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告狀,別再怪娃了,你知道他背後的3個小心思嗎?

2020-12-22 SUM電影

「媽媽,剛才豆豆又在偷吃我的餅乾。」「奶奶,剛才媽媽說你把我的衣服沒有洗乾淨。」

這樣的話語相信每一個家庭都不太陌生。

對於3-6歲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愛告狀」似乎是一個共識。對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孩子們告狀,家長們不知所措,去理會吧,顯得自己事情多,不去理會吧,還會傷了孩子的心,怕孩子以後真的遇到了問題,受了欺負都不敢跟自己說。

道德感發展期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們愛告狀,在幼兒時期表現最為突出,也是心理髮育和人際關係發展的一個正常現象。

在孩子的3-6歲之間,正處在道德感發展迅速時期,他們往往會因為自己的行為符合老師或者是家長提出的要求而產生自豪和滿足。

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還沒有得到發展,這是他們和人的主要溝通方式之一,他們選擇在自己的家長面前「打小報告」,也是他們想要獲得依賴感的一種體現。

有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幼兒園,大約有60%的孩子都跟老師打過「小報告」,且有的孩子一天告狀的次數多達五次以上,家長在家裡都不耐煩,何況是面對二十多個孩子的老師呢?

孩子喜歡打小報告的動機

對於孩子來說,每一個孩子喜歡告狀的動機都是不一樣的,這裡面隱藏著他們的小心思。

01,自己受到了欺負,尋求幫助

這可能是孩子們告狀的最基本原因。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他們的交際範圍和互動範圍逐漸擴大,每天除了在家裡面對自己的家長之外,在幼兒園面對不同的老師和同學,他們難免會產生一定的衝突,比如搶玩具,互相比較不服氣等狀況。

而一旦自己處於劣勢的狀態,而又無法改善的時候,他們就會通過「打小報告」的形式來告訴老師,讓老師為自己主持公道,贏回自己的自主權利。

02,想要尋求關注得到表揚

對於孩子來說,一般都喜歡得到老師的誇獎和承認。

「小豆豆,你今天的美術作的很漂亮。」

「米米,你今天的表現不錯,給你獎勵一朵大紅花。」

如果自己也表現的不錯,沒有得到老師的獎勵。同伴卻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孩子便會覺得自己被忽略,於是在下一輪的活動環節,自己想要獲得老師的關注,就會通過「打小報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看到孩子們在準備做完一件事情的時候,媽媽突然加入進來,幫助孩子完成,那麼孩子就會不高興,要回到原地「重新做一次」,這並不是孩子多事,而是他們內心想要證明自己,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覺得自己很棒。

所以,孩子告狀是在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告訴老師:「老師,我也做的不錯,快點誇誇我吧。」

03,先發制人,不想承認錯誤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孩子在一起玩,他用皮球砸了姐姐一下,姐姐哭了,他會先跑過來告訴父母:「是姐姐先搶我的皮球的」。

孩子這個時候內心挺擔憂的,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但是想要達到父母家長的諒解,所以,他會先推卸責任給別人。

如果出現這一種情況,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嚴格制止,告訴孩子自己是有義務和責任去承擔的,不能推卸責任。

家長應對「孩子愛告狀」的解決方法

剛才分析了孩子們喜歡告狀的原因,家長就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來處理。

1,傾聽孩子的告狀原因,了解事實

有的孩子說話只是一面之詞,家長不可以全信,也不可以不信,需要針對問題進行解決。

具體可以通過提問和交談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回味剛才發生的事情,完整的知道事情的經過.如果孩子說的是事實,那麼主動誇獎他們及時反饋做得好,還可以引導孩子發現怎樣做是有問題的,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2,給予孩子及時的反饋

在新《綱要》中,有這樣的說法:

「為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可以增強孩子們的自尊和自信心。」

孩子們在一起,最喜歡做的就是比較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的行為問題。

其實,他們不一定誰對誰錯,只是習慣的不同,如果孩子告訴你:「老師,剛剛你在黑板寫字的時候,果果在偷偷地看其他小朋友的手。」

那麼,老師還是需要耐心的聽孩子說完,然後表揚孩子的表現。

「你剛才好好聽講了,老師知道了很高興。」

給予孩子們及時的反饋的讚賞,可以讓孩子更為自信。

3,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方法主要針對於前兩種孩子告狀的情況,當自己受到了漠視或者是想要尋求關注和幫助的時候,會藉助於別人的力量來告狀完成。

