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張磊:最大的風控是選人,我們不和重小利、玩零和遊戲的人合作

2020-12-11 騰訊網

從2005年創辦時用耶魯大學投資基金辦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萬美元,到目前的110億美元資產管理規模,張磊帶領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成為亞洲地區植根於中國而著眼於全球的資產管理規模最大、業績最優秀的基金之一,他本人也成為華人在全球投資界成功的代表。

張磊有三個哲學觀,分別是:「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從河南駐馬店販賣雜誌的少年,到耶魯實習生,投資騰訊,京東賺200多億,並成為耶魯19位校董之一,張磊的經歷是一個傳奇。

可在張磊看來,這些只是結果,他更看重的是做事情的理念和方式。「我要做企業的超長期合伙人,這是我的信念和信仰。」因此,他一直在「尋找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

對價值觀的堅持,讓張磊選擇將高瓴資本打造成亞洲獨有的「長青基金」(Evergreen Fund)模式,是他能夠說服包括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等在內的超長期LP信任他的關鍵,而業績數字和投資名單上如騰訊、京東商城、大潤發、藍月亮、去哪兒等知名公司,只是堅持所獲的些許回報。

但堅持並非僵化。雖然重點投資領域包括網際網路與媒體、消費與零售、醫療健康、能源與先進位造業等,但張磊稱高瓴的本質是一家「投資於變化」的機構,在對話中他也多次談及「世界永恆的只有變化」。所以,他覺得很幸運能夠生活在這個創新層出不窮的時代裡,並有幸幫助那些敢於擁抱變化的企業家實現夢想。

張磊說,自己是84歲巴菲特「長期持有」的堅定信念執行者,也從被稱為機構投資業導師、耶魯投資基金負責人大衛·史文森身上收益良多。可他並沒有想複製誰、成為誰。

他與高瓴資本所做的和繼續做的,還會是「守正用奇」

超長期投資

超長期投資是我的信念和信仰。總結來講,第一點是把基金做成超長期結構的基金,第二點是所投公司和投資基金的理念要完全一致

我要做企業的超長期合伙人,這是我的信念和信仰。而高瓴基金的模式在亞洲也是獨有的,我們是一家長青基金。

我們認為投公司就是投人,真正的好公司是有限的,真正有格局觀、有胸懷又有執行力的創業者也是有限的,不如找最好的公司長期持有,幫助企業家把最好的能力發揮出來。

所以我們希望所投公司從早期、中期、晚期、上市乃至上市後一直持有。而非投一個IPO,上市賣掉,再不停地找。長青基金的特點是投PE項目不用擔心退出壓力,公司上市後,只要業務發展前景可期,基金會繼續持有。

超長期投資對出資人(LP)的要求很高,需要對投資人(GP)非常信任。我們選擇的LP都是超長線資本,像大學捐贈基金、家族基金、養老金、主權基金,這些錢都是要傳子傳孫的。高瓴只給這樣的投資者管錢,這些人也真正理解我們的戰略,大家之間有最少的隔閡。這種信任也是基於對人,哪天我不幹了才要退出,只要我幹下去,幾十年就會永遠地支持下去。而只有你的資本是長期的,才有條件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什麼才是具有長期前景的生意模式,什麼樣的企業值得持有30年以上。

這種超長期投資人,總結來講,第一點是把基金做成超長期結構的基金,第二點是所投公司和投資基金的理念要完全一致。

我要找的是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

極少有人和公司能夠擁有這樣的格局、執行力,而我們就要尋找這樣的人。這個人怎麼找到呢?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人海模式,到處參加各種會議,一個地方一個地方跑。我們採用的是研究型模式,就是通過研究發現哪個是最好的商業模式,然後我們再尋找跟最好商業模式契合的最好創業者,我們再一起發展。

這種研究模式讓我們對事物有了深刻理解。如果理解的結果可以通過二級市場實現,我們就買入股票長期持有,如果沒有這樣的公司,我們就尋找私人市場,如果沒有私人市場,我們就自己孵化。這個是長期做投資的人才有的能力。

