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饃用石頭烙出,女人坐月子都吃它

2020-12-20 大河鄉土

早上7點, 56歲的彭學民和妻子像往常一樣來到山西臨猗孫吉鎮上擺攤製作手工石子饃,一天的辛勞就這樣正式開始。石子饃,在當地又稱乾乾饃,是晉南永濟、芮城地區流行的風味食品,因為有營養好消化,不僅老幼鹹宜,誰家裡的媳婦生娃了也都會準備一些,專門供產婦吃,所以也被稱為「月子饃」。本組圖片拍攝於1月1日。(攝影:宋高立)

老彭和妻子是鄰縣永濟人,育有兩個兒子,均已成家,都在外打工,父母也都80歲高齡,身體康健,在老家過著悠閒的晚年生活。三年前,老彭花了三千塊錢買了一臺石子饃大烤爐,與妻子一起來到孫吉鎮,租了房,每天到鎮上專做手工石子饃出售。

老彭製作的石子饃做工精細,酥脆可口,外觀焦黃鮮亮,在鎮上的口碑很好,吃過的人不但說他的饃好吃,還說老彭實在,為人厚道。圖為剛烙好的石子饃。

老彭介紹,石子饃的主料是小麥粉,配料有油、鹽,雞蛋、花椒葉、芝麻、小茴香等,靠燒熱後的石頭烙成。「石子饃是吃的東西,所以選材用料一定要好,我用的麵粉都是上等粉,不添加別的東西。人嘛,做事要憑良心,哪怕自己少賺點,也不能去虧顧客、砸了招牌。」圖為老彭的石子饃剛出鍋,就有顧客趕來購買。

「石子饃的製作流程並不複雜,頭天晚上和好面,幹酵發酵8小時,然後用手抓成拳頭大小的饃臍,擀成餅胚,放在烤爐上面的熱石子上烘烤就行」,老彭說,看似簡單,但要真正製作出好的石子饃,每一個流程都至關重要,「不僅是苦活,還是個技術活。」圖為不影響當天的營業,老彭倆口子在家裡就將發好的面揪成了一個個拳頭大小的饃臍。

每天,老彭和妻子分工合作,妻子負責將饃臍擀成餅胚,他則負責石子烘烤,配合得很是默契。圖為老彭的妻子薛大媽在擀饃坯。她說擀的時候,力度和厚度都要拿捏適中,不能薄厚不一。

薛大媽擀好一批饃坯後,夫妻倆一起將饃坯擺放在已經加熱好的石頭上。

「烙饃是整個製作環節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因為石頭的溫度較高,烙時間長了,饃坯就會烤焦,時間短了,饃烤不熟,而且要一次性烤到位,否則一跑氣,整盤饃坯就做成了「死面」,算是做廢了。期間還要不停看爐火,火太旺,饃會皮焦裡生,火弱,饃吃著不酥不脆,這都是我長期積累出的經驗」,老彭邊攪拌石子邊說,攪拌是讓石子的溫度均勻。

「我做的饃在當地算是有名氣的,不僅小孩愛吃,老年人也喜歡,有的人還專門從村裡跑到鎮上來買,特別是家裡有產婦的,更是一買就是一籃子「,老彭驕傲地說。圖為兩位趕集的老人到攤位上買石子饃。

當攝影師問他收入如何時,老彭笑著說:「也就二三百塊,不過對於我們農民來說已經很好了,花不了。」老彭說春節快到了,準備給倆孫子包個大紅包,當被追問會發多少時,老彭一擺手,「我可不會給太多,還要給我爹我娘留著呢,常年不在老人身邊,過年必須要好好孝敬孝敬呢」。圖為老彭在收拾剛剛烤熟的石子饃。