所以,家長應該在生活中注重對於孩子能力的培養。

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儘量給予一定的空間給孩子,讓他們嘗試著自己來解決問題。

比如經常看到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因為搶不到前面去而一次次的錯失玩耍機會,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這些遊戲和活動是需要每個人一起分工協作才能夠完成的,教育孩子分工協作。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告狀,會不會被排擠?孩子告狀背後的心理原因要了解
    上午帶娃在小區的兒童遊樂場玩,目睹了一個小男孩向媽媽告狀的一幕。小男孩大約5、6歲的樣子,和幾個小夥伴在沙場玩,媽媽坐在不遠處的長椅上玩手機。一開始幾個孩子玩的挺開心,後來因為爭搶一個挖沙玩具,突然起了衝突。
  • 家裡孩子愛告狀咋辦?別一刀切,分清類型再說管教
    朋友知道以後自然是批評教育了女兒,而女兒自然也知道自己是被弟弟告狀了,轉身就和弟弟吵了起來,還說,你這樣以後都沒朋友,告狀精!聽見女兒這麼說,朋友確實感覺愛告狀的孩子很容易遭人討厭,於是也就告訴兒子不要這麼做了,誰知道兒子又說自己偏心,這位朋友實在是不知道該咋辦了。
  • 孩子為啥愛告狀?解讀告狀背後的動機,家長才能有效應對
    這個媽媽戀戀不捨的從手機上抬起頭,有點不耐煩的跟孩子說:「那個是大家都能玩的玩具啊,不是你的。你在幼兒園可別老這樣,遇到問題要自己解決,別老告狀,要不老師會不喜歡你的,知道嗎?」小男孩看媽媽有點生氣的樣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 孩子告狀行為背後的3個「小秘密」!
    但是,要處理好孩子之間的矛盾和糾紛,其中門道真的不少。在處理好矛盾之外,也要讓孩子們了解與人交往的技巧和方式。今天,小編就來和你說道說道:孩子向老師告狀時,你需要學會的3個處理技巧!1、遇到困難,尋求老師幫助在幼兒園,孩子最主要的依戀對象就是老師。
  • 孩子愛「告狀」怎麼辦?家長有效回應,讓孩子從「告狀」走向自律
    接下來我從兒童發展的角度,幫家長分析孩子愛「告狀」的原因、背後的動機以及家長如何回應,幫助孩子從愛「告狀」走向自律,學會自己」判案」。關注孩子年齡特點,解讀「告狀」的原因孩子愛告狀,看似是為了解決問題,實際上還意味著他們有了道德和規則的意識。
  • 孩子愛「告狀」,怕上學被孤立,要不要強行阻止?
    家裡有個小「告狀王」,啥事都能幫忙「監督」。很多寶爸寶媽是一邊樂又一邊擔心。樂的是娃知道「告狀」,受欺負了會吱聲。但是娃上幼兒園後如果太喜歡「告狀」,會不會受到排擠,被其他小朋友們孤立?那孩子愛「告狀」,要不要幹預呢?這得先了解下他為啥愛「告狀」。孩子為啥喜歡「告狀」?這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
  • 是「告狀」還是「告密」?原來孩子愛打小報告背後的真相是這些!
    凡是當過老師的幾乎都遇到孩子來「告狀」的,聽聽告狀的內容真是讓自己哭笑不得。為什麼孩子會有「告密」傾向性行為?愛告狀的孩子就是品德有問題嗎?老師和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喜歡告狀的孩子? 01 孩子「告狀」的背後 班上總有幾個「告狀大王」,一會是「老師,xx 作業沒寫完」,一會是「他打我」,一會是「老師,他考試作弊」。
  • 孩子為什麼「愛告狀」?家長和老師都要知道的真相
    所以,當我的孩子有這種表現時,我常為他將來的人際關係擔憂。我希望我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一個懂禮貌,講道理,不愛說三道四的好孩子。然而,經過學習,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在6歲前,都喜歡「告狀」,而且這一現象背後還大有學問!心理學家認為,「愛告狀」 是孩子在幼兒期的常見特徵,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自然減少以至消失。
  • 當孩子愛告狀,父母善用"告訴爸媽"盒子法,讓孩子找到解決方法
    但是,在給王老師點讚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追問:為什麼孩子會有&34;行為?愛告狀的孩子就是品德有問題嗎?於是,王老師就把兩個孩子都叫來,問那個學生為何要罵人。被舉報的學生眼淚汪汪地說:&34;豈有此理,原來這個告狀的孩子還知道威脅別人,此風不正!最後,王老師訓斥並懲罰了告狀的那名小學生,讓被告狀的那個學生當著告狀學生的面吃掉了巧克力。(腦補告狀學生的表情和心理活動)隨後,王老師把事情經過分享在微博上,這條微博發布後不到一天就已收穫4000+評論和20000+點讚。
  • 孩子愛打小報告,被排擠了怎麼破?
    不少家長在發現孩子愛告狀之後,第一反應是去制止,因為擔心孩子會因此變得不受歡迎。但是在採取行動幹預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從前乖巧的娃為什麼突然開始愛告狀了呢?告狀行為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心理在作祟?1、耐心傾聽、了解真相雖然很多時候娃來告狀的內容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情,甚至在大人看來還有些可笑。可是當孩子向你「檢舉」「揭發」時,別太快地指責他這種行為,千萬要認真對待,因為對他們來說可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們十分渴望從你這裡得到公平公正的審判和獎賞。