我舉個例子,2008年我們研究中國消費品升級,那時很多基礎消費品品類都被跨國公司佔領,寶潔、聯合利華就佔領了家用洗滌市場。我們看到這些跨國公司本質上是有歷史包袱的,無法抓住中國消費升級的趨勢,就找到了當時做洗手液的藍月亮公司創始人羅秋平,鼓勵他做洗衣液。我們現在是藍月亮唯一的外部投資人。而且第一天我們投入的時候公司本身是賺錢的,但我們成功地說服他不要賺短期的錢,要勇於進入新的品類,打敗跨國公司,變成中國洗衣液的第一名。

我們投資了以後,把它從一個賺錢的公司先變成虧損的公司,但這只是短期的虧損,今天賺的錢是原來的十倍,怎麼做到這一點?就是通過深度研究得出的結論,使得我們有能力容忍短期的虧損,從而帶來更大的格局。我們的投資從某種角度上講有點像孵化器,但更像是思想的孵化器

真正的護城河

我經常在公司內部強調我們要善於甄別「虛假的護城河」,譬如政府保護,這類的護城河隨時都有可能崩潰。而長期創造最大價值的,並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的才是企業「護城河」的本質

要研究,只有研究才能讓你對變化有理解。研究是基於深刻的對事物本質的研究,方法見仁見智,有的人看一兩個季度,有的人看一兩年,有的人看盈利,我看東西是看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東西。我看的不是形式,我看的是一個人本質上給社會有沒有創造價值,只要你給社會創造很大的價值,早晚你會給所創的公司創造價值。

我把投資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零和遊戲,一種是蛋糕做大遊戲。很多人的投資是前者,比如pre-IPO這種,我個人是不相信零和遊戲的。我喜歡把蛋糕做大的遊戲,就是我的思想、資本不能創造價值,我是不會投資的。

從這個角度來講,就更需要對關鍵時點關鍵機會的把握。什麼是關鍵時點?就是大家都看不懂的時候。關鍵變化是什麼呢?如果是一成不變的事情,實際上很容易被看見,這個世界永恆的只有變化。

只有在變化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去跟別人有不同的觀點,而且是產生非常長期的不同觀點。

我關注的是創造多大價值的機會,這就是我說的深入基本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多年來一直堅持持續深入的跨時間、跨地區、跨行業、跨類別、跨線上/線下的行業研究,所以高瓴能夠深刻理解這些行業的長期內在發展規律和業務邏輯,從而準確把握行業與市場的變革要素和時點。

各種生意模式都有非常不同的變化。比如說簡單的是賣產品的,但是如果提升附加值就可能變成賣一種服務,如果再抓住關鍵機會可能變成一個平臺,使賣產品和賣服務的人都可以用這個平臺。生意模式博大精深,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企業家能看清楚生意的本質是什麼,他的理念和格局觀就是不一樣的。

我有兩點優勢。首先,我們有幸天天跟最好的企業家打交道,而且是與他們發生劇烈變化的那段打交道,經常參與到偉大企業的創造過程中去,不管是當年的百度、騰訊、京東,還是今天的藍月亮,去哪兒網。這個過程中你是有很大優勢的,因為自己只做一家企業的話,你有可能被局限於自己的行業和自己的事業,當你天天跟各種各樣的企業打交道,從消費、網際網路到先進機械製造,甚至水泥,你就能夠找到偉大企業的共同點。

第二,我做高瓴本身也是個創業,從這個角度來講我也是個創業者,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了很多,了解了文化、理念、人生的各種取捨。我也能夠把自己的經驗、情感與優秀企業家們分享、溝通。能否有通感,能否做到換位思考,是很重要的。我自己創業的過程,幫我更好地理解創業。

這是很好的問題,可能永遠沒有正確答案。我覺得「真正的護城河」是長期創造最大價值的,而且用最高效的方式和最低的成本創造最大價值

怎麼創造這種價值,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時代是不一樣的。在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品牌是最大化、最快創造價值的「護城河」,而隨著網際網路對品牌的衝擊,品牌價值的護城河又不見得是最高效的方式,有人說在網上通過意見領袖創造價值效率更高。如我剛才說的,這個世界永恆的只有變化,護城河也不可能不變,優秀的公司是當網際網路大潮襲來時,能夠深挖自己的「護城河」,主動擁抱網際網路帶來的變化。如果一家企業亙古不變,這種企業永遠不值得投資。從這個角度上講,政府保護類型的「護城河」是非常脆弱的,這類護城河隨時都有可能崩潰。

