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孩子愛告狀咋辦?別一刀切,分清類型再說管教

2020-09-04 赫媽育兒

文/赫媽育兒

只要是家裡有孩子的朋友,沒有不擔心孩子的品性和人緣的。雖然孩子都是小天使,但有時候孩子們的一些行為還真就特別容易讓同齡人反感,比如說告狀就是其中一種。而且面對愛告狀的行為,家長也不知道該咋辦,有的家長乾脆就明令禁止孩子這麼做,其實這也是不對的。

朋友家裡有一男一女兩個寶寶,在外人眼裡是兒女雙全的幸福一家,但孩子究竟有多難管只有她自己知道,比如說兒子就特別喜歡告姐姐的狀。有天朋友正在晾衣服,兒子突然跑過來說要跟自己說一個秘密,然後小聲的說姐姐正在用手機搜作業答案。朋友知道以後自然是批評教育了女兒,而女兒自然也知道自己是被弟弟告狀了,轉身就和弟弟吵了起來,還說,你這樣以後都沒朋友,告狀精!

聽見女兒這麼說,朋友確實感覺愛告狀的孩子很容易遭人討厭,於是也就告訴兒子不要這麼做了,誰知道兒子又說自己偏心,這位朋友實在是不知道該咋辦了。

說句老實話,孩子愛告狀確實容易把人緣搞得很差,但是不讓孩子這麼做,孩子又覺得自己是非不分,攤上一個愛告狀的孩子到底該怎麼辦呢?其實這個問題不是沒有答案,只是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喜歡告狀。

為什麼孩子愛告狀?背後原因不簡單,大人小孩兒都要反思

孩子被差別對待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般來說比較喜歡告狀的孩子一般都是家裡不太受重視,或者在班裡成績不太好的孩子。因為平常他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仰望被誇獎的孩子,或者被父母教訓要讓著另外一個孩子,指責不如另一個孩子,心裡存在落差感。而差別都是對比出來的,當他們發現別的孩子犯錯了,就會特別積極地去告狀,希望看見平時高高在上的孩子也受到批評,要是家長和老師能在批評別人的時候順便誇獎一下自己就更好了。

孩子的思維水平有限

有時候孩子興衝衝地過來告狀,但背後其實並非什麼大事,如果換做是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就不會以此來告狀,所以孩子告狀還和思維認知水平有關。比如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他們只能考慮到自己,還停留在一個比較自私的階段,難以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他們只看見對方做錯了,卻沒想到對方可能也是有苦衷,或者換做自己,可能也會這樣做。

家長或老師向孩子傳輸了錯誤觀念

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方式也會對此造成影響。比如家長和老師如果總是讓孩子擔任監督員的身份,考察和監督其他孩子的行為,那麼孩子就會在這件事情特別積極,並且喜歡用告狀來邀功。又或者家長和老師總喜歡在孩子面前捧一踩一,那麼被批評的孩子也會故意去挑對方的錯。

不管是在孩子的世界還是成年人的世界裡,告狀確實都是一件比較讓人不愉快的事情。但難道每一次告狀都沒有意義嗎?其實還真不是,孩子的告狀也是也有很多種類型的。

告狀都是錯?分清告狀類型再說話,別冤枉了孩子

分享型告狀

有一種最單純的告狀叫做「分析型告狀」,即孩子本身不是奔著告狀的目的去的,只是簡單地想和家長或者老師分享日常,而其中無意識地提到了別的孩子,而其中就很可能有讓家長老師生氣的內容。又或者孩子只是把另一個孩子的犯錯當做一件趣事來講,並沒有期望他得到懲罰的意思。這時候孩子毫無惡意,甚至從頭到尾都不知道自己告狀了,這種告狀家長大可不必太緊張。

求助型告狀

最常見的還是求助型告狀,像「你再欺負我,再這樣我就告訴家長和老師」這樣的話大家都聽過吧?有時候孩子告訴家長和老師某一個孩子如何如何討厭,其實也是自己不堪其擾了,才希望有成年人來幫幫自己。這時候孩子的告狀也是沒什麼惡意的,相反,還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

