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島上到底擁有多少軍隊,鄭氏集團能夠對抗康熙皇帝?

2020-12-11 騰訊網

  在清朝建立的初期,曾經面臨了一系列的挑戰。例如盤踞西南地區的吳三桂、西北準噶爾部的葛爾丹等等。此外,還有盤踞臺灣島的鄭氏集團。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出現了,臺灣島到底擁有多少人口、多少軍隊。鄭氏集團依靠臺灣島,為何能夠對抗康熙皇帝統治下的大清帝國呢?臺灣島的人口很有限,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水軍優勢。

  首先,我們講一下臺灣鄭氏集團的來歷。在清朝入關以後,並沒有立刻實現對全國的統治。當時在南方地區,明朝勢力先後建立了弘光、隆武、永曆等幾個政權。其中,鄭成功屬於隆武政權。隨著局勢的發展,清朝逐步消滅了一系列的南明政權。但鄭成功一直堅守福建的漳州、廈門等地,與清朝進行長期的對抗。由於易守難攻,清朝軍隊幾次大規模進攻都沒有成功。鄭成功甚至組織10多萬軍隊進行大規模的北伐,包圍了南京城,不過最終沒有成功。在與清朝對抗的過程中,鄭成功發現自己的實力非常有限。當時,清朝已經控制全國大部分地區,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

  鄭成功僅僅控制福建沿海地區,實力根本無法與清朝抗衡。當時,荷蘭人還控制著臺灣島。鄭成功認為需要奪回臺灣島,作為自己對抗清朝的基地。依靠茫茫大海,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水軍優勢。清朝的滿洲八旗雖然弓馬嫻熟,但並不擅長水戰。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鄭成功率領軍隊主力出徵。就在鄭成功奪回臺灣島的同時,由於兵力有限,清朝軍隊攻佔了廈門等地。在此之後,鄭成功集團主要依靠水軍與清朝對抗。由於鄭成功隨後英年早逝,鄭經負責整個集團各方面的問題。那麼,當時的臺灣島有多少人口呢?

  在荷蘭人統治時期,臺灣島上只有幾萬人口,基本上隸屬於各個部落。在鹿鼎記中,陳近南有一句口頭禪:我數十萬百姓、十幾萬官兵。也就是說,當時的臺灣島有幾十萬人口、十多萬軍隊。在鄭氏集團統治臺灣島時期,臺灣島上確實擁有幾十萬人口。其中的絕大部分,都是福建、浙江、廣東等省份的移民。至於軍隊的數量,臺灣島上根本沒有10多萬軍隊,依靠當時的人力物力也無法供養這麼多的軍隊。鄭氏集團僅僅擁有幾萬軍隊,在三藩叛亂期間,鄭氏集團每次都是只能出動一兩萬軍隊進攻福建等地。

  從人口、經濟等各個方面來說,鄭氏集團都遠遠不如清朝。但清朝軍隊不擅長水戰,利用自己的水軍優勢,清朝對鄭氏集團無可奈何。但是在施琅投降清朝以後,由於施琅精通海戰,而且了解鄭氏集團的實際情況。三番平定以後,康熙皇帝終於騰出手來對付鄭氏集團。在施琅的率領下,清朝軍隊在澎湖擊敗了鄭氏集團的水軍,殲滅了主力部隊。由於自身損失慘重,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權臣馮錫範帶著年幼的鄭克爽投降。至此,清朝平定了臺灣島,臺灣島被劃入福建省管理。

  在這個時候,臺灣島上確實只有幾十萬人口,和北方省份一個府的人口數量相當。局勢穩定以後,經濟才會逐步發展,這是一個千古不變的道理。東南沿海地區的耕地面積有限,人口卻非常稠密。為了解決生活問題,有一些沿海百姓遷移到臺灣島上生活。由於鄭氏集團已經平定,清朝的海禁政策有所放鬆。截止清朝道光皇帝登基的時候,臺灣島上的人口已經接近於200萬。雖然人口仍比較少,但是已經算很大的進步了。到了甲午戰爭期間,臺灣島總計有280多萬人口。

