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2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他有深厚的家鄉情結,
把大山裡的好產品創造出品牌,
讓更多的人品嘗是他心中的目標。
地標定位在騰衝市石頭山工業園區,
故事得從一名普通農家漢子李心增26年堅守誠信演繹創業傳奇故事開始... ...
童年不幸,青年被騙
李心增出生於騰衝市荷花鎮汪李村一個世代務農的農村家庭,父母離異,高中畢業的他便早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一開始他同周邊大多數人一樣春耕夏種,主要經濟來源為種植的水稻、甘蔗等農作物。就是在那個時候,遇到了陪伴他經歷風風雨雨連理一生的愛人,兩人很快就結婚生子,孩子降臨的喜悅並沒有改變貧窮的現狀,看著懷中可愛的孩子,他暗自發誓一定要改變現狀,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也就是那時候,他開始萌生了出門做生意的想法,他憑藉在村子中的口碑,東拼西湊終於湊夠了與合伙人做生意的本錢6萬,將錢交到合伙人手中的時候,他臉上綻放出淳樸甜美的笑容,回家當晚樂滋滋的,與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描述了如果爸爸做生意賺錢了,以後送你到城裡念書、給你買喜歡的衣服等等。大半年過去了,他的合伙人杳無音信,當時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但淳樸善良的性格又不願意相信有人願意做這種不道德的事情,直到同村的人告訴他那個所謂的合伙人是騙子他才相信這一事實。
從頭再來,意立篤行
1998年大年初三,在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裡,他帶著借來的4500元從老家荷花汪李村來到了騰衝城。初到城裡,沒有人脈、沒有資金支持,他開始做最原始的資本積累,拉板車、蹬三輪、廢品回收等。每天工作結束後他總是滿臉笑容,自己對自己說再幹多久我就能把所有欠的債還清。他總是幻想著無債一身輕的生活,也總告誡自己還完債就老老實實的回家種甘蔗去,自己沒有做生意的命,不能瞎折騰讓老婆孩子跟著受苦。
也許是上天眷顧,也許是命運使然,在做工的時候他遇到來了他一生中的貴人——四川的周先生,周先生僱傭他作為當地嚮導到騰衝北海鄉打苴村收購生草果,周先生每天支付他70元的工錢,當時,他認為他只能拿40元,剩下的30元還給周先生。正是這一個善良淳樸的舉動打動了周先生,周先生開始傳授他生意經,並預付部分貨款讓他做周先生的代理收購人,在那年的生草果收購結束後,他賺取了他生意上的第一桶金3000元。當他拿著那3000元的時候,他原來堅定的還完債就回家的心動搖了,他還是喜歡做生意。他利用手中的3000元現金開始走村串戶的收購農產品,並在實際收購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生意經。
抱團發展,普惠鄉鄰
2007年,他組織發動45人成立了騰衝市冬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主要從事核桃、草果、青梅、中草藥種植及加工銷售。隨著生意做大做強,工廠就需要更多人手,他聘用的生產性工人有自己標準,優先聘用一些當地的貧困戶和年齡較大別人不聘用的工人。他認為年輕人只要肯賣力總能找到工作,但是大部分企業很少接收年齡較大的求職者,畢竟同樣的薪酬待遇年輕人的工作效率總是要比年齡較大的高很多,所以他在同等報酬下總是優先聘用哪些年齡較大的求職者。這樣既幫助了他人,也不會讓別人難堪。
在紮根中和鎮郭家營村的那段時間裡,他把郭家營村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村集體起房蓋屋、修橋補路、左鄰右捨生疾有病總能看到他的身影,總是臉上笑呵呵的出錢出力。隨著合作社的發展壯大,手裡有一些閒錢了,他並沒有像部分創業成功後的老闆一樣開始享受,反而是回到荷花鎮汪李村投身到基礎設施建設中。2014年他個人出資修建連通荷花鎮汪家村與李家村之間的公路,改變了原始的人走馬馱的局面。
立足家鄉,龍頭帶動
