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中怎樣巧妙利用「單位1」求往返平均速度問題講解舉例

2020-12-12 孫老師講堂

記得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在初二物理的一次考試中,有一道填空題:有一個人,上山時的平均速度是V1,下山時的平均速度是V2,此人往返的平均速度是( )。記得當時,班上有很多同學都是填寫:(V1+V2)/2。我還記得我的答案是:設了一個參數S,把答案用S/(S/V1+S/V2)表示。雖然老師給我打了一個勾號,但是,我如今回想起來,還是覺得自己的答案不夠完美。因為沒有對算式進行化簡整理,式子中還保留了「S」。如今,我已經在數學教師這一崗位上工作了二十餘年,最近幾年,又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在小學六年級數學複習中,也遇到了類似這樣的題目,令很多小學生感覺束手無策。下面,就以一道例題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小學數學中怎樣巧妙利用「單位1」求往返平均速度問題。

例:小明上學時,每分鐘走60米,放學時每分鐘走40米。問:小明在上學與放學途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此題對於小學六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的。因為路程未知,時間也未知,只有上學和放學時的速度是已知。乍一看,可能都會感覺題目告訴的條件少了,其實,題目是沒有問題的。那麼,怎樣才能求出小明在上學與放學途中的平均速度呢?我們知道:速度=路程÷時間,所以,要求出平均速度,唯一的途徑就是要先表示出:總路程和總時間。這裡,可以把從家到學校的路看作「單位1」,那麼,上學和放學走的總路程就是「2」。上學的時間是:1/60,上學的時間是:1/40,總時間就是:(1/60+1/40)。於是,根據「總路程÷總時間」可把平均速度求出來。

解答過程如下:

2÷(1/60+1/40)

=2÷(2/120+3/120)

=2÷1/24

=48(米/分)

答:小明在上學與放學途中平均速度是48米/分。

點評:這道題最容易得到的錯誤答案就是:(60+40)÷2=50(米/分)。因為很多學生覺得,往返的路程都相同,所以,就用往返的速度相加,再除以2,認為求得的平均數就是往返的平均速度。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錯的,因為雖然往返的路程相同,但是由於速度不同導致往返所用的時間不同,所以,是不能簡單地用求平均數的方法求往返的平時速度。