相關焦點

  • 臺灣島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對抗清朝兩代皇帝?
    公元1683年,清朝康熙皇帝收復了被鄭氏家族佔據了20多年的臺灣島。如果從清朝入關開始計算,鄭氏家族對抗了清朝將近40年。其中依靠臺灣島與清朝對抗了20多年,那麼,鄭氏家族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對抗強大的清朝呢。
  • 準噶爾部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與清朝鏖戰70多年?
    準噶爾部可不是軟柿子,這個西北地區龐大的部落,與清朝對抗的70多年。從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就已經開始和清朝軍隊作戰,一直延續到了乾隆皇帝在位的中期。那麼,準噶爾部到底擁有多少軍隊,為何能夠對抗清朝那麼多年,其實,準噶爾部有兩個很大的優勢,而清朝軍隊沒有。明朝建立之後,蒙古勢力被趕回來北方草原。
  • 清代史:鄭成功收復臺灣,康熙統一中國,臺灣回歸
    康熙幼年即位,他所繼承的是一個飽經戰火摧殘、經濟凋零、國弱民貧、各股勢力對抗、政權不穩的國家基業。為了穩固江山,讓清朝走向更加輝煌的盛世,康熙進行了一系列的整治和改革。在擒鰲拜、平三藩之後,他又趁著告捷餘威,把注意力轉向臺灣。
  • 清聖祖最初對臺灣認識不足,施琅上書後才決定收復臺灣
    康熙皇帝之所以要攻取臺灣,主要目的就是要消滅鄭氏割據勢力,因為鄭氏集團的存在可以直接威脅東南沿海,而東南沿海各省自唐宋以來就已經成為各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的主要的賦稅來源地,既然傷害到了清朝的國防安全和財政來源,那麼自然成為清朝的眼中釘,康熙皇帝當然想要除之而後快!之所以會發生分歧主要是消滅鄭氏集團後臺灣是「棄」還是「留」問題展開的。
  • 康熙皇帝最後是如何處理反賊靖南王耿精忠的?_吳三桂
    原標題:康熙皇帝最後是如何處理反賊靖南王耿精忠的?耿精忠是清初三順王之一耿仲明的孫子,在耿仲明死後,耿精忠之父耿繼茂與清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一起南下鎮壓反明勢力,初時耿仲明與尚可喜兩人同鎮廣東,但清廷考慮到一省兩藩對廣東形成的負擔太大,「一府兩藩,供應浩繁」,又加上臺灣鄭氏屢次威脅福建沿海,於是將耿藩移封至福建對抗鄭氏,「會海寇鄭成功進掠漳泉諸郡,遂移繼茂鎮守八閩,開府福州」
  • 第七章 揚帆啟航 鄭氏收復臺灣
    鄭成功登島後,對漢民和原住民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頗受當地各族百姓擁戴。收復臺灣成為鄭成功短暫的生命歷程中最輝煌的事跡,奪取臺灣後不久,永曆皇帝朱由榔被殺,永曆政權就此灰飛煙滅。在此之前,鄭成功與臺灣島上的荷蘭人相互間進行過大量的貿易,鄭家的私人船隊也曾經一度控制東亞和南海的國際貿易,只是因為時事逼人,為建立一個長久穩固的抗清根據地,至少是找個讓自己穩定的落腳之地,鄭成功必須驅走荷蘭入侵者,收復臺灣,以完成匡復明朝漢室的大業。
  • 世界最富有跨國公司,想幫中國統一臺灣,為何遭到中國人的拒絕?
    ————李大釗 今天聊一聊荷蘭東印度公司,1624年至1662年,在我國的臺灣、澎湖等地開展殖民活動的主體,其實不是荷蘭政府,而是來自荷蘭的一家私人公司,這家私人公司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國公司、股份制公司,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公元1669年之時,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最輝煌的時刻,擁有40艘戰艦、10000多名僱傭軍,東印度公司雖然是公司
  • 有意思的康熙,一門心思,要想著把臺灣賣給荷蘭!
    康熙時期,實現了中原的統一,而臺灣則孤懸海外,由鄭成功家族據守。對於臺灣島,康熙卻有著自己的想法,一直想把臺灣賣給荷蘭。那麼,康熙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春秋戰國時期稱臺灣為「島夷」,秦朝稱「瀛州」, 三國時期稱「夷洲」, 隋朝至元朝稱「流求」。 17世紀20年代的明朝末葉,大陸居民開始大規模移居臺灣,給臺灣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以極大推動,其時福建人顏思齊、鄭芝龍為抗拒官府欺壓率閩粵居民遷居臺灣,一面從事農耕、貿易,一面組織武裝力量抗禦倭寇和荷蘭人。
  • 老十四胤禵擁有24萬軍隊,為什麼也沒有能力推翻雍正皇帝?
    公元1722年,69歲的康熙皇帝去世。隨後,45歲的雍正皇帝上臺。在雍正順利登基的過程中,其實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對手,例如老八胤祀和老十四胤禵。在昨天的文章中,小編和大家聊了雍正皇帝與老八對抗的問題。今天就來聊聊老十四,對於剛剛上臺的雍正來說,老十四才是最大的威脅。