看戲揭髮型告狀

告狀之所以讓人討厭,就是因為總有人是抱著看戲揭發的心思去告的狀,而這樣告狀也很容易由從前兩種告狀演變而來。即孩子在分享或者求助後,家長大肆鼓勵了孩子為自己通風報信的行為,那麼孩子就會認為這樣做會受到獎勵,便故意帶著挑刺的眼光去監督別人然後告狀,為的也是看別人被批評,自己受獎勵。

所以告狀的類型不一樣,家長們的處理方法也不一樣。否則孩子可能會變本加厲地喜歡上挑人毛病,或者對重大事情故意瞞而不報。只能說分辨之後的處理也是一門學問呀。

家裡孩子愛告狀咋辦?別一刀切,分清類型再說管教

分享型告狀要輕微回應

當家長在和孩子的日常聊天中得知了其他孩子的錯誤時,可以進行回應,但是程度一定要輕微,就像平時正常聊天一樣,而不能把憤怒表現出來。至於後續的處理,最好也別讓孩子知道,在批評教育另一個孩子時也別讓他知道自己是被告狀了。這也就是要保留孩子的純真,別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告狀。

求助型要鼓勵

如果孩子是受到了欺負,或者對方的行為容易產生重大後果,孩子才告狀時,家長一定要肯定孩子的行為。因為能把生活中的難事分享給大人本身就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如果家長反過來指責孩子告狀,恐怕孩子以後就不再願意和家長溝通了。

看戲揭髮型告狀要適度糾正

最後,如果孩子告狀就是為了看戲揭發,那麼家長就要更要打起精神了,因為這不僅容易讓孩子現在的人緣變差,還可能讓孩子變成小心眼的性格。家長首先可以感謝孩子告訴自己這些,然後反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自己是對方會不會犯同樣的錯,讓孩子設身處地地明白被人告狀的感覺。孩子自己知道告狀會讓人討厭以後,自然不會這樣去做了。

相信在此之前,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告狀是個很不好的行為吧,現在大家有沒有新的認識呢?所以孩子看似錯誤的行為背後也可能有多個動機,動機不同,處理方式也要不同。比如反過來想,愛告狀是不是還是孩子正義感強的表現呢?大家對於孩子告狀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呢?

