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洋蔥鱗莖在 貯藏後不久,便出現腐爛和早發芽症狀,隨著幼芽的不斷生長,鱗莖逐漸乾癟,甚至完全失去食用價值。出現腐爛和早發芽的鱗莖都不能繼續貯藏。
誘發因素
(1)貯藏鱗莖質量不高如收穫成熟洋蔥鱗莖過晚,或鱗莖收穫前雨水過多,或鱗莖在地裡時被水淹過,或收穫後鱗莖沒有晾曬乾,或收穫後晾曬時鱗莖遭到雨淋,或貯藏初期鱗莖堆積過厚而發熱,或貯藏期溫度偏高,或貯藏期鱗莖表面幹皮脫落較多,或鱗莖上有傷口等,均易造成鱗莖腐爛。
(2)貯藏環境溫溼度偏高 收穫後的洋蔥鱗莖在經過90天左右的休眠期後,若貯藏環境溫度超過5℃就會發芽,加上溼度大,會使發芽速度加快並長出新根,商品性降低。
預防技術
(1)選種耐貯品種如黃皮洋蔥中扁圓形鱗莖的品種。
(2)噴灑青鮮素在收穫前,適時對準備貯藏的洋蔥噴灑青鮮素(可參照洋蔥鱗莖生長異常中有關內容)
(3)控制田間溼度在快到洋蔥收穫期時停止澆水,並要防止降雨淹地。
(4)精心收穫蜂莖適時收穫成熟鱗莖,避免損傷鱗莖和折斷葉片。起獲的鱗莖應排放在田間晾曬,可用後排的洋蔥葉片蓋住前排的洋蔥鱗莖防曬傷,過3-4天當葉片有7~8成幹時,按鱗莖大小編辮,每辮5~7千克。將編好後鱗莖辮擺平(鱗莖在下,葉辮在上)繼續晾曬,中午光照強時可暫時用物遮擋,注意在此期間需採取措施防雨淋鱗莖,如臨時堆放覆蓋塑料布,雨過後再攤開。過6-7天葉辮由綠變黃、鱗莖外皮充分乾燥後,進行室外碼垛貯藏(華北地區)。
(5)加強貯藏期的安全管理在碼垛貯藏期間,要採取措施注意防雨、防潮、防曬、防碰傷、防本身發熱等
注意事項
(1)提高編辨質量在編辮時要淘汰傷、劣、病鱗莖。若葉片少,可加入溼稻草編辮。
(2)其他貯藏方式 可根據當地條件,採取扎把室外碼垛貯藏、或室內掛貯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