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值編輯 | 識無邊
配圖來源 | 鬱金香繪畫療愈成長營
林肯樂隊主唱Chester Bennington的妻子發布過一張合照,誰也不會想到照片上笑容燦爛的Chester Bennington會在這張照片拍下的幾天之後自殺身亡。
英國東米德蘭茲的諾丁漢郡的16歲少女Maisie是個開朗活潑的姑娘,學習不用父母操心,笑起來沒心沒肺,在他人眼裡,永遠展露出最可愛的樣子。但她以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在Maisie去世之後,姐姐Amy在整理妹妹遺物時,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I’m fine」(我很好),讓人想起她一如既往的明媚笑靨。
但當姐姐不經意間將它倒過來的時候,這紙條上的字竟然變成了:「help me」(救救我)。
這或許是在某個無助的夜裡,她小心翼翼發出的求救信息。
可惜,微笑的武裝背得太久,以至於大家都覺得微笑的人不會痛苦地哭泣,因此錯過了幫助她的時機。
在抑鬱症裡有一種稱為「微笑抑鬱」。我們通常所看到的抑鬱症患者往往表現出來的都是「死氣沉沉」、「慵懶無趣」、「仿佛天空失去了顏色」的狀態。
而「微笑抑鬱症」常常表面維持著開朗、活潑、可愛的狀態,但內心卻如死水般再也掀不起半點波瀾。患有「微笑抑鬱症」的人在生活中難以被察覺,他們隱忍著自己內心的痛苦,在外表塗上一層厚厚的「微笑」偽裝。這種「微笑」的偽裝讓這類人群能獲得到的關注與幫助更少、影響更嚴重,往往都是當實在承受不住心靈的痛苦而選擇一些過激的行為,甚至自殺時才會被人發現。他們常常會留給世人「這怎麼可能?」、「他怎麼會抑鬱!」、「真的太可惜了!」的遺憾和感嘆。
哪些人更容易中招「微笑抑鬱症」?往往更多的集中在那些自尊心強、有一定知識文化水平、擁有正式工作、並在傳統上對抑鬱症存在較嚴重的病恥感的一類人群,他們因社會角色、職場壓力和社會觀念等原因不願意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而將內在的抑鬱、焦慮、憤怒等情緒體驗深深地壓抑和隱藏起來。如有些人在工作、生活中壓力已經達到滿負荷,內心雖已牢騷滿腹,但還要「忍辱負重」,在老闆面前強顏歡笑,表現出積極、陽光的一面,在親屬面前常常隱忍內心的憂愁與悲傷,表現出堅強的一面。
還有些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覺得因壓力、挫折或抑鬱向他人傾訴是一種脆弱的表現,因而選擇「咬牙堅挺」。但日積月累的負面情緒,同時還要面對「外表陽光」和「內心陰雨」的矛盾糾結,讓「微笑抑鬱症」的人群每天都在低落的情緒中掙扎,比其他的抑鬱症患者可能承受更多的心理壓力和痛苦體驗。
我們可能也試過,在非常難過的時候,對著別人努力擠出來笑容,結果只能越來越壓抑和疲憊。
但這樣煎熬的體驗,已經成為了這些患者每天的例行折磨,如同噩夢般,揮之不去。當抑鬱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層微笑的面紗,內心的痛苦只能在深深的籠罩下,無處排解。「微笑」過後會是更深的孤獨和抑鬱,而「微笑抑鬱」患者只能繼續笑著,無法逃離。
最後,很多患者只能像Maisie一樣,帶著這幅微笑的面具,背著沉重壓抑的情緒,離開了這裡。
有一位抑鬱症患者,她從來不會對人說「不」,即使是別人讓她去做她不願意做的事,為了避免讓別人感到受傷,她情願自己忍受不舒服的感受,也不會去拒絕別人。
慢慢的,她發現自己無法在別人面前發洩情緒,當不開心時,只能悄悄地壓抑著,或是找個角落委屈地哭。這個可憐的孩子相信,只有努力表現出友善的一面,別人才會喜歡自己。
我不知道這是否來自於我們兒時,父母要求我們做一個乖孩子,不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內心。對微笑抑鬱症患者而言,直接表達負面情緒和真實需求是很難的。因為他們擔心表達了憤怒之後,會傷害到別人、會破壞關係、會導致別人不再愛自己;他們怕表達了自己真實的需求,會給人帶來困擾,導致別人覺得自己麻煩。
對他們而言,笑著掩藏自己的負面情緒和真實需求,或許能更加「被愛」。但實際上,他們的「友善」,已經變成困擾,壓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在面帶微笑的討好中,他們抑鬱的症狀越來越嚴重。
若你不是真正地快樂,請卸下微笑的保護色----這是每個「微笑抑鬱」患者,走出抑鬱的開始。
因為,哭泣和抑鬱,並不是羞恥的事情
「抑鬱」從不是一件羞恥的事情,代表著我們只是生病。任何情緒都是合理,它只是一種反應,提醒著我們一些需要關注的事情。任何人都有患上抑鬱症的可能性。
而用微笑來壓抑負面情緒,反而讓我們忽視「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阻擋別人對我們的關心,也讓內心的情緒無法發洩,久而久之只會更加糟糕。
所以,找個值得信任的人,跟他表達你的情緒,暴露你的脆弱,或許能理清一些思路,得到真正的關心、愛護和幫助。
因為,不討好,才是健康關係的開始
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並不是不友善,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會對關係有很大的破壞。討好型人格,會以犧牲自己的情緒去維繫一段關係。他們害怕爭執、害怕分歧,有一部分來源於兒時未被愛過。
某些負面情緒,例如憤怒,有時候,是比微笑更好的一種自我保護方式,因為它會讓人知道你的邊界和底線在哪裡。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是需要這樣的邊界和底線的。這才是維繫正常關係的基礎。
聽慣了孔融讓梨的故事,誤以為有時候不爭不搶,無底線地謙讓是一種美德,殊不知,這讓善良的人壓抑本性,久而久之,不會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而表達真實的需求,也是一種人與人之前正常不過的溝通罷了,在溝通中,我們能更加了解對方,達到一個平等合作的結果。
但若我們帶著微笑的面具,通過討好獲得的關係,即使獲得了,也是無法長久維繫的。因為這種關係本質是不平等的。而壓抑的情緒和需求並不會消失,如果不處理的話這些情緒會越積越多,直到最終的崩潰和爆發。
願每一份微笑都源於內心的喜悅,不再是破碎心靈的偽裝,讓「微笑抑鬱症」無處遁形,願每個人的心靈都有一處風景,不再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