本文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愛「告狀」怎麼辦?家長有效回應,讓孩子從「告狀」走向自律
    在家中,家長如果每天除了工作,做家務,陪孩子做遊戲,還要解決孩子一件又一件的「官司」,會慢慢失去耐心,並給孩子貼上「小氣」、「斤斤計較」、「不懂事」的負面標籤,在幼兒園,愛「告狀」的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孤立,交不到朋友。孩子為什麼愛「告狀」呢?
  • 孩子愛告狀,是因為什麼?
    你的孩子是否會經常像這樣向你告狀呢?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4-6歲的孩子特別愛告狀,那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愛告狀呢?4-6歲的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他們有很長時間是跟其他孩子在一起,那相處時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矛盾和衝突,然後他就會跟老師或者跟父母告狀,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幫助。
  • 孩子愛告狀,會不會被排擠?孩子告狀背後的心理原因要了解
    」我在旁邊一直看著,其實孩子們並沒有動手,而且玩具是公用的,也不是他的。這個媽媽戀戀不捨的從手機上抬起頭,有點不耐煩的跟孩子說:「那個是大家都能玩的玩具啊,不是你的。你在幼兒園可別老這樣,遇到問題要自己解決,別老告狀,要不老師會不喜歡你的,知道嗎?」
  • 《梁知》揭秘2018「職場圖鑑」:四種類型愛告狀
    在今晚8點上線的第八期脫口秀《梁知》中,老梁就將深度剖析職場上的幾種「愛告狀的人」的類型,犀利抨擊不正當競爭現象,弘揚職場正能量。殘酷職場如戰場  「告狀」背後有成因如果把職場比作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有異議。
  • 被班主任「告狀」,我火冒三丈 I 孩子犯錯父母應該怎麼辦?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在所難免,父母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的不同,會導致孩子未來的成長軌跡不同,來看看你是哪種類型的父母呢。小瑜兒班主任在QQ上給我發消息:「你孩子在學校偷了別人的東西,你們好好管教管教吧!」
  • 孩子愛「告狀」,怕上學被孤立,要不要強行阻止?
    家裡有個小「告狀王」,啥事都能幫忙「監督」。很多寶爸寶媽是一邊樂又一邊擔心。樂的是娃知道「告狀」,受欺負了會吱聲。但是娃上幼兒園後如果太喜歡「告狀」,會不會受到排擠,被其他小朋友們孤立?那孩子愛「告狀」,要不要幹預呢?這得先了解下他為啥愛「告狀」。孩子為啥喜歡「告狀」?這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
  • 批評是教育,不是責備,為了孩子好就別再「一刀切」了
    文/囧爸育兒(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孩子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教育階段、心智不斷增長,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都應該隨著孩子的變化而變化。批評是教育,而不是對孩子的責備,為了孩子好,就別再「一刀切」了。
  • 孩子為什麼「愛告狀」?家長和老師都要知道的真相
    所以,當我的孩子有這種表現時,我常為他將來的人際關係擔憂。我希望我培養出來的孩子是一個懂禮貌,講道理,不愛說三道四的好孩子。然而,經過學習,我驚奇地發現,孩子在6歲前,都喜歡「告狀」,而且這一現象背後還大有學問!心理學家認為,「愛告狀」 是孩子在幼兒期的常見特徵,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會自然減少以至消失。
  • 當孩子愛告狀,父母善用"告訴爸媽"盒子法,讓孩子找到解決方法
    但是,在給王老師點讚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追問:為什麼孩子會有&34;行為?愛告狀的孩子就是品德有問題嗎?在上述的案例中,科爾伯克分析了孩子愛告狀背後的原因。幼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自帶一種屬性,即&34;,服從個人強權,服從老師和父母,強調遵循規範、執行命令、服從權威、履行職責。那麼,我看到的所有違反規定的行為當然要告發。有兩種理論可以解釋孩子的告狀行為。
  • 淘氣的孩子如何管教?淘氣有三種類型,懂不懂教育,孩子天壤之別
    你說表揚他吧,他在雨中玩泥巴,萬一感冒生病了怎麼辦呢;如果批評他吧,又擔心孩子蒙上陰影,孩子會因顧慮太多影響他個性和潛能的發揮。淘氣的孩子如何管教?在家庭教育方面,陳女士由於缺少經驗,左右為難。不曉得怎麼辦才好,這讓他傷透了腦筋。
  • 孩子為啥愛告狀?解讀告狀背後的動機,家長才能有效應對
    這個媽媽戀戀不捨的從手機上抬起頭,有點不耐煩的跟孩子說:「那個是大家都能玩的玩具啊,不是你的。你在幼兒園可別老這樣,遇到問題要自己解決,別老告狀,要不老師會不喜歡你的,知道嗎?」小男孩看媽媽有點生氣的樣子,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 孩子脾氣大欺負人咋辦?「情緒管控」是關鍵,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