我最看重的「護城河」是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去挖造的護城河,這些人能不斷地根據變化作出反應。那些賺快錢的人逐漸會發現他的路越走越窄,堅持做長期事的人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最大的風控是選人

這樣的風控是個自我選擇的過程,目光長遠、想做大事且有大局觀的企業家跟我們本身就很容易契合,而著重小利、玩零和遊戲的人跟我們也不太適合。

財務上的風控都會做,這是基本的。但我們最重要的關注點是選到最合適的企業家。

這個人能不能既有格局觀,又有執行力,還有很深的對變化的敏感,以及對事物本質的理解,我覺得這種人很難找,大部分人都是在某一時期對某一方面會很好,但是有的人能夠通過和外面的交流把自己提升。

比如去哪兒網的創始人莊辰超和藍月亮的創始人羅秋平,一個代表網際網路,一個代表消費品。莊辰超,雖然年輕但多次參與到創業的過程,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對事物的洞察力,他能夠在關鍵的時期把控股權賣給百度,說明他有很大的格局觀,他的人生夢想是做成中國最大的旅遊搜索平臺。羅秋平本來可以過非常安逸的生活,不用冒這麼大的風險,但他的人生夢想就是成為中國日化的第一名,打敗跨國公司,變化給了他這個機會,他也抓住了關鍵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他願意放棄小富即安的一年一兩億利潤的公司,不惜在前一兩年把公司做虧損,為了未來開闢一個新天地,這是很強的格局觀。

這樣的風控理念反而是個自我選擇的過程,目光長遠、想做大事且有大局觀的企業家跟我們本身就很容易契合,而著重小利、玩零和遊戲的人跟我們也不太適合,走不到一起,對我們來講反而省了很多功夫。

當然,有的企業家可能在某個領域內受不同的人影響,突然到了某個時間點不會把追求企業價值的最大化作為目標,有的人想去賺快錢了,有的人選擇了更安逸的生活,我覺得這都可以理解。這個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大家互相很坦誠,你要有這種變化,就很坦誠地告訴我。好在到現在我還沒有遇到這種事情。

我覺得這個時候就要擺正投資者的位置。我們這些年做得最好,就是永遠擺正自己是投資人的位置,跟公司的創始人保持非常靈活的合作,這也令我們相對比較超脫,避免在公司運營上介入太深,同時我們通過深入研究形成的戰略格局觀點還可以幫助企業。

三個哲學觀

『守正用奇』語出老子《道德經》的「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引申自《論語》,是說看準了好的公司或業務模式就要下重注;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是說只要做正確的事情,不用去到處宣傳,好的企業家會找到我們。

我們整個公司雖然看起來像西方企業的做事方式,但我真正的投資哲學是源於中國的。

我有三個哲學觀,也是在公司裡反覆強調並實踐的。分別是:「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守正用奇」語出老子《道德經》的「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引申自《論語》,是說看準了好的公司或業務模式就要下重注。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記》,是說只要做正確的事情,不用去到處宣傳,好的企業家會找到我們。

我對自己相信的東西的天真的追求始終不變,我相信的東西都會一直追求下去,甚至這個過程會顯得非常地天真。

我變得更多的是能夠更加理解這個世界與社會的複雜與多樣性,更加寬容了。更加寬容以後,使人更容易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諒解別人,考慮別人的問題。

我肯定是巴菲特的堅定信念執行者。我們更認可的是長期持有,很多人只是簡單的價值投資者。巴菲特早期投資是撿便宜的思路,後來才變成了長期持有的思路,所以我更認可、學習巴菲特的中後期投資。從大衛·史文森身上,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學習到他對自己的信念像宗教一般地信仰,他可以去華爾街賺很多錢,但他都不去賺,就為了堅持自己的信念。

每個人最後都要做自己,我從每個人身上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我在2005年創建公司的時候,我對我想招的員工的特質說了三個詞,就是好奇、獨立與誠實。對想幹大事的,想有更高成就的人,除了這三點以外,還需要寬容和想像力,你需要欣賞別人並且能夠釋放自己的想像力。最後就是有一個很好的身體。

