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心靈的感冒-抑鬱
前幾天看到這個視頻,覺得很不錯,用一隻黑狗很形象的比喻了「抑鬱」這種狀態,推薦大家都了解一下,助人助己,相信無論是否曾經「抑鬱」過的人,都會有所收穫。如果說抑鬱症相當於心靈的重病,那麼抑鬱就相當於一場心靈的感冒,人難免會感冒,心靈也是。
-
如何做到孤獨但不沮喪——理解孤獨和抑鬱之間的區別
內心如此孤獨,外在卻如此忙碌而你想要的只是一個關心你的人。——米歇爾·布蘭奇 孤獨和抑鬱 要理解孤獨和抑鬱的區別,必須首先認識到它們都是情感。我堅定地相信斯賓諾莎的格言:「情感是痛苦的,一旦我們對它有了清晰而準確的認識,它就不再痛苦了。」
-
一個孤獨的人怎樣才能找到心靈的歸宿呢?
孤獨的人怎樣才能找到心靈的歸宿呢?因此,有人即使整日形單影隻也不覺孤獨,因為他們心有所主,內心存有必做之事,想做之事,愛做之事;有人即使身處鬧市也倍覺孤獨,因為他們內心無主,整日裡就為體內那亂顫小心小肝兒憂愁不已。因此,心有所主是孤獨者的心靈歸宿。
-
抑鬱、焦慮、孤獨,年輕的人們該去哪兒?
一個小女孩就這麼孤獨地長大,找到我們,發現得了雙向情感障礙。他們跟孩子不會溝通,親子關係多是外在的、膚淺的,缺乏內在的情感連接,導致孩子們心靈的普遍狀態就是孤獨、乾枯,而且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孤獨,變得已經沒有要求了。網絡讓他們的孤獨有地方可去。現在許多孩子都有嚴重依賴網絡的問題,00後比85後更依賴手機。他們在現實世界中表現得很乖巧,或者很麻木,但是一和我說到網絡小說、遊戲什麼的,就變得眉飛色舞、判若兩人。
-
比抑鬱還可怕的「微笑抑鬱」,常會出現3種表現,希望你一個沒有
比抑鬱還可怕的「微笑抑鬱」,常會出現3種表現,希望你一個沒有導語:隨著生活節奏變的越來越快,不少人漸漸的就會覺得力不從心,心裏面會覺得莫名的壓力或者是焦慮的心情,這就會使人們會產生抑鬱症的傾向,有的人覺得抑鬱症就是屬於矯情,但其實這是一種病,
-
華裔女生藍可兒生平揭秘:主修心理學 孤獨抑鬱
據加拿大媒體報導,一個名為Jean-marie Adragna的西溫哥華市民,在社交網站自稱曾在聖誕期間與藍可兒於當地一間百貨公司共事。她稱藍可兒於1月初離職,並且非常欣喜地告訴同事,已經在美國加州一間農場找到工作。
-
人雖然是一個群居動物,但其實每個人在心靈深處都是孤獨的
人雖然是一個群居動物,但其實每個人在心靈深處都是孤獨的一天沒事翻看以前的微信朋友圈,發現了這張2018年1月6號發布的「四仰八叉玩弄手機的兩歲小男孩」的圖片。當時陪我的一個親戚去醫院看病,發現這個小男孩四仰八叉的躺在醫院休息的椅子上在興致勃勃的玩手機,因此便拍了下來。人雖然是一個群居動物,但其實每個人在心靈深處都是孤獨的。這也就是很多人搞不明白的是,現在不管你走到哪,就會看見有人玩手機。
-
比抑鬱更可怕的是,微笑下心靈的那片荒蕪,警惕微笑抑鬱症
這種「微笑」的偽裝讓這類人群能獲得到的關注與幫助更少、影響更嚴重,往往都是當實在承受不住心靈的痛苦而選擇一些過激的行為,甚至自殺時才會被人發現。他們常常會留給世人「這怎麼可能?」、「他怎麼會抑鬱!」、「真的太可惜了!」的遺憾和感嘆。
-
告別心靈上的感冒,從抑鬱走向自愈
現代社會,「抑鬱」 is everywhere...輕度的抑鬱,比如好友偶爾會向你抱怨:「親愛的,不知為何,感覺自己的能量被環境消耗完了,動不了了,也不想思考,心情down到底了……」嚴重的抑鬱,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各種悲傷的消息,身邊的人、電視上的明星因為抑鬱症而離開人世。
-
青春期孩子內心抑鬱且孤獨,父母可以做什麼?
