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學教育規模十分龐大,學生的種類多、人數龐大,僅在校的五年制本科生就以百萬計,近年來還有大量國際學生在華讀臨床醫學本科(簡稱MBBS)。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日益被接納,各種類型的學生都需要既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又與國際接軌的英語教材。
作為「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的一個舉措,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材建設研究會、人民衛生出版社於2015年啟動了全國高等學校臨床醫學專業英文版規劃教材的編寫工作,系統地引進國際上的優秀醫學教材,由國內專家進行改編,提供給中國學生和外國留學生使用。這個引進、改編38種教英文教材的巨大工程現在仍在進行之中。現在,《Medical Psychology(醫學心理學)》已經出版上市。
醫學心理學是中國醫學教育體系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課程。它通常作為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課程」,在本科三年級的第一或第二學期進行授課;在一些大學中,這門課與精神病學一起,以「醫學心理學與精神醫學」為一攬子課程打包教學。這兩門課程都是包括在國家醫師執業考試範圍內的必修課程。
為了給臨床醫學專業以及來華留學生提供雙語教學所需的英文版教科書,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收集和篩選廣受使用和好評的教材,特別是英語國家的教科書,也參考來自醫學心理學發祥地德國的權威教材。最後,我們決定選擇Hogrefe Publishing出版的《行為與醫學》作為模板,根據國內的教學需求進行重編。
《行為與醫學》是一本非常好的教科書,它有許多優點。與國內編寫的中文教材相比,這本書充滿人文精神,引用了大量格言、詩詞和文學作品。
同時,書中插入許多攝影及繪畫作品作為人文觀點的補充和拓展。
改編版中也適當增加了一些中國文化的元素。
新版本的《醫學心理學》主要分為五大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對醫學心理學的概述,第二部分講述健康與疾病中的心身關係,第三部分介紹病人行為,第四部分介紹醫生的角色和醫患關係,第五部分探討醫療服務中的社會與文化議題。
這本教材與原書相比,改編幅度大約為40%。連同原書裡跟我國教材相似的內容,新教材涵蓋了絕大部分我們為中國學生和國際MBBS學生教學得較多的內容。在儘量保留原書特色的基礎上,增加了適應國內教學需要的內容,包括:作為課程基礎知識的一般心理學概述;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介紹;心理學研究方法;心理幹預;心理測量方法等。當然,新教材最大的亮點之一還在於有很多非常有特點、有意義,但我國的教材裡卻沒有的內容,比如:「Old Age老年」,「Death, Dying and Grief死亡、瀕死和哀傷」,「Chronic Pain慢性疼痛」,「Social and Cultural Issues in Health Care醫療服務中的社會和文化議題」等等。
這本《醫學心理學》英文版教材由同濟大學醫學院趙旭東教授任主編,哈爾濱醫科大學楊豔傑教授、濰坊醫學院孫宏偉教授和大連醫科大學周世昱教授任副主編,其他編委來自首都醫科大學、四川大學、南京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涵蓋內容豐富,是一部將科學與人文巧妙結合的醫學院校教科書。作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三五」規劃教材,相信本書能夠給國內醫學心理學的本科雙語教學提供重要的教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