相關焦點

  • 河南大叔在石頭塊上做這種饃,餡裡有肉有雞蛋,吃過都說香
    付師傅之前做早餐生意,後來每年來濬縣遊玩的人多,石子饃也因做法和口感獨特很暢銷,所以大約在十多年前,付師傅也加入了做石子饃的大軍。在當地,石子饃也叫子饃,之所以叫石子饃,大約是跟這種在石頭上烹飪的古老做法有關,據付師傅介紹,這種饃在他們當地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還有很多關於子饃的傳說。在付師傅烤饃的鍋裡,有一堆黑色的石塊,石塊被加熱之後,通過熱量傳遞再把饃烤熟。
  • 河南大叔在石頭塊上做這種饃,餡裡有肉有雞蛋,你吃過嗎?
    初秋時節,在河南濬縣一條老街上,今年51歲的付寓天正在自己的攤位上做石子饃,石子饃是當地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以至於人們都說來到濬縣不吃石子饃,那就等於白來。在當地,石子饃也叫子饃,之所以叫石子饃,大約是跟這種在石頭上烹飪的古老做法有關,據付師傅介紹,這種饃在他們當地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還有很多關於子饃的傳說。
  • 開封大媽街頭用石頭烤餡餅,一兩肉一個蛋,一天烙300個不夠賣
    除了這些有名的美食外,還有一種不太常見的美食石子饃,在石子上烤熟,外酥裡脆,吃起來特別的香。石子饃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特色美食,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用麵粉活成皮兒之後,把餡兒料塞進瓶裡,包裹好之後在石子上烤熟,外皮酥脆,有的還會在餡兒裡面灌上雞蛋,吃起來口感會好很多。
  • 旅途小吃:用石子做出的饃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酥脆可口的陝西特色小吃——石子饃,它是陝西民間的一種古老的漢族風味小吃,因其是將餅坯放在燒熱了的石子上烙製成的,故而得名。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饃簡介 石子饃又稱砂子饃、餑餑、幹饃。
  • 用這種方法做火燒,不用烤不用烙,健康美味吃不夠!
    要說起火燒,相信這是很多地方的名吃吧,各地做火燒的方法也都不一樣,我認為比較簡單的就是做白吉饃,不需要複雜的過程,也不需要很高的技術要求,看一會就會做了。在家裡做火燒更簡單方便。正宗的白吉饃也是很有講究的,但是我們沒有專業的裝備,手藝也很有限,只能簡單的做個花紋,在家裡吃也不需要多麼好看,好吃就行沒必要有太多講究。不敢怎麼做白吉饃,面必須不能軟,兩邊一定要平整,吃到嘴裡外酥裡嫩才是好燒餅。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奶奶給烙的餅,奶奶也沒有用很專業的裝備,就靠一個火爐子,一個平底鍋。
  • 烙油饃的正確做法,北方人的最愛,這樣做出來全家人都愛吃
    小編作為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從小是吃著媽媽烙的油饃長大的。雖然說烙油饃是北方人最常見的一種美食,也是飯食,但是真正會做或者是做得好吃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只不過是因為每個人他們烙油饃時候的習慣是一樣的,基本上沒有辦法突破創新,如果一開始都是掌握了正確的烙油饃方式的話,相信做出來的美食一樣好吃。也不知道是小編的母親本來就做這種油饃的很好吃,還是說小編從小已經吃慣了她做的美食,所以說感覺他做的這種油饃比其他人做出來的都好吃。
  • 女人坐月子吃什麼?營養師:多吃6種食物,有助下奶、恢復體力
    女人坐月子吃什麼?營養師:多吃6種食物,有助下奶、恢復體力女人做月子更男人把麥子都很辛苦,當時都是講究非常多,一些地方的產婦有忌口的習慣,諸如牛羊肉、魚蝦類和其他腥羶之物都不準吃。女人坐月子吃什麼?營養師:多吃6種食物,有助下奶、恢復體力一、蛋類女人坐月子吃什麼?首選當然是雞蛋,雞蛋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鐵、鈣、及維生素、脂肪並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特別適合產婦食用。
  • 潮汕女人坐月子必備!坐月子吃哪種魚膠最好?
    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母愛無私,也是人們走到哪都放不下的牽掛,做母親是人生的大事件,懷胎十月小天使誕生,媽媽們為了孩子甘願付出所有,生孩子面臨的更是身材走樣,身體變差等等問題。女性坐月子期間,身體極度虛弱,很容易受到各種病毒侵襲。
  • 白酒燉雞,廣西很出名的一道菜,做法很簡單,女人坐月子才吃
    是廣西的人應該都猜出來了,沒錯,這道菜就是姜酒雞,因為這道菜有活血、祛風、滋補的功效,在廣西一直都是女人坐月子必吃的一道菜。在廣西的農村,知道女人懷孕後,長輩就會養幾十隻土雞,等到產後坐月子就每天殺一隻雞做姜酒雞來補身子,所以很多女人坐月子吃雞會吃到怕,吃不完的雞肉就給其他人吃了,每天都吃新鮮的雞肉。
  • 用幾塊石頭,做出一道陝北的名小吃,這一個石子饃是怎樣的佳餚
