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
最近一則新聞令人痛心。四川瀘縣一名15歲女生跳下25樓,父親在樓下試圖營救女兒也被砸傷,兩人經搶救無效雙雙身亡。
這是一個悲劇。我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這個孩子要選擇這樣極端行為,在如花的年齡結束自己的生命?還導致她父親也因此而去世。
女孩跳樓的原因在當地朋友圈廣泛流傳。有兩種說法,一是墜樓女生曾對補習鋼琴產生牴觸,另外一種說法是女孩因為成績差與家人發生矛盾。
有報導說,女孩母親告訴記者,小曾患有抑鬱症,在事發前曾住院治療。今年上半年,家人在女孩的胳膊上發現劃割的傷痕,但怎麼問孩子也不說。女孩哥哥說,「她曾經說過『不想活』,也不願意與家裡長輩溝通。」
心中的一絲怨念,處理不當,家長不善於去引導,由著它愈積愈深,就會對生命形成一個巨大威脅,給家庭帶來一個無法想像的悲劇。
2
常聽人說,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我常觀察,現實中不快樂的人,也是十有八九。你見到每天都面帶微笑,心無煩惱,一心充滿正能量的人嗎?
十個人中都難得一個。
倒是著急生氣煩惱的人不少。有報導稱,全國14億人中有近1億人或患有焦慮障礙。這裡的焦慮障礙,是指那些抑鬱、焦慮症狀比較明顯的人,對生活、對家庭、對工作都產生了明顯影響的人。
至於,那些心中時不時有些著急擔心的人,那就更多了。擔心長胖、擔心負債、擔心老公出軌、擔心房貸、擔心股票下跌、擔心工作難以完成,這種感受,幾乎每一個人都有。
必須看到的,這一念焦慮、一念擔心、一念著急,就是一念怨恨,這和抱怨鋼琴、抱怨家人、擔心成績是一樣的。
它的威脅一樣地存在著。
孔老師說,小人常戚戚。戚戚者時時憂慮也,其實就是這一念怨恨相續不斷的狀況。一旦達到極限,量變推動質變,就會產生極大的破壞力。
3
怎麼辦呢?
孔老師在這樣經文中一開始就說了:「君子坦蕩蕩。」
做人一定要有君子心胸,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眼光高遠,你就不會為眼前事而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就不會被難關給難住、難死。
有的人把君子理解成是衣食無憂、生活富足、百事順利的人。這種人做到坦蕩蕩,有什麼好說的呢?這其實是沒有明白孔老師講的君子境界。君子之樂、之坦蕩,是無入而不自得、無處不安樂,不僅包括貧困不改其志,也包括身殘不奪其情。
這方面,科學家霍金就顯得很有君子風範。
霍金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物理學家之一。有人稱他為「宇宙之王」。
但他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說話。
他全身唯一能動的地方只有兩隻眼睛和3根手指。
跟每一個常戚戚、焦慮不安的人比起來,他是最有資格焦慮、抑鬱的。
有一次學術報告結束後,一位記者問他:「霍金先生,你的病痛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
這個問題令報告廳鴉雀無聲。霍金的臉龐卻依然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敲擊鍵盤,合成器發出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對了, 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這段話完美詮釋了智者的心靈世界,即使常人看來沒有一點值得稱道的,他依然能從中見到光明、找到好處、一心感恩。
君子坦蕩蕩,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4
生活中,我們常把心態好壞歸之於環境:我們著急擔心,時常戚戚,認為是環境不好導致的;我們心情平和,坦坦蕩蕩,也認為是有非常好的物質條件的緣故。
實際上,同樣的條件,在不同的人看來,一樣會有完全不同的心態。
有一對雙胞胎兄弟,前後兩天之內不約而同地登上報紙。哥哥上報,是因為他是參議員,為國家做出了貢獻;弟弟上報是因為殺人被判處無期徒刑。
一名記者採訪哥哥:「是什麼促成了你今天的成功?」
哥哥說:「我父親好賭,回家後常常醉酒打人。」
然後,他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我能怎麼辦?我沒有他人可以依靠,只有靠自己努力奮鬥了!」
弟弟也接受了採訪。
他無辜的說:「我父親好賭,回家後常常醉酒打人。」
接著,他也嘆了口氣說,「在這種情形下長大,我能有什麼選擇?這不是我的錯,誰叫我有這樣的父親!」
同樣的家庭條件,兄弟倆竟然產生完全不同的心態,最後的人生境遇也是天壤之別。
5
孔老師講這一句話的深意還在於:就修學者而言,作君子還是作小人,完全是你當下一心同時具備。
這裡面沒有兩個人的事,不是說張三是君子,他坦蕩蕩;李四是小人,他常戚戚;不是這個意思。
孔老師講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你現在坦蕩蕩,你就是君子;你如果常戚戚,你立即就是小人。
這是對每一個修學之人的忠告!
誠然,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千差萬別,這沒有什麼好說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但客觀環境不同,無論好壞,都不是我們常戚戚的理由。
因為,我們完全可以從困境中看到光明,從著急擔心中找到希望,從患得患失的心理狀態超脫出來,完全有能力保持一份坦蕩蕩的心境。
也就是說,作君子,完全是可以選擇的,自己完全是作得了主的。
相反,如果讓自己掉在困難堆裡想問題,天天覺得自己這也不如意,那也沒辦法,心中沒有一絲毫的光明之念,天天在怨天尤人中不能自拔,就等於給自己套上了一副枷鎖。
如果能從中覺悟過來,我的命運我作主,我當君子我選擇,無論現實多難,我一定要保持坦蕩蕩的心胸,一定要堅決拒絕常戚戚的心理,天天在存善心、作好人、知感恩上下功夫,焦慮和抑鬱導致的這些悲劇,又怎麼會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