  • 發現孩子喜歡告狀,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他不變成被討厭的人
    ,孩子樂於把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事情,都跟別人分享,要是他跟同伴交流就被定義為分享,要是跟老師或家長說,就被誤認為是「告狀」,其實這些孩子並不一定是真的在告狀,或許他們只是想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二、家長知道孩子愛告狀後,該怎麼做
  • 孩子愛告狀,是因為什麼?
    你的孩子是否會經常像這樣向你告狀呢?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4-6歲的孩子特別愛告狀,那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愛告狀呢?4-6歲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他們有很長時間是跟其他孩子在一起,那相處時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矛盾和衝突,然後他就會跟老師或者跟父母告狀,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幫助。
  • 孩子愛說謊的背後,暗藏了這3個小心思,家長一定要知道
    但就是愛撒謊,有時候都分不清他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是假的。其實,孩子撒謊有很多原因,找出這些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原因1: 「想像力」豐富 昨晚我下班到家後,跟我家娃閒聊。 我:「今天你都幹嘛了,跟哪個小朋友玩了?」
  • 孩子不愛吃飯,「餓一餓」有效嗎?三個原因皆來自爸媽,別再坑娃
    等到寶寶日漸長大,開始坐到爸媽的飯桌前,像個小大人一樣拿起勺子吃飯,就不復之前的貪婪模樣了。幾乎每個爸媽,都在哄娃吃飯這件事上碰過釘子。寶寶不愛吃飯,是每個寶爸媽的心病。面對厭食娃咋辦,「餓兩頓」有效果嗎?其實背後的原因在爸媽身上。孩子不愛吃飯,「餓兩頓」就好了?楓月的閨女剛兩歲,小傢伙能說會道,口齒特別伶俐,一副小才女的模樣,非常招人喜歡。
  • 孩子毛病多難管?或許是家長這3個舉動,讓娃變成「問題兒童」
    作者\VV編輯\媛媛一、引言曉航昨天在自己的房間裡生了一天的悶氣,不管媽媽怎麼喊他,他都不理媽媽,等晚上曉航爸爸回來時,媽媽就開始告狀,說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毛病也變多了,自己管不住了。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或許都會有以上這3個舉動,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話,很有可能造成以下兩個後果,影響娃的一生
  • 婆婆帶孩子有哪些槽點?別矯情了!隔代養育的3個好處你知道嗎?
    娜娜每天給娃做撫觸早教。婆婆每天抱著娃搖晃哄睡。娜娜說要六個月後再循序開始給娃添加輔食。婆婆每次吃飯時都記掛著孫子,各種酸甜苦辣的食物都給娃舔一口。父母是來幫你帶孩子,不是來考育嬰師的。兩輩人,知識不知道迭代了多少年,而且有很多長輩文化水平不高,帶孩子就是憑藉樸素的養育經驗:孩子吃飽、穿暖、乖乖地不哭就夠了。如果不是年輕人工作辛苦忙碌,供房供車的壓力,老人又何必捨棄簡單幸福的晚年生活,累死累活地幫你帶孩子呢?
  • 「寶貝心理」孩子為啥愛告狀?
    孩子愛告狀並非都是壞事,關鍵在於如何正確地引導。文|北京市朝陽區清友實驗幼兒園 郭麗華「媽媽,強強剛才又爬高處了,我讓他下來他也不聽我的話」「老師,剛才吃完飯,樂樂沒有漱口就去玩了」「阿姨,皮皮把軒軒搭的城堡推倒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成了「告狀大王」,不是告這個的狀,就是告那個的狀,他連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居然總管其他小朋友的事,孩子這是怎麼了?
  • 孩子愛打小報告,注意幾點,幫助父母正確認識背後的原因
    那麼孩子愛告狀的背後具體到底有哪些原因呢?這種滿足感會促使他增加告狀的次數,以期望得到更多表揚。愛告狀的孩子大多心裡沒有什麼真正的惡意,但這種行為本身的確會在不經意間給人帶來誤解和傷害,孩子本身也會受到不小影響。那麼一個愛告狀的孩子到底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呢?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弊端呢?
  • 為什麼你很愛孩子,孩子卻很排斥你的愛呢?別把孩子親手推開
    其中緣由很大一部分就是父母的愛和關心總是帶著責怪的語氣說出口。並且這方面的問題父母自身還意識不到。他們只知道自己愛孩子,卻不知他們口中的愛在孩子看來都是「枷鎖」。舉個例子,孩子因貪玩受傷了,父母也會很著急地給娃消毒包紮甚至帶娃去醫院,可他們說出口的話卻是「天天都不讓人省心,煩死了,各種闖禍,一點也不知道消停」等等。
  • 3種餵飯方式害娃不淺,再愛孩子也別對他這樣做,比吃不飽要嚴重
    導讀:3種餵飯方式害娃不淺,再愛孩子也別對他這樣做,比吃不飽要嚴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種餵飯方式害娃不淺,再愛孩子也別對他這樣做,比吃不飽要嚴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