    除了遠古時代,烹飪一直都是在器皿上進行和完成的,人們在鐵器、陶器上都能找到食材的烹飪痕跡,食材的做法讓每一道菜品都被賦予了獨特的靈魂,哪怕是簡單的麵粉在不同的器皿不同的火候下也能締造出不一樣的效果,對於陝西人來說,這一個石子饃似乎就是利用自然的器皿所產生的美食。
  • 坐月子別嚴守「三十天」,五個指標合格才能出月子,很多寶媽做錯
    生產結束後坐月子成為了產婦們產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女性在生產結束後身體消耗很大,需要很好的休息才能讓身體儘快恢復。老人們常說:「坐月子一定要坐滿三十天」,很多寶媽都嚴格按照三十天去遵守,可這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 食品中的「活化石」——陝西石子饃,一口酥香滿人間
    由於它歷史悠久,加工方法原始,因而被稱為我國食品中的活「化石」。石子饃使用精粉加鮮蛋、芝麻、精煉植物油、精鹽、椒葉、蔗糖等各類調料揉成面,用燒熱了的石子作為炊具烙燙而成。石子為深埋河床之底的天然鵝卵石,並經精選加工處理,它油酥鹹香,經久耐放,易於消化,因此很受人們的喜愛,就連就外賓吃後也大加讚賞。
  • 「上山拜完佛,下山石子饃」,到鶴壁不吃石子饃,算是白去!
    總之,不論如何,今天我們能吃到這麼多的好吃的,就應該感謝老天爺的眷顧。另外,還有一些美食小吃跟一些民間的傳統還有關係,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像鶴壁濬縣就有這麼一種的特色小吃,它的名字叫石子饃。只要說是濬縣有廟會,那麼石子饃可以說幾乎不可能會出現「缺席」的情況。到濬縣廟會走一走,轉一轉,總會有石子饃的一席之地。
  • 西安美食靈魂白吉饃!外酥裡軟,簡單好做,想吃肉夾饃隨時都能吃
    饃在西安美食的地位可是舉足輕重。羊肉泡饃要用「九成死面一成發麵」的坨坨饃,這樣你才能吃到久煮不爛的羊肉泡饃。肉夾饃要用正宗的白吉饃,半發麵的餅子麥香濃鬱,夾著臘汁肉吃著最香。饃要是做不好,西安美食都能掉了半壁江山。
  • 為什麼坐月子吃月子餐很重要?為什麼要坐月子呢?月子餐怎麼吃?
    為什麼坐月子吃月子餐很重要?為什麼要坐月子呢?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要如何讓自己蛻變呢?女人一生中有三次改變體質的機會:「初潮期」、「生育期」、「更年期」。其中以生育期—— 【懷孕坐月子】效果最好,而且最快速!
  • 女人坐月子補氣血吃什麼
    坐月子是我們每個女人都必不可少的人生經歷,這段時間內我們身體是非常的脆弱。我們在這段時間裡該如何保護自己呢,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怎麼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快速恢復呢,接下來我們就帶著問題來討論一下坐月子補氣血吃什麼。
  • 從古至今,女人坐月子為啥要煲雞吃?這樣煲的雞湯好喝又營養!
    女人坐月子吃雞肉和雞蛋,已形成了傳統歷史了,從古至今,只要誰家生寶寶,大家都會默契地送上幾隻雞和雞蛋,特別是娘家媽媽,沒有給女兒抓雞是否會心生愧疚,總覺得自己的關愛不到位似的。在農村,對兒媳婦關愛的婆婆老早就在準備,打從得知有孫子消息時候就開始在養雞了。古往今來,雞和雞蛋似乎成了衡量一個女人坐月子是否幸福的標準了?
  • 為什麼,西方女人不坐月子,中國女人必須坐月子?
    這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傳統,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國人也都非常重視坐月子,有許多的禁忌,不能碰觸。然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有疑問,為什麼,西方女人不用坐月子呢?雖然,希望有些女性產後不坐月子,但是,這不等於就一點事都沒有。相關資料顯示,「很多西方女性步入中年之後各種婦科疾病的患病機率比我國女性多,尤其是乳腺癌的比例。」
  • 在家烙油饃不起層?擀麵之前抹點油,個個酥香層數多,比買的好吃
    在上大學之前一直都不知道各個地方的文化差異有多麼巨大,面對來自天南地北的舍友們平時聊的話題難免離不開家鄉的美食,小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小時候是伴著「翻饃皮兒,烙油饃,得兒一個」這樣的個要長大的,民謠中講述的就是河南非常地道的一種特色美味—烙油饃,最思念家鄉的時候總能想起這道美食。
  • 出了月子,假如身體有這3個感覺,那可能是月子沒坐好,落了病根
    生孩子對於女人來說是一個傷身體、傷氣血的事,而產後坐月子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女人受傷的身體得到恢復,因此非常重要。也許有的人會說,為啥國外的女人在生娃後就和沒啥事一樣,不用坐月子呢?小編覺得人種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大家就不要拿來對比。就和外國人吃牛排有的三分熟,而中國人覺得恐怖不敢染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