付能力分別達到23個月、32個月、25個月,「放水養魚」效應逐步顯現。
在社保擴面的同時,江蘇省基於對當期基金收支赤字地區基金運行情況的監測分析,對省級調劑補助辦法作出了調整。
「完善省級統籌,優化省級調劑補助辦法,是化解困難地區基金支付壓力的關鍵舉措。」朱華表示,江蘇省根據對各地基金運行情況的監測分析,對養老保險省級調劑補助辦法作了重大調整,省級調劑金的使用更加棸焦、精準,全額保困難地區合規待遇的發放,增強了基金統籌共濟功能,有效防止了困難地區把資金壓力再轉稼給企業。
從去年至今,省級調劑金對54個預算單位中的6個困難地區補助127.59億元,佔總額的三分之一,在降低社保費率、減輕企業繳費負擔的同時,確保了職工待遇增長、養老金合理增長並按時足額發放,政策普惠性得到了最大程度體現。
經辦服務不斷優化應返盡返應用盡用
為擴大降費減負政策效應,江蘇省人社廳注重綜合施策,加強政策宣傳解讀,主動送法上門服務,做到應用盡用;失業保險穩崗惠企,擴大政策受益範圍,做到應返盡返。
「我關注了省人社廳開展的社保降費減負宣傳月活動,各黨報電臺和新媒體等也及時發布了社保降費減負的政策信息,能為我們企業把這一重大惠企惠民政策講清楚,把降本減負的『成本帳』算明白。」揚州揚傑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範鋒斌說。
在強化政策宣傳的同時,江蘇省人社部門積極送法上門,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年金,將降費利好轉化為職工福祉。「降低社保費率的政策為公司建立年金制度提供了條件。」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張嬌告訴記者。
抗擊疫情期間,穩崗返還經辦服務也在不斷優化。江蘇省13個省轄市已基本實現穩崗返還網上申報,對符合條件的應急穩崗返還企業、返還金額1萬元及以下的企業實行簡易程序,凡通過信息化等方式比對核實滿足享受穩崗返還條件的企業,無需企業申報,直接予以返還。
「我明顯感覺到失業保險經辦服務更便捷了,穩崗返還的『真金白銀』為我們企業復工復產送來了『及時雨』。」範鋒斌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