  • 三百三十多年前,大將軍施琅收復臺灣究竟用了多少兵力和戰船?
    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南明的「延平王」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船越過臺灣海峽,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島。 這場戰爭,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臺灣的殖民經營,明鄭政權開始對臺灣實行統治,並與大陸上的滿清王朝分庭抗禮。
  • 鄭氏家族名人【​​​​​​​​​​​​​​鄭成功】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一個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團的頭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當時日本當局很重視鄭芝龍,平戶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給他居住。1623年(天啟三年),鄭芝龍到日本做貿易時,與當地女子田川氏結為夫妻。1624年八月二十七日(天啟四年七月十四),鄭成功出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上的川內浦千裡濱。
  • 金門廈門之戰:清荷蘭同盟與鄭氏水師的大戰
    對於鄭氏而言,全力進攻臺灣實際上是一種無奈。清軍在1644年入關後,第二年就跨過長江防線,沿著海岸線迅速南下。原本已經在明朝的政治框架內,獲得福建沿海控制權的鄭氏集團,不得不面臨一個新的交涉對象。這個對象在表面上是剛剛入關的「野蠻部落」,實則卻是一個被吏制國家系統所綁架的部落聯盟。
  • 一個強悍的遊牧民族,準噶爾部對抗清朝三代皇帝,最終被乾隆所滅
    一個強悍的遊牧民族,準噶爾部對抗清朝三代皇帝,最終被乾隆所滅在清朝的康熙時期,九子奪嫡的時候,當時西北地區的準噶爾部十分的強悍,因此康熙派去了老十四前去迎敵,當時可以說準噶爾部是一個十分厲害的對手,但是在康熙死後,老四繼位
  • 滇軍集團鼎盛時期擁有15萬軍隊,為何能對抗中央30多年?
    在前幾天的文章中,小編先後和大家講了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桂軍等集團的故事。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下雲南的滇軍。從清朝滅亡之後,滇軍集團對抗了中央30多年。但是到了40年代末期,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滇軍集團主動起義。
  • 從御前侍衛到步軍統領衙門,清朝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
    清軍裝備那麼, 清代皇帝到底擁有多少警衛力量?從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到負責京城門禁守衛、治安緝捕並有權「頒其禁令以肅清城垣」的步軍統領衙門,從根本上講,都屬於皇宮警衛,都是皇帝一人的護衛力量。皇宮警衛皇宮警衛主要包括侍衛處和親軍營。
  • 千古明君康熙大帝,他的功績毋庸置疑,他的荒政也難以抹去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卷首導語 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是清入關後的第二任皇帝
  • 對抗了100年,熬死了康熙和雍正,準噶爾部為何這麼強?
    一位是俄國的彼得大帝,另一位是清朝的康熙皇帝,最後一位就是準噶爾大汗葛爾丹。西北地區的準噶爾與清朝對抗了100年時間,直到乾隆中期,才被清朝徹底平定。那麼,準噶爾部為何有這麼強悍的力量呢?其實,準噶爾部最大的資本就是自己強悍的軍隊。準噶爾的軍隊並不是傳統的騎兵,讓清朝軍隊吃盡了苦頭。
  • 清朝是如何統一臺灣的
    隨著清軍擊敗了雲南等地的反清勢力,清廷在戰略上開始北瞰南望,關注邊疆地區的治理,在南方重點應對臺灣鄭氏政權,提防鄭氏割據勢力的騷擾,並試圖招安。但康熙十二年爆發了「三藩之亂」,使得清政府經略和統一臺灣有所延後。清政府統一臺灣之前,清廷不時遣人招撫鄭成功的子孫,未對臺灣施展足夠壓力,故鄭氏政權「志得意滿,斷無輸誠向化之念」。
  • 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海島攻防戰:颱風遲遲不來,鄭氏家族黯然落敗
    上回說到的是鄭氏家族的家臣陳永華,其實鄭氏家族對收復和建設臺灣有很大貢獻,但是對於當時的清王朝來說,鄭氏家族也是他們收復臺灣的一個天大的阻礙。不過最後,清政府還是擊敗了鄭氏家族,成功將臺灣納入清朝的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