創業中感觸最深的是對價值觀的堅持,「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END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感謝閱讀,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高瓴資本張磊:什麼是企業真正的護城河
    在關鍵的時點投資關鍵的變化「我把投資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零和遊戲,一種是蛋糕做大遊戲。很多人的投資是前者,比如pre-IPO這種,我個人是不相信零和遊戲的。我喜歡把蛋糕做大的遊戲,就是我的思想、資本不能創造價值,我是不會投資的。」張磊認為:「 識別關鍵時點,投資關鍵變化就要研究,只有研究才能對變化有理解。
  • 張磊:永遠擺正自己是投資人的位置
    研究是基於深刻的對事物本質的研究,方法見仁見智,有的人看一兩個季度,有的人看一兩年,有的人看盈利,我看東西是看看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東西。我看的不是形式,我看的是一個人本質上給社會有沒有創造價值,只要你給社會創造很大的價值,早晚你會給所創的公司創造價值。 張磊把投資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零和遊戲,一種是蛋糕做大遊戲。
  • 高瓴張磊: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關鍵看4個維度
    吸引和尊重人才是每一名創業者或企業家必須高度關注的問題。一家企業擁有什麼樣的人才,往往決定了這家企業的效率和邊界。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在新書《價值》中講到:工作帶來的最大幸福感應該是和靠譜的人做有意思的事,把同事當成你的事業合伙人。關於如何尋找靠譜的人,張磊在書中提到,需要從4個維度來看,按這個標準卡下來,基本不會差。
  • 高瓴資本張磊:我的投資觀
    本文根據高瓴資本張磊的訪談整理。採訪人廖卉,是美國馬裡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領導力與管理之院長席教授。通過分享求學、創業、投資和管理的人生與工作經歷,張磊比較完整地展示了其生活經歷、投資理念和對未來的想法。
  • 高瓴張磊:憑恩師給的3000萬美金創業 弱水三千但取一瓢
    他,是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創始人張磊。張磊的履歷金光閃閃,際遇和能力讓人羨慕。他投資的企業在各自行業都是數一數二,如騰訊、百度、京東、去哪兒、藍月亮、美團、萬得資訊、滴滴打車等。截至2014年年底,高瓴資本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180億美元。張磊也以65億元財富躋身「2015新財富500富人榜」,位居第279名。
  • 高瓴張磊:判斷一個人是否靠譜,關鍵看4個維度,NO.1也不行
    紅杉資本和高瓴資本都是創立於2005年,它們的創始人張磊和沈南鵬誰是投資之王?爭論由來已久,張磊是屌絲逆襲的代表,沈南鵬是精英階層的代表。2017年的東興飯局可能已經給出了答案。1、張磊和沈南鵬學習工作經歷張磊的父母是普通的職工,工作繁忙根本沒有時間管他, 成績很差,整天和同齡人玩泥巴,初中差一分就沒有考上,家境也不富裕,小時候就在駐馬店賣小人書掙錢。
  • 高瓴張磊:在不確定的時間線裡堅守「長期主義」的信條
    投資界《高瓴張磊親述:我的長期主義之路》黑天鵝亂飛的年代,人人都寄希望於找到對抗不確定性的終極武器。但遺憾的是,萬能鑰匙並不存在,永恆不變的準則也不存在。作為時代的參與者,也許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是:在遙望詩和遠方的同時,如何挺過眼前的苟且?
  • 高瓴資本張磊對話高毅邱國鷺:投資人最後比的是品質和心性,企業家...
    不認為這個世界是個零和遊戲,中國很多人學習了價值投資,這個價值投資當然不是機械的巴菲特主義那種價值投資。到底是不是創造價值,格局觀的第一定位,就是你是不是能夠為社會不斷地創造價值,我說的是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投資人最後比的是品質和心性,企業家最後比的是品質和格局觀。
  • 高瓴張磊投資不靠運氣和豪賭,靠的是什麼?
    ,知名投資人張磊執掌的高瓴資本則更多喜歡「追高」的手法。 因此,高瓴的算盤打得非常縝密。 04 高瓴張磊:賺大錢不靠運氣和豪賭 靠的是什麼?
  • 看高瓴資本的張磊怎麼說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是這一幫熱愛學習的人,搭著書籍的階梯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巔峰。張磊的合作人中還有一位是他老同學的老婆。這位朋友的妻子,一個從來沒有幹過投資的女生,從做秘書開始,先後做過投研、風控、財務、基金運營等各個崗位,一路成長為高瓴資本的合伙人。這就足以說明學習的重要性。
