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焦慮失眠,小心「心靈感冒」上身
壓力引發心理問題,專家解析心理疾病高發的原因
10月10日是第26個世界精神衛生日,長沙市舉辦了心理學會成立十周年及首屆十佳心理諮詢師頒獎活動,讓人們再一次將目光聚焦於心理健康。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有心理問題和疾病的人群急劇增加。數據顯示,抑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已經成為都市人最多見的三種心理疾病。專家認為,對精神衛生的理解大部分人還僅僅停留在「精神病人」的層面。實際上,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能會遇到各種精神衛生方面的問題。
■記者 劉璋景 見習記者 楊潔規 實習生 李丹 任潔露
案例
研究生砸傷室友捅傷老師
24歲的張湘月(化名)是湖南某重點大學的在讀研究生,一直以來被父母、老師引以為傲。但從今年5月起,張湘月突然像變了個人,變得敏感多疑。
「先是被張湘月潑了一杯水,後面又被她用凳子砸了頭,傷口有7釐米長,當時把我嚇慘了。」據其室友李婷回憶,今年6月8日,她因為要趕一篇論文,一直忙到凌晨一點,因為敲打電腦鍵盤發出聲音,張湘月認為是李婷故意影響其休息,才做出這一舉動。傷勢好轉後,李婷原諒了張湘月的暴力行為。
7月5日,張湘月的指導老師因隨口吐槽了一番,稱課題沒意思,沒想到,張湘月竟趁其不注意,拿水果刀在其脖子後劃了一道傷口。後經學校領導調解,老師選擇了諒解,未追究其責任。
接連發生幾件事情後,張湘月的家人帶其回家休養,待其返校後,情況並未得到好轉,甚至變本加厲,先是在朋友圈大肆對室友和指導教師進行謾罵和洩憤,之後還涉嫌一起寢室縱火案。
8月20日,張湘月的情緒再次失控,學校和家長都無法管理,只好將其強制送到醫院治療,後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症。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成人精神科(女)主任、副主任醫師劉光亞認為,張湘月在病前有一定的偏執型人格基礎,表現為多疑、敏感、對自我要求偏高等,之後她逐漸出現嚴重的精神病性症狀,跟研究生學業壓力大、家庭社會對重點大學學生期望值高、離異家庭的成長背景等因素有關。「其實,在她出現異常表現之初,她的父母、同學、老師如果是有一定的識別能力,儘早到醫院就診,就能更好地恢復健康。」
現狀
抑鬱症、焦慮症、失眠症:三大都市高發病
「生活中,情緒總是被別人牽著走的人,一定有心理問題。有的人總是覺得是外界激怒了他,看什麼都不順眼,誰都和他作對,其實,是自身出了問題。」
長沙市心理學會理事長燕良軾介紹,自成立以來,長沙市心理學會通過開展災區心理援助、陽光愛心助考、家庭教育公益巡講等活動,先後為超過十萬人提供了心理方面的幫助。
「早期的心理治療十分重要,有些甚至在電話中就能完成。」燕良軾表示,曾經有一位輕度抑鬱的高中女生一到教室就莫名的傷心、痛哭。在學校的幫助下,這名女生和心理專家通了電話。專家對她的情緒進行了肯定,讓她做深呼吸,她的情緒很快就平復了。
長沙市心理學會結合各大醫院的心理門診數據分析,發現抑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成為都市人最多見的三種心理疾病。其中抑鬱症佔了門診率的五成,位居第一;焦慮症佔二成,位居第二;睡眠障礙佔了超過一成,位居第三。
解析
壓力引發心理問題
心理疾病為何盯上了都市人群?湖南省婦幼保健醫院心理門診負責人黃健希認為,都市人群生活節奏快,加上工作和學習方面的壓力大,容易長期精神緊張,如果得不到應有的調適,必然會導致焦慮不安、抑鬱症、精神障礙等心理問題和疾病。
「在進行心理諮詢的過程中,經常有人渾身難受卻又查不出病因,最後發現,原來是因為生活中遇到了某些壓力,引發無精打採、工作效率低、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狀,這類人往往容易因此而發展成精神疾病。」
黃健希介紹,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一般心理問題,如果親人離世、感情挫折、失業等事情的發生。「儘管精神障礙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但是重型精神病人患病率表現相對穩定,而跟社會壓力相關的精神障礙,如抑鬱症、焦慮症、失眠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等的比例有增加趨勢。」
活動現場
大學生心靈容易在哪「觸礁」?
