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巴黎戴高樂廣場中心的凱旋門全稱雄獅凱旋門,是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戰爭勝利而建。
凱旋門正下方是無名烈士墓,巴黎的12條主要街道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擴散。
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紀念性建築,雖以古代羅馬的凱旋門為原型,但其規模是羅馬時代難以比擬的。
建築以巨型雕刻作為立面的主要構成要素,立面上以「起義」、「勝利」、「抗戰」和「和平」為主題的四組巨大雕刻,出自當時三位法國古典浪漫主義雕刻大師之手,具有極大的藝術震撼力。
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徵戰的軍隊凱旋而歸的大門, 巴黎 凱旋門是 歐洲 100多座凱旋門中最大的一座,1806年2月22日,拿破崙一世在奧斯特爾裡茨戰役中打敗奧俄聯軍凱旋迴國時。
經過星際廣場,在國民的歡呼聲中,拿破崙突發一念,決定在此建築一座城門,以迎接日後得勝歸朝的法軍將士。當年8月15日,城門按照 法國 建築大師爾格蘭的設計方案破土動工,中間幾經波折,時建時停,經歷30年,直到1836年7月29日,凱旋門竣工的禮炮才終於打響。
此時,拿破崙早已離世15年。拿破崙很遺憾地沒有看見凱旋門的完工,化為一捧土,葬在了榮軍院裡,偉人也會被打敗,但他會被永遠銘記。