  • 高瓴張磊:最重要的是right place,right time
    今年9月下旬,高瓴資本宣布,其新成立的高瓴基金四期籌集了106億美元,這是亞洲史上最大的一隻私募股權基金。新基金並無懸念地選擇了「重倉中國」,標的鎖定在醫療保健、消費者、科技和服務領域。 在這個故事裡似乎沒有挫折也沒有失敗——張磊最常提及的失敗,是他在耶魯期間尋求實習崗,當其他同學可以輕易拿到面試通知的時候,他卻遭遇了一連串被拒絕的經歷。
  • 高瓴張磊投資不靠運氣和豪賭,靠的是什麼?
    ) 綜合自:招財部落、界面、證券市場紅周刊 數據寶、證券時報、海峽新幹線 頭圖 | 東方IC 周末最大的資本動作莫過於高瓴資本高位拿下隆基股份二股東李春安2.263億股,成本70元。
  • 高瓴張磊對話高毅邱國鷺:投資人比的是品質與心性
    其中有一個學員問,假如您能夠穿越回15年以前,你遇到當時剛剛創建高瓴資本的張磊,你會跟他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張磊: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句,還是要精心的選擇自己的同事,選擇合作夥伴,選擇投資人,把選擇做好。這些精心的選擇,每件事情只要有一點點偏差(都有可能有不一樣的後果)。
  • 高瓴張磊對話高毅邱國鷺:投資人如何突破能力邊界
    我不認為這個世界是個零和遊戲,我認為中國更多人學習了價值投資,這個價值投資當然不是機械巴菲特主義那種價值投資。是不是創造價值,我老問的就是,格局觀的第一定位,就是你是不是能夠為社會不斷地創造價值,我說的是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能不能做到這一點。
  • 高瓴資本張磊和朋友們的「老友記...
    2、如果你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你會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的,這個社會早晚會重新回報不斷創造價值的人的。3,價值是什麼我不知道,價值不是什麼我們得知道,首先不是零和遊戲,不是博弈思維,不是風口理論,我覺得首先三不是,才能說價值是什麼。
  • 張磊和高瓴資本的魔幻時刻:基金規模超4千億 強調長期價值投資
    沒問題先生對我說,去年高瓴資本一級市場業務合伙人洪婧離職,接受了高瓴一筆投資後創辦高成資本,這沒問題,很多人除了張磊叫不出高瓴其他合伙人名字,這也沒問題,「高瓴的Insights基本都從張磊這裡出來的,我們也只在乎張磊。」
  • 高瓴資本張磊對話高毅資本邱國鷺:投資人最重要的修養是能不能誠實...
    我不認為這個世界是個零和遊戲,我認為中國更多人學習了價值投資,這個價值投資當然不是機械巴菲特主義那種價值投資。是不是創造價值,我老問的就是,格局觀的第一定位,就是你是不是能夠為社會不斷地創造價值,我說的是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能不能做到這一點。如果我們認為這個研習班最後是不斷地給社會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一定能讓我們這些人也能受益。
  • 高瓴張磊和高毅邱國鷺都說到了...
    張磊也介紹了高瓴獨特的商業模式,他認為高瓴模式是農耕文明,精耕細作,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就能春播秋收,真正創造價值,把好的企業家吸引過來。他說,高瓴最重要的是將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的完美融合,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把企業和投資融合在一起,真正回到創造價值的理念上,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而不只是資本的問題。
  • 高瓴531億港元私有化一代鞋王,只用2年讓其重生,張磊靠什麼
    張磊做了哪些事情,讓百麗獲得重生?高瓴資本私有化百麗後,張磊調動高瓴資本的賦能團隊、精益運營團隊進駐工廠、門店,開展幫助百麗做數位化轉型,並且拓寬百麗的電商銷售渠道。對於百麗的核心線下門店,高瓴資本幫助百麗設計智慧門店系統,具體是採集門店的人、貨、場。
  • 命運 高瓴資本張磊專訪:從賣雜誌的少年到資本大鱷
    這段有趣的往事揭示了高瓴資本的投資理念。「我們一直專注於公司的長期表現,」張磊說。「我們只問最基本的問題,而這通常能讓我們得到與眾不同的洞察力。」  我倆一邊聊,一邊起身加入熟食店的長長等候隊伍中,並從寫於後牆上的各種三明治與沙拉中挑選午餐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