近日收到一位讀者的留言,家裡的孩子進入青春期,整個人好像變得內向孤獨抑鬱了,也不像之前那樣願意找父母說話,作為父母非常擔心,該怎麼辦呢?青春期是孩子邁向成人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會遭遇生理和心理上的巨變。
-
2021年將有9200萬獨居者:警惕孤獨成為抑鬱的溫床
《孤獨:人的天性和社會連結的需要》的書裡提到一個觀點:孤獨會使健康問題增多。書裡解釋,孤獨會對應激激素和免疫功能造成影響,因此孤獨不只會增加抑鬱和自殺的風險。還有導致高血壓、心臟病、睡眠障礙、認知能力退化等疾病的風險。
-
孤獨抑鬱問題突出 孝敬老人給錢就夠了嗎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彤旭)10月18日,北京市社會心理服務促進中心發布《北京社會心態藍皮書(2019-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該研究對老年人抑鬱和孤獨感狀況進行調查發現,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
-
叛逆的面具下是孤獨 | 心理諮詢師解析《心靈捕手》
在這個部分,我想以一名存在-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師的身份,送給我自己和看見這篇文字的你一段心靈寄語,作為你我在心靈深處相遇的一份紀念。這些存在的既定事實是指的某些終極關懷,主要是死亡、自由、孤獨和無意義。」當主人公威爾面臨這些終極關懷中的任何一個時,就形成了存在的動力衝突。但這些存在的終極關懷並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響,共同對一個人生命狀態的呈現發揮著作用。
-
是什麼讓一個花季少女懷上抑鬱呢
我們常人都會有抑鬱情緒:在壓力大,受挫,痛苦的環境下,我們都會產生抑鬱情緒。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22歲女孩患上抑鬱的案例。 李芳(化名),一個22歲的女孩,在來格天心理諮詢中心之前已經去別的機構看診過,但是最終還是不能走出心理的那道陰霾,於是她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過來諮詢這邊的心理諮詢師。
-
我們是主動孤獨,還是被動孤獨?
之所以會以孤獨為主題寫一篇文章,是因為現在有很大一部分社會群體有這個孤獨的問題,以及我剛好看了一個日本的名為「無緣社會」紀錄片而有感而發。其實孤獨可以是種生活狀態。最明顯的便是社會活動減少,開始一個人生活。
-
一個患有重度抑鬱的人,每天都會覺得非常孤獨,需要陪伴和理解
我的抑鬱可能有點奇怪,沒經歷很大的挫折,可能是最近一位親戚過世引起的,不過那位親戚我跟他真的不熟哇。最後總結出的結論是從小到大的缺愛以及性格的內嚮導致而成。前幾天確認的重度抑鬱然後就是,很孤獨,因為身邊的人是無法理解我的想法的,歸結為,你很懶,你要想開點,你不要想太多,做你覺得開心的事就行。
-
對抑鬱的人,不妨這樣幫他
抑鬱的本質就是對自己的否定,不自信。所以,擺脫抑鬱的最好辦法就是想辦法讓她找到自信,找到事幹,讓心靈富足起來,找到人生的意義,最終走出自我否定的爛泥潭。具體做法如下:最大可能杜絕自殺人活著,是一切的前提!所以,要先想辦法杜絕她自殺。可以通過她的家人時刻觀察她,異常行為舉動要及時幹預糾正。
-
抑鬱是正常的。譁眾取寵?還是為抑鬱而吶喊。|《反基督者》評
同床也能異夢,最致命的疏離感通常來自心靈,來自最親近的人。通俗講,找不到交心的人。父母或另一半不理解自己的感受,又缺乏貼心的朋友。抑鬱的人也許曾經閃過一些 「不合常理」的感覺,似乎自己身邊的人並不是真的愛自己,不是真的關心自己。理性的聲音會迅速的壓制這些「大逆不道」的想法。於是,抑鬱的種子,埋進了這如影隨形的孤獨之中,安靜的等待著發芽。
-
寫給:活著累、迷茫、抑鬱、痛苦、悲傷、孤獨、絕望、自殺的人!
活著累、迷茫、抑鬱《不可錯過!全球一億人點讚的能改變你一生的神文!》寫給:活著累、迷茫、抑鬱、痛苦、悲傷、孤獨、絕望、自殺的人!1. 這是極為特殊的歷史轉折期,物質文明發展到這一步註定了精神(信仰)的缺失,靈魂空虛、物慾橫流,人們的精神墮入虛無主義,只能沉浸在金錢物質欲望和肉體感官刺激中,有各種不安和痛苦。多少年輕人也失去了純真的理想和純美的愛情。
-
《孤獨是可恥的》:我們孤獨著也聯繫著
有很多人,臺前唱戲雙收名利,臺後心靈無處棲息。比如一些公眾人物,人前風光無限叱吒風雲,而人後也許孤獨寂寞,衷腸無人可訴。你也許能擁有很多「好」朋友,他們可以是社會名人,可以是同事,也可以是英俊貌美的夫婦。但如果沒有深刻的情感共鳴,那麼他們都無法滿足你對社會聯繫的渴求,也就無從緩解你孤獨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