    孩子欺負人怎麼辦?學會這三點,養育出聽話的好寶寶孩子脾氣大欺負人咋辦?「情緒管控」是關鍵,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孩子小的時候,或許讓家長頭疼的不是孩子的分數,而是脾氣!因為經常照顧孩子的家長會發現,寶寶慢慢的長大成人,但是情緒也會變得陰晴不定,父母開始不了解孩子,孩子的心思父母很難猜,寶寶會變得比較任性,愛發脾氣,經常欺負別人,很多新手寶媽都不知道如何是好。遇到這種事,父母不要著急,要好好教育引導孩子,不能不當回事,而做好「情緒管控」是關鍵!
  • 管教≠懲罰,用愛管教,孩子自律,父母放心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習慣用懲罰來建立和孩子之間的界限,甚至動用「竹筍炒肉絲」和「男女雙打」。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管教和懲罰背後的真正含義——愛!管教和懲罰的不同就在於,後者是通過對孩子造成身心傷害來達到控制的目的,沒有愛的管教和懲罰只會讓孩子感到仇恨、抗拒、冷漠、孤立、甚至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 母親束手無策,如何管教孩子,家庭教育的三條建議
    「老師,我的孩子說話大聲,一點小事就愛發脾氣。」「老師,我的孩子作業不陪不作,該咋辦?」「老師,我的孩子特別難教,如果小夥伴不跟他玩,他就會大聲罵人。」「老師,我的孩子如果懷疑別人說他壞話,他就追著人罵。」「老師,我該怎麼辦?」
  • 孩子愛告狀,別再怪娃了,你知道他背後的3個小心思嗎?
    對於3-6歲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愛告狀」似乎是一個共識。對於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孩子們告狀,家長們不知所措,去理會吧,顯得自己事情多,不去理會吧,還會傷了孩子的心,怕孩子以後真的遇到了問題,受了欺負都不敢跟自己說。
  • 沒裝ETC的車誤入ETC通道咋辦?交警:再說一遍,直接這樣做別猶豫
    沒裝ETC的車誤入ETC通道咋辦?交警:再說一遍,直接這樣做別猶豫!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走進了千家萬戶,也開始迅速普及了起來。咱們在購買了汽車之後,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要遵守一些交通規則,汽車需要保養,加油等等。
  •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管教?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不優秀才怪
    「不管看不慣,管起來自己都要瘋」,這是多數父母在管孩子時的心聲吧!看著自家孩子身上出現的各種行為和習慣問題,不去管又擔心孩子養成壞習慣將來可咋辦,一管起來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最後不得不以「吼打罵」收場。面對孩子在成長中出現的犯錯,父母是該多管還是讓孩子自己吃虧後去改正呢?父母該如何管教,能達到效果的最大化?父母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優秀家長輕鬆。
  • 小孩愛「告狀」怎麼整?父母靈活回答,讓小孩從「告狀」走向自控
    相信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遇到過愛「告狀」的人,身為旁觀者,我們對於這樣的人都是敬而遠之的,可是當那個愛「告狀」的人變成了自己的孩子,各位家長都是什麼心情呢?都是如何處理的呢?也許有的家長會覺得這是個小事情,可是我的朋友琳琳最近卻是為這個問題傷透了腦經,不僅是因為她的女兒是個「告狀王」,還因為她一個處理不當就會引來更大的教育問題。
  • 幼兒園小囡愛打小報告 遇到愛告狀孩子怎麼引導
    生活之中有許多的小孩子都比較喜歡引起別人的重視,因此在幼兒園裡才會出現小孩子愛告狀的現象,那麼對於這一類的小寶寶應該如何來教育與指導呢?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看看吧!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從事幼教工作多年,我發現5-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打小報告,很多教師對這種現象感到很頭疼,但又沒有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一問題。為什麼幼兒對打小報告會樂此不疲呢?怎樣才能減少幼兒的這種告狀行為呢?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首先,平等對待每位幼兒。有些幼兒打小報告的對象往往是教師比較偏愛的兒童。
  • 孩子妙語連珠「投訴」媽媽走紅,要做好三點,才能讓家庭管教統一
    如今的孩子,隨著家庭教育的不斷改變,已經變得比大人還要機靈了。最近,一個寶媽每天帶著孩子吃喝玩樂,孩子也特別的聽話,但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手機裡面的遊戲和視頻,孩子喜歡上了每天看手機,並且怎麼勸也不聽,於是,寶媽就直接沒收了女兒的手機,之後,令寶媽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兒竟然學會告狀了,而且告狀的對象竟然是的自己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