2015年4月,他個人獨資成立了騰衝航帆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並於同年通過騰衝市經濟技術開發區10000噸泡核桃加工招商項目入駐騰衝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並投資2000餘萬元完成了一期基礎設施建設。2015年完成一期建設並投產。公司成立之初,還沒有組建公司的技術研發團隊時,他憑藉多年同農產品「打交道」的經驗不斷的學習鑽研,向鄰域內專家學者請教。自己帶領公司人員對核桃生產工藝進行研發,生草果無煙脫水處理、香酥核桃仁研製,並在研究過程中申請了「一種青皮核桃剝離裝置」的實用型專利。現在已經成功推出,「心增細香核桃」、「心增核桃油」、「心增香酥核桃仁」、「心增無菸草果」、「心增松花粉」、「心增烏梅」等「心增」系列產品。
公司成立之後,他深知曾經的夫妻店經營模式是沒法運用到企業管理之中,他必須學習現代的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之餘他總是一個人呆在辦公室學習企業管理、風險控制、財務管理等相關知識來提升自身知知識能力儲備。為打造核桃種植、加工、銷售一體的產業鏈條,他經常深入到農戶家中宣傳公司的一些相關優惠政策,他同周邊農戶籤訂種植收購協議,解除了農戶「種植易」、「銷售難」的局面,農戶種植農產品再無後顧之憂。
扛起責任,群眾增收
近年來創新探索出打造企農發展聯合體的扶貧方式,通過產業扶貧、智力扶貧、生態扶貧「三把鑰匙」,助力脫貧攻堅。中和鎮高田社區農戶李發富自己今年就向李心增交售烏梅30多噸,從李心增拿到的烏梅款就達80多萬元。「要是沒有這個公司,我們生產的農副產品是會有很多困擾,他成立這個公司對我們生產的農副產品是一個很好的幫助。有了這樣一個平臺,我們不愁銷路。以前沒有這個公司,我們生產出來的農副產品是到處賣、到處拉,現在有這個平臺,像草果、梅子、核桃這些不愁銷售了,只要加工成成品後拉來他這裡就行了。」李發富高興地說。近年來,李心增與5315戶種植戶籤約,種植面積達2.5萬畝,帶動種植農戶12000餘戶,籤約種植區域配備技術指導員,定期對農戶進行林農產品栽培、管理、增產等種植技術培訓。並及時對農戶種植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理。使農業科技惠及廣大農戶,受益群眾2萬餘戶。收購加工季節用工,優先考慮周邊農戶,直接帶動當地農村富餘勞動力500多人,間接帶動農村勞動力3000餘人。2019年公司完成加工核桃1500噸、烏梅1000噸、松花粉600噸、石松粉120噸、加工新鮮石竹筍子900噸、加工野生紅菇15噸、野生香菇20噸。合作社社員交售乾草果500多噸,收購金額達5100餘萬元,年產值過5000萬元大關,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
李心增說:「農產品機遇非常大,但是機遇的背後是貴在堅持,為什麼農產品我要堅持做26年,因為是我看好農產品,農產品在騰衝受到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受到全國各地遊客的認可。騰衝的農產品永遠是有市場的,潛力也是非常大的。騰衝有這麼好的東西,我們有信心,想把它做成優品。」
李心增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參與家鄉建設,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用大愛情懷行大善之舉,得到各方的一致肯定。企業榮獲雲南省核桃加工與流通行業協會理事單位席位、雲南省科技中小企業、林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核桃產品質量獲2017雲南.昆明核桃博覽會銅獎。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致富帶頭人,獲得了廣大群眾的一致認可與擁護。雖說公司規模稱不上宏大,經濟效益也沒有驕人的數據,但在群眾心目中,他的公司早已是一個知名企業,一個把脫貧致富扶貧救困當做事業來做的品牌企業。
在談及未來時,李心增這樣說:「騰衝現在有很多好的產品,特別是核桃、青梅、草果、花粉,由於我們的綠水青山,它的品質在全國排得上號,要做到精深加工,從健康、養生上是優品。特別是現在政府高度重視和扶持,它能帶動千家萬戶,不管說核桃也好、草果也好、青梅也好,這些優品關鍵是要用心來做,真正的金山銀山是要把老百姓一起帶動起來,最後能致富。」
文圖:張慶留
原標題:《李心增:為農民增收致富傾真情付真心》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