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在河南濬縣一條老街上,今年51歲的付寓天正在自己的攤位上做石子饃,石子饃是當地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以至於人們都說來到濬縣不吃石子饃,那就等於白來。付師傅之前做早餐生意,後來每年來濬縣遊玩的人多,石子饃也因做法和口感獨特很暢銷,所以大約在十多年前,付師傅也加入了做石子饃的大軍。
在當地,石子饃也叫子饃,之所以叫石子饃,大約是跟這種在石頭上烹飪的古老做法有關,據付師傅介紹,這種饃在他們當地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還有很多關於子饃的傳說。在付師傅烤饃的鍋裡,有一堆黑色的石塊,石塊被加熱之後,通過熱量傳遞再把饃烤熟。
付師傅做石子饃的案子不大,放著新鮮的豬肉餡、大蔥花和一盒用鹽和五香粉調好的調味料,在做石子饃的時候,他先把麵團擀成長條形並刷上油和調味料,然後分別捏肉餡和蔥花放上面,之後把餅皮和餡兒捲起來做成一個圓圓的火燒。
讓很多人感到不解的是,為什麼不把肉餡、大蔥和調味料事先拌好,就像做餃子餡一樣,付師傅說這樣現做現拌,追求的是一個鮮味,他們不但要用新鮮的豬肉餡,連大蔥都是邊用邊切。付師傅用來做石子饃的這臺爐子,是專門找人焊的,鍋邊需要密封的地方,還專門用泥巴糊上,看起來鄉土味十足。
石子饃先在右手邊的鏊子上烙七八分鐘,這個時間基本可以把肉餡烙個七八成熟,然後付師傅拿出竹片工具在饃的一側劃了個小口子,劃口子的目的是要往饃裡倒雞蛋液,在饃裡加雞蛋,也是石子饃在做法上的一大特色。
打在碗裡的雞蛋,黃橙橙的蛋黃將散未散,順著小口流進已經散發著肉香的饃裡,將來吃的時候肉餡會更嫩滑。一個石子饃賣五塊錢,一個饃打一個雞蛋,付師傅在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要用掉一百多個雞蛋。
加過雞蛋液的石子饃,開始放在鋪滿石塊兒的這口鍋裡烤了,大約過三分鐘左右,灌進去的雞蛋液就會凝固變熟,在這期間還要往餅身上刷一兩次油,刷的油一部分被石塊吸走,所以烤好的饃身並不會顯得油膩。
把生肉餡夾在火燒裡烤,在全國各地都很常見,但是在石頭塊上這樣烤,大家見得還真不多,所以很多來到此地的遊客,都是先被這種稀奇的做法所吸引,然後再被它獨特的味道所徵服。
不但做法獨特,石子饃的吃法還有點兒另類,一般都是切著吃,而不是拿一整個慢慢吃,做好的石子饃,老闆拿菜刀一切兩半或者四半,然後拿草紙包好,吃到嘴裡外焦裡嫩,鮮香四溢,讓人一吃就忘不了。攝影記錄|張春光
來源:鄉土河南 實習編輯: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