親愛的網友,歡迎您點讚、評論、分享,也歡迎您關注本人的百家號,您的支持和鼓勵就是我的最大榮幸,謝謝!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行程問題:求平均速度
    求平均速度問題,首先要求出總路程,再求出總時間,然後再根據公式: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來計算 ,而不只是簡單的兩個速度的平均數。例1、一架飛機從A地飛往B地,順風飛行每小時行625千米,6小時到達B地,接著逆風飛行返回A地,每小時行500千米,求這架飛機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 六年級老師講解:如何利用「單位1」解決小學數學中的盈虧問題
    我們知道,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中,有一類叫作「盈虧問題」的應用題,很多數學老師都喜歡讓學生死記公式,然後在解題中拿公式去套。我覺得,這樣做有兩個弊端:一是學生的理解能力得不到提升,二是學生的記憶負擔加重。那麼,有沒有一種不用學生記公式就能解決盈虧問題而且又容易掌握的方法呢?
  • 一道關於求平均速度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為什麼難倒了很多人
    過去,我一直認為小學數學題目都比較簡單,根本沒有什麼值得探討的東西。可是,通過最近幾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我發現:有些小學數學題目還是容易做錯的哦。最近在一次數學測驗中,有一道關於求平均速度的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雖然只是一道普通的題目,但卻難倒了很多人。
  • 小學數學中利用最大公約數解決的實際問題講解舉例,建議收藏
    最近幾年,我教的是小學數學。以前,我總是覺得小學數學知識點簡單,所以,小學數學的題目也非常簡單。但是,如今,我感覺到小學數學的題目也真是千變萬化的。有時候,拿到一個題目時,你不一定能夠立即想出解題方法的。
  • 小學數學的盈虧問題難倒了很多孩子,利用「單位1」來解答很簡單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現有一類叫做「盈虧問題」的應用題,令很多孩子束手無策。有很多數學老師為了讓孩子掌握盈虧問題,還補充了很多公式。其實,通過讓孩子記住公式來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是上策。因為記公式不僅增加了孩子的記憶負擔,而且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 小學六年級數學利用「對應量÷對應分率」求未知的「單位1」問題
    我們知道,在小學六年級數學的學習中,當遇到應用題時,絕大多數都是用算術法來解答,而很少用方程去求解。也就是說,小學生大多習慣於把要求的量看作「單位1」,然後利用「對應量÷對應分率」求未知的「單位1」。那麼,當「單位1」未知時,如何利用「對應量÷對應分率」來解決問題呢?
  • 小學奧數專題講座:小學數學老師關於利潤問題的應用題講解舉例
    在最近幾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因為基於訓練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需要,經常會補充講解一些奧數題。而其中的小學奧數應用題往往都是比較難的,這讓很多學生不知該如何下手。而且在小學奧數應用題中,利潤類應用題尤其難。那麼,怎樣才能解決小學奧數中的關於利潤問題的應用題呢?
  • 求走兩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把兩個速度加起來除以二?大錯特錯
    行程應用題是小學數學的常考應用題,在做行程應用題時,我們有時候會碰到題目要求平均速度。例如:小明去學校時候的速度是5千米每小時,從學校回家的速度是8千米每小時,問小明從家到學校再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很多粗心的孩子第一反應就是用兩個速度相加,然後用加得的和除以2,結果是6.5千米每小時。這樣做就是大錯特錯了,平均速度可不是這樣簡單的相加再除以二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正確的解決方式。根據:速度=路程÷時間,我們要求從家到學校再回家的平均速度,那我們得知道這個過程中的總路程和總時間。
  • 在線數學教育平臺告訴你,平均速度問題最易出錯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應用題是重點題型,也是難點題型,而在應用題中,求平均速度是比較常見的,而在解決這類問題的時候,很多同學一不小心就會出現錯誤,直接影響考試成績。在線數學教育平臺麥斯數學現在就結合例題,來幫助同學們指出錯誤,樹立正確的解答方式。
  • 利用「線段圖」解決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舉例,一線教師為您講解
    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中,有些題目如何僅憑學生的頭腦去想像,是很難理清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通過畫「線段圖」來幫助解答。今天,我就通過一道例題,為大家講解如何利用「線段圖」解決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
  • 怎樣在生活中啟發數學思維?
    如果你想看更多生活中的數學,可以關注公眾號xuanbamath.數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又回歸生活。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再來一篇生活中的數學。 但是,雖然這個問題簡單,這種思路卻很有用。 例如這樣的問題: 下面的平面圖中,b=50米,c=30米,g=10米,求圖形的周長。
  • 在線輔導數學平臺麥斯數學解析速度比問題
    在小學階段,同學們會學習到比例的知識,而在解答相關比例問題的時候,同學們經常會遇到關於速度的比例問題,往往這類問題又是最容易出錯的。為了幫助同學們解決這類問題,在線輔導數學平臺麥斯數學通過一道選擇題,幫助同學們理清思路。
  • 小學六年級數學關於圓柱與圓錐的體積比的問題講解舉例,建議收藏
    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經常遇到一些關於圓柱與圓錐的體積比問題,很多學生在初次接觸這些題型時,不知如何去做,所以,錯誤率很高。下面,就以幾個例子來講解一下:例1、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的高相等,底面半徑的比是2︰1,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比是( )分析與解答:遇到些類型題時,因為涉及到半徑、高與體積這三者之間的關係,而且求體積時還用到半徑的平方,求圓錐體積時還要乘1/3,所以它們之間的關係顯得錯綜複雜。
  • 小升初數學求平均速度知識總結
    1、關於平均速度概念日常生活中,物體的速度是變化的,那麼要想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就需要通過用相等時間內通過路程的多少來比較,也就是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體在某段時間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的基本關係式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總時間=總路程÷平均速度總路程=平均速度×總時間3、在求平均速度時,對於不知道路程的情況,可以將路程設出來,設數技巧
  • 小學數學中利用「假設法思想」解決稍複雜的圓柱體體積問題舉例
    我們知道,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有很多較難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假設法思想」來解決。「假設法思想」最典型的運用便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了。例如,有48名同學一起去划船,一共租來10條船,正好坐滿。每條大船可坐6人,每條小船可坐4人。問: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幾條?
  • 小學六年級數學應用題,數學老師:巧用設數法是關鍵
    進入小學六年級,孩子們會遇到很多不同類型的數學應用問題,這些問題往往看起來缺少條件,按照常規解法似乎無法解答。卓越麥斯數學小編認為要解決這類問題,用對方法很重要。其實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題目中缺少的條件,對於答案並無影響,這時就可以採用「設數法」,即對題目中「缺少」的條件,假設一個數代入(當然假設的這個數要儘量方便計算),然後進行解答。
  • 小學數學變形牛吃草問題解答舉例,建議為孩子收藏
    在小學數學中,牛吃草問題曾經難倒過很多學生。可是,如果靜下心來,把牛吃草問題的思路理清楚,那麼,就能輕鬆應對牛吃草問題以及變形牛吃草問題。今天,我要講的是一道行程問題,不過,它也是變形牛吃草問題,建議大家為孩子收藏,以備學習之用。
  • 小學六年級數學巧用「單位1」突破難點講解:解決利潤類問題
    在小學六年級數學中,有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單位1」來解決。「單位1」的運用,能夠使問題簡單化,且易於學生理解。在六年級數學中,關於利潤問題往往是比較難的,令很多學生感到頭疼。對於利潤類應用題,可以巧用「單位1」使問題變得簡單。下面,就以一道例題來說明。
  • 數學老師實用講解:讓孩子快速掌握小學數學中的「雞兔同籠」問題
    我們知道,「雞兔同籠」問題是小學數學中非常典型的一類問題。有些孩子說,「雞兔同籠」問題很難,但有些孩子又說很簡單。其實,說難和說不難,都有各自的道理,正所謂「會則不難,難則不會」嘛。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解一種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最實用方法,那就是:「總數差÷單個差」。下面,就以幾個例子來談談如何運用這一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吧。例1、雞兔同籠,從上面數一共有17個頭,從下面數一共有42條腿。問:雞有幾隻?兔有幾隻?
  • 小學數學利用「對應量÷對應分率」解決複雜的行程類應用題舉例
    行程類應用題是小學數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種題型,也是六年級數學小升初複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於複雜的行程類應用題,學生還是不容易掌握的。所以,我今天就以一道行程應用題為例,談談如何利用「對應量÷對應分率」解決複雜的行程類應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