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關於優化教師評價體系和提高教師待遇的建議」收悉,經商財政部,現答覆如下:
一、關於優化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一是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衡量,突出教育教學實績考核;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各省也相繼出臺具體的實施意見,推動教師考核評價制度落細落實。比如,學校可根據政策規定自主設崗和動態調崗,實現職稱評審與崗位聘用有效銜接。加大課時量的權重,推動分層分類評審改革,嚴格執行職稱教學水平考評制度。加大愛崗敬業表現、實際工作表現、工作年限等評價權重,著力拓展基層一線和鄉村教師職業發展空間。二是扭轉「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單一評價傾向。2018年9月,黨中央召開了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作出了重大部署。教育部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五唯」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各省也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對深化教師評價制度問題進行了頗有成效的改革。比如,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三是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教育質量觀。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教基〔2020〕7號),強調中小學職稱評聘要把師德表現和教育教學實績作為崗位晉升的重要依據,推動教師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不得以中高考成績或升學率片面評價學校、校長和教師。教育部將在已有工作基礎上,深入調研分析,研究制定更具針對性的中小學教師的考核評價指導意見,對中小學教師評價進行系統安排。
二、關於提高中小學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問題
教育部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努力落實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提升中小學教師待遇,加大教師表彰力度,著力提升教師職業榮譽感和吸引力。一是提高中小學教師工資待遇。2018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國辦發〔2018〕82號),要求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實現與當地公務員工資收入同步調整,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力爭用三年時間解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待遇問題。2020年,教育部會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將「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落實情況納入對省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的重要內容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評估的重要指標。通過印發通知、召開會議、內部通報、實地調研等多種方式,對各地落實情況開展調研督促,確保今年年底前落實到位。二是重點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2020年8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師〔2020〕5號),聚焦短板弱項,提出創新舉措,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大背景下,著力保障鄉村教師地位待遇。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的補助標準。三是加大優秀教師表彰力度。健全教師國家榮譽表彰體系,不斷豐富教師榮譽體系內容,設立「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開展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的評選表彰,為從教30年鄉村教師頒發榮譽證書等,指導地方結合實際開展優秀教師、傑出教師的評選。截至目前,已舉辦11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2020年起,首次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宣傳表彰,寶鋼教育基金會出資予以獎勵,通過中央媒體展示教書育人楷模嶄新形象和先進事跡。舉辦10屆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結果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公布。2020年,集中宣傳在抗疫一線、「停課不停學、不停教」戰線、以及教育脫貧攻堅中的最美教師先進事跡,廣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和高尚精神,引領和激勵廣大教師牢築師魂、厚植師愛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贏得了全社會對人民教師的廣泛讚譽。
下一步,教育部將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同時,將繼續指導各地加強省級財政統籌,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經費投入結構,採取切實措施提高教師工資收入。完善中央和地方分級表彰、政府和社會團體共同參與的教師榮譽表彰體系,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
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