來聽專家怎麼說
本報10月10日訊「我們又增加了一種心理健康的服務形式和服務途徑,今後可藉助專業力量,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今天上午,省第二人民醫院遠程心理諮詢點在長沙師範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開通,建立起聯動機制,為大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
在長沙師範學院學校實驗劇院裡,精神心理患者畫展、職業生涯測驗與諮詢、房樹人繪畫遊戲、青少年對成癮說「NO」、沙盤治療、情商測定等趣味心理活動吸引了近千名學生參與。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精神心理專家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遊戲、在線測評,幫助學生們全面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徵、心理狀態、人際關係以及職業興趣等,指導他們更好地面對個人內心世界。現場,精神科專家還為200多名學生帶來兩場主題講座。
長沙師範學院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老師林樺介紹,生活適應問題、學業問題、戀愛與性心理問題、性格與情緒問題、人際關係問題,是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高校的心理諮詢中心是預防、篩查和解決這些常見心理問題的基地,而專業的精神衛生機構則在診斷和治療心理疾病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學生們對心理諮詢的認識誤區在減少,2016年前往中心諮詢的學生達600多人。「對於比較棘手的問題,我們還是要求助於專業的精神衛生機構。」
■見習記者 楊潔規
通訊員 徐珊 石榮
長沙舉措
精神病患者明年可在社區使用免費藥物
為給心理和精神類疾病患者提供幫助,長沙市將發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優勢,出臺相關政策對住院病人在醫保等報銷後,再全額救助個人自負醫療費用。
從2018年起,長沙將開展精神疾病社區管理和居民心理健康指導工作列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把免費藥物服用、掌握病人病情變化、提供精神衛生諮詢知識培訓等內容納入服務內容。
長沙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居民在社區醫院就可以獲得最基礎的精神衛生藥物和知識,而不用專門跑到專科醫院,方便又不會有顧慮,一般老百姓就會更加願意接受精神衛生的諮詢。■記者 劉璋景
求助連線
27歲小夥2年輸15萬
希望有人幫他戒賭癮
本報10月10日訊「誰能幫幫我,幫我戒掉賭癮!」今天上午,27歲的肖先生給本報打來求助電話,稱這2年來,他深陷網絡賭博平臺,輸掉了15萬元,希望有人能幫他戒掉賭癮。
兩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肖先生進了一個時時彩QQ群,「看見群裡有人經常贏錢,又有人帶你玩,就註冊了個帳號。」肖先生說,起初,自己就是小打小鬧,一天下來,能贏200元錢左右。
「發現這個來錢快,下注金額越來越大,」肖先生說,每次輸錢後,就想通過賭博翻本,贏了錢卻不能及時收手,基本每次都是輸完才肯罷休。「不賭博就會覺得渾身是刺,坐立不安。」
肖先生說,自己家中條件並不寬裕,幾年前,他和妻子從益陽老家到長沙做鋁合金門窗生意,還帶著兩個小孩,儘管每次賭博輸錢後自己會後悔,但就是控制不了。近兩年,他先後通過透支信用卡、網絡貸款、抵押車輛等方式籌到15萬元,但都輸了。「我老婆原諒了我,要我安心賺錢,不要再賭了,但只要身上有錢,我就控制不住自己。」
「實際上,賭癮與酒癮、菸癮甚至毒癮都有著相通之處,不但在心理上有所反應,也會在軀體上產生依賴。」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酒癮網癮治療中心主任周旭輝表示,「肖先生患上的是網絡賭博成癮症,如果沒有醫療幹預,幾乎不可能自發終止其行為,要用適當藥物,再配合心理治療。」周旭輝建議,肖先生可到他們醫院診治。
■見習記者 楊潔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