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何中,點動成線,線動成面。中點是初中幾何中最特殊的點,到已知條件中出現中點,我們可以聯想到三角形的中線、三角形中位線、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等一些特殊的線,由特殊的線聯想到特殊的形。所以掌握以中點有關的輔助線添加方法對解決初中幾何問題有著重要作用。
當一般三角形邊上出現中點,我們可以聯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線,或者聯想到三角形的中線。這題也就有了兩種輔助線添加方法:(1)過點D作DE∥AB,交AC於D點,構造出▲ABC的中位線,利用中位線性質求出▲ADB的兩邊,根據三邊關係求出線段AD的取值範圍;(2)根據三角形的中線聯想到作倍長中線,構造出全等三角形,從而求出▲ACE的兩邊。
在▲ABC中出現中線AE,首先延長AE至M,使AE=EM,這樣構造出兩對全等三角形。先證明▲ABE≌▲MCE,得到MC=AB,∠B=∠ACE;再證明▲ACM≌▲ACD,即可得出答案。
這些圖形比較複雜,但是我們比較與中點有關的定理和性質,只有作倍長中線能讓已知條件更集中,且構造出全等三角形。延長AM至N,使AM=MN,連接EN。這樣依次證明▲ABM≌▲NEM和▲ANE≌▲DAE,即可得出結論。
通過以上幾道例題,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幾個規律:(1)我添加輔助線後,圖形變得更規則或對稱;(2)添加輔助先後,構造出特殊的圖形,或全等或平行四邊形或等腰三角形;(3)中點的作用不僅是平分線段,而是用處更大。
人們從來就是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條件解決問題的,當問題的條件不夠時,添加輔助線構成新圖形。添加輔助線其實也就是創造新條件,使「物」盡其用,這才是學習幾何的真正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